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10年至2012年医院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用药及处方分析

王丽伟;罗艳;杜吉祥;刘京伟

关键词:非甾体抗炎药, 口服, 用药分析, 处方分析
摘要:目的:评价医院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调查2010年至2012年医院门、急诊含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的处方,分析用药特点及趋势;随机抽取某月的门、急诊处方,分析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情况及用药的合理性。结果该院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年用药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其占医院用药总金额的比率基本持平;用药人群主要为中老年患者。结论该院口服非甾体抗炎药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仍需加强临床合理用药。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测定妇康宁片中盐酸水苏碱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妇康宁片中盐酸水苏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 - ELSD)法。方法以 Agilent Zorbax Hilic Plus 100A 柱(100 mm ×4.6 mm,3.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2%冰醋酸(83:17),流速为1.0 mL / min,柱温为35℃;ELSD 参数,雾化器温度60℃,蒸发温度90℃,气体流量1.0 L / min。结果盐酸水苏碱进样量在0.5552~1.6656μg 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 =0.9997),平均回收率为100.76%,RSD =0.93%( n =6)。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妇康宁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江涛;王丽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胰激肽原酶联合金水宝胶囊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

    目的:观察胰激肽原酶联合金水宝胶囊降低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疗效。方法选择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62例,连续测量3次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取平均值作为基线数据,给予口服胰激肽原酶片120 U,金水宝胶囊3粒,3次/天,连续服用12周后,连续3 d 测量 UAE 水平,与治疗前对比。结果经12周治疗后,患者临床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UAE 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胰激肽原酶和金水宝胶囊联合治疗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同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好,对患者血压、血糖等指标影响不大。

    作者:李英;安娜;王敏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东莞市2008年至2011年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发生规律。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对东莞市2008年至2011年收集和评价的6716例抗菌药物 ADR 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在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男性患者 ADR 发生率略高于女性,19~39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 P <0.01),其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构成比亦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 P <0.01);ADR 以静脉滴注给药引发居首位(86.81%),多数发生于用药30 min 内(45.98%);ADR 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67.91%),其次为全身损害(9.18%)和胃肠系统反应(8.58%),其中19~49岁年龄组的 ADR 发生率高(71.76%),其次为1个月至3岁年龄组(16.06%);6716例 ADR共涉及抗菌药物9类105个品种,以头孢菌素(58.80%)、喹诺酮类(16.04%)和青霉素类药物(8.68%)多。结论抗菌药物 ADR 是在药品质量、临床用药和患者机体因素共同作用下的非线性复杂表现,呈一定规律性。要减少抗菌药物 ADR 的发生,必须进一步控制其过度使用,提高公共卫生和健康知识普及水平,控制青壮年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控制静脉输液,对 ADR 发生的高危人群、药物、时间等加强用药监护。

    作者:李鹤梅;石民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2010年至2012年医院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用药及处方分析

    目的:评价医院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调查2010年至2012年医院门、急诊含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的处方,分析用药特点及趋势;随机抽取某月的门、急诊处方,分析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情况及用药的合理性。结果该院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年用药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其占医院用药总金额的比率基本持平;用药人群主要为中老年患者。结论该院口服非甾体抗炎药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仍需加强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王丽伟;罗艳;杜吉祥;刘京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药品监管核心指标体系研究

    目的:探讨我国的药品监管核心指标体系建设。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探寻药品监管的核心指标。结果与结论借鉴国内外已有的药品监管经验,提炼药品监管的核心指标,为制订反映我国药品安全现状和实际应用的药品监管核心指标体系提供思路,以提高我国药品监管的总体能力。

    作者:姚金成;曾令贵;黎银波;胡领;杜娟;饶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左氧氟沙星原料药中有机溶剂三氯甲烷残留

    目的:建立盐酸左氧氟沙星原料药中三氯甲烷的残留量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天美 TM -1色谱柱(30 m ×0.25 mm,0.25μm),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毛细管柱顶空进样法,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温度250℃,顶空瓶平衡温度80℃、维持30 min,载气为 N2,采用外标法计算。结果三氯甲烷的回归方程为 Y1=(3.51 E -005) X1,r1=0.9990,进样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0.018~0.18 g / L,乙醇的回归方程 Y2=(1.68 E -005) X2,r2=0.9995,线性范围为1.5~15 g / L;平均加样回收率为三氯甲烷85%, RSD =6.35%( n =5),乙醇为95%,RSD =7.74%( n =5)。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专属性好,可作为水溶性好的原料药类产品中残留溶剂三氯甲烷的限度检测方法。

