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构建国家“新农合”药品目录编码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李尧;李亚子;任慧玲

关键词:新农合, 药品目录, 编码, 对策
摘要:目的:为构建国家“新农合”药品目录编码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介绍国内外药品目录编码的现状,分析国家“新农合”药品编码目录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结果与结论:目前的药品目录编码主要包括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药品目录编码;我国的《化学药品(原料、制剂)分类与代码》《社会保险药品分类与代码》等,同时《中国药典》《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也有相关药品编码方法可供借鉴。在构建国家“新农合”药品目录编码过程中,存在着药品编码分类映射困难、药品编码参照依据权威性不足、药品编码参考标准繁多、药品编码扩展规范性差等问题。应进一步采取确定权威的药品编码标准参照、建立合适的药品编码集成映射规则、制定统一完善的药品编码分类集、建立持续更新制度和有效的评价机制等方法,以解决国家“新农合”药品目录编码构建中的问题。
中国药房杂志相关文献
  • 智能麻醉药品管理机在我院门诊药房麻醉药品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促进麻醉药品的信息化、规范化管理,提升药房管理水平。方法:介绍智能麻醉药品管理机的功能以及在我院的应用情况,通过比较其使用前后1个月(或1季度)相关指标的结果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我院使用的智能麻醉药品管理机具有登录、取药、补药和效期管理、库存查询和更新、交接班、记录和数据处理等功能。与使用前比较,使用后库存减少了35.2%,周转率提高了53.4%;二级库管理员平均每天请领和登记麻醉药品的时间分别缩短了84.1%(13.2 min vs.2.1 min)和88.9%(10.8 min vs.1.2 min);出门差错由3次减少为1次,减少了66.7%;同时空间利用高度整合,提升了药房的整体形象;自动化药房的建设形成了规模和体系。结论:智能麻醉药品管理机在门诊药房的应用减少了库存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用药安全,使麻醉药品的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

    作者:顾宝晨;陈蓉;包健安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GBE)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0、5、10、20、50、100、200μg/ml GBE培养细胞48 h后,MTT法测定细胞活力并计算抑制率。0、10、50、200μg/ml GBE培养细胞48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率。结果:5、10、20、50、100、200μg/ml GBE培养细胞48 h后,对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10、50、200μg/ml GBE培养细胞48 h后细胞凋亡率升高。结论:GBE可一定程度上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以前者为主。

    作者:陈海挺;胡江飚;卢敏攀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连参律平滴丸抗心律失常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连参律平滴丸抗大鼠、小鼠、豚鼠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等容生理盐水)组、模型(等容生理盐水)组、心律平(阳性对照,270 mg/kg)组与连参律平滴丸高、中、低剂量(210、140、70 mg/kg)组;一次性尾iv给药10 min后尾iv乌头碱(10 mg/L,3μg/min),记录心电图(ECG)出现室性早搏(VP)、室性心动过速(VT)、室颤(VF)时的乌头碱用量。48只豚鼠分组、给药同上,一次性尾iv给药10 min后尾iv哇巴因(1 mg/L,1μg/min),记录出现VP、VT、VF时的哇巴因用量。120只KM小鼠分组、给药剂量同上,一次性ip给药30 min后置小鼠于含4 ml氯仿的烧杯中,呼吸停止后开胸观察并计算室颤率。120只Wistar大鼠分组、给药剂量同上,舌下iv 0.8%BaCl2(0.25 ml/kg),待出现典型心律失常后一次性舌下iv给药;48只Wistar大鼠分组、给药剂量同上,舌下iv 5%CaCl2,出现典型心律失常后一次性舌下iv给药,测定大鼠窦性心律失常恢复率。48只SD大鼠分组、给药剂量同上,ig给药,每天1次,连续7 d后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记录VT、VF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各项指标均异常。与模型组比较,连参律平滴丸高、中、低剂量组动物出现VP、VT、VF时乌头碱/哇巴因用量增加,小鼠室颤率降低,大鼠窦性心律失常恢复率升高;连参律平滴丸高、中剂量组大鼠VT、VF发生率和死亡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连参律平滴丸对动物具有一定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作者:刘喆;朱日然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模型大鼠血清中CD40和CD40L含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模型大鼠血清中CD40和CD40L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生理盐水)组、模型(生理盐水)组、阳性对照[硫酸氢氯吡格雷6.75 mg/(kg·d)]组和补阳还五汤高、低剂量[26、6.5 g/(kg·d)]组,每组20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术后第2天开始ig给药,连续给药14 d。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的病理改变,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CD40、CD40L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病灶侧脑组织呈缺血样病理改变,阳性对照组和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大鼠病灶侧缺血样脑组织较模型组均有改善,补阳还五汤低剂量组大鼠病灶侧脑组织病理改变与模型组相似。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CD40、CD40L含量增加;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CD40L含量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改善脑缺血模型大鼠脑细胞形态、减轻脑缺血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降低CD40L含量有关。

