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英;刘新英
目的:探讨含银抗菌凝胶局部换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医院收治的的糖尿病足患者6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给予含银抗菌凝胶局部换药,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7%( 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为(32.7±9.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2.2±10.6)d( P<0.05)。结论含银抗菌凝胶局部换药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显著,抗感染效果好,还可减轻患者足部疼痛,较传统换药方法伤口愈合时间缩短。
作者:李微;宁荣丽;王彦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分别给予口服甲泼尼龙片治疗和静脉滴注甲泼尼龙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氧分压(PaO2)、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量表(CAT)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出现显著改善( 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8.97%,显著高于观察组的10.34%( P<0.05)。结论口服和静脉滴注甲泼尼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均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口服给药方式的并发症更少。
作者:周蔚;沈燕;周亚平;李一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患者,男,31岁,因“头痛发热伴呕吐一周”入院。既往无食物、药物过敏史。入院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给予HRZE强化抗结核方案,即异烟肼片600 mg顿服、每日1次,利福平片450 mg口服、每日1次,乙胺丁醇片750 mg口服、每日1次及吡嗪酰胺片500 mg口服、每日3次;同时给予布洛芬混悬剂及地塞米松注射液退热、抗炎治疗。治疗8d后,患者对抗结核方案耐受良好,病情有所好转。为巩固疗效,取腰3~4椎间隙处作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给予异烟肼注射液(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规格为每支100 mg :2 mL,国药准字H12020970,批号为1405091)100 mg,为防止脑膜粘连,同时鞘内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规格为每支5 mg,国药准字 H12020515,批号为14014181311)5 mg。患者对首次鞘内给药耐受好,无任何特殊不适,故4d后进行第2次鞘内注射,进针位置及药品用法、用量、品规及批次均不变。在给药至12 min时,患者突然出现肢体无力,痛觉明显减退。立即停止给药,予以维生素B60.1 g静脉滴注、维生素B1100 mg肌肉注射、甲钴胺0.5 mg肌肉注射、拮抗异烟肼毒性、营养神经。体格检查示双侧腹股沟以下深浅感觉明显减退,双下肢肌力1级,肌张力降低,双侧腱反射消失,病理征未引出。患者基本呈截瘫状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约25 min后,患者双下肢肌力开始恢复,可水平移动,约2级肌力,感觉障碍仍明显。1h后,患者双下肢肌力基本恢复,仍感双下肢麻木、痛觉减退。查见双侧腹股沟以下深浅感觉较前有所恢复,双下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腱反射对称。考虑为鞘内注射异烟肼所致药品不良反应,后未再鞘内注射药品。
作者:李亚骞;官真水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及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疗效。方法对年龄31~50岁确诊为功血并有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72例患者,放置LNG-IUS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月经量、月经周期、血红蛋白水平、子宫内膜厚度等指标。结果放置LNG-IUS后,患者的月经量显著性减少,放置1年左右后降至(9±3)mL,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变小,由放置LNG-IUS前(0.76±0.15)cm降至(0.39±0.08)cm;放置6个月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得到改善;同时,放置LNG-IUS后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呈上升趋势,6个月后恢复至正常状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放置前后月经周期间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LNG-IUS能有效治疗功血,减少月经量,对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也有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蒋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烟草应用历史悠久,药用价值广泛。该文通过对烟草药用情况考证、现代临床应用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总结,为烟草的药用开发提供依据。
作者:田友清;丁平;张云庆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结合十二指肠营养管护理对食道癌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3月至2014年3月食道癌术后患者6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31例,术后给予肠外营养治疗;治疗组32例,术后给予肠内营养结合十二指肠营养管护理治疗。结果两组术后营养状况均较术前改善,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肠道功能恢复早于对照组( 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结合十二指肠营养管护理用于食道癌术后患者的康复,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恢复,且应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琼;王显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评价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将12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奥卡西平治疗,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治疗12周。对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 )、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评估。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 P<0.05);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活动障碍,PSQI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 P<0.05),但治疗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活动障碍及 PSQI 总分改善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 P<0.05)。