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奥卡西平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

孙永瀛

关键词:奥卡西平,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临床疗效, 睡眠质量
摘要:目的:评价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将12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奥卡西平治疗,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治疗12周。对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 )、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评估。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 P<0.05);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活动障碍,PSQI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 P<0.05),但治疗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活动障碍及 PSQI 总分改善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 P<0.05)。结论奥卡西平作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一线用药,镇痛效果佳、临床疗效优、不良反应率低,且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支架术后出院药物指导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的用药指导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行冠心病支架治疗的患者386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出院用药指导,试验组采用特殊的出院用药指导和电话随访。1年后评估两组患者的用药情况、死亡、再住院人数和生活质量等。结果试验组在用药情况、生活质量、医(护)患关系(对照组为9.33%,试验组为4.14%)方面比较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进行规范的出院用药指导和电话随访,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苑;方琴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烟草药用研究概述

    烟草应用历史悠久,药用价值广泛。该文通过对烟草药用情况考证、现代临床应用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总结,为烟草的药用开发提供依据。

    作者:田友清;丁平;张云庆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1例乳腺癌患者GT方案致Ⅳ级骨髓抑制的药学监护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肿瘤患者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引起Ⅳ级骨髓抑制在临床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通过该患者所使用的化疗药物及身体状况分析引起Ⅳ级骨髓抑制的原因,并与医师一起调整治疗Ⅳ级骨髓抑制的用药方案。结果引起该患者Ⅳ级骨髓抑制可能的原因是化疗药物本身及用量、既往疗化放疗史。临床药师参与用药调整,患者病情好转稳定出院。结论临床药师通过与医护人员的协作,在该患者用药调整中体现了临床药师的价值,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合理和有效。

    作者:韩宪忠;喻录容;金蜀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氨甲环酸用于控制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出血40例

    目的:观察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对围手术期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男女各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术中应用氨甲环酸进行治疗,对照组做空白对照,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术后输血量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均顺利完成研究;患者理论出血量为(738.57±137.59)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37.83±167.3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81,P<0.01);患者术后引流量为(383.93±161.28)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6.58±154.9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61,P<0.05)。两组各有1例(2.50%)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1.00);观察组中未发现氨甲环酸相关不良反应;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33,P>0.05)。结论氨甲环酸可显著降低患者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输血量,同时不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不影响膝关节功能恢复,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作者:韩晓军;张文治;邱国良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降糖药与2型糖尿病患者罹患肺癌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降糖药对2型糖尿病患者罹患肺癌风险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3月17日住院的糖尿病患者136例,根据是否合并肺癌,分为观察组(合并肺癌)和对照组(无肺癌),各68例。收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基础疾病病史,比较两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吸烟指数、体重指数的差异,分析使用二甲双胍、磺酰脲类、胰岛素与肺癌发生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比较,患者吸烟史、吸烟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中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患者明显较对照组少,使用包含二甲双胍及磺酰脲类药物治疗的则更多,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吸烟会增加糖尿病患者患肺癌的风险,吸烟指数越大,风险越高;单独应用二甲双胍可能降低糖尿病患者患肺癌的风险,但同时包含二甲双胍与磺酰脲类药物的降糖方案则可能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作者:蒋永源;周向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经皮局部注射神经生长因子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目的:观察经皮局部注射神经生长因子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9月住院的84例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口服三七片)和观察组(经皮局部注射神经生长因子),各42例,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时间、骨痂生长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愈率(50.00%比26.19%)及总有效率(97.62%比83.33%)明显升高(P<0.05),胫骨干骨折愈合时间[(10.0±1.5)周比(12.5±2.4)周]、肱骨干骨折愈合时间[(7.2±1.1)周比(8.4±1.5)周]、股骨干骨折愈合时间[(11.0±2.5)周比(13.5±3.0)周]均明显缩短(P<0.05);术后3周内,两组骨痂大直径[(4.5±1.1)mm比(4.4±1.1)mm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术后3周以后,观察组骨痂大直径较对照组明显增大[(7.2±1.8)mm比(5.5±1.3)mm ]( 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局部注射神经生长因子能够促进骨折愈合,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怀文娟;韩晓峰;朱颖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加用复合乳酸菌胶囊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溃疡60例

