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奇霉素首剂加倍治疗支原体肺炎64例

乔部

关键词:阿奇霉素, 支原体肺炎, 首剂加倍, 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阿奇霉素首剂加倍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支原体肺炎患者128例,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采取首剂加倍的方案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56%( 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阿奇霉素首剂加倍的方案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可靠,可缩短患者退热、住院和应用抗菌药物时间,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长效低浓度骶管阻滞用于药物中期引产43例

    目的:观察改良长效低浓度骶管阻滞用于药物中期引产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6例药物中期引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中期引产的镇痛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长效低浓度骶管阻滞进行镇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宫缩痛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及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的产程时间、镇痛起效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 P<0.01)。结论改良长效低浓度骶管阻滞能有效治疗药物中期引产患者的产痛,比传统方法起效快、持续时间长、有效率高,不良反应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姬素红;肖三虎;姬娜;苗雪英;王雅丽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益精灵口服液大鼠长期毒性试验研究

    目的:考察益精灵口服液长期给药对大鼠的影响,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低[0.5 mL/(kg·d)]、中[2.5 mL/(kg·d)]、高[5 mL/(kg·d)]剂量组,给药量分别相当于临床患者每日用量的1,5,10倍。30 d后每组随机处死雌雄大鼠各5只,取尾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查和血液生化指标,以及心、肝、肾、肺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连续给药30 d后,各剂量组动物的体重、血液生化指标、血常规未发生变化,心、肝、肾、肺均未见有明显的病理改变。结论益精灵口服液临床用药较安全。

    作者:王林丽;李卓恒;吕金胜;卢来春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大活络胶囊多组分含量

    目的:建立可同时测定大活络胶囊中麝香酮、龙脑、异龙脑、丁香酚、苯甲酸含量的气相色谱( GC )法。方法采用HP-INNOWax (30 m ×0.53 mm,1μm)毛细管色谱柱分离测定,FID检测器,进样口温度230℃,检测器温度240℃,用氮气作为载气,流速2.5 mL/min。色谱柱采用梯度升温,开始温度85℃,以5℃/min升温速率升至185℃,以20℃/min升温速率升至215℃,以1℃/min升温速率升至220℃。分流比为15:1,进样量1μL,外标法定量。结果麝香酮、龙脑、异龙脑、丁香酚、苯甲酸在同一色谱条件下获得良好分离,且进样量在测定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回收率符合要求。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分离度、重复性好,可用大活络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尤立华;杨秉呼;叶萌;侯扬;杨燕宁;赵希贤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37例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4例T2DM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予格列美脲治疗,观察组予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对比12周后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结果经12周干预后,观察组血糖控制达标率为86.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84%( 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 FPG )、餐后2 h血糖(2 h PG )、HbA1C均显著下降( P<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格列美脲片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伟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诺雷德联合护理干预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30例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诺雷德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医院妇产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和门诊的9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诺雷德组,予诺雷德联合护理干预)、B组(孕三烯酮组,予孕三烯酮联合护理干预)和C组(单纯护理干预组,仅予护理干预),每组各30例。比较3组疗效、复发率以及不良事件等。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B组的73.33%和C组的50.00%( P<0.05);A组的复发率为3.33%,明显低于B组的16.67%和C组的36.67%( P<0.05)。雌二醇(E2)水平用药后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各组用药后与用药前相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应用诺雷德联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抑制性激素分泌,降低术后复发率。

    作者:王静;刘金阁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联合复方阿嗪米特治疗功能性便秘80例

    目的:探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联合复方阿嗪米特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医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诊治的功能性便秘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联合复方阿嗪米特,对照组单用复方阿嗪米特。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00%(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腹痛、腹胀、排便费力感、1周大便次数和大便性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2个月后复发率治疗组为27.7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9.09%( 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药品不良反应。结论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联合复方阿嗪米特治疗功能性便秘,较单用复方阿嗪米特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邢益门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阿奇霉素首剂加倍治疗支原体肺炎64例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首剂加倍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支原体肺炎患者128例,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采取首剂加倍的方案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56%( 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阿奇霉素首剂加倍的方案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可靠,可缩短患者退热、住院和应用抗菌药物时间,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乔部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头孢洛林酯抗革兰阳性耐药菌应用研究进展

