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曲
目的:观察并探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防治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12月行剖宫产的105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51例),对照组胎儿娩出后静脉使用缩宫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直肠置入米索前列醇片,对比两组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后2 h及24 h出血量分别为(204.7±47.5)mL和(242.4±56.2)mL,(279.3±68.2)mL和(352.5±62.7)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u1=3.702,P<0.001;u2=5.729,P<0.001);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85%和11.76%(fisher,P=0.048);两组以个体为单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78%和17.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27,P=0.217)。结论对高危产妇联合应用米索前列醇与缩宫素,能显著减少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临床可靠安全,适用于基层医院。
作者:赵玉红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建立测定暖宫孕子丸浸膏中黄芩苷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以70%甲醇为溶剂,加热回流30 min提取。采用C18柱(150 mm ×4.6 mm,5μm )为分析柱,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50:50),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30℃。结果黄芩苷的进样量在0.057147~0.57147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57%,RSD为1.21%( n=6)。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靠,重现性好,结果稳定,可用于暖宫孕子丸浸膏中黄芩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田静;许亚玲;任汝仙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将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美托洛尔组,各40例,另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治疗组均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利尿、强心药物,美托洛尔组加用美托洛尔。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细胞表达频率,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IL )-6,IL-17,IL-23的表达水平。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IL-6,IL-17,IL-2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个月后美托洛尔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IL-17,IL-6,IL-23水平均明显下降( P<0.01),且美托洛尔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 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Th17细胞表达增加、功能亢进,美托洛尔可明显下调Th17细胞表达频率及功能。该效应可能是美托洛尔从机体免疫方面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张霞;赵银萍;唐其东;吉家兴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儿童化脓性关节炎的佳药物治疗方案,以低成本获佳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分析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诊断为化脓性关节炎的65例儿童,根据给药方案分成A组(头孢硫脒)、B组(头孢替唑钠)、C组(头孢曲松钠)、D组(头孢孟多酯钠)4组,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4种治疗方案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 P>0.05),B组所用治疗方案成本小,成本-效果比值低。结论头孢替唑钠给药方案是治疗儿童化脓性关节炎的佳方案。
作者:丁翔宇;张古英;冯卿;李瑞宏;支丽娟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结合综合护理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9月至2013年12月支气管哮喘患者6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30例,行布地奈德结合常规护理治疗;治疗组33例,行布地奈德结合综合护理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治疗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有效率为90.9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布地奈德结合综合护理治疗支气管哮喘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洁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呋辛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AEC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AECB患者107例,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均给予感染、吸氧、祛痰等对症治疗,抗生素选用头孢呋辛钠,每天1次静脉输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每天1次,疗程10 d,用药7 d后对比两组动脉血气指标、C反应蛋白( CRP )含量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7 d后,两组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CRP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水平( P<0.05);观察组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消退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痊愈率(75.00%)、总有效率(96.15%)均高于对照组(52.73%,8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24,P=0.017)。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17.31%比10.9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08,P=0.341)。结论单中心研究表明,在对症支持基础上,采用头孢呋辛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AECB,能明显改善气道炎症与通气功能,较单用抗生素起效更快、疗效更佳,不良反应轻且耐受。
作者:徐冰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优选仙方清咽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以加水倍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以浸膏得率及提取物中绿原酸含量为指标,优选仙方清咽颗粒提取工艺。结果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的水提取2次,每次煮沸后提取20 min。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且优选出的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许晓菲;彭晶蕊;张亮;黄良胜;韦家美;苏本伟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肥胖产妇剖宫产的效果。方法选取98例剖宫产肥胖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试验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麻醉优良率(93.88%)显著高于对照组(79.59%),且运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试验组恶心、呕吐发生率(10.20%)略高于对照组(8.1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235,P>0.05)。结论与单纯硬膜外麻醉相比,腰硬联合麻醉具有麻醉效果好、麻醉起效时间短、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李岩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CT引导下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其中男42例,女30例,年龄20~69岁。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36例。观察组CT引导下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对照组凭经验非CT引导注射胶原酶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疼痛评分情况,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穿刺一次成功31例(86.11%),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疗效优27例(75.00%),良6例(16.67%),尚可2例(5.56%),差1例(2.78%),优良率达33例(91.67%);对照组优良26例(72.22%),差异明显( 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 VAS )评分为(3.56±1.11)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4±1.16)分( P<0.05),且明显优于治疗前(7.98±1.35)分( P<0.05)。结论 CT引导下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较佳,缓解疼痛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侯军奎;杨长波;吝燕斌;齐晓飞;武志强;程志杰;张岩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双胍类药物联合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双胍类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54%( 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尿蛋白为(5.54±1.08)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73±1.61)g/L( P<0.01)。结论双胍类药物联合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展,安全性较高。
