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奇霉素首剂加倍治疗支原体肺炎64例

乔部

关键词:阿奇霉素, 支原体肺炎, 首剂加倍, 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阿奇霉素首剂加倍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支原体肺炎患者128例,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采取首剂加倍的方案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56%( 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阿奇霉素首剂加倍的方案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可靠,可缩短患者退热、住院和应用抗菌药物时间,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麻黄多糖提取工艺优化

    目的:优选中药麻黄多糖的水提醇沉工艺。方法以硫酸-苯酚法测定麻黄多糖含量;以麻黄多糖得率及干膏率为指标,正交试验优选麻黄提取工艺;以多糖得率为指标,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液浓缩程度、醇沉浓度、醇沉时间对多糖得率的影响,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拟合二次多项式模型描述考察指标与因素间的数学关系,优选佳醇沉工艺条件。结果佳提取工艺为麻黄加水浸泡12 h,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5 h,加水倍数分别为30倍和28倍;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及拟合模型,确定佳醇沉工艺为提取液浓缩至每1 mL含2 g生药,搅拌下加95%乙醇至醇浓度为90%,于4℃放置24 h。结论该工艺简单可行,多糖得率高。

    作者:李友伟;温东东;张雪敬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依达拉奉联合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神经外科收治的38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2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及常规调血脂、降血压、抗凝类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加以干预,比较患者康复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心理康复、睡眠质量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依据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观察组基本痊愈132例(6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8例(51.04%),无效及恶化2例(1.04%),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1例(5.73%),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Fugl-Meyer,Barthel,HAMD,PSQI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各种评定指标均明显好转,且观察组的 Fugl-Meyer及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HAMD,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综合性护理干预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对于改善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

    作者:赵春燕;蔡文栋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药品对比采购法实用性探究

    目的:探索对比采购法在医疗机构药品采购计划制订中的合理使用。方法分别取各品种药品上年度及本年度前3个月各月使用量峰值,结合库存量对比确定当月采购计划理论值,之后依据各药品整包装量制订当月采购计划数。结果使用药品对比采购法进行药品采购后,过期报废药品比率明显下降,报废金额可达预控范围。结论药品对比采购法是一套可加快药品周转、降低药品库存、保障药品使用、工作量适中的实用方法。

    作者:段申富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大活络胶囊多组分含量

    目的:建立可同时测定大活络胶囊中麝香酮、龙脑、异龙脑、丁香酚、苯甲酸含量的气相色谱( GC )法。方法采用HP-INNOWax (30 m ×0.53 mm,1μm)毛细管色谱柱分离测定,FID检测器,进样口温度230℃,检测器温度240℃,用氮气作为载气,流速2.5 mL/min。色谱柱采用梯度升温,开始温度85℃,以5℃/min升温速率升至185℃,以20℃/min升温速率升至215℃,以1℃/min升温速率升至220℃。分流比为15:1,进样量1μL,外标法定量。结果麝香酮、龙脑、异龙脑、丁香酚、苯甲酸在同一色谱条件下获得良好分离,且进样量在测定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回收率符合要求。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分离度、重复性好,可用大活络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尤立华;杨秉呼;叶萌;侯扬;杨燕宁;赵希贤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替吉奥的严重不良反应及应对策略

    目的:通过病例分析,总结替吉奥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应对策略。方法依据参考文献,列举并分析近年来国内应用替吉奥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结果替吉奥治疗晚期癌症,除常见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皮肤反应以及乏力等,还可出现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老年男性双侧乳腺增生、急性溶血性贫血、脑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替吉奥治疗晚期癌症疗效确切、给药方便,但需密切注意其不良反应所引起的危害,尤其是严重的不良反应。

    作者:胡岱丽;王洪建;王维欣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加入几种物质对呋喃西林溶解度的影响研究

