学术投稿

黄芪总苷对肺腺癌SPCA-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王理锋;黄晓庆

关键词:黄芪总苷, 非小细胞肺癌, 肺腺癌SPCA-1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摘要:目的:研究黄芪总苷对肺腺癌SPCA-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以0(空白对照)、7.8、15.6、31.2、62.5、125.0、250.0μg/ml黄芪总苷培养细胞48 h,MTT法测定细胞活力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苷(dUTP)和缺口末端标记测定(TUNEL)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比较,以7.8、15.6、31.2、62.5、125.0、250.0μg/ml黄芪总苷培养细胞48 h后,细胞活力降低(P<0.01),IC50为61.75μg/ml;15.6、31.2、62.5、125.0、250.0μg/ml黄芪总苷培养细胞48 h后,细胞凋亡率升高。结论:黄芪总苷具有一定抗肿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癌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有关。
中国药房杂志相关文献
  • 连参律平滴丸抗心律失常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连参律平滴丸抗大鼠、小鼠、豚鼠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等容生理盐水)组、模型(等容生理盐水)组、心律平(阳性对照,270 mg/kg)组与连参律平滴丸高、中、低剂量(210、140、70 mg/kg)组;一次性尾iv给药10 min后尾iv乌头碱(10 mg/L,3μg/min),记录心电图(ECG)出现室性早搏(VP)、室性心动过速(VT)、室颤(VF)时的乌头碱用量。48只豚鼠分组、给药同上,一次性尾iv给药10 min后尾iv哇巴因(1 mg/L,1μg/min),记录出现VP、VT、VF时的哇巴因用量。120只KM小鼠分组、给药剂量同上,一次性ip给药30 min后置小鼠于含4 ml氯仿的烧杯中,呼吸停止后开胸观察并计算室颤率。120只Wistar大鼠分组、给药剂量同上,舌下iv 0.8%BaCl2(0.25 ml/kg),待出现典型心律失常后一次性舌下iv给药;48只Wistar大鼠分组、给药剂量同上,舌下iv 5%CaCl2,出现典型心律失常后一次性舌下iv给药,测定大鼠窦性心律失常恢复率。48只SD大鼠分组、给药剂量同上,ig给药,每天1次,连续7 d后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记录VT、VF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各项指标均异常。与模型组比较,连参律平滴丸高、中、低剂量组动物出现VP、VT、VF时乌头碱/哇巴因用量增加,小鼠室颤率降低,大鼠窦性心律失常恢复率升高;连参律平滴丸高、中剂量组大鼠VT、VF发生率和死亡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连参律平滴丸对动物具有一定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作者:刘喆;朱日然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蒽醌类似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目的:综述蒽醌类似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为合成具有新颖结构和生物活性的蒽醌类似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逆查法、循环法等文献检索方法,以“Anthraquinone”“蒽醌”“合成”“生物活性”等为关键词,查询2004-2014年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与蒽醌类似物合成修饰、生物活性研究相关的文献,对其合成修饰的主要方法及生物活性进行综述。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60余条,其中有效文献29条。常通过4种途径合成蒽醌类似物,即以蒽醌为前体,共轭母核中引入卤素原子、含氮基团、阳离子等取代基;利用傅-克反应合环制备β-取代化合物;与金属离子配合形成配合物;利用狄尔斯-阿尔德反应等方法合成具有特殊光物理、光化学性质的蒽醌类似物。蒽醌类似物主要具有抗菌和抗肿瘤活性。结论:蒽醌类化合物是一种潜在的抗肿瘤分子,对其结构进行优化,可为筛选出高效的抗肿瘤药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魏泽英;虎春艳;李树全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和肝理脾颗粒中肉桂与香附总挥发油的提取工艺

    目的:优选和肝理脾颗粒中肉桂与香附总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总挥发油提取率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考察加水倍量、药材浸泡时间和蒸馏提取时间对挥发油提取量的影响,优化和肝理脾颗粒中肉桂、香附总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建立的3个因素变量的二次多项回归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705;优提取工艺为加5倍量药材的水浸泡2.5 h、提取6.0 h;验证试验总挥发油的提取率为1.65%,与预测值1.67%比较,偏离率小于2%。结论:建立的模型可靠、预测性良好;优化后的工艺可用于和肝理脾颗粒中肉桂与香附总挥发油的提取。