    作者:朱永坤;黄志恩;潘春予;姚晖;黎钻弟;陈艳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静电纺丝玉米醇溶蛋白纤维的制备及其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目的:为制备静电纺丝玉米醇溶蛋白纤维(EZF)及其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玉米醇溶蛋白”“静电纺丝”“Zein”“Electrostatic spinning”“Drug delivery”等为关键词,查询2005-2015年中国知网、万方、PubMed、Science Direct等数据库中关于EZF及其应用相关的文献,分别对EZF制备中溶剂的选用、喷丝口堵塞、改性方式及其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进行简述。结果与结论:共查到相关文献200余条,其中有效文献34条。EZF制备中常用溶剂有乙醇、三氟乙醇、二甲基甲酰胺、甲酸、乙酸等,其中以乙醇居多;溶剂蒸发过快是引起喷丝口堵塞的主要原因,常通过改进实验设备或同轴纺丝等方式解决;可采用共混改性、化学改性、塑化剂改性、同轴电纺改性等方法改善其机械性能;EZF主要用于延缓药物释放、提高易水解药物稳定性、实现联合包载、制备共混电纺纤维等。EZF虽具有生物相容性良好、可降解、尺寸可控等诸多优势,但必须提高其机械性能,以拓宽其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作者:徐琪;孙佳琳;冯宇飞;关枫;王艳宏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阿苯达唑纳米混悬液的冻干工艺优化

    目的:优化阿苯达唑纳米混悬液的冻干工艺,制备阿苯达唑纳米微粉。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以粒径、Zeta电位为指标,对预冻温度和冻干保护剂的种类、配比及质量分散进行单因素试验考察及验证,将液相沉淀法制备的阿苯达唑纳米混悬液,制备成阿苯达唑纳米微粉。结果:预冻温度为-20℃、冻干保护剂为4%葡萄糖-甘露醇(3∶7)时,所制纳米微粉的平均粒径为(208.03±2.13)nm,平均Zeta电位为(-15.53±0.18)mV。结论:该冻干工艺可制得粒径、电位较优的阿苯达唑纳米微粉。

    作者:任洁如;马运芳;王建华;陈迹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侧柏叶水煎液对耳廓炎症和腹腔炎症模型小鼠的抗炎作用

    目的:研究侧柏叶水煎液对耳廓炎症和腹腔炎症模型小鼠的抗炎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阿司匹林0.25 g/L)组和侧柏叶高、中、低剂量[1、0.5、0.25 g(生药)/L]组,依次记为A、B、C、D、E、F组,每组10只,连续ig给药5 d。除A组外,其余各组分别复制耳廓炎症模型和腹腔炎症模型。检测耳廓炎症模型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含量,计算肿胀度和肿胀率;检测腹腔炎症模型小鼠肝组织中TNF-α、IL-1、酸敏感离子通道1a(ASIC1a)含量和腹腔灌洗液中蛋白质浓度(ΔA)。结果:耳廓炎症模型中,与A组比较,B组小鼠血清中TNF-α、IL-1含量增加;与B组比较,C、D、E、F组小鼠血清中TNF-α、IL-1含量减少,肿胀度和肿胀率降低;与C组比较,E、F组小鼠血清中TNF-α、IL-1含量、肿胀度和肿胀率增加;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炎症模型中,与A组比较,B组小鼠肝组织中TNF-α、IL-1、ASIC1a含量和ΔA均增加;与B组比较,C、D、E、F组小鼠TNF-α、IL-1、ASIC1a含量和ΔA降低;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柏叶水煎液对耳廓炎症和腹腔炎症模型小鼠有抗急性炎症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TNF-α、IL-1及ASIC1a有关。