    目的:比较加入苯甲酸、吐温-80、聚维酮及聚乙烯醇1750±50对呋喃西林溶解度的影响,并进行呋喃西林溶液制备工艺及制剂的稳定性研究。方法在呋喃西林溶液中分别加入苯甲酸、吐温-80、聚维酮及聚乙烯醇1750±50,观察其溶解度的变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呋喃西林的含量,考察不同灭菌时间、不同灭菌温度下呋喃西林溶液的含量变化,确定合理的灭菌温度和时间;通过留样观察法对呋喃西林溶液的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苯甲酸、吐温-80、聚维酮及聚乙烯醇1750±50均能使呋喃西林的溶解度提高;灭菌温度100℃以下、灭菌时间15~30 min对呋喃西林含量无显著性影响,灭菌温度100℃~121℃、灭菌时间30~60 min对呋喃西林含量有显著性影响。结论聚乙烯醇1750±50可显著提高呋喃西林的溶解度且稳定性好;采用灭菌温度100℃、灭菌时间30 min、及时出锅散热等措施,能提高呋喃西林溶液的稳定性。

    作者:王苑桃;王志鹏;马远涛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1例肝移植术后肝功能异常患者的药学监护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肝移植术后患者药学监护的工作方式。方法针对1例肝移植术后肝功能异常患者,临床药师从治疗方案的制订与调整、药物疗效与不良反应监护评估、用药教育与依从性的提高等方面提供了全程化的药学监护。结果本次药学监护提高了药物治疗效果,降低了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用药安全,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结论药师参与移植后患者药学监护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药物治疗水平。

    作者:逄晓云;崔敏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64例高血压患者药学服务中心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药师在药学服务中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126例高血压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对干预组进行药物咨询服务心理干预,对照组实施传统医疗服务干预。采用世界卫生组织( WHO )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进行测定。结果两组WHOQOL及HAMD评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干预组WHOQOL及HAMD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药师在进行药物咨询服务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可明显提高对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玉慧;彭程;史文慧;韩荣旗;郭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甲氨蝶呤不同给药途径对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和超声学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子宫切口妊娠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肌肉注射全身给药,B组患者子宫动脉局部给药。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超声学声像变化,比较临床效果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超声学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妊娠物显著缩小( P<0.05),前壁下段肌层厚度、血流阻力指数(RI)显著升高( P<0.05),且B组更明显( P<0.05);B组转子宫切除术率、清宫术前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β-HCG降至正常时间均明显低于或短于A组( P<0.05);B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 P<0.05)。结论甲氨蝶呤对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疗效显著,经子宫动脉局部给药的效果优于经肌肉注射全身给药。与全身给药比较,局部给药具有保守治疗时间短、转子宫切除术率低、术后住院时间短、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洁;郭道宁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多糖化学修饰方法的研究进展

    多糖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物质,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免疫活性调节等生物活性。多糖的生物活性与其结构有直接关系,对多糖结构通过适当的方法进行修饰能提高或赋予多糖活性、降低某些多糖的毒副作用,修饰的方法包括化学法、物理法和生物法。该文综述了多糖化学修饰的方法、结构分析与鉴定技术及其研究进展,以期为多糖类药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方金红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40例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和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喂养不耐受新生儿124例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A 40例给予红霉素治疗,对照组B 40例给予多潘立酮治疗,治疗组44例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均以7d为1个疗程,对比3组患儿呕吐、腹胀及胃潴留的消失时间,达到胃肠足量喂养的时间,1周内日体质量增长状况。结果治疗组呕吐和胃潴留症状消失时间、治疗5d达全胃肠喂养例数、治疗1周体重增长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疗效理想,方法较为简便,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刘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头孢洛林酯抗革兰阳性耐药菌应用研究进展

    目的:探讨抗革兰阳性耐药菌新型头孢菌素的研究进展。方法收集国外相关文献,对头孢洛林酯的化学结构、作用机制、抗菌活性、药效学、药动学、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与结论头孢洛林酯对革兰阳性耐药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麦智艺;罗军强;黄文珍;成明建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阿奇霉素首剂加倍治疗支原体肺炎64例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首剂加倍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支原体肺炎患者128例,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采取首剂加倍的方案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56%( 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阿奇霉素首剂加倍的方案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可靠,可缩短患者退热、住院和应用抗菌药物时间,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乔部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56例

    目的:观察氨溴索注射液在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氨溴索注射液。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后患儿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91.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6%( P<0.05);治疗组的发热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胸部X线摄片改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结论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可在短时间内缓解发热、咳嗽、肺罗音等临床症状,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王永莉;曹永宁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JCI标准用于促进医院合理用药各环节的价值