    目的:探讨抗革兰阳性耐药菌新型头孢菌素的研究进展。方法收集国外相关文献,对头孢洛林酯的化学结构、作用机制、抗菌活性、药效学、药动学、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与结论头孢洛林酯对革兰阳性耐药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麦智艺;罗军强;黄文珍;成明建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团体音乐联合药物治疗抑郁症32例

    目的:观察团体音乐联合药物治疗对住院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8例住院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艾司西酞普兰片或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团体音乐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的1,2,4,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进行疗效评定,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末采用30项版本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 NOSIE )评定其社会功能。结果研究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尤其在治疗2周末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团体音乐治疗治疗联合药物治疗抑郁症起效快,对住院抑郁症患者的症状改善有明显作用。

    作者:吴清培;范征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我国单克隆抗体抗肿瘤药物研发流程研究

    目的:通过梳理我国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抗肿瘤药物研发阶段的文献,整理出单抗抗肿瘤药物研发流程,为进一步识别研发流程中的风险因素、控制和规避单克隆抗肿瘤药物的研发风险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方法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总结出我国单抗抗肿瘤药物研发的一般流程,即靶点发现、靶点选择、抗原制备、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选择以及抗体功能鉴定5个部分,分析了各环节中存在的风险因素。结论通过对单抗抗肿瘤药研发环节的整理以及对各环节风险因素的总结,初步识别了抗肿瘤抗体药物研发过程中的技术风险,为以后单抗抗肿瘤药物研发技术的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作者:车越;何珊;陈玉文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槐角总黄酮水解产物中染料木素和槐角苷含量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槐角总黄酮水解产物中染料木素和槐角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5%磷酸水溶液(70:30),流速1.0 mL/min,进样量为10μL,检测波长262 nm,柱温30℃。结果进样量槐角苷在3.94~591 ng( r=0.9999)、染料木素在20.12~1006 ng( r=0.9999)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68%和97.99%,RSD分别为1.68%和1.81%( 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控制槐角总黄酮水解产物质量的定量依据。

    作者:孟庆杰;潘五九;王伟明;刘姗姗;付磊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微创腰麻联合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64例临床评价

    目的:评价微创腰麻联合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这一新型分娩镇痛方式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医院收治的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28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4例。A组给予舒芬太尼微创腰麻联合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B组给予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腔自控镇痛,观察记录镇痛效果、运动阻滞、产程时间、新生儿评分、总住院费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产妇各时刻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明显下降( P<0.05),但A组明显高于B组( P<0.05);所有产妇均未出现明显的运动阻滞;A组活跃期与B组无明显差异( P>0.05),而第二产程明显短于B组( P<0.05);两组顺产率无明显差异( P>0.05),B组剖宫产率为17.19%,明显高于A组的10.94%( P<0.05);两组新生儿生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生后15 min和出生后24 h神经行为与适应能力评分(24 hNACS评分)均在正常范围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在住院期间总费用较B组高( P<0.05);A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7.19%,明显低于B组的28.13%( P<0.05)。结论微创腰麻联合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在产科分娩镇痛中,虽然花费较高,但镇痛效果确切、无明显运动阻滞且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还能缩短第二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弥松;李光强;王庆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走马胎多糖含量测定及其提取工艺初步研究

    目的:建立走马胎中多糖含量测定的方法,并测定走马胎中多糖的含量,通过单因素考察对其提取工艺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于488 nm波长处测定多糖的含量。考察因素有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结果在拟订的试验条件下,走马胎的多糖含量为1.15%,平均回收率为101.22%,RSD=2.32%( n=6)。所得佳单因素分别为水提时的提取时间2.5 h,提取次数1次,料液比1:30。结论苯酚-硫酸法测定走马胎中多糖,方法简便、准确、稳定性好。