    作者:李丽;苗文静;王青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丹参注射液对5/6肾切除致肾功能炎性损伤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对5/6肾切除致肾功能炎性损伤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等体积蒸馏水)组、模型(等体积蒸馏水)组、阳性对照[卡托普利5 mg/(kg·d)]组和丹参注射液低、高剂量[1.6、4.8 ml/(kg·d)]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5/6肾切除方法复制模型,第6周起连续给药4周。每周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末次给药后测定大鼠血清中肌酐、尿素氮、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2和IL-10的含量,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学变化和巨噬细胞CD68浸润程度。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给药1~4周时24 h尿蛋白增加,肾组织病理变化明显,给药后血清中肌酐、尿素氮、IL-1β、IL-2、IL-10含量和CD68阳性表达均增加;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丹参注射液低、高剂量组大鼠给药2~4周时24 h尿蛋白降低,肾组织病理变化改善,血清中肌酐、尿素氮、IL-1β含量和CD68阳性表达均降低,IL-10含量增加,IL-2含量仅阳性对照组大鼠降低,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可改善5/6肾切除模型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减轻炎性损伤。

    作者:陈奇;陈松海;潘伟祥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三七活血片抗软组织损伤、镇痛与抗炎药理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三七活血片的抗软组织损伤、镇痛与抗炎药理作用。方法:通过大鼠软组织损伤模型观察三七活血片(2.0、1.0、0.5 g/kg)的抗软组织损伤作用,进行损伤证候评分并测定大鼠血清中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通过小鼠热板、扭体实验(2.0、1.0、0.5 g/kg)观察三七活血片的镇痛作用,测定小鼠舔足次数、扭体次数及痛阈值;通过小鼠足肿胀、耳肿胀实验观察三七活血片的抗炎作用,测定小鼠足肿胀度、耳肿胀度。结果:2.0、1.0 g/kg剂量下,三七活血片可降低模型大鼠损伤证候评分,可减少小鼠足肿胀度和耳肿胀度;2.0、1.0、0.5 g/kg剂量下,三七活血片可减少模型大鼠血清中PGE2、IL-6含量与小鼠舔足次数、扭体次数,升高痛阈值。结论:三七活血片具有一定的镇痛、抗炎的作用,对软组织损伤有较好的修复作用。

    作者:陈文学;于德伟;杨铭;杨明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养荣润肠舒合剂对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大鼠结肠中c-Kit、SP与VIP的影响

    目的:研究养荣润肠舒合剂对慢传输型便秘(STC)模型大鼠结肠Cajal间质细胞中酪氨酸激酶受体蛋白CD117(c-Kit)、P物质(SP)与肠肌间神经丛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影响。方法:sc盐酸吗啡(2.5 mg/kg),每天1次,连续45 d以复制大鼠STC模型。12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等容生理盐水)组、模型(等容生理盐水)组、麻仁丸(阳性对照,14.7 g/kg)组与养荣润肠舒合剂高、低剂量[15、7.5 g(生药)/kg]组。复制模型成功后ig给药,每天1次,连续10 d。采用免疫组化法染色,光镜下观察大鼠结肠c-Kit、SP、VIP分布,并测定其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c-Kit、SP阳性细胞数量减少、表达减弱,VIP阳性数量增加、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形态出现明显异常;与模型组比较,麻仁丸组和养荣润肠舒合剂高、低剂量组大鼠结肠c-Kit、SP阳性细胞数量增加、表达增强,VIP阳性细胞数量减少、表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形态有一定改善。结论:养荣润肠舒合剂对STC模型大鼠结肠中SP、VIP含量及c-Kit的表达有一定改善作用。

