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苑桃;王志鹏;马远涛
目的: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不合理医嘱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探讨医嘱审核及干预、培训及反馈、再干预三步走的措施对药学干预的效果。方法通过边干预边收集数据的方式,对2013年前3个季度不合理医嘱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经过有效的干预,不合理医嘱比例明显下降。结论特有的干预与培训反馈交叉配合的手段可以有效降低不合理医嘱比例,同时,积极的沟通和学习建立了药师和医师之间交流的良性循环,保证了药学干预的效果。
作者:陈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建立走马胎中多糖含量测定的方法,并测定走马胎中多糖的含量,通过单因素考察对其提取工艺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于488 nm波长处测定多糖的含量。考察因素有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结果在拟订的试验条件下,走马胎的多糖含量为1.15%,平均回收率为101.22%,RSD=2.32%( n=6)。所得佳单因素分别为水提时的提取时间2.5 h,提取次数1次,料液比1:30。结论苯酚-硫酸法测定走马胎中多糖,方法简便、准确、稳定性好。
作者:戴敏;周凌云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比较加入苯甲酸、吐温-80、聚维酮及聚乙烯醇1750±50对呋喃西林溶解度的影响,并进行呋喃西林溶液制备工艺及制剂的稳定性研究。方法在呋喃西林溶液中分别加入苯甲酸、吐温-80、聚维酮及聚乙烯醇1750±50,观察其溶解度的变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呋喃西林的含量,考察不同灭菌时间、不同灭菌温度下呋喃西林溶液的含量变化,确定合理的灭菌温度和时间;通过留样观察法对呋喃西林溶液的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苯甲酸、吐温-80、聚维酮及聚乙烯醇1750±50均能使呋喃西林的溶解度提高;灭菌温度100℃以下、灭菌时间15~30 min对呋喃西林含量无显著性影响,灭菌温度100℃~121℃、灭菌时间30~60 min对呋喃西林含量有显著性影响。结论聚乙烯醇1750±50可显著提高呋喃西林的溶解度且稳定性好;采用灭菌温度100℃、灭菌时间30 min、及时出锅散热等措施,能提高呋喃西林溶液的稳定性。
作者:王苑桃;王志鹏;马远涛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索对比采购法在医疗机构药品采购计划制订中的合理使用。方法分别取各品种药品上年度及本年度前3个月各月使用量峰值,结合库存量对比确定当月采购计划理论值,之后依据各药品整包装量制订当月采购计划数。结果使用药品对比采购法进行药品采购后,过期报废药品比率明显下降,报废金额可达预控范围。结论药品对比采购法是一套可加快药品周转、降低药品库存、保障药品使用、工作量适中的实用方法。
作者:段申富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联合复方阿嗪米特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医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诊治的功能性便秘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联合复方阿嗪米特,对照组单用复方阿嗪米特。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00%(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腹痛、腹胀、排便费力感、1周大便次数和大便性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2个月后复发率治疗组为27.7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9.09%( 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药品不良反应。结论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联合复方阿嗪米特治疗功能性便秘,较单用复方阿嗪米特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邢益门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羟苄羟麻黄碱治疗先兆早产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收治的先兆早产孕妇10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羟苄羟麻黄碱安胎,对照组采用硫酸镁安胎,观察宫缩抑制显效时间、累积用药时间、延长孕期时间以及保胎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宫缩抑制显效时间以及累积用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而延长孕期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保胎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羟苄羟麻黄碱治疗先兆早产疗效确切,用药治疗期间密切观察先兆早产患者情况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及时给予处理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刘彩霞;王爱民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通过梳理我国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抗肿瘤药物研发阶段的文献,整理出单抗抗肿瘤药物研发流程,为进一步识别研发流程中的风险因素、控制和规避单克隆抗肿瘤药物的研发风险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方法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总结出我国单抗抗肿瘤药物研发的一般流程,即靶点发现、靶点选择、抗原制备、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选择以及抗体功能鉴定5个部分,分析了各环节中存在的风险因素。结论通过对单抗抗肿瘤药研发环节的整理以及对各环节风险因素的总结,初步识别了抗肿瘤抗体药物研发过程中的技术风险,为以后单抗抗肿瘤药物研发技术的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作者:车越;何珊;陈玉文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氨溴索注射液在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氨溴索注射液。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后患儿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91.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6%( P<0.05);治疗组的发热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胸部X线摄片改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结论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可在短时间内缓解发热、咳嗽、肺罗音等临床症状,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王永莉;曹永宁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铝碳酸镁片联合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5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3例给予铝碳酸镁片联合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对照组62例给予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结果两组的症状评分和内镜检查评分均有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显著( 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6.83%)比对照组(75.81%)高( P<0.05)。观察组的内镜下总有效率(95.24%)比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64%)高( 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6.34%比6.45%)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铝碳酸镁片联合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肖俏霞;尹庆和;林冬红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首剂加倍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支原体肺炎患者128例,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采取首剂加倍的方案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56%( 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阿奇霉素首剂加倍的方案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可靠,可缩短患者退热、住院和应用抗菌药物时间,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乔部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应用尼卡地平及维拉帕米抑制瘢痕组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120例瘢痕组织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A组采用尼卡地平联合维拉帕米进行治疗,B组使用尼卡地平治疗。结果治疗2年后,两组患者瘢痕组织面积、厚度减小,瘢痕增生指数下降,A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B组( t=5.7031,14.3463,17.8696;P=0.0000);治疗后,两组患者瘢痕组织内CD34、增殖细胞核抗原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下降,A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B组( t=23.0142,16.5048;P=0.0000);治疗后,两组患者瘢痕组织内成纤维细胞内皮素-1、羟脯氨酸及增殖细胞核抗原含量均下降,A组下降程度优于B组( t=6.9282,26.4926,8.1616;P=0.0000)。