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杰;潘五九;王伟明;刘姗姗;付磊
目的:观察并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异丙肾上腺素雾化吸入佐治小儿重症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10例患儿,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57例)与对照组(53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激素、祛痰、吸氧等对症治疗,对照组雾化吸入采用异丙肾上腺素、每日2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雾化吸入、每日1次,治疗72 h后比较两组动脉血气与炎性指标,治疗5 d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72 h后,2组患儿血氧浓度、C反应蛋白( CRP )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氧分压( PaO2)、二氧化碳分压( PaCO2)、CRP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喘憋、肺部罗音、咳嗽等消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 P<0.05)。治疗5 d 后,观察组治愈率(50.88%)、总有效率(98.25%)均高于对照组(37.73%和94.33%),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雾化吸入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吸入异丙肾上腺素时分别有6例和7例出现心率一过性升高现象,其余未见其他不良反应(χ2=0.189,P=0.663)。结论在常规治疗小儿重症支气管肺炎基础上,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与异丙肾上腺素雾化吸入能提高换气功能,减轻气道炎症,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徐冰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索对比采购法在医疗机构药品采购计划制订中的合理使用。方法分别取各品种药品上年度及本年度前3个月各月使用量峰值,结合库存量对比确定当月采购计划理论值,之后依据各药品整包装量制订当月采购计划数。结果使用药品对比采购法进行药品采购后,过期报废药品比率明显下降,报废金额可达预控范围。结论药品对比采购法是一套可加快药品周转、降低药品库存、保障药品使用、工作量适中的实用方法。
作者:段申富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医院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仅进行一般基础护理,护理组采取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对比观察抗精神病所致不良反应的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相关不良反应评分无显著性差异( P>0.05);护理后,护理组总体评分为(7.2±1.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9±1.6)分( P<0.05)。结论针对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常见不良反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可有效缓解不良反应症状,增强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安荣利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拉米夫定在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有效剂量。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医院进行诊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207例,按就诊序号分成A,B,C 3组,均服用拉米夫定0.1 g/d。在此基础上各组将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A组、B组、C组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剂量分别为40,60,80 mL/次,每天1次。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3个月治疗后,3组症状和体征、HBV-DNA转阴率、肝功复常率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A,B,C 3组肝区不适好转率分别为71.04%,79.71%,94.20%,乏力好转率分别为85.51%,88.41%,95.65%,食欲不振好转率分别为78.26%,85.51%,91.30%,肝肿大好转率分别为47.83%,57.97%,65.22%,HBV-DNA转阴率分别为79.71%,82.61%,94.20%;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复常率分别为75.36%,81.16%,91.30%,血清总胆红素( TBIL )复常率分别为71.01%,73.91%,86.96%。C组效果明显优于A组( P<0.05),B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时,高剂量的效果优于低剂量。
作者:李远勤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在疤痕子宫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3年9月间行人工流产术的84例疤痕子宫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前2 d口服米非司酮的患者42例作为治疗组,术前未用米非司酮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阴道流血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1);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59%( P<0.05)。结论米非司酮用于疤痕子宫人工流产中的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饶育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合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加用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在医院普外中心行TIPS+特利加压素治疗的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48例,设为A组;选择同期医院消化中心行内镜套扎+奥曲肽治疗的同类患者52例,设为B组。结果两组48 h成功止血率无显著性差异( P>0.05);A组6周内再出血率、半年生存率、住院期间死亡率、平均住院日均明显优于B组( P<0.05);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TIPS是治疗门脉高压型消化道出血有效且安全的方法,联合应用特利加压素可协同加强止血效果,进一步降低门脉压,有效预防短期内再出血。
作者:王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考察益精灵口服液长期给药对大鼠的影响,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低[0.5 mL/(kg·d)]、中[2.5 mL/(kg·d)]、高[5 mL/(kg·d)]剂量组,给药量分别相当于临床患者每日用量的1,5,10倍。30 d后每组随机处死雌雄大鼠各5只,取尾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查和血液生化指标,以及心、肝、肾、肺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连续给药30 d后,各剂量组动物的体重、血液生化指标、血常规未发生变化,心、肝、肾、肺均未见有明显的病理改变。结论益精灵口服液临床用药较安全。
作者:王林丽;李卓恒;吕金胜;卢来春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团体音乐联合药物治疗对住院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8例住院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艾司西酞普兰片或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团体音乐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的1,2,4,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进行疗效评定,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末采用30项版本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 NOSIE )评定其社会功能。结果研究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尤其在治疗2周末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团体音乐治疗治疗联合药物治疗抑郁症起效快,对住院抑郁症患者的症状改善有明显作用。
作者:吴清培;范征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研究环维黄杨星D对心衰大鼠心肌的作用,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结扎SD大鼠冠脉左前降支复制心衰模型。造模成功后分组、给药,测定试剂盒血清乳酸脱氢酶( LDH )、丙二醛( MDA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纤维、线粒体、质膜的变化。结果环维黄杨星D能明显减轻心衰大鼠心肌损伤,显著抑制心衰大鼠心肌中SOD活性降低和MDA含量升高。结论环维黄杨星D对大鼠的心力衰竭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可能通过抑制氧自由基、脂质过氧化起作用。
作者:黄丹丹;林玲;许立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建立走马胎中多糖含量测定的方法,并测定走马胎中多糖的含量,通过单因素考察对其提取工艺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于488 nm波长处测定多糖的含量。考察因素有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结果在拟订的试验条件下,走马胎的多糖含量为1.15%,平均回收率为101.22%,RSD=2.32%( n=6)。所得佳单因素分别为水提时的提取时间2.5 h,提取次数1次,料液比1:30。结论苯酚-硫酸法测定走马胎中多糖,方法简便、准确、稳定性好。