    作者:张虹玺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在湿法制粒压片工艺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评价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在氯雷他定片生产过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介绍HACCP的概念,并以氯雷他定片的湿法制粒压片工艺为例,应用HACCP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其各生产环节进行危害分析,找出关键控制点并建立关键限值,进行生产质量管理。结果:经HACCP分析,终确定干燥、整粒与混合、内外包装3个环节为氯雷他定片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并据此设定关键控制限值进行监控,在确保对工艺过程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后建立HACCP工作计划并进行验证,结果显示,HACCP体系能有效控制与降低其生产过程中的风险,确保其质量安全。结论:将HACCP体系运用于氯雷他定片湿法制粒压片工艺,可以较为完整地体现其在该工艺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作者:于泳;顾家慧;崔文波;方芳;沈启雯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电解质对新生儿肠外营养液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几种常见电解质对新生儿肠外营养液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室温(25℃)下考察仅含一价或二价离子的电解质(10%氯化钠注射液、10%氯化钾注射液、25%硫酸镁注射液、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的营养液和同时含一价、二价离子的电解质的营养液混合放置24 h内的外观变化,测定其pH和不溶性微粒数、乳粒粒径大小及粒度分布(多分散指数,PDI)。结果:加入电解质的营养液的pH均大于5,均符合质量要求;外观均未出现沉淀、絮凝、变色等现象;仅含一价离子的电解质的营养液放置24 h出现少量挂壁现象,但未出现破乳现象;仅含二价离子的电解质的营养液放置24 h出现少量挂壁现象,且出现破乳现象;同时含一价和二价离子的电解质营养液放置12 h出现少量挂壁现象,放置24 h挂壁现象更明显且出现微量破乳现象,同时出现粒径大于5μm的乳粒和粒径大于25μm的不溶性微粒,且平均粒径和PDI值均比前2种情况更高(P<0.05)。结论:新生儿肠外营养液中含一价和二价离子的电解质,特别是含二价离子的电解质加入越多,其稳定性越差,表现为乳粒粒径增大、不溶性微粒数增加。

    作者:邓树荣;张柳红;闫丽娜;金伟军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与左氧氟沙星联合应用对鲍曼不动杆菌防耐药突变浓度的影响

    目的:研究头孢哌酮/舒巴坦(CFS)或美罗培南(MRP)与左氧氟沙星(LVX)联用对鲍曼不动杆菌防耐药突变浓度(MPC)的影响,为防止细菌耐药的产生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将实验分为CFS、MRP、LVX单用组和CFS+LVX、MRP+LVX联用组。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各组对鲍曼不动杆菌标准菌株ATCC 19606和36株临床分离菌株的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各组对鲍曼不动杆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并计算相应的选择指数(SI)。结果:CFS或MRP与LVX联用后,协同作用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5%(20/36)和50%(18/36)。对标准菌株ATCC 19606,CFS+LVX、MRP+LVX联用后MPC由联用前32.0、4.0 mg/L降为1.8、0.8 mg/L;对36株临床分离菌株,CFS+LVX、MRP+LVX联用后MPC分别由联用前8.0~32.0、1.0~2.0 mg/L降为0.25~1.0、0.25~0.5 mg/L;联用后SI均明显下降。结论:CFS或MRP与LVX联用后,均可降低其单用时对鲍曼不动杆菌的MPC,缩小耐药突变选择窗。

    作者:孙成春;荆得乐;公衍文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国内外一次性医疗器械重复使用管理政策现状研究

    目的:为我国一次性医疗器械(SUDs)的重复使用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介绍我国SUDs的使用管理现状以及美国、德国SUDs重复使用的管理政策,并对已发表的SUDs重复使用的研究文献进行研究,分析并探讨其安全性和伦理性。结果:我国尚无法规明确定义SUDs重复使用的范围、标准和要求等;美国和德国对SUDs重复使用的管理较为完善但模式各有不同。经文献分析表明,目前对SUDs重复使用存在支持、反对及认为应分类管理3种研究结果。在安全性方面,SUDs重复使用需要依据具体品种和消毒操作而定;在伦理问题方面,应关注患者知情权、对成本的节约以及环境的影响。结论:我国应建立健全SUDs重复使用管理制度,开展重复使用的分类评估,鼓励第三方组织参与SUDs回收,并加强其不良反应监测等。

    作者:管晓东;张慕禹;陈哲;史录文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基于JCI标准开设手术药房管理模式的实践

    目的:规范手术室药品管理,促进手术用药安全。方法:介绍我院基于JCI标准中药品管理的相关原则建立手术药房的实践,并主要从工作模式和实施效果两方面进行描述。结果:通过明确药师、麻醉医师和联络员的职责和工作流程,形成了我院手术药房的工作模式;设立手术药房后,将手术用药品纳入全院药品统一管理体系中,节约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细化了各环节药品的使用管理,提高了药品安全管理水平;加强了药品效期管理;落实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用药(潜在)差错收集上报工作。建立的工作模式符合JCI标准中对药品的准备、发放、贮存及不良反应收集的相关规定。结论:手术药房的建立促进了手术药品的规范管理,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作者:董红妮;蒲文;许晶晶;滕亮;王建华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加拿大警示10%氨基酸注射液与微量元素的配伍问题

