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接尿方法在男性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石守兰;芦国芳;张彩云

关键词:神经外科, 接尿方法, 改良接尿器
摘要:目的:探讨男性神经外科患者适宜的接尿方法。方法:将伴随尿失禁的99例神经外科患者随机分为留置导尿组、假性导尿组和改良接尿器组,每组33例。对其尿常规、尿液外漏、会阴部皮肤有无尿液性皮炎、日均床单污染更换次数及排尿护理相关费用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组患者在尿道刺激、尿比重、出入液量统计准确性、有无漏尿及尿液性皮炎、尿WBC、日均排尿护理费用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接尿器接尿法可降低排尿不能自控患者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有效降低尿液性皮炎发生率。
西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铺灸疗法为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铺灸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疗效的优越性、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从2000年到2012年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F)中收录的有关铺灸疗法为主治疗AS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文献,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用Review Manager 5.1软件进行荟萃分析(Meta分析)。结果:总共纳入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17篇,涉及患者共1700名。 Meta分析结果显示铺灸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总体有效率优于口服西药疗法和单纯针刺疗法。与口服西药疗法比较,合并后效应指标RR=1.24,95%(Confidence Interval,CI)为(1.14,1.35);与针刺疗法比较,合并后效应指标RR=1.27,95%CI(1.05,1.53)。结论:此次纳入研究文献质量普遍偏低:全部为单中心RCT研究,无多中心研究。其次,随机分组方法不够准确,多数文献未描述随访、脱落、远期疗效情况,诊断标准、疗效评价指标种类繁多,未能采取国际公认的标准。与口服西药疗法比较,铺灸疗法的总体有效率远高于口服西药疗法,疗效优越且复发率较低,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和针刺疗法比较,虽然药物铺灸疗法总体有效率较高,由于纳入研究数目较少,总病例数亦少,无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对比,其结果有待于大样本、多中心、方法科学的高质量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作者:刘安国;严兴科;阚丽丽;董莉莉;王军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三联疗法单用与联合中药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单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果胶铋片与联合消溃愈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治以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果胶铋片,治疗组同时服用消溃愈疡汤。2组均以治疗7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75.00%,对照组为50.00%。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18%,对照组为0.45%。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腹痛、烧心、反胃、反酸、嗳气等症状积分治疗后2组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以消溃愈疡汤联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果胶铋片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优于单纯使用上述西医者。

    作者:翟建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骨刺消巴布剂对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骨刺消巴布剂对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细胞凋亡和凋亡调控基因Bcl-2及其抑制基因Bax的影响,探讨骨刺消巴布剂对急性软组织损伤细胞的保护作用是否与抑制细胞凋亡及调节Bcl-2、Bax的表达有关。方法:选用SPF级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骨刺消巴布剂组、奇正消痛贴组、空白对照组、正常组。骨刺消巴布剂组、奇正消痛贴组、空白对照组,通过局部打击来制备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骨刺消巴布剂组、奇正消痛贴组外敷相应药物,空白对照组、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给药3周后处死动物,TUNEL法检测软组织损伤细胞的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细胞中Bcl-2、Bax水平。结果:骨刺消巴布剂组、奇正消痛贴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Bcl-2在骨刺消巴布剂组、奇正消痛贴组中的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Bax的表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骨刺消巴布剂组、奇正消痛贴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cl-2、Bax是细胞凋亡的2个调控基因,骨刺消巴布剂对损伤的软组织细胞的影响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下调Bax的表达来抑制细胞的过度凋亡,这可能是该药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机制之一。

    作者:邢涛;董林;魏国俊;雷宁波;王志勇;徐玉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矩阵针法配合针刺三阴穴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31例

    目的:观察矩阵针法联合针刺三阴穴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舍尼通片,1片/次,2次/d,4周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30天后评估治疗结果。观察组采用矩阵针法联合针刺三阴穴治疗,10天1个疗程,1个疗程后休息2天,接续下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NIH-CPSI症状评分、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和卵磷脂小体计数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矩阵针法联合针刺三阴穴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疗效显著。

    作者:徐秀梅;徐彦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甘肃乌拉尔甘草有效菌株内生细菌活性物质初步研究

    目的:考察甘肃乌拉尔甘草具有抑菌作用的内生细菌的活性物质。方法:利用HPLC检测,以甘草苷、甘草酸单铵盐标准品为参照,对甘草有效菌株内生细菌JTYB-001、JTYB-053、JTZB-001发酵液抑菌活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三菌株代谢产物出峰时间分别为(RT=21.071分钟)、(RT=21.041)、(RT=21.067),与甘草酸单铵盐标准品的出峰时间(RT=21.031分钟)相近,采用面积法对其定量,产量分别约为0.033、0.005,0.013 mg/mL。结论:甘肃乌拉尔甘草野生与栽培品有效菌株内生细菌JTYB-001、JTYB-053、JTZB-001三菌株分别含有与宿主相同药理活性的甘草酸类物质。

    作者:邓毅;丁仁伟;任鹏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高冬来运用生脉散治疗心血管疾病经验

    高冬来老师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认为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源于气虚、痰阻、血瘀,在治疗上应本着“治病求本”的思想,以“益气化痰,祛瘀通脉”为治法。用生脉散加减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高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不明原因不孕患者小卵泡排卵的相关因素和中医体质调查

