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羟苄羟麻黄碱用于先兆早产50例疗效及用药护理

刘彩霞;王爱民

关键词:先兆早产, 羟苄羟麻黄碱, 硫酸镁, 疗效,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羟苄羟麻黄碱治疗先兆早产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收治的先兆早产孕妇10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羟苄羟麻黄碱安胎,对照组采用硫酸镁安胎,观察宫缩抑制显效时间、累积用药时间、延长孕期时间以及保胎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宫缩抑制显效时间以及累积用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而延长孕期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保胎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羟苄羟麻黄碱治疗先兆早产疗效确切,用药治疗期间密切观察先兆早产患者情况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及时给予处理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葫芦巴碱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目的:归纳中药材、复方制剂中胡芦巴碱含量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概述了不同中药材、复方制剂中胡芦巴碱含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有色谱分离分析方法、薄层色谱检测法、电泳分离分析方法和仪器联用分析法,可为胡芦巴碱中药材及复方制剂的质量标准制订提供参考。结论中药材及复方制剂中胡芦巴碱的检测方法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药品质量控制要求的提高,还需采用更快速、精确的检测方法。

    作者:曾圣雅;周吉银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37例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4例T2DM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予格列美脲治疗,观察组予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对比12周后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结果经12周干预后,观察组血糖控制达标率为86.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84%( 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 FPG )、餐后2 h血糖(2 h PG )、HbA1C均显著下降( P<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格列美脲片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伟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槐角总黄酮水解产物中染料木素和槐角苷含量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槐角总黄酮水解产物中染料木素和槐角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5%磷酸水溶液(70:30),流速1.0 mL/min,进样量为10μL,检测波长262 nm,柱温30℃。结果进样量槐角苷在3.94~591 ng( r=0.9999)、染料木素在20.12~1006 ng( r=0.9999)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68%和97.99%,RSD分别为1.68%和1.81%( 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控制槐角总黄酮水解产物质量的定量依据。

    作者:孟庆杰;潘五九;王伟明;刘姗姗;付磊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微创腰麻联合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64例临床评价

    目的:评价微创腰麻联合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这一新型分娩镇痛方式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医院收治的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28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4例。A组给予舒芬太尼微创腰麻联合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B组给予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腔自控镇痛,观察记录镇痛效果、运动阻滞、产程时间、新生儿评分、总住院费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产妇各时刻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明显下降( P<0.05),但A组明显高于B组( P<0.05);所有产妇均未出现明显的运动阻滞;A组活跃期与B组无明显差异( P>0.05),而第二产程明显短于B组( P<0.05);两组顺产率无明显差异( P>0.05),B组剖宫产率为17.19%,明显高于A组的10.94%( P<0.05);两组新生儿生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生后15 min和出生后24 h神经行为与适应能力评分(24 hNACS评分)均在正常范围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在住院期间总费用较B组高( P<0.05);A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7.19%,明显低于B组的28.13%( P<0.05)。结论微创腰麻联合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在产科分娩镇痛中,虽然花费较高,但镇痛效果确切、无明显运动阻滞且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还能缩短第二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弥松;李光强;王庆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不合理医嘱干预及效果评价

    目的: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不合理医嘱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探讨医嘱审核及干预、培训及反馈、再干预三步走的措施对药学干预的效果。方法通过边干预边收集数据的方式,对2013年前3个季度不合理医嘱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经过有效的干预,不合理医嘱比例明显下降。结论特有的干预与培训反馈交叉配合的手段可以有效降低不合理医嘱比例,同时,积极的沟通和学习建立了药师和医师之间交流的良性循环,保证了药学干预的效果。

    作者:陈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调节灵敏度训练联合M受体阻滞剂控制近视发展60例

    目的:观察M受体阻滞剂联合调节灵敏度训练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120例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A组采用M受体阻滞剂联合调节灵敏度训练进行治疗,B组仅采用调节灵敏度训练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调节灵敏度及刺激反应率相似,治疗后两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A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B组( t=10.6228,20.1761,P=0.0000);治疗后,两组双眼屈光度均有所改善,A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B组( t=10.3137,9.4650,P=0.0000);两组治疗后前房深度增加、晶体厚度减少、瞳孔直径变大。A组改善程度优于B组( t=10.1905,3.3607,11.4966,P=0.0000,0.0008,0.0000)。结论采用M受体阻滞剂联合调节灵敏度训练能有效控制近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任立群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纳米级甲壳胺对大鼠的长期毒性试验研究