    作者:戴敏;周凌云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环维黄杨星D对心衰大鼠心肌损伤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目的:研究环维黄杨星D对心衰大鼠心肌的作用,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结扎SD大鼠冠脉左前降支复制心衰模型。造模成功后分组、给药,测定试剂盒血清乳酸脱氢酶( LDH )、丙二醛( MDA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纤维、线粒体、质膜的变化。结果环维黄杨星D能明显减轻心衰大鼠心肌损伤,显著抑制心衰大鼠心肌中SOD活性降低和MDA含量升高。结论环维黄杨星D对大鼠的心力衰竭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可能通过抑制氧自由基、脂质过氧化起作用。

    作者:黄丹丹;林玲;许立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苦丁茶对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

    目的:观察苦丁茶对酒精性脂肪肝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用白酒和高脂饲料复制大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东宝肝泰组以及苦丁高、中、低剂量组。观察肝脏的病理变化,对血清的血脂进行定量检测和分析。结果苦丁茶可明显降低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中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光镜观察,模型组动物的肝组织切片中脂滴明显堆积,并有炎症浸润;正常组肝组织结构正常;各给药组肝组织切片中脂滴较模型组中有所减少,但对炎症浸润无明显改善。结论苦丁茶能降低脂肪肝大鼠血清TG,TC,LDL-C水平,并能提升HDL-C水平。表明苦丁茶能降低脂肪肝大鼠的血清血脂,减少肝脏对游离脂肪酸的吸收,从而减少肝脏中脂质的堆积,改善肝内的脂质代谢。

    作者:杨莲芳;石敏娟;高锦诚;姜姗姗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支气管扩张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药学监护

    目的:通过对1例支气管扩张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药学监护,探讨开展药学监护的重要性和关键点。方法通过对患者治疗方案及国内外指南、新研究结果的分析,探讨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结果临床药学工作者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及国内外新研究进展参与制订药物的治疗方案,从而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结论个体化药学服务可使临床用药更规范、合理。

    作者:刘静雯;赵庆春;孟威宏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药品对比采购法实用性探究

    目的:探索对比采购法在医疗机构药品采购计划制订中的合理使用。方法分别取各品种药品上年度及本年度前3个月各月使用量峰值,结合库存量对比确定当月采购计划理论值,之后依据各药品整包装量制订当月采购计划数。结果使用药品对比采购法进行药品采购后,过期报废药品比率明显下降,报废金额可达预控范围。结论药品对比采购法是一套可加快药品周转、降低药品库存、保障药品使用、工作量适中的实用方法。

    作者:段申富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96例颅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颅脑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医院病历96例,对抗菌药物的种类、用药频度、联合用药、预防用药时机、术后用药天数等指标进行系统评价,分析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96例颅脑手术中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品种选择合理率为14.58%,预防使用给药时机合理率为40.62%,无联用比率为30.21%。结论颅脑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之处,需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监督和管理。

    作者:王丽伟;罗艳;王明宇;宋川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酮替芬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69例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联合酮替芬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3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9例。对照组给予酮替芬治疗,观察组给予孟鲁司特钠联合酮替芬治疗。治疗1个月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65%和75.3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观察组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速( PEF )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及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 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酮替芬可有效改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宋迪;刘蕾;刘美岑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依达拉奉联合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神经外科收治的38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2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及常规调血脂、降血压、抗凝类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加以干预,比较患者康复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心理康复、睡眠质量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依据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观察组基本痊愈132例(6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8例(51.04%),无效及恶化2例(1.04%),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1例(5.73%),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Fugl-Meyer,Barthel,HAMD,PSQI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各种评定指标均明显好转,且观察组的 Fugl-Meyer及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HAMD,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综合性护理干预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对于改善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

    作者:赵春燕;蔡文栋 刊期: 2014年第19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