    作者:祁彩霞;杨发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55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10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益赛普(皮下注射,每次25 mg,每周2次)联合甲氨蝶呤(口服,每次100 mg,每周1次)治疗,对照组单用甲氨蝶呤治疗,评估两组患者在短期使用益赛普与甲氨蝶呤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晨僵时间、疼痛指数、肿胀关节数及握力等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t =3.25,2.98,3.02,4.58,P <0.05),红细胞沉降率(ESR)、C 反应蛋白(CRP)及类风湿因子(RF)等实验室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t =3.62,3.05,6.98,P <0.05);治疗12周后,研究组患者在 ACR20,ACR50和 ACR70等方面的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χ2=13.20,5.67,3.98,P <0.05)。结论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用甲氨蝶呤,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尚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基于博弈论的我国制药工业创新驱动研究

    目的:通过对创新驱动战略的意义和我国制药工业现状进行分析,找到我国制药工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主要障碍,为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建议。方法建立博弈模型,分析我国制药企业创新决策的现状。结果与结论医药不分是我国制药企业实施原研型创新的大障碍,故医药分业是必要的。只有实行医药分业,制药企业才能选择原研型创新,从而有利于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

    作者:董洪年;黄泰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91例化学治疗药物致Ⅳ度骨髓抑制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发生、发展的规律,为预防和治疗Ⅳ度骨髓抑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医院不良反应报告中化疗后发生Ⅳ度骨髓抑制的病例,分析Ⅳ度骨髓抑制的发生原因、发展情况、治疗情况及转归。结果共分析了91例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的病例,多种化疗方案均可引起Ⅳ度骨髓抑制,其中以多西他赛+铂类居多,共39例,占42.86%。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其中81例出现了白细胞Ⅳ度减少,17例出现了血小板Ⅳ度减少,7例同时出现了白细胞和血小板Ⅳ度减少,血小板减少发生时间(平均为第11天)略滞后于白细胞减少发生时间(平均为第7.5天)。针对骨髓抑制,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等治疗,除1例患者死亡,其余患者的骨髓抑制均得到纠正。约1/3的患者出现发热,经抗感染治疗后,感染症状有效缓解。结论多种化疗方案可导致Ⅳ度骨髓抑制,其中以多西他赛+铂类居多,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约1/3患者伴有发热,对于Ⅳ度骨髓抑制伴发热的患者应高度重视,积极采取适当措施治疗。

    作者:程凯;蒋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自拟黄芪红花膏外用治疗感染性创面50例

    目的:探讨黄芪红花膏外用治疗感染性创面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感染性创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创面采用自制黄芪红花膏换药,对照组创面采用0.1%雷凡诺常规换药,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及愈合时间,并于1周、3周后对创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结果两组在总体疗效、创面愈合时间、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等方面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自拟黄芪红花膏外用能有效控制感染创面的继续发展,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李俊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2012年我院34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 ADR)发生的原因与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12年1月1日至12月14日上报的364例 ADR 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类别、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各器官系统涉及的药品、因果关系评价、转归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静脉给药方式 ADR 发生率高(51.73%);心血管系统药物引起的 ADR居首(34.10%),其次为抗肿瘤药(16.76%),第3位为抗微生物药(13.00%);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损害常见(28.71%);绝大多数发生ADR 的患者能痊愈(33.24%)和好转(56.94%)。结论加强 ADR 监测和报告,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李凌霞;王路;王淑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现阶段我国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该文在调研我国高等卫生职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选取了现阶段制约我国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发展的专业特殊性未补凸显、体系构建不够完善、基层就业难题没有破解3个主要因素进行论述,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参考国外及港台卫生职业教育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对策。

    作者:季春元;黄振元;杨友谊;邹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中医验方通络益肾汤联合氯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42例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并探讨中医验方通络益肾汤联合氯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10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 DN 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8例)。在常规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对照组加服氯沙坦,观察组加服通络益肾汤和氯沙坦,均以4周为1个疗程。对比两组肝功能与 DN 中医证候积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肝功能均较入组时好转,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肌酐(Scr)水平[(172.2±59.7)μmol / L 比(206.3±67.8)μmol / L]、尿素氮(BUN)水平[(8.9±3.4) mol / L 比(10.7±3.8) mol / L]、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87.2±9.8)μg / min 比(94.9±12.4)μg / mi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为(27.6±5.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6±6.2)分( t =3.904,P <0.001)。治疗期间两组未见明显药品不良反应。结论中医验方通络益肾汤联合氯沙坦治疗 DN,可显著延缓肾功能损害,减少蛋白尿生成,临床安全可靠。

