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联合蒙脱石混悬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伴发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随机将90例手足口病伴发口腔溃疡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利多卡因联合蒙脱石混悬液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中,显效21例,有效23例,治疗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中,显效12例,有效27例,治疗有效率为8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利多卡因联合蒙脱石混悬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伴发口腔溃疡,能够有效减轻患儿的疼痛,迅速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进食情况并促进溃疡愈合。
作者:杜庆云;左浩然;杨立新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建立测定十味玉泉胶囊中葛根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C18柱(250 mm ×4.6 mm,5μm),以甲醇-水(22:7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葛根素的进样量线性范围为0.1715~0.8575μg( r=1.0000),平均回收率为99.70%,RSD=0.61%。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十味玉泉胶囊中葛根素的含量测定。
作者:伍鹏兮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在扁桃体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Ⅰ或Ⅱ级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125例,患儿在麻醉前30 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01 mL/kg,入室后建立静脉通道,依次给予咪达唑仑、丙泊酚、舒芬太尼和维库溴铵。麻醉期间给予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对患儿术后麻醉恢复情况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舒芬太尼诱导麻醉后各时间点患儿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较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经有效的护理干预,术后患儿平均呼吸恢复时间为(4.9±1.1)min,平均拔管时间为(7.8±1.1)min,躁动评分为(1.2±0.3)分。125例患儿拔管后均未出现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结论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舒芬太尼诱导麻醉过程中结合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率,以提高麻醉恢复质量和麻醉安全性。
作者:吴若愚 刊期: 2014年第13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氨基葡萄糖联合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对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膝骨关节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氨基葡萄糖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治疗24周后采用Womac关节炎指数、OA严重程度指数和视觉模拟评分( VAS )法对两组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2%( P﹤0.05)。观察组的Womac骨性关节炎指数为(32.42±7.02)、OA严重程度指数为(6.11±0.99)、视觉模拟评分为(1.42±0.17)分,对照组的Womac骨性关节炎指数为(40.17±7.14)、OA严重程度指数为(7.79±1.01)、VAS评分为(2.13±0.3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5.13%,对照组为2.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氨基葡萄糖联合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可显著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病情,缓解患者疼痛、关节活动受限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晓峰;张彩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TAC方案辅助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在Ⅱ期、Ⅲ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前的应用。方法选取在进行辅助化疗后进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女性患者11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9例。治疗组应用TAC方案,对照组应用CEF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保乳手术美容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2.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07%( P﹤0.05);治疗组保乳术后美容效果满意率为88.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49%( P﹤0.05);两组患者对两种化疗方案耐受性均较好,使用TAC方案的消化系统毒性、神经毒性及生殖系统毒性与使用CEF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血液毒性、心脏毒性、皮肤黏膜损伤等方面TAC方案不良反应高于CEF方案( P﹤0.05),但均在可耐受范围内。结论两种术前辅助化疗方案对于Ⅱ期、Ⅲ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前均有良好的效果,但TAC方案,相对于CEF方案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对手术的远期美容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作者:王斌;赵倩;朱丽萍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观察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的降低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培酮治疗,观察组给予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2,4周后的血清催乳素水平,并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两组血清催乳素水平比较,治疗前无显著差异,治疗2,4周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NASS )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 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 P﹤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与有效性均较高,且联合用药能降低患者血清催乳素的水平。