    目的:观察纳米级甲壳胺长期灌胃给药后对大鼠可能产生的毒性反应,为临床应用提供毒理学依据。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甲壳胺低、中、高剂量组;给药组分别灌胃给予纳米级甲壳胺0.5,2.5,5.0 g/(kg·d)的剂量(约为临床给药剂量的5,25,50倍),每天早、晚各给药1次,连续给药12周,停药2周。期间观察动物行为、外观及大小便。测量受试大鼠的体重,测定血液学及血液生化学指标,计算重要器官脏器系数,并进行其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给药各组大鼠给药期及停药恢复期的一般状况良好,饮食情况、体重增长、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脏器系数、解剖学和主要脏器的组织形态学检查均正常,未见病变。结论纳米级甲壳胺长期口服用药对大鼠无明显的毒副作用,使用安全。

    作者:赵丽艳;付青姐;林萍;柳迎华;李明春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益精灵口服液大鼠长期毒性试验研究

    目的:考察益精灵口服液长期给药对大鼠的影响,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低[0.5 mL/(kg·d)]、中[2.5 mL/(kg·d)]、高[5 mL/(kg·d)]剂量组,给药量分别相当于临床患者每日用量的1,5,10倍。30 d后每组随机处死雌雄大鼠各5只,取尾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查和血液生化指标,以及心、肝、肾、肺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连续给药30 d后,各剂量组动物的体重、血液生化指标、血常规未发生变化,心、肝、肾、肺均未见有明显的病理改变。结论益精灵口服液临床用药较安全。

    作者:王林丽;李卓恒;吕金胜;卢来春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二十五味鹿角丸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二十五味鹿角丸(红花、丁香、肉豆蔻、降香等)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处方中丁香、肉豆蔻、降香、木香、乳香和决明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色谱柱为Luna 5u C18柱(250 mm ×4.6 mm,5μm ),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30:70),检测波长为403 nm,柱温为35℃,流速为1.0 mL/min。结果薄层鉴别均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羟基红花黄色素 A质量浓度在6.45~77.4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74%,RSD为2.29%( n=6)。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强、简便、灵敏、重复性好,能有效控制二十五味鹿角丸的内在质量。

    作者:次旦多吉;武尉杰;万萌萌;周珊珊;万军;谭睿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3种药物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疗效比较及护理观察

    目的:观察3种药物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临床疗效及护理配合。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治疗的牙本质过敏症患者85例,根据使用药物治疗的不同分为3组,A组28例给予75%氟化钠甘油糊剂,B组25例给予氢氧化钙糊剂,C组32例给予Prime-BondNT粘结剂进行治疗,3组患者均给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C组患者即刻治疗效果优于A组和B组( P<0.01),3组随访半年后临床疗效无差异( P>0.05)。患者经过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 P<0.05)。结论采用Prime-BondNT粘结剂即刻疗效显著,但远期疗效和75%氟化钠甘油糊剂、氢氧化钙糊剂无差异。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护理干预措施,能降低患者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让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

    作者:刘丽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2011年至2013年医院年调脂药利用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调脂药的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对2011年至2013年医院调脂药的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 DDDs )和限定日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至2013年医院调脂药销售金额、DDDs逐年增加,其中他汀类销售金额和DDDs增加显著,占调脂药总销售金额和DDDs的88.85%及80.58%;阿托伐他汀连续3年销售金额和DDDs居首位,瑞舒伐他汀2013年增幅大。结论高效、低毒的他汀类已成为调脂治疗的首选用药,未来仍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作者:夏晴;夏静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特利加压素联合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型上消化道出血48例

    目的:观察合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加用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在医院普外中心行TIPS+特利加压素治疗的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48例,设为A组;选择同期医院消化中心行内镜套扎+奥曲肽治疗的同类患者52例,设为B组。结果两组48 h成功止血率无显著性差异( P>0.05);A组6周内再出血率、半年生存率、住院期间死亡率、平均住院日均明显优于B组( P<0.05);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TIPS是治疗门脉高压型消化道出血有效且安全的方法,联合应用特利加压素可协同加强止血效果,进一步降低门脉压,有效预防短期内再出血。

    作者:王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40例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注射液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免疫球蛋白(Ig)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至2013年住院治疗的8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治疗组加用静脉滴注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治疗,疗程为2周。结果治疗后,两组CRP水平均显著下降( 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 P<0.05);两组免疫球蛋白水平均上升( 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 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0%( P<0.05);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治疗组有4例(10.00%),对照组有22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 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好、治愈率较高、安全性好,可缩短病程、增强抵抗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文宏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热毒宁注射液临床药物配伍禁忌分析

