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晓云;崔敏
目的:观察团体音乐联合药物治疗对住院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8例住院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艾司西酞普兰片或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团体音乐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的1,2,4,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进行疗效评定,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末采用30项版本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 NOSIE )评定其社会功能。结果研究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尤其在治疗2周末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团体音乐治疗治疗联合药物治疗抑郁症起效快,对住院抑郁症患者的症状改善有明显作用。
作者:吴清培;范征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应用尼卡地平及维拉帕米抑制瘢痕组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120例瘢痕组织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A组采用尼卡地平联合维拉帕米进行治疗,B组使用尼卡地平治疗。结果治疗2年后,两组患者瘢痕组织面积、厚度减小,瘢痕增生指数下降,A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B组( t=5.7031,14.3463,17.8696;P=0.0000);治疗后,两组患者瘢痕组织内CD34、增殖细胞核抗原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下降,A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B组( t=23.0142,16.5048;P=0.0000);治疗后,两组患者瘢痕组织内成纤维细胞内皮素-1、羟脯氨酸及增殖细胞核抗原含量均下降,A组下降程度优于B组( t=6.9282,26.4926,8.1616;P=0.0000)。结论尼卡地平联合维拉帕米能有效抑制瘢痕组织的增生,同时可减小瘢痕组织的大小及厚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纪英 刊期: 2014年第19期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控释微丸的研究进展的相关文献,并分析、归纳不同种类控释释微丸的特点、所选用的辅料、制备工艺及微丸压片技术。随着现代制备工艺的逐渐成熟及辅料的发展,控释微丸成为目前缓控释制剂发展的重要方向。
作者:潘伦;江尚飞;谭小梅;刘应杰;何静;杨宗发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在疤痕子宫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3年9月间行人工流产术的84例疤痕子宫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前2 d口服米非司酮的患者42例作为治疗组,术前未用米非司酮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阴道流血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1);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59%( P<0.05)。结论米非司酮用于疤痕子宫人工流产中的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饶育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比较水合氯醛浓度对青、老年大鼠的麻醉作用。方法采用固定水合氯醛给药量的方法,分别设青、老年大鼠高、低浓度组,进行腹腔注射水合氯醛麻醉,观察麻醉诱导时间、深度麻醉开始时间、深度麻醉持续时间和麻醉持续时间。结果不同浓度水合氯醛对老年大鼠的诱导麻醉时间和深度麻醉开始时间之间无明显差异( P>0.05);而深度麻醉时间和麻醉持续时间高浓度组长于低浓度组;对于青年大鼠,诱导麻醉时间和麻醉持续时间组间无显著差异,而深度麻醉开始时间和深麻持续时间低浓度组短于高浓度组。结论水合氯醛对老年大鼠和青年大鼠麻醉的剂量不同,同等剂量下不同浓度的水合氯醛对大鼠麻醉效应也不相同。
作者:李少春;马丽娜;李峰杰;郝伟;赵乐;李贻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联合酮替芬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3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9例。对照组给予酮替芬治疗,观察组给予孟鲁司特钠联合酮替芬治疗。治疗1个月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65%和75.3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观察组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速( PEF )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及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 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酮替芬可有效改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宋迪;刘蕾;刘美岑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联合复方阿嗪米特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医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诊治的功能性便秘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联合复方阿嗪米特,对照组单用复方阿嗪米特。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00%(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腹痛、腹胀、排便费力感、1周大便次数和大便性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2个月后复发率治疗组为27.7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9.09%( 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药品不良反应。结论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联合复方阿嗪米特治疗功能性便秘,较单用复方阿嗪米特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邢益门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4例T2DM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予格列美脲治疗,观察组予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对比12周后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结果经12周干预后,观察组血糖控制达标率为86.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84%( 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 FPG )、餐后2 h血糖(2 h PG )、HbA1C均显著下降( P<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格列美脲片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伟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注射液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免疫球蛋白(Ig)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至2013年住院治疗的8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治疗组加用静脉滴注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治疗,疗程为2周。结果治疗后,两组CRP水平均显著下降( 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 P<0.05);两组免疫球蛋白水平均上升( 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 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0%( P<0.05);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治疗组有4例(10.00%),对照组有22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 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好、治愈率较高、安全性好,可缩短病程、增强抵抗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文宏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首剂加倍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支原体肺炎患者128例,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采取首剂加倍的方案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56%( 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阿奇霉素首剂加倍的方案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可靠,可缩短患者退热、住院和应用抗菌药物时间,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乔部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索对比采购法在医疗机构药品采购计划制订中的合理使用。方法分别取各品种药品上年度及本年度前3个月各月使用量峰值,结合库存量对比确定当月采购计划理论值,之后依据各药品整包装量制订当月采购计划数。结果使用药品对比采购法进行药品采购后,过期报废药品比率明显下降,报废金额可达预控范围。结论药品对比采购法是一套可加快药品周转、降低药品库存、保障药品使用、工作量适中的实用方法。