作者:李裕基;高欢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观察非甾体抗炎药( NSAID )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询问19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入院前是否有服用NSAID类药物史,将患者分为NSAID组与非NSAID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服用NSAID 50例(26.32%);NSAID药品包括肠溶阿司匹林、双氯芬酸钠、阿咖酚散、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及吲哚美辛等,服用药剂量未超过药品说明书大剂量;服NSAID平均(6.23±5.48) d。NSAID组年龄平均(62.23±6.45)岁,无胃肠道症状者占46.00%、胃镜检查糜烂病变者占86.00%、病变弥漫分布者占82.00%,均高于非 NSAID 组的(54.23±12.78)岁,19.29%,20.71%和16.43%( P ﹤0.05);NSAID 组血红蛋白水平为(87.34±12.34)g/L,低于非NSAID组的(98.34±10.45)g/L( P﹤0.05);住院时间及死亡率比较,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 NSAID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常见,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应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减少其发生。
作者:罗杰 刊期: 2014年第13期
患者1,男,77岁,因“脑梗死复发”于2013年5月4日上午9:40入院,遵医嘱于10:15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山东齐都药业有限公司,批号为c12120702,规格为每瓶100 mL含盐酸左氧氟沙星0.1 g、氯化钠0.9 g)1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滴注约2 min时突然出现呼吸困难、鼻翼扇动,同时伴有高热、寒战。体格检查示体温40.0℃,血压170/90 mmHg,口唇无紫绀,双肺闻及广泛湿性罗音,心律齐,心率110次/分,无杂音。立即停药,并给予吸氧,地塞米松5 mg静脉注射,非那根25 mg肌肉注射,硝酸甘油5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降压,密切观察。15:30测体温降至37.2℃,血压140/85 mmHg,心率100次/分,病情缓解。
作者:王立娟;隋海山;李源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减少引流管引起不良反应的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进行腹部手术且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的患者256例,分成泡沫敷料组和抗菌剂组,各128例。观察所有病例引流管周围皮肤情况及引流管中感染状况,并计算出两组非共同花费人均6 d的总费用。结果两组患者皮肤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泡沫敷料组为24.22%,抗菌剂组为27.34%;引流管中的感染发生率,泡沫敷料组为7.03%,抗菌剂组为1.56%;两组患者人均6 d总费用泡沫敷料组为(212.23±15.68)元,远大于抗菌剂组的(86.34±14.37)元( P﹤0.05);换药间隔时间方面,泡沫敷料组显著长于抗菌剂组;在换药时患者难受度调查上,泡沫敷料组远低于抗菌剂组( P﹤0.05)。结论消毒引流管口宜采用抗菌剂,而置管部位换药、泡沫敷料可改善换药难受度,但使用抗菌剂则更经济。
作者:刘燕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患儿,女,6岁,因“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入院。无皮疹、瘙痒、呕吐、腹泻等,无食物过敏史,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类”过敏。体格检查示体温波动于38.5℃左右,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Ⅰ度肿大、表面见脓苔,无三凹征,未闻及干、湿罗音。遵医嘱静脉滴注乳糖酸阿奇霉素注射剂0.2 g、甲硝唑注射液60 mL,1 h后口服精氨酸布洛芬颗粒(太阳石﹤唐山﹥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139,批号为200402,规格为每袋0.4 g)0.2 g进行退热,30 min后出现全身风团样皮疹,伴瘙痒。考虑药物引起的急性变态反应,立即停用怀疑药品,予以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静脉滴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剂40 mg及口服氯雷他定片6.6 mg抗过敏。患儿皮疹渐消失,体温恢复正常。
作者:黄文辉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观察联合吸入噻托溴铵与沙美特罗替卡松对老年重度稳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方法将50例老年重度稳定COPD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噻托溴铵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情况和圣乔治呼吸间歇问题调查问卷(SGRQ)评分。结果治疗组的肺功能改善情况和SGRQ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老年重度稳定COPD采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有效。
作者:姚国滟;杨兴慧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系统分析2012年马鞍山市基本药物临床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报告,为确保基本药物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马鞍山市2012年1月至12月收集的1045例基本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汇总及分析。结果引起不良反应的品种中抗感染药物占首位,其次为中成药、心脑血管系统用药。老年人是不良反应的高发群体,注射剂所占比例高。结论提示临床应用中应进一步加强基本药物重点监测及高发群体不良反应的监控,确保公众用药安全。
作者:侯颖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建立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中马来酸氯苯那敏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Lichrospher C18柱(20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5%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磷酸(60:40:0.1),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20μL,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马来酸、氯苯那敏进样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6.37~42.50μg/mL( r=0.9995,n=5),平均回收率为100.18%,RSD=1.19%( n=9)。结论该方法简单、快捷、结果准确、重现性好。