结论尼卡地平联合维拉帕米能有效抑制瘢痕组织的增生,同时可减小瘢痕组织的大小及厚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纪英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奥曲肽保守治疗直肠癌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行保守治疗的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禁食禁饮、持续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纠正酸碱平衡紊乱以及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曲肽,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状况、治疗前后胃肠减压引流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0%( P<0.05)。治疗组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胃肠减压引流量明显比对照组少(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是电解质紊乱以及白细胞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奥曲肽用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保守治疗临床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并无增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金宗英;钟旗;成川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子宫切口妊娠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肌肉注射全身给药,B组患者子宫动脉局部给药。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超声学声像变化,比较临床效果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超声学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妊娠物显著缩小( P<0.05),前壁下段肌层厚度、血流阻力指数(RI)显著升高( P<0.05),且B组更明显( P<0.05);B组转子宫切除术率、清宫术前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β-HCG降至正常时间均明显低于或短于A组( P<0.05);B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 P<0.05)。结论甲氨蝶呤对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疗效显著,经子宫动脉局部给药的效果优于经肌肉注射全身给药。与全身给药比较,局部给药具有保守治疗时间短、转子宫切除术率低、术后住院时间短、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洁;郭道宁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比较水合氯醛浓度对青、老年大鼠的麻醉作用。方法采用固定水合氯醛给药量的方法,分别设青、老年大鼠高、低浓度组,进行腹腔注射水合氯醛麻醉,观察麻醉诱导时间、深度麻醉开始时间、深度麻醉持续时间和麻醉持续时间。结果不同浓度水合氯醛对老年大鼠的诱导麻醉时间和深度麻醉开始时间之间无明显差异( P>0.05);而深度麻醉时间和麻醉持续时间高浓度组长于低浓度组;对于青年大鼠,诱导麻醉时间和麻醉持续时间组间无显著差异,而深度麻醉开始时间和深麻持续时间低浓度组短于高浓度组。结论水合氯醛对老年大鼠和青年大鼠麻醉的剂量不同,同等剂量下不同浓度的水合氯醛对大鼠麻醉效应也不相同。
作者:李少春;马丽娜;李峰杰;郝伟;赵乐;李贻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盐酸班布特罗联合乙酰半胱氨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确诊为COPD患者95例依据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应用乙酰半胱氨酸替代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第1秒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急促例数、呼吸困难例数及紫绀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1周及3周后治疗组患者的FEV1%及Pa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PaCO2及治疗6个月内呼吸急促例数、呼吸困难例数、紫绀例数及病情急性加重需住院治疗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出现头晕1例(2.13%)及心率增快4例(8.51%),对照组出现头晕3例(6.25%)及心率增快2例(4.1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盐酸班布特罗联合布地奈德加用乙酰半胱氨酸,可明显提高对COPD患者的症状控制,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治疗依从性。
作者:施健;王晓晟;周丽荣;李敏;迟玉敏;孙宝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4例T2DM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予格列美脲治疗,观察组予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对比12周后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结果经12周干预后,观察组血糖控制达标率为86.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84%( 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 FPG )、餐后2 h血糖(2 h PG )、HbA1C均显著下降( P<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格列美脲片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伟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苦丁茶对酒精性脂肪肝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用白酒和高脂饲料复制大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东宝肝泰组以及苦丁高、中、低剂量组。观察肝脏的病理变化,对血清的血脂进行定量检测和分析。结果苦丁茶可明显降低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中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光镜观察,模型组动物的肝组织切片中脂滴明显堆积,并有炎症浸润;正常组肝组织结构正常;各给药组肝组织切片中脂滴较模型组中有所减少,但对炎症浸润无明显改善。结论苦丁茶能降低脂肪肝大鼠血清TG,TC,LDL-C水平,并能提升HDL-C水平。表明苦丁茶能降低脂肪肝大鼠的血清血脂,减少肝脏对游离脂肪酸的吸收,从而减少肝脏中脂质的堆积,改善肝内的脂质代谢。
作者:杨莲芳;石敏娟;高锦诚;姜姗姗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医院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仅进行一般基础护理,护理组采取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对比观察抗精神病所致不良反应的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相关不良反应评分无显著性差异( P>0.05);护理后,护理组总体评分为(7.2±1.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9±1.6)分( P<0.05)。结论针对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常见不良反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可有效缓解不良反应症状,增强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安荣利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槐角总黄酮水解产物中染料木素和槐角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5%磷酸水溶液(70:30),流速1.0 mL/min,进样量为10μL,检测波长262 nm,柱温30℃。结果进样量槐角苷在3.94~591 ng( r=0.9999)、染料木素在20.12~1006 ng( r=0.9999)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68%和97.99%,RSD分别为1.68%和1.81%( 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控制槐角总黄酮水解产物质量的定量依据。
作者:孟庆杰;潘五九;王伟明;刘姗姗;付磊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建立测定鲑鱼降钙素混悬型气雾剂中鲑鱼降钙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Phenomenex Jupiter C18300ù色谱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A(0.02 mol/L四甲基氢氧化铵,pH=2.5)、流动相B(乙腈)进行二元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20 nm,柱温为40℃。结果鲑鱼降钙素质量浓度在0.8~5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成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4.5087×104ρ-7.3948×103,r=0.9997( n=7),加样回收率为98.24%,RSD为1.18%。测得鲑鱼降钙素混悬型气雾剂中鲑鱼降钙素平均含量为每瓶1.41 mg。结论该法准确、可靠、操作简便,适用于鲑鱼降钙素混悬型气雾剂的含量测定。
作者:吴涵;陈龙楷;单紫筠;潘昕;吴传斌 刊期: 2014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