    作者:赵锋;李江英;张炜华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4-氨基水杨酸麦芽糖苷盲结肠定位给药系统的体外评价

    目的:研究4-氨基水杨酸(4-ASA)麦芽糖苷(Mal)的体外盲结肠定位释药特征。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4-ASA的累积释放率为指标,分别考察4-ASA-Mal(相当于250μg/ml的4-ASA)在不同pH(1.2、6.8、7.4)缓冲液、正常大鼠和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不同部位(胃、小肠、盲肠、结肠)内容物液中的释药行为。结果:4-ASA-Mal在不同pH缓冲液中几乎不释放;在正常和模型大鼠胃和小肠的内容物液中12 h的累积释放率均小于8%;在正常大鼠盲肠和结肠内容物液中12 h的累积释放率分别为55%和81%;在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盲肠和结肠内容物液中12 h的累积释放率分别为55%和74%。结论:4-ASA-Mal可在体外盲结肠内容物液中定位大量释放4-ASA,具有盲结肠靶向性。

    作者:吴国丽;李飞飞;刘锐玲;曲婷丽;李夏;赵正保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构建国家“新农合”药品目录编码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目的:为构建国家“新农合”药品目录编码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介绍国内外药品目录编码的现状,分析国家“新农合”药品编码目录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结果与结论:目前的药品目录编码主要包括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药品目录编码;我国的《化学药品(原料、制剂)分类与代码》《社会保险药品分类与代码》等,同时《中国药典》《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也有相关药品编码方法可供借鉴。在构建国家“新农合”药品目录编码过程中,存在着药品编码分类映射困难、药品编码参照依据权威性不足、药品编码参考标准繁多、药品编码扩展规范性差等问题。应进一步采取确定权威的药品编码标准参照、建立合适的药品编码集成映射规则、制定统一完善的药品编码分类集、建立持续更新制度和有效的评价机制等方法,以解决国家“新农合”药品目录编码构建中的问题。

    作者:李尧;李亚子;任慧玲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侧柏叶水煎液对耳廓炎症和腹腔炎症模型小鼠的抗炎作用

    目的:研究侧柏叶水煎液对耳廓炎症和腹腔炎症模型小鼠的抗炎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阿司匹林0.25 g/L)组和侧柏叶高、中、低剂量[1、0.5、0.25 g(生药)/L]组,依次记为A、B、C、D、E、F组,每组10只,连续ig给药5 d。除A组外,其余各组分别复制耳廓炎症模型和腹腔炎症模型。检测耳廓炎症模型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含量,计算肿胀度和肿胀率;检测腹腔炎症模型小鼠肝组织中TNF-α、IL-1、酸敏感离子通道1a(ASIC1a)含量和腹腔灌洗液中蛋白质浓度(ΔA)。结果:耳廓炎症模型中,与A组比较,B组小鼠血清中TNF-α、IL-1含量增加;与B组比较,C、D、E、F组小鼠血清中TNF-α、IL-1含量减少,肿胀度和肿胀率降低;与C组比较,E、F组小鼠血清中TNF-α、IL-1含量、肿胀度和肿胀率增加;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炎症模型中,与A组比较,B组小鼠肝组织中TNF-α、IL-1、ASIC1a含量和ΔA均增加;与B组比较,C、D、E、F组小鼠TNF-α、IL-1、ASIC1a含量和ΔA降低;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柏叶水煎液对耳廓炎症和腹腔炎症模型小鼠有抗急性炎症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TNF-α、IL-1及ASIC1a有关。