结论奥卡西平作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一线用药,镇痛效果佳、临床疗效优、不良反应率低,且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永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异丙酚联合不同剂量地佐辛用于人工流产手术中的麻醉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人工流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麻醉使用地佐辛的不同剂量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各45例,分别给予异丙酚和0.05,0.075,0.10 mg/kg的地佐辛进行麻醉,比较3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宫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均为100.00%,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者的显效率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 P<0.05);术后15,30 min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者的宫缩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低剂量组( P<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剂量组患者显著高于低剂量组( P<0.05),而中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异丙酚联合0.075 mg/kg地佐辛用于人工流产,麻醉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姜瑞芝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对比分析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差异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80例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儿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氨茶碱治疗,两组均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患儿发病情况、疗效及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发作时间及症状消除用时均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5),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比50.00%),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00%比20.00%),所有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6.25%,组间无差异。结论配合相应护理措施,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具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王素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西妥昔单抗联合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并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48例晚期结直肠癌均采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观察治疗临床疗效、肿瘤进展时间、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改善等情况,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有效率为27.08%,疾病控制率为77.08%,肿瘤进展时间平均为(16.7±5.8)周,生活质量改善率为79.17%,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66.67%)、过敏反应(37.50%)、胃肠道反应(64.58%)、白细胞减少(35.42%)、肝肾损伤(29.17%)及外周神经损伤(20.83%)。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疗效较理想,但可出现较多不良反应,应熟练掌握西妥昔单抗治疗方法,密切观察和及时处理各种不良反应,确保治疗顺利完成。
作者:望淑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福辛普利钠治疗糖耐量受损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在医院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124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治疗组给予福辛普利钠片治疗,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疗程均为24周,观察记录血压、心率、血糖、胰岛素及血脂变化,评价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71%,组间无明显差异( P>0.05);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收缩压( SBP )和舒张压( DBP )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而组间无明显差异( P>0.05),心率( HR )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P>0.05);治疗组血糖、胰岛素、血脂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且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84%与对照组的6.45%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福辛普利钠用于糖耐量受损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疗效可靠,血压控制理想,且不增加心率,还能降低血糖、胰岛素及血脂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美伶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的用药指导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行冠心病支架治疗的患者386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出院用药指导,试验组采用特殊的出院用药指导和电话随访。1年后评估两组患者的用药情况、死亡、再住院人数和生活质量等。结果试验组在用药情况、生活质量、医(护)患关系(对照组为9.33%,试验组为4.14%)方面比较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进行规范的出院用药指导和电话随访,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苑;方琴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LEF)和硫酸羟氯喹( HCQ )对狼疮性肾炎患者血脂水平影响的差异。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86例维持治疗期狼疮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分别予LEF和HCQ治疗,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结果 LEF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无显著差异( P>0.05);HCQ组治疗前后三酰甘油(TG)分别为(1.98±0.33)mmol/L比(1.74±0.36)mmol/L ( P<0.01),总胆固醇(TC)为(4.69±0.65)mmol/L比(4.39±0.58)mmol/L( P<0.05);治疗前两组间各血脂成分无显著差异( P>0.05),治疗后 LEF 组和 HCQ组 TG 分别为(1.91+0.35)mmol/L 比(1.74±0.36)mmol/L( P<0.05),TC 分别为(4.71±0.67) mmol/L 比(4.39±0.58)mmol/L( P<0.05)。结论硫酸羟氯喹和来氟米特均能缓解狼疮肾炎患者的病情,但前者可降低患者血脂水平,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