    作者:刘彦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某院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清洁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对各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探讨合适的干预措施和模式。方法随机选取某院干预前组(2010年)、1阶段干预组(2011年)和2阶段干预组(2012年)涉及4种清洁切口手术(乳腺手术、甲状腺手术、疝气修补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历1200份,对干预前后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由整治前的80.50%下降到整治2阶段的11.50%,初次用药时机、使用疗程合理率明显升高,抗菌药物费用下降明显。结论随着整治活动的开展,围术期清洁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指标明显改善,达到了相关规定的指标。细化科室控制指标、强有力的奖惩、强化临床药师作用等措施值得推广。

    作者:吴小妹;郭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潍坊市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分析

    目的:分析潍坊市食品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各环节中的风险因素,为相关企业和监管部门把握今后的工作重点,预防和排解食品药品质量风险提供参考。方法以监督检查、专项检查和跟踪检查等方式,对潍坊市食品药品各监管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与结论潍坊市食品药品各个环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安全风险,中药生产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较多。应通过总结分析存在的共性问题,为企业和监管部门提供预防建议及监管对策。

    作者:刘玉华;祝希梅;李允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药物联用穴位封闭治疗妊娠剧吐35例

    目的:观察维生素 B1、维生素 B6联用穴位封闭治疗妊娠剧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妊娠剧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在常规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补充维生素 C、维生素 B6(治疗组不加)以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选取足三里和内关穴位,同时注射维生素 B150 mg、维生素 B6100 mg,每日1次,7 d 为1个疗程;对照组每日1次肌肉注射维生素 B1100 mg,共7 d。结果治疗组治愈33例(94.29%),好转2例(5.71%);对照组治愈19例(55.88%),好转12例(35.29%),无效3例(8.82%),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P <0.05),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维生素 B1、维生素 B6联用穴位封闭治疗妊娠剧吐效果显著,用药安全,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淑彦;刘爱菊;赵建夫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阶段式考核法用于《药事管理学》教学实践体会

    目的:为《药事管理学》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对比阶段式考核实施前后学生在上课出勤率、课堂参与积极性、考试成绩通过率、学习兴趣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结果与结论阶段式考核方法值得在《药事管理学》的教学中推广。

    作者:邓伟生;丁丽曼;韩晓亮;臧玲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美罗培南与头孢曲松钠国内外药品说明书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国内外药品说明书差异,为我国抗生素说明书写作的改善和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国内外抗生素(美罗培南与头孢曲松钠)说明书,对其结构和内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国内外药品说明书有较为明显的差别。结论国内药品说明书在格式和内容上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尤其是使用范围应作适当改进,将所属菌属与临床诊断联系起来。

    作者:杨谨成;杨珺;何铁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用于美托洛尔治疗心力衰竭50例疗效评价

    目的:应用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hs - CRP)水平评价美托洛尔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患者50例,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治疗前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患者血清 hs - CRP 水平,应用美托洛尔治疗6月后检测血清 hs - CRP 水平并评价疗效。同时随机抽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血清 hs - CRP 水平。结果治疗前,患者的血清 hs - CRP 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05);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血清 hs - CRP 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 P <0.05),但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05)。同时美托洛尔治疗效果与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水平有相关性,治疗效果达到显效的 hs - CRP 水平为(0.91±0.36)mg / L,达到有效的 hs - CRP 水平为(4.38±1.23)mg / L,无效患者的 hs - CRP 水平为(9.77±3.91)mg / L。结论通过检测血清 hs - CRP 水平,可以判断美托洛尔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娜;翟雨佳;舒景;苗阳;崔欣欣;刘志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符合 SAP 诊断标准的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适当的中药(清胰汤)治疗,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65.00%,总有效率为92.50%,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0%和75.00%( P <0.05);观察组死亡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0%( P <0.05);观察组腹痛情况、尿淀粉酶水平、血淀粉酶水平、白细胞水平等临床指标的恢复时间均明显快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 SAP,能明显提高有效率、减少病死率,有利于临床指标的恢复,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陈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