    目的:探讨JCI标准在促进医院合理用药各环节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住院患者进行前瞻性监测,分析执行美国医疗机构联合委员会国际部( JCI )标准前后临床用药及药事管理方面的具体改变情况。结果经指标监控、限制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8.07%,合理用药率上升6.51%,联合用药率下降6.53%。JCI 组急诊配送速度、差错纠正、科间配合得分为(2.99±0.31)分、(2.62±0.59)分和(2.88±0.39)分,比传统组均有提高;临床应用后在制度掌握、技术考核、临床沟通得分均有明显改善( P<0.05)。结论 JCI标准可促进临床科室和药剂科的相互交流,提高药剂科的自身管理质量,可成为药剂科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

    作者:陈岩蓓;蒋文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不同剂量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拉米夫定在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有效剂量。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医院进行诊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207例,按就诊序号分成A,B,C 3组,均服用拉米夫定0.1 g/d。在此基础上各组将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A组、B组、C组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剂量分别为40,60,80 mL/次,每天1次。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3个月治疗后,3组症状和体征、HBV-DNA转阴率、肝功复常率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A,B,C 3组肝区不适好转率分别为71.04%,79.71%,94.20%,乏力好转率分别为85.51%,88.41%,95.65%,食欲不振好转率分别为78.26%,85.51%,91.30%,肝肿大好转率分别为47.83%,57.97%,65.22%,HBV-DNA转阴率分别为79.71%,82.61%,94.20%;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复常率分别为75.36%,81.16%,91.30%,血清总胆红素( TBIL )复常率分别为71.01%,73.91%,86.96%。C组效果明显优于A组( P<0.05),B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时,高剂量的效果优于低剂量。

    作者:李远勤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调节灵敏度训练联合M受体阻滞剂控制近视发展60例

    目的:观察M受体阻滞剂联合调节灵敏度训练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120例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A组采用M受体阻滞剂联合调节灵敏度训练进行治疗,B组仅采用调节灵敏度训练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调节灵敏度及刺激反应率相似,治疗后两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A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B组( t=10.6228,20.1761,P=0.0000);治疗后,两组双眼屈光度均有所改善,A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B组( t=10.3137,9.4650,P=0.0000);两组治疗后前房深度增加、晶体厚度减少、瞳孔直径变大。A组改善程度优于B组( t=10.1905,3.3607,11.4966,P=0.0000,0.0008,0.0000)。结论采用M受体阻滞剂联合调节灵敏度训练能有效控制近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任立群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我国单克隆抗体抗肿瘤药物研发流程研究

    目的:通过梳理我国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抗肿瘤药物研发阶段的文献,整理出单抗抗肿瘤药物研发流程,为进一步识别研发流程中的风险因素、控制和规避单克隆抗肿瘤药物的研发风险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方法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总结出我国单抗抗肿瘤药物研发的一般流程,即靶点发现、靶点选择、抗原制备、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选择以及抗体功能鉴定5个部分,分析了各环节中存在的风险因素。结论通过对单抗抗肿瘤药研发环节的整理以及对各环节风险因素的总结,初步识别了抗肿瘤抗体药物研发过程中的技术风险,为以后单抗抗肿瘤药物研发技术的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作者:车越;何珊;陈玉文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阿曲库铵辅助高频喷射通气用于婴幼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36例

    目的:探讨复合麻醉下使用阿曲库铵辅助高频喷射通气在婴幼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拟行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婴幼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手术过程保留自主呼吸;观察组复合麻醉下使用阿曲库铵辅助高频喷射通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更短,硬质气管镜置管成功率更高( P<0.05);手术过程中,观察组患儿通气效果优于对照组,异常情况也更少( 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麻醉恢复期不良情况发生率也更低( P<0.05)。结论复合麻醉下使用阿曲库铵辅助高频喷射通气应用于婴幼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能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保持术中血氧饱和度稳定,减少麻醉恢复期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瑛;刘新炜;张先杰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2011年至2013年医院年调脂药利用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调脂药的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对2011年至2013年医院调脂药的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 DDDs )和限定日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至2013年医院调脂药销售金额、DDDs逐年增加,其中他汀类销售金额和DDDs增加显著,占调脂药总销售金额和DDDs的88.85%及80.58%;阿托伐他汀连续3年销售金额和DDDs居首位,瑞舒伐他汀2013年增幅大。结论高效、低毒的他汀类已成为调脂治疗的首选用药,未来仍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作者:夏晴;夏静 刊期: 2014年第19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