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碧莹
目的 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护理要点.方法 将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临床确诊的110例川崎病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患儿仅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研究组患儿同时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为94. 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 55%( P<0. 05);研究组患儿热退、黏膜充血消失、手足肿胀消失、淋巴结肿大消失及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 38 ± 0. 33)d,(1. 87 ± 0. 34)d,(2. 87 ± 0. 35)d,(3. 17 ± 0. 17)d,(8. 37 ± 1. 43)d,对照组分别为(2. 97 ± 0. 37)d,(4. 03 ± 0. 43)d,(4. 86 ± 0. 30)d,(5. 44 ± 0. 30)d,(12. 87 ± 1. 8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两组患儿均出现冠状动脉病变,但病变程度多为轻、中度,且研究组发生率(9. 09%)显著低于对照组(41. 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结论 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疗效显著,不仅能缩短治疗时间,还可减少冠状动脉瘤的发生,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党玉民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巴曲酶注射液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新生儿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应激性溃疡患儿,根据就诊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巴曲酶注射液联合法莫替丁治疗.结果 观察组黑便、呕血、止血时间分别为(6. 69 ± 3. 08)d、(4. 78 ± 2. 19)d、(8. 57 ± 3. 28)d,对照组分别为(9. 12 ± 3. 88)d、(7. 29 ± 2. 88)d、(11. 09 ± 4. 49)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5);观察组的胃黏腺酸碱度( pHi )为(6. 20 ± 0. 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 23 ± 0. 44)( P<0. 05);观察组大肠杆菌、幽门螺杆菌、葡萄球菌等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5),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检出率高于对照组( P<0. 05).结论 巴曲酶注射液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新生儿应激性溃疡效果明显,可缩短黑便、呕血、止血时间,改善pHi,降低大肠杆菌、幽门螺杆菌、葡萄球菌等检出率,提高氮气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建达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小鼠体内白细胞介素-1 ( IL-1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表达的影响,以及其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方法 选取Sprague-Dawley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去卵巢模型组(50只),术后1周去卵巢模型组大鼠再随机分为骨质疏松组,其中,A组(0. 25 mmol/L阿司匹林)、B组(0. 5 mmol/L)、C组(1. 0 mmol/L)和D组(1. 5 mmol/L),各10只.检测各组血清和骨组织IL-1,IL-6,TNF-α和M-CSF水平,同时采用Micro-CT对骨小梁微观三维形态结构进行分析.结果 骨质疏松组血清IL-1,IL-6,TNF-α,M-CSF分别为(80. 15 ± 7. 18)pg/mL、(82. 16 ± 6. 63)pg/mL、(30. 21 ± 4. 73)pg/mL 和(11. 42 ± 4. 25)p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 05).A,B,C,D 组中,D 组 IL-1,IL-6, TNF-α 和 M-CSF 水平低( P < 0. 05).骨质疏松组骨组织 IL-1,IL-6,TNF-α 和 M-CSF 分别为(71. 24 ± 8. 10)pg/mL、(78. 02 ± 5. 15)pg/mL、(26. 92 ± 3. 23)pg/mL和(10. 22 ± 3. 15)p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 05);A,B,C,D组中,D组IL-1, IL-6,TNF-α和M-CSF水平低( P < 0. 05).Micro-CT检测结果表明,阿司匹林治疗组腰椎椎体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及骨密度均显著高于骨质疏松组.结论 阿司匹林能抑制去势大鼠骨流失,这可能与阿司匹林抑制大鼠血清和骨组织IL-1,IL-6,TNF-α和M-CSF的表达有关,从而使破骨活动减弱的作用.
作者:杨超;曾艳平;杨桐;覃君慧;李海勋;桑宏勋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综述板蓝根的研究现状,为该中药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方法 对近年来有关板蓝根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制剂工艺、质量控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研究论文作系统检索,总结已取得的成果.结果与结论 板蓝根含机酸、生物碱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病毒、抗菌等药理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性感染.
作者:林丽君;聂黎行;戴忠;马双成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比较舒血宁注射液和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药理作用的区别,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性状相似的小鼠,给予不同剂量的舒血宁注射液和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结果 高剂量的舒血宁组和银杏二萜内酯葡胺组小鼠的单核-巨噬细胞碳粒廓清指数(K)和吞噬指数(α)均显著升高,均较对照组小鼠有显著性差异( P<0. 05),但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的免疫效果更明显;高剂量的舒血宁和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均显著降低小鼠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P<0. 05),但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的降压效果更明显;高剂量的舒血宁注射液和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均能显著促进小鼠的睡眠,入睡比例和入睡时间均较对照组小鼠有显著性差异( P<0. 05),但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组镇静效果更显著.结论 舒血宁注射液和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均有较好的免疫、降血压、中枢镇静作用,但后者的药理活性更强.