作者:段申富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子宫切口妊娠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肌肉注射全身给药,B组患者子宫动脉局部给药。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超声学声像变化,比较临床效果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超声学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妊娠物显著缩小( P<0.05),前壁下段肌层厚度、血流阻力指数(RI)显著升高( P<0.05),且B组更明显( P<0.05);B组转子宫切除术率、清宫术前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β-HCG降至正常时间均明显低于或短于A组( P<0.05);B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 P<0.05)。结论甲氨蝶呤对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疗效显著,经子宫动脉局部给药的效果优于经肌肉注射全身给药。与全身给药比较,局部给药具有保守治疗时间短、转子宫切除术率低、术后住院时间短、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洁;郭道宁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药师在药学服务中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126例高血压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对干预组进行药物咨询服务心理干预,对照组实施传统医疗服务干预。采用世界卫生组织( WHO )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进行测定。结果两组WHOQOL及HAMD评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干预组WHOQOL及HAMD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药师在进行药物咨询服务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可明显提高对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玉慧;彭程;史文慧;韩荣旗;郭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多糖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物质,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免疫活性调节等生物活性。多糖的生物活性与其结构有直接关系,对多糖结构通过适当的方法进行修饰能提高或赋予多糖活性、降低某些多糖的毒副作用,修饰的方法包括化学法、物理法和生物法。该文综述了多糖化学修饰的方法、结构分析与鉴定技术及其研究进展,以期为多糖类药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方金红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医院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仅进行一般基础护理,护理组采取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对比观察抗精神病所致不良反应的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相关不良反应评分无显著性差异( P>0.05);护理后,护理组总体评分为(7.2±1.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9±1.6)分( P<0.05)。结论针对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常见不良反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可有效缓解不良反应症状,增强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安荣利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JCI标准在促进医院合理用药各环节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住院患者进行前瞻性监测,分析执行美国医疗机构联合委员会国际部( JCI )标准前后临床用药及药事管理方面的具体改变情况。结果经指标监控、限制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8.07%,合理用药率上升6.51%,联合用药率下降6.53%。JCI 组急诊配送速度、差错纠正、科间配合得分为(2.99±0.31)分、(2.62±0.59)分和(2.88±0.39)分,比传统组均有提高;临床应用后在制度掌握、技术考核、临床沟通得分均有明显改善( P<0.05)。结论 JCI标准可促进临床科室和药剂科的相互交流,提高药剂科的自身管理质量,可成为药剂科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
作者:陈岩蓓;蒋文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建立二十五味鹿角丸(红花、丁香、肉豆蔻、降香等)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处方中丁香、肉豆蔻、降香、木香、乳香和决明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色谱柱为Luna 5u C18柱(250 mm ×4.6 mm,5μm ),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30:70),检测波长为403 nm,柱温为35℃,流速为1.0 mL/min。结果薄层鉴别均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羟基红花黄色素 A质量浓度在6.45~77.4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74%,RSD为2.29%( n=6)。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强、简便、灵敏、重复性好,能有效控制二十五味鹿角丸的内在质量。
作者:次旦多吉;武尉杰;万萌萌;周珊珊;万军;谭睿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了解医院调脂药的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对2011年至2013年医院调脂药的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 DDDs )和限定日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至2013年医院调脂药销售金额、DDDs逐年增加,其中他汀类销售金额和DDDs增加显著,占调脂药总销售金额和DDDs的88.85%及80.58%;阿托伐他汀连续3年销售金额和DDDs居首位,瑞舒伐他汀2013年增幅大。结论高效、低毒的他汀类已成为调脂治疗的首选用药,未来仍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作者:夏晴;夏静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肝移植术后患者药学监护的工作方式。方法针对1例肝移植术后肝功能异常患者,临床药师从治疗方案的制订与调整、药物疗效与不良反应监护评估、用药教育与依从性的提高等方面提供了全程化的药学监护。结果本次药学监护提高了药物治疗效果,降低了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用药安全,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结论药师参与移植后患者药学监护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药物治疗水平。
作者:逄晓云;崔敏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归纳中药材、复方制剂中胡芦巴碱含量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概述了不同中药材、复方制剂中胡芦巴碱含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有色谱分离分析方法、薄层色谱检测法、电泳分离分析方法和仪器联用分析法,可为胡芦巴碱中药材及复方制剂的质量标准制订提供参考。结论中药材及复方制剂中胡芦巴碱的检测方法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药品质量控制要求的提高,还需采用更快速、精确的检测方法。
作者:曾圣雅;周吉银 刊期: 2014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