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军奎;杨长波;吝燕斌;齐晓飞;武志强;程志杰;张岩
目的:分析医院儿科口服中成药的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四川省妇女儿童医院数据库,统计2011年至2012年使用数据,通过用药金额、用药频度等情况分析儿科口服中成药使用情况。结果安儿宁颗粒、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临床应用广泛,而小儿双清颗粒受同类药品种的影响,用药量呈大幅下降趋势,一些新进药品如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使用量呈快速上升趋势。结论医院儿科口服中成药使用情况基本合理,符合该院作为妇女儿童医院的特点。
作者:刘辽;杨代喜;古真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根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药典科研课题任务书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控制和评价各厂家产品质量,对奋乃静片的溶出度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奋乃静片剂的溶出度测定方法。方法以0.1 mol/L盐酸900 mL为溶出介质,溶出45 min(薄膜衣片30 min),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54 nm波长处进行测定。结果奋乃静质量浓度线性范围是0.2~7.0μg/mL,回归方程为 A=0.0819 C+0025, r=1( n=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7%,RSD=1.34%( n=9)。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可作为奋乃静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周建玉;张玥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双胍类药物联合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双胍类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54%( 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尿蛋白为(5.54±1.08)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73±1.61)g/L( P<0.01)。结论双胍类药物联合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展,安全性较高。
作者:王伟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13年所分离病原菌的菌群分布与耐药性进行分析,并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结果共分离出3016株致病菌,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肠埃希菌比例高(21.44%)、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9.63%)、鲍曼不动杆菌(8.88%);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高(7.75%)。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第1代头孢类耐药率较高(60%~90%),对加酶抑制剂β-内酰胺类较敏感,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完全敏感。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情况与大肠埃希菌相似,但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率明显低于大肠埃希菌,均低于15%。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耐药率小于30%的只有有阿米卡星(23.4%)。铜绿假单胞菌对加酶抑制剂类、第4代头孢类、环丙沙星等敏感性较高,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是17%。葡萄球菌属未出现耐药的抗菌药物有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呋喃妥因和替加环素。结论医院主要是革兰阴性菌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逐渐增强,故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陈彦清;毛光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建立测定药用明胶空心胶囊中铬元素含量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ICP-MS )法。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法进行样品前处理,再经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以锗为内标进行测定。结果铬元素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2~40μg/L,回归方程相关系数 r=0.9999,方法的检出限为0.006μg/L,回收率为92.90%~108.40%。结论该方法快捷、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铬元素含量的测定。
作者:葛建华;徐继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将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美托洛尔组,各40例,另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治疗组均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利尿、强心药物,美托洛尔组加用美托洛尔。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细胞表达频率,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IL )-6,IL-17,IL-23的表达水平。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IL-6,IL-17,IL-2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个月后美托洛尔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IL-17,IL-6,IL-23水平均明显下降( P<0.01),且美托洛尔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 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Th17细胞表达增加、功能亢进,美托洛尔可明显下调Th17细胞表达频率及功能。该效应可能是美托洛尔从机体免疫方面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张霞;赵银萍;唐其东;吉家兴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优选仙方清咽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以加水倍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以浸膏得率及提取物中绿原酸含量为指标,优选仙方清咽颗粒提取工艺。结果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的水提取2次,每次煮沸后提取20 min。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且优选出的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许晓菲;彭晶蕊;张亮;黄良胜;韦家美;苏本伟 刊期: 2014年第21期
卟啉类化合物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及性能,对肿瘤组织的特殊亲和力以及能在肿瘤组织汇总集聚和滞留,近年来已成为医药界抗肿瘤药物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该文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卟啉类化合物在医药相关领域的新研究与应用进展。
作者:李全文;张玲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人参多糖诱导白血病细胞K562凋亡的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K562细胞,调整密度为5×105个/mL,对照组予以常规培养;人参多糖( GPS )组加入400 mg/L GPS。采用流式细胞仪(MTT法)检测GPS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细胞中P-P38蛋白定位及表达量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P38及P-P38蛋白的变化。结果 GPS对K562细胞在体外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在100~80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其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在400 mg/L时达到细胞的半数抑制率,且在48 h时抑制率达到高峰;免疫细胞化学显示,P-P38蛋白主要分布在胞浆,与对照组相比,P-P38蛋白表达明显增强,且向胞核转移。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P38总蛋白无明显变化( P>0.05);P-P38蛋白有增加趋势,且在作用48 h后增加明显( P<0.05)。结论 GPS能促进K562细胞凋亡,其促凋亡机制可能是通过P38MAPK信号传导通路实现的。
作者:罗英豪;赖翔宇;王霞;尹偲偲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段服用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就诊顺序编号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2例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于晨起时服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于傍晚服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异常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动态24 h收缩压与舒张压以及夜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诊室收缩压与舒张压、动态24 h收缩压与舒张压以及夜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 P<0.05);观察组夜间血压治疗后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夜间收缩压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改善率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收缩压昼夜差值百分比均高于治疗前,但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于晨起或傍晚服用左旋氨氯地平均可降低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晨峰血压和白昼血压,但傍晚服用左旋氨氯地平纠正夜间高血压和异常血压昼夜节律的效果更好。