    作者:李丽;苗文静;王青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高山辣根菜水提物的止咳与抗炎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高山辣根菜水提物的止咳与抗炎作用。方法:实验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可待因30(小鼠)、18.38(豚鼠) mg/kg;吲哚美辛20(小鼠)、15(大鼠)mg/kg]组、高山辣根菜低、中、高剂量[小鼠予以2.0、4.0、8.0 g(生药)/kg;豚鼠予以1.2、2.4、4.8 g(生药)/kg;大鼠予以1.4、2.8、5.6 g(生药)/kg]组,每组10只,连续ig给药4 d。分别采用浓氨水喷雾法和二氧化硫刺激法致咳考察小鼠的咳嗽潜伏期和咳嗽次数,枸橼酸喷雾法致咳考察豚鼠的咳嗽潜伏期和咳嗽次数,耳肿胀法考察二甲苯诱发的小鼠耳片肿胀度,足爪肿胀法考察角叉菜胶诱发的大鼠足爪肿胀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高山辣根菜中、高剂量组小鼠浓氨水喷雾和二氧化硫刺激诱发咳嗽潜伏期延长、咳嗽次数减少,高山辣根菜中、高剂量组豚鼠咳嗽潜伏期延长、咳嗽次数减少;高山辣根菜中、高剂量组小鼠由二甲苯诱发的耳片肿胀度减小;高山辣根菜中、高剂量组大鼠由角叉菜胶诱发的足爪肿胀度减小;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高山辣根菜水提物对实验动物具有止咳、抗炎作用。

    作者:贺拥军;泽仁拉姆;张勇仓;段亚平;袁瑞瑛;王聚乐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国内外一次性医疗器械重复使用管理政策现状研究

    目的:为我国一次性医疗器械(SUDs)的重复使用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介绍我国SUDs的使用管理现状以及美国、德国SUDs重复使用的管理政策,并对已发表的SUDs重复使用的研究文献进行研究,分析并探讨其安全性和伦理性。结果:我国尚无法规明确定义SUDs重复使用的范围、标准和要求等;美国和德国对SUDs重复使用的管理较为完善但模式各有不同。经文献分析表明,目前对SUDs重复使用存在支持、反对及认为应分类管理3种研究结果。在安全性方面,SUDs重复使用需要依据具体品种和消毒操作而定;在伦理问题方面,应关注患者知情权、对成本的节约以及环境的影响。结论:我国应建立健全SUDs重复使用管理制度,开展重复使用的分类评估,鼓励第三方组织参与SUDs回收,并加强其不良反应监测等。

    作者:管晓东;张慕禹;陈哲;史录文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在湿法制粒压片工艺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评价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在氯雷他定片生产过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介绍HACCP的概念,并以氯雷他定片的湿法制粒压片工艺为例,应用HACCP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其各生产环节进行危害分析,找出关键控制点并建立关键限值,进行生产质量管理。结果:经HACCP分析,终确定干燥、整粒与混合、内外包装3个环节为氯雷他定片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并据此设定关键控制限值进行监控,在确保对工艺过程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后建立HACCP工作计划并进行验证,结果显示,HACCP体系能有效控制与降低其生产过程中的风险,确保其质量安全。结论:将HACCP体系运用于氯雷他定片湿法制粒压片工艺,可以较为完整地体现其在该工艺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作者:于泳;顾家慧;崔文波;方芳;沈启雯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左金胃黏附片的制备与体外释放度研究

    目的:制备左金胃黏附片并评价其体外释药性能。方法: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K15M(HPMC-K15M)、卡波姆934P、HPMC-E50为生物黏附剂和骨架材料,以碱式碳酸镁(发泡材料)、95%乙醇溶液(黏合剂)、微粉硅胶(助流剂、润滑剂)为辅料制备左金胃黏附片。以2、6、10 h黄连总生物碱累积释放度(Q2 h、Q6 h、Q10 h)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对HPMC-K15M、卡波姆934P、HPMC-E50、碱式碳酸镁的用量进行优化,并进行验证。考察所制制剂与左金普通片的体外释药特性,并测定其体外黏附力。结果:优处方为50片用量中含HPMC-K15M 0.7 g、卡波姆934P 0.2 g、HPMC-E503.5 g、碱式碳酸镁0.4 g;所制3批样品的Q2 h、Q6 h、Q10 h分别为24.32%、56.10%、77.04%;所制样品1~12 h的体外释药符合Ritger-Peppas方程。左金普通片和左金胃黏附片的Q2 h分别为80.46%、24.04%,Q12 h分别为92.15%、95.83%,胃黏附力分别为24.2、74.0 g/cm2。结论:成功制得具有缓释作用和黏附性能的左金胃黏附片。