    目的:了解热毒宁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的配伍禁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对热毒宁注射液的配伍禁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热毒宁注射液与多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临床应重视热毒宁注射液的配伍合理性,以促进安全、合理用药。

    作者:李源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改良长效低浓度骶管阻滞用于药物中期引产43例

    目的:观察改良长效低浓度骶管阻滞用于药物中期引产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6例药物中期引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中期引产的镇痛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长效低浓度骶管阻滞进行镇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宫缩痛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及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的产程时间、镇痛起效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 P<0.01)。结论改良长效低浓度骶管阻滞能有效治疗药物中期引产患者的产痛,比传统方法起效快、持续时间长、有效率高,不良反应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姬素红;肖三虎;姬娜;苗雪英;王雅丽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用于冠心病调脂治疗未达标患者49例

    目的:观察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伴血脂超标者调脂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伴血脂超标患者9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辛伐他汀调脂,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依折麦布片,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载脂蛋白 B ( ApoB )均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呈上升趋势,观察组改善更明显( P<0.05);观察组血脂达标率为83.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2%(χ2=4.280,P=0.039);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出现不良反应7例、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χ2=0.031,P=0.860)。结论依折麦布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冠心病血脂超标,药物作用互补,可显著降低血清TC与LDL-C水平,提高调脂疗效,且具有较高的临床安全性。

    作者:齐建军;吉永利;刘树芬;孟召湖;王利伶;赵光磊;代桂英;史国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米非司酮用于疤痕子宫人工流产42例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在疤痕子宫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3年9月间行人工流产术的84例疤痕子宫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前2 d口服米非司酮的患者42例作为治疗组,术前未用米非司酮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阴道流血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1);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59%( P<0.05)。结论米非司酮用于疤痕子宫人工流产中的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饶育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尼卡地平联合维拉帕米对瘢痕组织的抑制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尼卡地平及维拉帕米抑制瘢痕组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120例瘢痕组织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A组采用尼卡地平联合维拉帕米进行治疗,B组使用尼卡地平治疗。结果治疗2年后,两组患者瘢痕组织面积、厚度减小,瘢痕增生指数下降,A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B组( t=5.7031,14.3463,17.8696;P=0.0000);治疗后,两组患者瘢痕组织内CD34、增殖细胞核抗原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下降,A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B组( t=23.0142,16.5048;P=0.0000);治疗后,两组患者瘢痕组织内成纤维细胞内皮素-1、羟脯氨酸及增殖细胞核抗原含量均下降,A组下降程度优于B组( t=6.9282,26.4926,8.1616;P=0.0000)。结论尼卡地平联合维拉帕米能有效抑制瘢痕组织的增生,同时可减小瘢痕组织的大小及厚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纪英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不同剂量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拉米夫定在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有效剂量。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医院进行诊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207例,按就诊序号分成A,B,C 3组,均服用拉米夫定0.1 g/d。在此基础上各组将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A组、B组、C组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剂量分别为40,60,80 mL/次,每天1次。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3个月治疗后,3组症状和体征、HBV-DNA转阴率、肝功复常率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A,B,C 3组肝区不适好转率分别为71.04%,79.71%,94.20%,乏力好转率分别为85.51%,88.41%,95.65%,食欲不振好转率分别为78.26%,85.51%,91.30%,肝肿大好转率分别为47.83%,57.97%,65.22%,HBV-DNA转阴率分别为79.71%,82.61%,94.20%;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复常率分别为75.36%,81.16%,91.30%,血清总胆红素( TBIL )复常率分别为71.01%,73.91%,86.96%。C组效果明显优于A组( P<0.05),B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时,高剂量的效果优于低剂量。

    作者:李远勤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阿曲库铵辅助高频喷射通气用于婴幼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36例

    目的:探讨复合麻醉下使用阿曲库铵辅助高频喷射通气在婴幼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拟行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婴幼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手术过程保留自主呼吸;观察组复合麻醉下使用阿曲库铵辅助高频喷射通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更短,硬质气管镜置管成功率更高( P<0.05);手术过程中,观察组患儿通气效果优于对照组,异常情况也更少( 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麻醉恢复期不良情况发生率也更低( P<0.05)。结论复合麻醉下使用阿曲库铵辅助高频喷射通气应用于婴幼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能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保持术中血氧饱和度稳定,减少麻醉恢复期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瑛;刘新炜;张先杰 刊期: 2014年第19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