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胆囊炎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分析

王钧;张宝娣;张嫣

关键词:胆囊炎, 围手术期, 预防应用抗菌药物, 用药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胆囊炎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18例胆囊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结果:118例胆囊炎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达100%,100%术后给药时间过长(平均给药时间10.75 d),69.49%给药档次过高,62.71%给药时机不当.结论:胆囊炎患者围手术期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现象比较普遍、严重,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中国药房杂志相关文献
  • 3种短程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对3种短程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278例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或慢性糜烂性胃窦炎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分别服用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及泮托拉唑,3组均同时加用阿莫西林及甲硝唑,疗程7 d.疗程结束1 mo后,观察疗效,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A、B、C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85.11%、87.80%、89.22%(P>0.05),愈合率分别为92.55%、87.80%、90.20%(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7.66%、24.39%、30.39%(P>0.05),药品成本分别为234.73、123.36、116.64元.结论:C组方案较优,但B、C组的成本差别不大.

    作者:陆华;黄鸿敖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国际经验

    目的:考察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国际经验,为我国建立和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提供借鉴.方法:选择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介绍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情况和经验.结果与结论:由澳大利亚、印度、南非、津巴布韦等国的经验表明,提高基本药物可获得性应充分考虑各国的主要药品体系,并基于一个包括《基本药物目录》及合理定价与补偿机制在内的完整框架进行基本药物制度设计.

    作者:武瑞雪;刘宝;丁敬芳;陈璐;王峦;叶露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盐酸伐昔洛韦片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

    目的:研究2种盐酸伐昔洛韦片的药动学,评价二者的生物等效性.方法:按照两制剂双周期随机交叉试验设计.18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单剂量口服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后应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阿昔洛韦浓度,利用3p97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及评价二者生物等效性.结果:单剂量口服300 mg盐酸伐昔洛韦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测得阿昔洛韦AUC0~24分别为(12.85±4.32)、(12.19±4.63)μg·h·mL,AUC0~∞分别为(14.65±5.75)、(13.27±5.03)μg·h·mL-1,Cmax分别为(3.55±0.92)、(3.71±0.97)μg·mL-1,tmax分别为(1.44±0.43)、(1.33±0.37)h,t1/2分别为(6.23±2.81)、(4.55±1.84)h.受试制剂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1.01±23.52)%.结论: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邓立东;邓俊刚;邓航;付翔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医用生物蛋白胶在腹腔镜肝切除术肝断面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医用生物蛋白胶在腹腔镜肝切除术肝断面中的应用.方法:将40例肝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与对照组.腹腔镜组行腹腔镜肝切除,经超声刀断肝,腹腔镜下喷涂医用生物蛋白胶方法处理肝断面;对照组行常规腹腔镜肝切除术.术后通过腹腔引流管观察出血量及胆瘘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全部成功,术后恢复顺利,术后引流量、引流液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胆瘘1例.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中肝断面应用生物蛋白胶喷涂,简化了手术方法,有效防止渗出和胆瘘的发生,可作为肝切除术的一种新选择.

    作者:马龙滨;张月恒;陈淑媛;李宾;何津;王新元;张大为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癫痫患儿丙戊酸血药浓度测定及其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建立癫痫患儿丙戊酸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探讨其血药浓度与剂量、患儿性别、年龄及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22例癫痫患儿单一服用丙戊酸达稳态后(10~14 d)的血药浓度,并分析其结果.结果:丙戊酸血药浓度在10~180 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89);不同年龄患儿丙戊酸血药浓度与剂量有一定差异,而血药浓度与患儿年龄、性别无显著相关性;血药浓度在40~100 μg·mL-1范围内临床疗效好.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专一性强,可用于癫痫患儿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并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钱南萍;范毅;王艳;姚炳华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我院2003~2006年患者出院带药情况分析

    目的:审查我院患者出院带药处方存在的问题.方法:从微机调取我院2003年1月~2006年11月出院带药处方共计63 183张,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共计742张,占总处方的1.17%,主要表现为重复用药、给药方法不当、忽视基础疾病、微机输入错误等.结论:药房应配备素质过硬的审方药师,通过药学服务及时纠正不合理用药.

    作者:金梅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维生素B6、还原型谷胱甘肽钠、肝荣片等一般保肝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共用3 mo.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61.9%(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的临床疗效良好,具有较好的保肝、降酶作用.

    作者:郭春宏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目的:考察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在室温(20℃)下8 h内其含量变化,观察外观并测定pH值.结果:2药配伍后,8 h内的含量、pH值及外观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可在配伍后8 h内使用.

    作者:蒋仁发;陶宁;余昶;周仲华;李永伟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盐酸氨溴索口腔崩解片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目的:研究盐酸氨溴索口腔崩解片在健康人体内的生物等效性.方法:18名健康受试者单剂量随机交叉口服盐酸氨溴索口腔崩解片或普通片60 m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以3p97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与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口腔崩解片与普通片在体内血药浓度均呈一室模型,tmax分别为(2.39±0.61)、(2.19±0.92)h,Cmax分别为(91.26±49.81)、(90.17±42.96)ng·mL-1,AUC0~25分别为(515.14±289.84)、(566.20±293.98)ng·h·mL-1,AUC0~∞分别为(591.57±285.22)、(673.58±301.18)ng·h·mL-1.经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口腔崩解片与普通片药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盐酸氨溴索口腔崩解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0.98±10.88)%.结论:盐酸氨溴索口腔崩解片与普通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左筠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妥泰与丙戊酸钠对癫痫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评价妥泰与丙戊酸钠对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8例癫痫患者随机均分为妥泰组(治疗组)与丙戊酸钠组(对照组),利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事件相关电位P300,分别于治疗前、用药4 wk、用药8 wk及用药6 mo后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神经心理学和电生理学评估.结果:治疗组在用药4 wk及8 wk时与用药前比较,MMSE分值明显下降,P3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而治疗前和用药6 mo时各项指标比较无差异;对照组仅在用药8 wk时MMSE分值明显下降,P3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结论:妥泰及丙戊酸钠均可引起癫痫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多发生于加量期,这种药物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具有可逆性.