作者:侯均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补肾养血方剂联合人工激素疗法治疗卵巢早衰(PO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POF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54例与对照组56例。对照组给予人工周期激素替代疗法,联合组加服自拟补肾养血方,疗程均为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激素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服药6个月后,两组患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均明显下降,雌二醇( E2)水平明显升高。联合组E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48.6±32.4)pmol/L 比(126.2±29.5) pmol/L ]( u=3.787,P﹤0.01),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2.6±2.4)分比(13.8±2.7)分]( u=2.466,P=0.015),总体有效率为90.7%,高于对照组的83.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49,P=0.284)。服药期间两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0%比10.7%,χ2=0.133,P=0.715)。结论补肾养血方联合人工激素疗法治疗POF能有效改善体内激素水平,减轻患者症状,且能提高单纯激素疗法的临床有效率。
作者:王方石;王晓男;闫秋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介绍环孢素A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作用机制和相关临床研究进展。方法在数据库检索“环孢素”“环孢素A”“作用机制”“外用制剂”等关键词,查阅近10年的研究文献,并就环孢素A滴眼液的研究历史、治疗干眼症的作用机制和相关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整理和总结。结果环孢素A滴眼液的上市药物为RestasisTM;其治疗干眼症的作用机制包括免疫抑制、抗细胞凋亡、增加杯状细胞密度和黏蛋白分泌水平及增加眼泪流量等;其临床长期用药安全有效,无全身性不良反应,能明显改善干眼症的不适症状。结论环孢素A滴眼液外用制剂治疗干眼症,具有多种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小,可以长期使用。
作者:曾洁;周渝姣;张传宝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分析西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50例胃食管反流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编号,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成两组,各7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西沙必利片5 mg口服,每日3次,对照组加用奥美拉唑肠溶片20 mg口服,研究组加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10 mg口服,均每日1次,8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及内镜下食管炎的改善效果及复发率。结果临床症状改善方面,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4.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 P﹤0.05);内镜下食管炎改善方面,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33%( 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随访6个月,研究组的复发率为8.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7%( P﹤0.05)。结论西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安全有效,且复发率低。
作者:史颖;王栋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发生的基本情况、抗菌药物的使用及病原菌的送检情况,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床旁调查与住院病历调查相结合,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调查住院患者637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98%;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其中下呼吸道感染为52.63%,泌尿道感染为15.79%,浅表切口感染为15.79%;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8.40%;治疗用药病原学送检率为40.82%。结论需要重点监控感染高发科室,应加强环境的清洁消毒、严格无菌操作、提高洗手率、加强抗菌药物管理等控制措施,提高医院感染控制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夏应勇;王立云;赵玉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观察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的麻醉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自愿要求行人工无痛人流术的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对患者的特点,在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给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对照组患者丙泊酚用量明显多于观察组,清醒时间、离院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 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安全性好,围术期的全面护理有助于维持丙泊酚麻醉效果,可显著提高镇痛效果,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丽荣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确定氨溴索注射乳剂的处方及制备工艺。方法以注射用大豆油为油相,大豆磷脂和泊洛沙姆为乳化剂,加入等渗调节剂,通过改变油相比例、乳化剂种类和用量,制备温度、分散时间、压力、灭菌方式,制备氨溴索注射乳剂。结果佳处方为0.25%氨溴索,10%油相,1.2%乳化剂,1.0%稳定剂,2.25%甘油,加水至全量。佳工艺为水相和油相在70℃混合乳化,19000 r/min均质5 min,60 psi压力下通过微射流仪6次制得终乳,充N2灭菌30 min。结论所制氨溴索注射乳剂物理稳定性良好。
作者:张会丽 刊期: 2014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