    作者:吕珊;许瑞祥;蒋岑岑;陈勇川;岑菁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欧盟建议采取措施降低含羟嗪药物的心脏疾病风险

    本刊讯欧洲药品管理局(EMA)药物警戒风险评估委员会(PRAC)近期完成了一项对含有抗组胺药羟嗪的安全性评估。此次评估是源于对大多数欧盟国家均出现的上述药品对心脏节律的潜在风险的担忧。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维药恰玛古中硫代葡萄糖苷的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优化维药恰玛古硫代葡萄糖苷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法提取维药恰玛古中硫代葡萄糖苷,以硫代葡萄糖苷提取量和干膏得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料液比对恰玛古硫代葡萄糖苷提取工艺的影响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优化的提取工艺为加8倍药材量的95%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0 h;硫代葡萄糖苷提取量和干膏得率分别平均为7.36 mg/g、25.29%,综合评分的RSD为0.52%(n=3)。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维药恰玛古中硫代葡萄糖苷的提取。

    作者:张涛;安熙强;黄莉;胡旭;程江南;赵婷婷;马媛;张娟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湖北蕲春县蕲艾GAP种植基地的环境质量评价

    目的:评价湖北蕲春县蕲艾种植基地的环境质量,为建立符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要求的蕲艾种植基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分别对红门楼、竹林湖、童新3个蕲艾主要产区的大气、灌溉水、土壤质量进行检测。结果:3个蕲艾主要产区的大气质量(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和氟化物等指标)均达到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灌溉水质量(包括pH、氯化物、硫化物、总砷、总汞、铅、镉、粪大肠菌群数、蛔虫卵数等指标)均达到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旱作)基本要求;土壤质量(包括pH、镉、汞、铅、砷、铬、铜、滴滴涕和六六六等指标)也均达到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结论:该种植基地大气、灌溉水、土壤质量完全符合GAP的相关要求,适合建立蕲艾药材生产基地。

    作者:朱祥松;王伟华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五味子果实和藤茎提取液脱色剂的筛选

    目的:筛选适合五味子果实和藤茎提取液的脱色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使用8种脱色剂(活性白土、活性炭、硅藻土、钙质膨润土、高岭土、活性氧化铝、氧化镁、凹凸棒土)对五味子果实和藤茎提取液脱色后4种木脂素成分(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的含量,分别计算五味子果实和藤茎样品的脱色率和各木脂素成分的保留率。结果:8种脱色剂对五味子果实和藤茎提取液的脱色效果大小依次为凹凸棒土>活性炭>活性氧化铝>高岭土>氧化镁>硅藻土>钙质膨润土>活性白土,活性炭>硅藻土>凹凸棒土>氧化镁>高岭土>活性氧化铝>活性白土>钙质膨润土;其中凹凸棒土和活性炭分别对五味子果实和藤茎提取液脱色效果好,脱色率分别为60.47%、69.24%;对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的保留率分别为77.43%、77.73%、77.07%、77.53%和72.18%、70.17%、70.32%、70.28%。结论:在试验的8种脱色剂中,分别以凹凸棒土和活性炭对五味子果实和藤茎提取液的脱色效果优。

    作者:刘俊霞;逄世峰;窦凤鸣;金银萍;王玉帅;王英平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智能麻醉药品管理机在我院门诊药房麻醉药品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促进麻醉药品的信息化、规范化管理,提升药房管理水平。方法:介绍智能麻醉药品管理机的功能以及在我院的应用情况,通过比较其使用前后1个月(或1季度)相关指标的结果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我院使用的智能麻醉药品管理机具有登录、取药、补药和效期管理、库存查询和更新、交接班、记录和数据处理等功能。与使用前比较,使用后库存减少了35.2%,周转率提高了53.4%;二级库管理员平均每天请领和登记麻醉药品的时间分别缩短了84.1%(13.2 min vs.2.1 min)和88.9%(10.8 min vs.1.2 min);出门差错由3次减少为1次,减少了66.7%;同时空间利用高度整合,提升了药房的整体形象;自动化药房的建设形成了规模和体系。结论:智能麻醉药品管理机在门诊药房的应用减少了库存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用药安全,使麻醉药品的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