作者:房利勤 刊期: 2015年第21期
药务关怀显著的特征,就是医院药剂科的工作不仅要保障药品的供应,而且要确保患者药物使用的安全、正确和经济,医院药师应和医师一起对患者药物治疗的结果负责.通过对1例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药师用药务关怀的方法全程参与患者的药物使用,探讨医院药师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药师应掌握患者第一手病情资料和用药资料,并根据资料做好对患者的用药分析,与医生共同提出适宜的给药方案,提供有效建议,保证用药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作者:杨昌文;罗小林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将9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予干扰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结果 研究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恢复率、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转阴率、乙型肝炎e抗原( HBeAg )转阴率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 )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5);研究组T淋巴细胞亚群(CD4+及CD8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5).结论 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并能提高T淋巴细胞亚群(CD4 +及CD8+)的表达水平,增强患者的细胞免疫.
作者:张维;夏志林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将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应用奥曲肽进行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两组患者给予相同护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 95. 00%)明显高于对照组 ( 70. 00%) ,血清三酰甘油值(3. 65 ± 0. 53)mmol/L、血清淀粉酶(65. 10 ± 20. 12)U/L、住院时间(10. 92 ± 3. 33)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 87 ± 0. 99)mmol/L,(106. 21 ± 30. 86)U/L,(15. 01 ± 4. 38)d ( P<0. 05 ).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能有效提高临床有效率,促进疾病康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在治疗过程中,应指导患者使用低脂、少刺激食物,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指导患者加强体育锻炼.
作者:温占红;王仲健;王翠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为规范医生处方书写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法规,对医院2013年全年门急诊处方点评中的不合理处方进行分析.结果 在随机抽取的1 200张点评处方中,不合理处方116张,占点评处方总数的9. 67%.不合理处方类型中,列前2位的是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以及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分别占17. 24%和13. 79%.结论 处方点评工作是提高处方规范性和用药合理性的必要手段,通过对点评中发现的不合理处方实施积极有效的干预,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药师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加强调剂前的处方审核,变事后评价为事前干预,以降低患者的用药风险.
作者:李燕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讨论临床药师在参与制订和调整抗菌药物治疗方案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药师会诊并持续监护的1例重症感染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结果 药师全程监护患者的治疗过程,能及时协助医师调整用药方案,监测药品不良反应,为临床医师提供帮助,促进患者病情好转.结论 监护患者用药的过程中,药师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同时注重提高自身素养,体现了临床药师工作的重要性.
作者:李亚骞;林海霞;官真水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托拉塞米对脑水肿与颅内血肿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呋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托拉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脑水肿与颅内血肿体积、脑水肿综合扰动系数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并分析其疗效.结果 治疗后第3天和第1,2周,观察组患者脑水肿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 P<0. 05),且患侧脑水肿综合干扰系数显著优于对照组( P<0. 05);观察组患者24 h尿量、甘露醇用量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 05).结论 采用托拉塞米治疗急性脑出血,对脑水肿抑制效果显著、疗效确切,用药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罗正菊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调查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前后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医院专项整治前( 2010年1月至12月)、专项整治后( 2012年1月至12月)抗菌药物的使用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专项整治后,抗菌药物品种数、用药金额、用药频度等均有所下降,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增加.结论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促进了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作者:马雅妮;李雪松;陈蔚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对比双球囊导管与控释地诺前列酮栓促宫颈成熟及引产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对产程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妇产科住院分娩的初产妇133例,根据促宫颈成熟及引产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双球囊导管组67例采用宫颈放置双球囊导管,通过机械性作用从内外两侧挤压宫颈管促宫颈成熟;地诺前列酮栓组66例阴道后穹窿置入地诺前列酮栓促宫颈成熟.结果 双球囊导管组治疗后宫颈Bishop改善评分为(2. 8 ± 0. 5)分,显著高于地诺前列酮栓组的(2. 5 ± 0. 8)分( u=2. 589,P=0. 011);双球囊导管组第1产程潜伏期为(1.5±0.4)h,明显短于地诺前列酮栓组的(2.9±1.1)h(u=9.726,P<0.01),而活跃期明显长于地诺前列酮栓组(u=7.647, P<0. 01).结论 双球囊导管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引产较地诺前列酮栓能进一步改善宫颈条件、缩短产程,无药物引产不良反应,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李灿;范勤颖;杜胜巧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对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儿实施药学监护的方法及意义.方法 重点关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儿进行化学药物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辅助医生调整用药方案,对护理人员进行用药指导,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用药教育.结果 临床药师以药效学、药代动力学、药品不良反应、药物配伍禁忌等作为切入点,对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儿的化学治疗过程进行药学监护,促进合理用药,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与医护人员的合作,为患儿提供药学服务,能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儿的化学治疗过程中发挥促进合理用药的作用.