作者:严志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建立测定舒筋定痛胶囊中柚皮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amonsilTM C18柱(250 mm ×4.6 mm,5μm)柱,流动相为甲醇-4%醋酸溶液(38:62),流速为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3 nm,进样量为10μL。结果柚皮苷进样量在0.126~1.260μg( r=0.9999)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83%,RSD为0.62%( n=6)。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好。
作者:李兴勇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银离子抗菌凝胶用于剖宫产术后伤口处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剖宫产术后21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9例。观察组皮肤创面用银离子抗菌凝胶涂抹后再用无菌纱布包扎伤口,对照组仅用无菌纱布包扎伤口。比较两组患者皮肤切口的愈合和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109例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无红肿、无分泌物,未培养出化脓菌,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银离子抗菌凝胶用于剖宫产手术伤口处理,可促进皮肤伤口愈合与预防伤口感染,效果比单用无菌纱布包扎好。
作者:王曲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联合丁苯肽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预后。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46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23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应用奥拉西坦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奥拉西坦联合丁苯肽软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57%( P<0.05),观察组患者SF-36健康调查各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奥拉西坦联合丁苯肽软胶囊进行治疗,可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明显提升生活质量。
作者:李在坡;徐英达;蔡增林;何效兵;时恒屏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小儿退热凝胶中对乙酰氨基酚和马来酸氯苯那敏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采用 Hedera-ODS-2 C18柱(250 mm ×4.6 mm,5μm)为色谱柱,以甲醇-0.0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三乙胺(10:90:0.03,磷酸调pH至3.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5 nm。结果对乙酰氨基酚进样质量浓度在0.2006~2.0064 g/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 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47%,RSD=1.08%( n=6);马来酸氯苯那敏在16.16~161.6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 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03%,RSD=1.45%( 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两组分分离度好,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小儿退热凝胶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文雅;王争;李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V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4例V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口服,0.2 g/次,3次/日;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片口服,1 mg/次,3次/日。两组疗程均为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疗效进行评估。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观察组治疗后MMSE,CDR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显著( P<0.05),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OD活性明显增高,MDA含量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显著( P<0.05)。结论丁苯酞可显著改善VD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损伤有关。
作者:王勤勇;张芷宁;王泽林;范艳辉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间苯三酚在肠套叠患者空气灌肠复位前后使用的疗效及对复发率的影响。方法按就诊顺序编号将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04例符合空气灌肠指征的肠套叠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于空气灌肠前肌肉注射阿托品,复位后未使用解痉药物;观察组于空灌前15 min肌肉注射间苯三酚,空气灌肠复位成功后继续静脉滴注间苯三酚,比较两组患者的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复位后短期复发率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为90.38%,与观察组的复位成功率94.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复位成功后复发率为14.89%(7/47),明显高于观察组的2.04%(1/49)( 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 P<0.05)。结论肠套叠患者空气灌肠复位前后使用间苯三酚,可提高复位成功率,降低复位后短期复发率,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董秀波;朱信强;赵宏;赵莹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性出血的血压控制、血肿吸收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3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应用尼莫地平注射液0.5~2 mg/h微量泵持续泵入,连续用7 d;对照组给予硝普钠注射液0.3~5μg/( kg·min)微量泵持续泵入,3 d后停用,换口服降压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肿量、水肿体积。结果治疗7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肿量和水肿体积均明显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尼莫地平早期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有利于血肿的吸收和减轻脑水肿,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
作者:吴静;李莉;周秀成;韩书霞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脂溶性维生素(Ⅱ)致过敏性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其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8年至2013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万方数据库中有关“脂溶性维生素(Ⅱ)致过敏性反应”的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测到脂溶性维生素(Ⅱ)致过敏性反应文献15篇,个案病例50例。其临床表现以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及全身损害较为多见。结论临床表现应重视脂溶性维生素(Ⅱ)引起的过敏性反应,尤其是过敏性休克,加强用药过程中的监护,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陈秋红;陈尚瑜;陈萍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为临床药师有效参加并干预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促进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整理医院临床药师干预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起始于2010年2月至4月(384份)、2012年2月至4月份(487份)、2014年2月至4月份(654份)的病例,进行抗菌药物合理用药分析。结果经过临床药师的术前及术后干预,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从药物选择、给药剂量、使用时间等方面逐渐趋于合理;缩短术后预防用药时间后,并未增加术后感染例数,住院时间并未延长。结论制订规范的临床药师参与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措施,通过临床药师对术前及术后用药的干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
作者:佟晓娜;陈伟;李灿霞;陈莉;白丽萍 刊期: 2014年第21期
患儿,男,7岁,因“多处烫伤、哭闹不适4小时”入院。体格检查示体温37.8℃,脉搏108次/分,呼吸20次/分,体重19 kg;烫伤占总体表面积(TBSA)约18%,创面主要分布于胸腹部、背部、臀部、会阴部及双大腿局部。急查血常规示白细胞(WBC)19.66×109/L,红细胞(RBC)5.54×1012/L,血红蛋白(Hb)146 g/L,红细胞压积(Hct)46.7%,血小板计数(PLT)173×109/L。入院后采取清洗创面、肌肉注射精致破伤风抗毒素、平衡盐注射液补液抗休克、静脉滴注头孢硫脒注射液预防感染、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支持营养治疗。因患儿住院时间较长,食欲不佳,蛋白质摄入量不足,于2013年7月6日静脉滴注小儿氨基酸注射液19AA-Ⅰ(规格为每瓶100 mL,批号为 C13013002,山东齐都药业有限公司)100 mL,滴至约20 mL时患者出现寒战、高热、牙关紧咬,持续3 min。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 后寒战消失,持续高热38.9℃,静脉注射异丙嗪注射液5 mg、小儿退热栓0.125 g纳肛降温处理后恢复正常。次日再用小儿氨基酸注射液19AA-Ⅰ时,又出现寒战现象,立即停药并对症处理。
作者:郭海平;张国姣;陈光贵 刊期: 2014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