    作者:顾宝晨;陈蓉;包健安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GBE)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0、5、10、20、50、100、200μg/ml GBE培养细胞48 h后,MTT法测定细胞活力并计算抑制率。0、10、50、200μg/ml GBE培养细胞48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率。结果:5、10、20、50、100、200μg/ml GBE培养细胞48 h后,对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10、50、200μg/ml GBE培养细胞48 h后细胞凋亡率升高。结论:GBE可一定程度上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以前者为主。

    作者:陈海挺;胡江飚;卢敏攀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药品流通环节利益集团间利益协调机制的失衡及矫正途径

    目的:针对药品流通环节利益协调机制失衡的状况提出矫正建议。方法:运用利益集团理论,从利益的表达、博弈、平衡3个方面分析药品流通环节利益协调机制的失衡状况,分析利益协调机制失衡的原因并提出矫正建议。结果与结论:目前我国药品流通环节的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博弈机制、利益平衡机制等存在失衡的情况。相应的矫正途径包括完善立法、有效发挥媒体作用、明确利益集团法律地位、加强弱势集团组织建设、调整强弱势利益集团的利益格局、加强法制建设和社会道德建设等。

    作者:张金;金今花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不同分子质量段全蝎蛋白对转基因斑马鱼血管生成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分子质量段全蝎蛋白对转基因斑马鱼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转基因斑马鱼模型。先后以超滤法、离子交换层析法对全蝎蛋白进行分离,获得不同分子质量段的全蝎蛋白(3~10 ku、>10~50 ku、>50 ku)。以10、100、500μg/ml的上述全蝎蛋白培养转基因斑马鱼胚胎,荧光显微镜下对转基因斑马鱼节间血管进行计数,优选全蝎蛋白适分子质量段;以>50 ku全蝎蛋白1、2成分再次进行上述培养与血管计数,优选适成分。结果:质量浓度为500μg/ml的>50 ku全蝎蛋白1成分抑制斑马鱼血管生成活性强,抑制率为92.59%。结论:全蝎蛋白及其相关成分具有抑制血管生成的活性,可能为全蝎抗肿瘤的机制之一。

    作者:侯林;周芹芹;崔清华;田景振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加拿大警示10%氨基酸注射液与微量元素的配伍问题

    本刊讯2015年4月10日,加拿大卫生部发布信息,警示10%氨基酸注射液与微量元素的配伍问题。百特公司收到一份来自加拿大医疗保健机构的报告,报告涉及普利美溶液(10%氨基酸注射液)与微量元素混合时产生的变色现象和沉淀问题。百特公司收到的一些用户报告显示,当在普利美(10%)溶液中加入某些微量元素时,可能会形成沉淀。百特公司经研究发现,普利美(10%)溶液在终灭菌时半胱氨酸发生降解而形成硫化氢,从而导致沉淀和变色。此后在与微量元素混合时,硫化氢可与其中的铜离子发生相互作用,产生硫化铜沉淀。百特公司尚未获悉任何相关的患者不良事件或患者损伤。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模型大鼠血清中CD40和CD40L含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模型大鼠血清中CD40和CD40L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生理盐水)组、模型(生理盐水)组、阳性对照[硫酸氢氯吡格雷6.75 mg/(kg·d)]组和补阳还五汤高、低剂量[26、6.5 g/(kg·d)]组,每组20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术后第2天开始ig给药,连续给药14 d。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的病理改变,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CD40、CD40L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病灶侧脑组织呈缺血样病理改变,阳性对照组和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大鼠病灶侧缺血样脑组织较模型组均有改善,补阳还五汤低剂量组大鼠病灶侧脑组织病理改变与模型组相似。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CD40、CD40L含量增加;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CD40L含量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改善脑缺血模型大鼠脑细胞形态、减轻脑缺血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降低CD40L含量有关。

    作者:朱永坤;黄志恩;潘春予;姚晖;黎钻弟;陈艳 刊期: 2015年第25期

中国药房杂志

中国药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