作者:高羽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抑制肝癌生长、转移的作用.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选用阿霉素联合顺铂与碘油乳化后行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栓塞术( TACE )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三氧化二砷,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以14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在治疗过程中,可根据患者治疗反应给予相应支持治疗.结果 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为55. 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 00%( P<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及甲胎蛋白( AFP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P<0. 05 );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的中位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5);观察组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5),但症状较轻,不影响进一步治疗.结论 三氧化二砷治疗肝癌的近期疗效较好,可抑制肝癌生长及转移,并提高肿瘤中位进展时间、肿瘤中位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胃肠道不良反应略有增加,但症状较轻,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杨冰静;李民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通过探讨利伐沙班引起的不良反应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对美国不良事件报告系统(AERS)2013年第1季度至第3季度收集的报告进行分析,找出利伐沙班致各部位出血的相关信号.结果 共挖掘出利伐沙班致各部位出血的可疑不良反应危险信号70个,其中部分为药品说明书尚未提及的新不良反应.结论 挖掘出利伐沙班致各部位出血的不良反应相关信号,可为其在临床合理用药使用提供依据.
作者:王宇;李文军;郭军;饶友义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血液管理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9月80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术毕松止血带前静脉滴注0. 9%氯化钠注射液)和治疗组(术毕松止血带前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每组各40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术后输血量及围术期总失血量均明显减少( P<0. 05),术后皮下瘀斑发生率显著降低( P<0. 05);两组均未形成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膝关节置换术的失血量及输血量,降低术后皮下瘀斑发生率,并不增加术后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形成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迎杰;孟馥芬;方锐;向文远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枸橼酸咖啡因在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时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3年8月至2014年3月新生儿科收治的108例早产儿发生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49例)予枸橼酸咖啡因,对照组( 59例)予氨茶碱.结果 治疗组患儿显效率为57. 14%、有效率为87. 7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 59%和66. 10%;治疗组平均用氧时间为(4. 61 ± 2. 3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 86 ± 3. 04)d;同时降低上机率,治疗组发生呼吸支持持续正压通气( CPAP )模式4例、同步间隙指令通气( SIMV )模式2例,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1例和6例;治疗组发生烦躁激惹、心动过速、喂养困难、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 05 ).结论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有明显疗效,优于氨茶碱.
作者:王静;陈瑶;尹万红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丝裂霉素联合奈达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所致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方法 将69例患者随机分为丝裂霉素+奈达铂组( S组) 34例和甘露聚糖肽+奈达铂组(G组)35例,S组接受丝裂霉素4~6 mg+0. 9%氯化钠注射液50 mL及奈达铂50~80 mg+0. 9%氯化钠注射液50 mL,G组接受奈达铂50~80 mg+0. 9%氯化钠注射液50 mL及甘露聚糖肽40~60 mg+0. 9%氯化钠注射液30 mL,胸腔内灌注.结果 S组与G组胸腔积液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52. 94%和22. 86%,有效率分别为94. 12%和51. 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且S组胸腔内化疗药物灌注次数明显少于G组( P<0. 05).两组主要不良反应是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及胸痛,其中S组及G组的Ⅰ+Ⅱ度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38. 23%和14. 29%( P<0. 05 ) ,Ⅲ度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26. 47%和0 ( P<0. 05 ) ,S组及G组胸痛发生率分别为32. 35%和11. 43%( P<0. 05 ) ,但均为轻度胸痛.结论 丝裂霉素联合奈达铂胸腔内灌注治疗NSCLC所致恶性胸腔积液效果较好,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易于接受.
作者:张银铃;田莹莹;袁希英;吕宏宇;马学真 刊期: 2015年第21期
呼吸道局部给药是将药物经特殊的给药装置直接送入呼吸道发挥作用的给药技术.该文旨在介绍呼吸道的特殊生理特征、功能及药物的吸收过程,综述国内外呼吸道局部给药的进展,并总结各种呼吸道局部给药方式的优缺点,为呼吸道局部给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何明欣;冯杰;应少聪 刊期: 2015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