    目的:观察加用复合乳酸菌胶囊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HP阳性慢性消化道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三联疗法(雷贝拉唑每次20 mg,每日1次;阿莫西林每次1.0 g,每日2次;克拉霉素每次0.5 g,每日2次),治疗组加用复合乳酸菌胶囊每次0.66 mg、每日2次。均服药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 P<0.05);治疗组溃疡愈合率为66.67%,HP根除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和53.33%( 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上腹疼痛为80.00%,反酸76.67%,嗳气为86.67%,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0.00%,63.33%,76.67%(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出现了明显肝肾损伤,主要表现为恶心、便秘、腹胀、腹泻等,均不影响治疗。结论加用复合乳酸菌胶囊治疗HP阳性溃疡,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溃疡愈合率与HP根治率,缓解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耐受性好,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任建刚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热毒宁雾化吸入对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动脉血气指标及炎性介质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口服联合热毒宁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的临床疗效和对炎性介质的影响。方法选择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期患儿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研究1组(55例)、研究2组(54例)。对照组予常规抗病毒、氧疗、解痉、平喘、雾化吸入等对症处理;研究1组在上述基础上雾化吸入热毒宁注射液,每日2次;研究2组在研究1组基础上每晚睡前加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5 d后采血监测各组动脉血气指标及各种炎性介质水平,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5 d后,研究组动脉氧分压( 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 PaCO2)水平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研究2组PaO2和PaCO2水平改善优于研究1组,两组PaC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2组、研究1组和对照组治愈率与总体有效率分别为39.22%,47.27%,57.41%与92.16%,94.55%,98.1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治疗后IgE、嗜酸性粒细胞( EOS )、白三烯E4( LTE4),白细胞介素-4( IL-4)和IL-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研究2组均明显低于研究1组( 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口服联合热毒宁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作用协同,可减轻炎性介质释放,改善换气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申玉;李若飞;韩雄信;戎书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筋骨草甾酮对大鼠血脂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筋骨草甾酮对大鼠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血脂饲料建立高血脂大鼠模型,用模型大鼠与对照大鼠添加筋骨草甾酮做试验,分析筋骨草甾酮调血脂作用效果。结果试验雌雄大鼠的总胆固醇(TC)分别是1.70,1.05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分别是0.68,0.41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别是0.28,0.19 mmol/L,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DLC)分别是0.69,0.45 mmol/L;雌雄个体间达显著差异以上水平。结论筋骨草甾酮可影响大鼠血脂水平。

    作者:唐洁;罗丽;李璇;罗丹亚;牛若溪;钟伟;蔡晓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索拉非尼上市后安全警戒信号的挖掘与评价

    目的:挖掘和评价索拉非尼上市后的安全警戒信号,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对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AERS)2010年至2012年的数据进行索拉非尼的安全信号挖掘,利用SPSS 18.0软件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用药时间、剂量对安全信号的影响。结果共挖掘出索拉非尼138个可疑的不良反应信号,其中皮肤系统不良反应信号43个。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皮肤不良反应相对其他不良反应在患者性别、年龄、用药剂量、用药时间中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皮肤药品不良反应中,性别构成无差异,45~65岁和65岁以上的患者明显多于25岁以下和25~45岁;药品不良反应较多发生在用药半年内,剂量集中在300~400 mg/d。结论临床使用索拉非尼应将用量控制在推荐剂量内,对已有皮肤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应严密观察,慎重用药。

    作者:王平荣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流动力学与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硫酸镁合硝苯地平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患者血流动力学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妊高征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硫酸镁治疗,观察组则给予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与肾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红细胞压积、血黏度、阻力指数( RI )和脐动脉舒张压血流峰速比值( S/ D )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24 h尿蛋白量、24 h尿肌酐量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征较单用硫酸镁治疗更能有效地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与肾功能,疗效显著。

    作者:文朝;高剑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80例及智力分析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并对患儿智力水平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医院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的癫痫患儿80例。测定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认知功能,测定治疗3个月、6个月后的脑电图痫样放电情况,对比患儿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的免疫功能,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儿治疗3个月、6个月后的智商(IQ)、语言智商(VIQ)、操作智商(PIQ)、总智商(FIQ)和短时视觉记忆得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治疗6个月后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治疗3个月后( P<0.05);患儿治疗6个月后的缓解率为81.25%,显著高于治疗3个月后的46.25%( P<0.01);患儿治疗6个月后的CD3+,CD4+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CD8+,IgG,IgA,IgM和ICAM-1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 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经适当减量后症状消失。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各种发作类型的癫痫临床疗效较好,能显著改善脑电图和患儿智力,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金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辛伐他汀联合西地那非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西地那非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动脉高压患者心肺功能及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1年3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COPD肺动脉高压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35例给予西地那非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均治疗3个月。采用超声心动图监测收缩期肺动脉压( SPAP )、右室内径( RVD ),测6 min步行距离(6-MWD),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NT-proBNP及CRP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SPAP及RVD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6-MWD明显大于对照组( P<0.05);血清CRP及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西地那非联合辛伐他汀治疗COPD肺动脉高压,能有效改善患者心肺功能,且能降低血清CRP及NT-proBNP水平,效果较好。