作者:戴敏;周凌云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羟苄羟麻黄碱治疗先兆早产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收治的先兆早产孕妇10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羟苄羟麻黄碱安胎,对照组采用硫酸镁安胎,观察宫缩抑制显效时间、累积用药时间、延长孕期时间以及保胎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宫缩抑制显效时间以及累积用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而延长孕期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保胎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羟苄羟麻黄碱治疗先兆早产疗效确切,用药治疗期间密切观察先兆早产患者情况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及时给予处理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刘彩霞;王爱民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对抗肿瘤药物针剂的使用现状进行分析,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查2011年至2012年医院住院患者抗肿瘤药物针剂的使用情况,采用用药频度( DDDs )分析法对排序前10种抗肿瘤药物针剂进行分析。结果2年中抗肿瘤药物针剂用药量及DDDs大的均为氟尿嘧啶,销售金额排名第1的为紫杉醇。2012年的用药量和销售金额均较2011年有很大的增长。结论该院抗肿瘤药物针剂的用药较合理,不足之处在于其中几种药物的日均费用过高。临床医师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疗效、价格和安全性等方面确定给药方案,选择性价比高的治疗方案,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作者:游春霞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联合复方阿嗪米特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医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诊治的功能性便秘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联合复方阿嗪米特,对照组单用复方阿嗪米特。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00%(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腹痛、腹胀、排便费力感、1周大便次数和大便性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2个月后复发率治疗组为27.7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9.09%( 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药品不良反应。结论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联合复方阿嗪米特治疗功能性便秘,较单用复方阿嗪米特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邢益门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肝移植术后患者药学监护的工作方式。方法针对1例肝移植术后肝功能异常患者,临床药师从治疗方案的制订与调整、药物疗效与不良反应监护评估、用药教育与依从性的提高等方面提供了全程化的药学监护。结果本次药学监护提高了药物治疗效果,降低了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用药安全,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结论药师参与移植后患者药学监护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药物治疗水平。
作者:逄晓云;崔敏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联合酮替芬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3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9例。对照组给予酮替芬治疗,观察组给予孟鲁司特钠联合酮替芬治疗。治疗1个月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65%和75.3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观察组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速( PEF )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及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 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酮替芬可有效改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宋迪;刘蕾;刘美岑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药师在药学服务中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126例高血压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对干预组进行药物咨询服务心理干预,对照组实施传统医疗服务干预。采用世界卫生组织( WHO )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进行测定。结果两组WHOQOL及HAMD评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干预组WHOQOL及HAMD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药师在进行药物咨询服务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可明显提高对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玉慧;彭程;史文慧;韩荣旗;郭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了解热毒宁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的配伍禁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对热毒宁注射液的配伍禁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热毒宁注射液与多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临床应重视热毒宁注射液的配伍合理性,以促进安全、合理用药。
作者:李源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和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喂养不耐受新生儿124例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A 40例给予红霉素治疗,对照组B 40例给予多潘立酮治疗,治疗组44例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均以7d为1个疗程,对比3组患儿呕吐、腹胀及胃潴留的消失时间,达到胃肠足量喂养的时间,1周内日体质量增长状况。结果治疗组呕吐和胃潴留症状消失时间、治疗5d达全胃肠喂养例数、治疗1周体重增长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疗效理想,方法较为简便,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刘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调查抗菌药物在骨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旨在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3年1月至3月临床资料完整的骨科围手术期患者1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Excel程序软件对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分类等一般手术指标进行汇总,统计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频次、使用率以及联合用药情况。结果148例患者中,111例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75.00%,预防用药占75.68%,治疗用药占24.32%;其中以头孢呋辛(47.97%)、头孢西丁(18.24%)以及头孢哌酮舒巴坦(18.24%)等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高;另外,抗菌药物单用、二联、更换用药的比例分别为76.58%,2.70%,20.72%;总应用合理率高达94.59%,不合理率仅为5.41%。结论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较合理,但依然存在着用药时机选择不当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强监管,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黎雪桂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改良长效低浓度骶管阻滞用于药物中期引产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6例药物中期引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中期引产的镇痛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长效低浓度骶管阻滞进行镇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宫缩痛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及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的产程时间、镇痛起效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 P<0.01)。结论改良长效低浓度骶管阻滞能有效治疗药物中期引产患者的产痛,比传统方法起效快、持续时间长、有效率高,不良反应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姬素红;肖三虎;姬娜;苗雪英;王雅丽 刊期: 2014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