    作者:顾克敏;曾秘;罗华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我院2003~2006年非甾体抗炎药动态分析与评价

    目的:评价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应用现状及趋势.方法:对我院2003~2006年NSAIDs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NSAIDs销售金额2005、2006年增长迅速,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8.54%和25.18%;用药频度年增长率平均为4.94%;部分特异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在抗炎、抗风湿应用中有逐步取代传统NSAIDs的趋势.结论:应着力开发不良反应少的NSAIDs新制剂,对现有NSAIDs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

    作者:穆殿平;呼自顺;刘新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抗感冒药荟萃调查与合理应用分析

    目的:促进抗感冒药合理应用.方法:通过药店、医院药房、医药网等渠道调查抗感冒药的主要品种,列表统计其成分,结合成分进行配伍分析和探讨不同个体用药.结果:抗感冒药经历了从处方药到非处方药的转变;成分由简单到复杂,由传统到新颖;以纯中药、纯化学药到中西复方制剂为主;应用从医嘱治疗向自主购药转变.结论:抗感冒药正进入产品种类、组成等多样化、高消耗时期,不同群体、个体存在不合理应用现象,需加强合理配伍、个体化用药的宣传和督导.

    作者:张俊芳;廖广仁;余其卢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南京地区24家医院2003~2006年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制剂应用分析

    目的:评价南京地区肠内营养(EN)制剂和肠外营养(PN)制剂的消费情况,了解临床营养支持治疗手段的发展趋势.方法:对南京地区24家医院2003~2006年EN制剂和PN制剂的销售金额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N制剂的应用比例虽连续4年下降,但仍占营养制剂总销售金额的80%以上;EN制剂应用大幅增长,2006年占营养制剂总销售金额的22%.结论:PN制剂的应用远大于EN制剂,但EN制剂的应用呈快速增长态势,符合营养治疗中优先应用EN的要求.

    作者:秦利荣;钱珊珊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3种方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比较3种方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成本-效果.方法:查阅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文献,按不同的给药方案将其分为3组:干扰素+苦参素(A组)、干扰素+胸腺肽(B组)、拉米夫定+苦参素(C组),3组用药时间均为90 d,运用药物经济学原理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3种给药方案的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成本间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B组为较佳治疗方案.

    作者:张青;岳瀛;尚北城;陈燕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阿拓莫兰)对酒精性肝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以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古拉定)作对照,治疗261例酒精性肝病.患者按1∶1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35例,对照组126例,2组用药剂量、途径及疗程相同.观察2组肝生化指标、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率58.5%,有效率23.7%,总有效率82.2%;对照组显效率57.9%,有效率22.2%,总有效率80.2%,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90).结论:国产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酒精性肝病临床症状改善及肝生化指标恢复有良好的治疗作用,验证药与对照药疗效相当,且安全性好.

    作者:刘毅;张大志;曾维群;石小枫;王志毅;何华;周智;赵有蓉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抗肿瘤药物经济学研究文献分析

    目的:了解国内抗肿瘤药物经济学研究现状.方法:收集1995年以来国内学术期刊发表的有关肿瘤药物经济学论文,并对文献内容分项列表进行评估.结果:现有研究对抗肿瘤药物的经济学作了初步探讨,但存在不规范和不完善的现象.结论:抗肿瘤药物经济学研究本身具有一定复杂性,应加强研究的规范化,使研究结果能得到进一步应用.

    作者:戴媛媛;汤致强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第2代抗精神病药物成本-效果的循证评价

    目的:为临床抗精神病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循证医学和药物经济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第2代抗精神病药物的成本-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和喹硫平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48.7、9 192.5、23 838.6、-4555.8元.结论:第2代抗精神病药物急性期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按成本-效果排序依次为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和喹硫平.

    作者:杨莉;陶立波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成本与效果.方法:4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A、B组,分别给予西酞普兰、氟西汀治疗6 wk,应用药物经济学小成本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结果:A、B组总有效率均为80%,成本分别为736.16、743.09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920.20、928.86.结论:西酞普兰为较佳方案.

    作者:罗洪瑜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褪黑素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研究概述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为老年人常见疾病,是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

    作者:刘小莉;陈虹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对医务人员和患者药品不良反应认知水平的调查分析及干预措施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和患者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认知水平,为进一步开展ADR报告和监测工作而制订更加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对问卷各项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务人员对ADR的定义答对率为62.8%,认为应报告所见ADR占42.9%,但仅有12.3%报告过ADR;认为ADR与医疗纠纷或医疗质量有关占34.1%.患者对ADR知识的认知度是非常欠缺的.结论:医务人员和患者对ADR知识的认知度低直接影响ADR上报率,从而影响药监部门对药品上市后的客观评价.各相关部门有必要加强对医务人员进行ADR知识培训、ADR上报监管,对广大民众进行ADR知识宣教,以提高ADR的上报率.

    作者:张丽 刊期: 2007年第17期

中国药房杂志

中国药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