作者:熊金河;何芳;尚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建立检测人血浆中氟西汀含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方法保护柱为Phenomenex C18柱(4.7 mm ×3.0 mm),分析柱为Allure C18柱(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2 mmol/L醋酸氨+0.5%甲酸水溶液(70:30,V/ V),流速0.5 mL/min,进样量10μL,柱温,20℃;质谱条件,离子源为大气压化学电离(ESI)源,喷雾电压IS为4500 V,雾化温度为550℃,雾化气NEB(GAS 1)为40 L/min,帘气CUR 为20 L/min,碰撞气CAD为5 L/min,辅助气AUX(GAS 2)为40 L/min,检测方式为正离子多离子反应监测模式(MRM),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分别为 m/ z 310.3→m/ z 148.2(氟西汀),m/ z 316.1→m/ z 270.0(内标,氯硝西泮),碰撞诱导解离(CID)电压分别为13 V(氟西汀)和35 V(氯硝西泮)。结果血浆中氟西汀质量浓度在0.3~25.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0.9994< r<0.9999),低定量质量浓度为0.3 ng/mL,相对回收率为96.7%~105.7%,日内及日间精密度的 RSD小于10%。结论该方法专属、准确、灵敏度高,样品处理过程简便,适合人血浆中氟西汀含量测定和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唐冰;韩敬;周娅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挖掘和评价索拉非尼上市后的安全警戒信号,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对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AERS)2010年至2012年的数据进行索拉非尼的安全信号挖掘,利用SPSS 18.0软件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用药时间、剂量对安全信号的影响。结果共挖掘出索拉非尼138个可疑的不良反应信号,其中皮肤系统不良反应信号43个。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皮肤不良反应相对其他不良反应在患者性别、年龄、用药剂量、用药时间中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皮肤药品不良反应中,性别构成无差异,45~65岁和65岁以上的患者明显多于25岁以下和25~45岁;药品不良反应较多发生在用药半年内,剂量集中在300~400 mg/d。结论临床使用索拉非尼应将用量控制在推荐剂量内,对已有皮肤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应严密观察,慎重用药。
作者:王平荣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CT增强扫描中碘佛醇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行CT增强扫描并应用碘佛醇为对比剂的患者1256例,统计所有CT增强扫描成功患者注射碘佛醇前及注射后48 h内血清学、肾功能、心电图以及其他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注射后48 h内有14例患者血肌酐值及尿素氮值均显著升高,与注射前血肌酐值、尿素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注射碘佛醇后Ⅱ导联、T波以及avF等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2.07%,一过性心率异常发生率为2.55%,一过性血压升高发生率为3.26%,一过性轻微热感发生率为3.82%,一过性面部潮红发生率为3.98%,头晕、恶心发生率为1.75%,注射部位即时肿胀发生率为2.71%,无中度、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CT增强扫描中碘佛醇尽管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仍需引起重视,必须采取恰当的应对方法。
作者:李文尧;杨晓萌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加用复合乳酸菌胶囊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HP阳性慢性消化道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三联疗法(雷贝拉唑每次20 mg,每日1次;阿莫西林每次1.0 g,每日2次;克拉霉素每次0.5 g,每日2次),治疗组加用复合乳酸菌胶囊每次0.66 mg、每日2次。均服药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 P<0.05);治疗组溃疡愈合率为66.67%,HP根除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和53.33%( 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上腹疼痛为80.00%,反酸76.67%,嗳气为86.67%,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0.00%,63.33%,76.67%(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出现了明显肝肾损伤,主要表现为恶心、便秘、腹胀、腹泻等,均不影响治疗。结论加用复合乳酸菌胶囊治疗HP阳性溃疡,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溃疡愈合率与HP根治率,缓解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耐受性好,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任建刚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并对比甲氨蝶呤(MTX)按公斤体重多次肌肉注射与按体表面积单次肌肉注射,分别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至2014年4月113例输卵管妊娠患者,随机分为A组(58例)与B组(55例)。A组方案为MTX 0.4 mg/(kg·d)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续5 d,同时口服米非司酮,每次25 mg,每天2次,连服3 d,治疗1~2个疗程;B组方案为MTX按照50 mg/m2肌肉注射,单次用药,其余同A组。结果 B组治疗1疗程治愈率为93.62%,高于B组的82.35%,A组治疗1~2疗程后治愈率为87.93%,略高于B组的85.4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0.2±5.5)d,略长于B组的(18.7±4.8)d,盆腔包块完全消失时间为(29.3±6.7)d,略短于B组的(30.8±6.1)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治疗期间消化道反应(31.03%)、肝能功异常(12.07%)、骨髓轻度抑制(3.45%)、皮疹(6.90%)、口腔溃疡(3.45%)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B组(18.18%,7.27%,1.82%,1.82%,1.8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MTX按体表面积单次肌肉注射联合米非司酮1个疗程,协同杀胚方案治疗成功率较MTX按公斤体重多次肌肉注射联合米非司酮方案有优势,后者1~2个疗程治疗成功率与前者相近,但疗程增加也带来药品不良反应的增加。
作者:刘海杰;付冬华;王孝良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老年肝门胆管癌患者术后抗感染的治疗方法,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老年肝门胆管癌患者术后抗感染药物治疗管理,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并结合辅助检查结果,为患者抗感染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建议。结果与结论对于术后胆道感染的老年患者抗感染的疗程必须充足,可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避免病情反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参考价值。
作者:黄晓晖;宋小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磷酸西格列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将105例2型糖尿病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磷酸西格列汀组( A组)和阿卡波糖组( B组)。在使用胰岛素的基础上,A组(52例)口服磷酸西格列汀片,B组(53例)口服阿卡波糖片,疗程4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压( BP )、空腹血糖( FPG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 )、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 )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FPG及HbA1C均显著下降,但在降低BP,hs-CRP,UAER方面,A组优于B组( P<0.05)。结论磷酸西格列汀在降糖的同时,也能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对治疗早期DN有效。
作者:郭全付;毛焕东;乌新春;刘欣;马新宇;吴丽娜;高书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