    目的:调查小卵泡排卵患者心理、生活中的各种因素与疾病发生的相关性和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方法:采用临床心理评定量表中的90种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事件量表(LES)以及中医体质量表对10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探讨疾病发生的心理、生活相关因素以及中医体质分布情况。结果:小卵泡排卵患者SCL-90测评与常模比较躯体化、强迫症状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在敌对方面存在差异(P<0.05);LES调查显示困扰小卵泡排卵患者大的生活事件为家庭有关问题,其次为工作学习问题以及社交与其他问题;小卵泡排卵患者的偏颇体质分布从高到低分别是气郁质(18%)、痰湿质(14%)、气虚质(11%)及阴虚质(11%)、特禀质(8%)、湿热质(6%)、瘀血质(4%)、阳虚质(3%)。结论:在临床诊治中,对小卵泡排卵的不孕症患者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疏导,引导其认识和解决家庭有关问题,减轻敌对情绪和强迫症状,可以起到积极作用;明确小卵泡排卵患者所属的体质类型,并予以相应的饮食、情志调摄、生活指导和中药调理,应该有良好效果。

    作者:杨慧珊;朱蕊;廖飞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DSES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用护理干预,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梁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浅谈加强中医院科研管理

    围绕如何提高中医院科研申报水平,加强科研管理,阐述了科研管理部门应从科研规划、管理人员、资源配置、科研协作、项目库等方面进行加强服务意识,更新服务理念,以使医院的科研工作得到提高与发展。

    作者:罗向霞;俞小艳;李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针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腰神经后内侧支卡压性腰痛30例

    目的:观察针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腰神经后内侧支卡压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神经后内侧支卡压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66.67%,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结合康复训练疗法治疗腰神经后内侧支卡压性腰痛疗效确切。

    作者:陆军伟;顾春英;薛君平;张新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羊水过多86例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羊水过多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对照组69例。治疗组采用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对照组无药物干预,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羊水指数变化情况,并随访妊娠结局,分析其安全性。结果:羊水指数及临床症状评分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妊娠期糖尿病及胎膜早破的发生率上存在差异(P<0.05)。在妊娠期高血压、产程异常、产后出血、剖宫产的发生率上无差异(P>0.05)。结论: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羊水过多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可靠。

    作者:许晓英;田莉;马临秀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舒血宁治疗有机磷中毒性心肌炎45例

    目的:观察舒血宁治疗有机磷中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西药保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舒血宁注射液10 mL+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4周,之后改为口服,80 mg/次,3次/d,连续4周。结果:治愈率观察组为66.67%,对照组为51.11%,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33%,对照组为82.22%,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白介素-6(IL-6)治疗后2组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舒血宁治疗有机磷中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显效。

    作者:陈士利;宗强;卢朝辉;卜晓刚;胡艳芹;高洪斌;苏利国;卫青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血栓通对超早期中小量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栓通对超早期中小量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影响。方法:将243例超早期中小量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3例、对照组1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静脉滴注标准剂量的血栓通针剂。2组患者均在出血后24小时、1周复查颅脑CT。比较2组出血量的变化。结果:治疗24小时后、治疗1周后2组血肿扩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栓通与中小量脑出血患者发生血肿体积扩大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袁魁珍;刘志娟;童守义;何慧君;张婷;陈慧君;康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循证护理在颈椎骨折前路手术后的应用效果

    目的:总结循证护理在颈椎骨折前路手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4例颈椎骨折前路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8例进行循证护理,对照组36例接受传统护理。结果: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2.63%,对照组为52.77%,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循证护理是颈椎骨折前路手术患者术后护理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巧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中医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现状

    从中药内服、中药外用、针灸治疗及中药离子导入4个方面探讨中医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现状,指出中医药治疗该病是在辨证论治、辨病论治、整体观念、三因制宜的基础上体现的个性化治疗。

    作者:李兴勇;徐霞;麻虎;姚兴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腹针配合按时开穴治疗中风后遗症30例

    目的:观察腹针配合按时开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腹针配合按时开穴治疗,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56.67%,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评分治疗后2组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腹针配合按时开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

    作者:唐玉英;李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不同接尿方法在男性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男性神经外科患者适宜的接尿方法。方法:将伴随尿失禁的99例神经外科患者随机分为留置导尿组、假性导尿组和改良接尿器组,每组33例。对其尿常规、尿液外漏、会阴部皮肤有无尿液性皮炎、日均床单污染更换次数及排尿护理相关费用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组患者在尿道刺激、尿比重、出入液量统计准确性、有无漏尿及尿液性皮炎、尿WBC、日均排尿护理费用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接尿器接尿法可降低排尿不能自控患者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有效降低尿液性皮炎发生率。

    作者:石守兰;芦国芳;张彩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总目录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矩阵针刺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血流的影响

    目的:观察矩阵针刺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12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静脉滴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组以矩阵针刺治疗联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2组连续治疗10天,观察并比较2组收缩期峰值流速(Vs)、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动脉搏动指数(PI)。结果:2组治疗后Vs、Vm均明显提高,RI、PI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矩阵针刺可显著提高Vs、Vm值(P<0.05),降低阻力指数(P<0.05)。结论:矩阵针刺可以提高椎动脉血流,改善血流动力学,为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依据。

    作者:金钰钧;袁涛;张宝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丹红注射液联合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硝酸酯类药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组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4例。2组入院后均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40 mL+5%葡萄糖200 mL,静脉滴注,1次/d。2组均以1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8.13%;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并发症0例,药物不良反应0例,对照组并发低血压2例(占5.88%),头痛、面红等不适者3例(8.82%),药物不良反应15例(14.7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

    作者:王万兰;苏昶才;熊新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西部中医药杂志

西部中医药杂志

主管: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