    作者:庞伯健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替吉奥联合放射治疗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胃癌40例

    目的:探讨应用替吉奥联合放射治疗对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就诊顺序将收治的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替吉奥+奥沙利铂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替吉奥联合放射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50%( P<0.05);对照组治疗后癌胚抗原(CEA)、血清CA199及CA195含量分别为(24.5±5.6)ng/mL,(268.9±89.3)kU/L,(478.9±150.3)kU/L,观察组为(20.8±5.2)ng/mL,(247.5±92.7)kU/L,(364.6±168.5)kU/L,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放射治疗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胃癌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晕生;赵成会;王艳美;尚华;张学慧;李艳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头孢硫脒治疗老年呼吸道革兰阳性细菌感染60例

    目的:观察头孢硫脒治疗老年患者呼吸道革兰阳性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革兰阳性细菌感染的呼吸道疾病老年患者应用头孢硫脒(仙力素)静脉滴注治疗。结果治疗后,支气管扩张并感染患者显效率高(100%),其次是扁桃体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患者,细菌性肺炎患者治疗显效率低,明显低于支气管扩张并感染患者( P<0.05);不同菌种阴转率由高到低分别为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阴转率与其他各菌种阴转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头孢硫脒治疗老年呼吸道革兰阳性细菌感染有效、安全,但临床治疗时仍应根据微生物学检查结果,针对感染菌种用药,以便提高致病菌对用药的敏感性。

    作者:熊锋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西妥昔单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48例疗效及护理措施

    目的:观察西妥昔单抗联合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并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48例晚期结直肠癌均采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观察治疗临床疗效、肿瘤进展时间、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改善等情况,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有效率为27.08%,疾病控制率为77.08%,肿瘤进展时间平均为(16.7±5.8)周,生活质量改善率为79.17%,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66.67%)、过敏反应(37.50%)、胃肠道反应(64.58%)、白细胞减少(35.42%)、肝肾损伤(29.17%)及外周神经损伤(20.83%)。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疗效较理想,但可出现较多不良反应,应熟练掌握西妥昔单抗治疗方法,密切观察和及时处理各种不良反应,确保治疗顺利完成。

    作者:望淑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早期肠内营养结合十二指肠营养管护理用于食道癌术后32例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结合十二指肠营养管护理对食道癌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3月至2014年3月食道癌术后患者6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31例,术后给予肠外营养治疗;治疗组32例,术后给予肠内营养结合十二指肠营养管护理治疗。结果两组术后营养状况均较术前改善,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肠道功能恢复早于对照组( 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结合十二指肠营养管护理用于食道癌术后患者的康复,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恢复,且应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琼;王显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肠癌40例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与卡培他滨联合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晚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方案,试验组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各完成3个疗程的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后,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达72.50%,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的40.0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出现口腔黏膜炎、白细胞减少及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奥沙利铂与卡培他滨联合应用治疗晚期结肠癌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

    作者:徐建民;朱金元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不同剂量缩宫素对子宫肌瘤血供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缩宫素对子宫肌瘤血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因子宫肌瘤拟行超声消融治疗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以缩宫素0.12,0.24,0.36 U/min静脉滴注,观察3组患者静脉滴注缩宫素前后周边动脉和内部动脉血流参数变化,以及生命体征变化和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3组患者静脉滴注缩宫素后周边动脉、内部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ean)、收缩期峰值流速(PSV)、管径和血流量均显著下降,阻力指数(RI)显著上升( P<0.05),但组间内部动脉、周边动脉各指标差异不显著( P>0.05)。3组患者静脉滴注缩宫素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显著低于静脉滴注前,而心率显著高于静脉滴注前( P<0.05),但组间各指标差异不显著( P>0.05)。随访3个月3组患者均未发生包括头晕、恶心呕吐、胸闷、腹痛等在内的并发症。结论静脉滴注缩宫素可减少子宫肌瘤血供,改变超声下血流信号参数。

    作者:王丹;戚健;赵海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比较及护理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差异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80例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儿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氨茶碱治疗,两组均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患儿发病情况、疗效及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发作时间及症状消除用时均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5),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比50.00%),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00%比20.00%),所有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6.25%,组间无差异。结论配合相应护理措施,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具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王素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