    本刊讯2015年4月10日,加拿大卫生部发布信息,警示10%氨基酸注射液与微量元素的配伍问题。百特公司收到一份来自加拿大医疗保健机构的报告,报告涉及普利美溶液(10%氨基酸注射液)与微量元素混合时产生的变色现象和沉淀问题。百特公司收到的一些用户报告显示,当在普利美(10%)溶液中加入某些微量元素时,可能会形成沉淀。百特公司经研究发现,普利美(10%)溶液在终灭菌时半胱氨酸发生降解而形成硫化氢,从而导致沉淀和变色。此后在与微量元素混合时,硫化氢可与其中的铜离子发生相互作用,产生硫化铜沉淀。百特公司尚未获悉任何相关的患者不良事件或患者损伤。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镇咳、祛痰药物研究进展

    目的:为开发新型镇咳、祛痰药物提供参考。方法:以“镇咳药”“祛痰药”“研究进展”“Antitussive”“Expectorant”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3-2014年中国知网、万方、PubMed、Scopus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将镇咳药物按受体的不同进行分类分析,而祛痰药物则按作用机制的不同进行归纳。结果:共查询到相关文献80余条,有效文献29条。其中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新型镇咳药物主要有速激肽受体拮抗药、P2X受体拮抗药、选择性大麻素受体激动药、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受体拮抗药、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剂等;祛痰药物的研究仍局限于黏液溶解药、恶心性祛痰药、黏液润滑药3种。结论:目前,新型的镇咳药物已逐渐向疗效更广、更具受体选择性的方向发展,而祛痰药物则未见有较大的突破。

    作者:梁盛华;许志威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五味子果实和藤茎提取液脱色剂的筛选

    目的:筛选适合五味子果实和藤茎提取液的脱色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使用8种脱色剂(活性白土、活性炭、硅藻土、钙质膨润土、高岭土、活性氧化铝、氧化镁、凹凸棒土)对五味子果实和藤茎提取液脱色后4种木脂素成分(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的含量,分别计算五味子果实和藤茎样品的脱色率和各木脂素成分的保留率。结果:8种脱色剂对五味子果实和藤茎提取液的脱色效果大小依次为凹凸棒土>活性炭>活性氧化铝>高岭土>氧化镁>硅藻土>钙质膨润土>活性白土,活性炭>硅藻土>凹凸棒土>氧化镁>高岭土>活性氧化铝>活性白土>钙质膨润土;其中凹凸棒土和活性炭分别对五味子果实和藤茎提取液脱色效果好,脱色率分别为60.47%、69.24%;对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的保留率分别为77.43%、77.73%、77.07%、77.53%和72.18%、70.17%、70.32%、70.28%。结论:在试验的8种脱色剂中,分别以凹凸棒土和活性炭对五味子果实和藤茎提取液的脱色效果优。

    作者:刘俊霞;逄世峰;窦凤鸣;金银萍;王玉帅;王英平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欧盟建议采取措施降低含羟嗪药物的心脏疾病风险

    本刊讯欧洲药品管理局(EMA)药物警戒风险评估委员会(PRAC)近期完成了一项对含有抗组胺药羟嗪的安全性评估。此次评估是源于对大多数欧盟国家均出现的上述药品对心脏节律的潜在风险的担忧。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警惕甲氧氯普胺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

    本刊讯甲氧氯普胺是一种多巴胺受体拮抗药,可直接作用于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同时还具有五羟色胺3(5-HT3)受体拮抗药特性,其适应证包括慢性胃炎、胃下垂以及功能消化不良等引起的腹胀、腹痛、嗳气;胃排空延缓以及糖尿病性胃排空障碍;以及手术、化疗、外伤、颅脑损伤等引起的恶心和呕吐等。目前,我国批准的甲氧氯普胺制剂包括片剂、口服液、注射剂、栓剂等。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25期

中国药房杂志

中国药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