作者:王伟 刊期: 2014年第21期
可待因作为低成瘾性麻醉药品,被临床广泛应用于镇咳、镇痛。近年来,有关其不良反应的报道日益增多。该文综述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可待因所致不良反应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供临床参考。
作者:赵凡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人参多糖诱导白血病细胞K562凋亡的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K562细胞,调整密度为5×105个/mL,对照组予以常规培养;人参多糖( GPS )组加入400 mg/L GPS。采用流式细胞仪(MTT法)检测GPS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细胞中P-P38蛋白定位及表达量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P38及P-P38蛋白的变化。结果 GPS对K562细胞在体外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在100~80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其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在400 mg/L时达到细胞的半数抑制率,且在48 h时抑制率达到高峰;免疫细胞化学显示,P-P38蛋白主要分布在胞浆,与对照组相比,P-P38蛋白表达明显增强,且向胞核转移。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P38总蛋白无明显变化( P>0.05);P-P38蛋白有增加趋势,且在作用48 h后增加明显( P<0.05)。结论 GPS能促进K562细胞凋亡,其促凋亡机制可能是通过P38MAPK信号传导通路实现的。
作者:罗英豪;赖翔宇;王霞;尹偲偲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脂溶性维生素(Ⅱ)致过敏性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其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8年至2013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万方数据库中有关“脂溶性维生素(Ⅱ)致过敏性反应”的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测到脂溶性维生素(Ⅱ)致过敏性反应文献15篇,个案病例50例。其临床表现以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及全身损害较为多见。结论临床表现应重视脂溶性维生素(Ⅱ)引起的过敏性反应,尤其是过敏性休克,加强用药过程中的监护,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陈秋红;陈尚瑜;陈萍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V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4例V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口服,0.2 g/次,3次/日;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片口服,1 mg/次,3次/日。两组疗程均为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疗效进行评估。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观察组治疗后MMSE,CDR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显著( P<0.05),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OD活性明显增高,MDA含量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显著( P<0.05)。结论丁苯酞可显著改善VD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损伤有关。
作者:王勤勇;张芷宁;王泽林;范艳辉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比较国产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治疗艾滋病合并重症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平行试验设计,观察美罗培南(治疗组)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照组)治疗100例艾滋病合并重症肺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51例治疗有效率64.70%,细菌清除率73.19%,不良反应发生率7.84%;对照组49例治疗有效率63.26%,细菌清除率73.00%,不良反应发生率6.12%。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国产美罗培南治疗艾滋病合并重症肺炎具有良好的疗效,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夏勇;邓长刚;孔渝;严晓峰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根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药典科研课题任务书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控制和评价各厂家产品质量,对奋乃静片的溶出度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奋乃静片剂的溶出度测定方法。方法以0.1 mol/L盐酸900 mL为溶出介质,溶出45 min(薄膜衣片30 min),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54 nm波长处进行测定。结果奋乃静质量浓度线性范围是0.2~7.0μg/mL,回归方程为 A=0.0819 C+0025, r=1( n=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7%,RSD=1.34%( n=9)。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可作为奋乃静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周建玉;张玥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比较利培酮与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9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组,各48例,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同时治疗6周,疗效评定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观察药品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组的临床疗效和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阿立哌唑组恶心呕吐、锥体外系反应、体重增加及闭经溢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利培酮组( P<0.05)。结论利培酮和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疗效不良反应差异亦不显著,但在引起恶心呕吐、锥体外系反应、体重增加及闭经溢乳等不良反应方面,阿立哌唑优于利培酮。
作者:张刚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慢性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药物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慢性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患者1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5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进行全面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动脉氧分压值为(71.67±4.31)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58±4.29)mmHg ( P<0.05);二氧化碳分压值为(40.39±2.54)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37±2.48)mmHg ( P<0.05)。结论在慢性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患者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全面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增强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王薇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奥曲肽联用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0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单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48%,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30%( P<0.05)。对照组的平均止血时间为(25.31±7.96)h,48 h再出血率为18.52%(10/54);观察组的平均止血时间为(16.12±7.85)h,48 h再出血率为5.56%(3/54)。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奥曲肽联用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瑞莲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前应用醋酸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对新生儿血气、血糖、乳酸及电解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12月需行剖宫产手术患者60例,依据分层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准备并进行剖宫产术;治疗组在对照组处理的基础上于术前加用醋酸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孕产妇手术前后血糖、游离脂肪酸、酮体变化以及用药不良反应情况,检测两组新生儿血气分析、电解质、血糖、乳酸及Apgar评分情况。结果术前两组孕产妇空腹血糖(FBG)、游离脂肪酸(NEFA)及酮体(K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治疗组孕产妇FBG为(6.75±1.71)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6±1.62)mmol/L,孕产妇 NEFA 为(0.57±0.18)mmol/L,KB 为(0.14±0.06)mmol/L,均分别低于对照组的(0.71±0.26)mmol/L和(0.19±0.09)mmol/L( P<0.05);治疗组新生儿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HCO3-及乳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氧分压(PaO2),pH,Ca2+,Mg2+,新生儿血糖(NBG)及Apga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术后两组孕产妇心电图ST段降低,心律不齐、肺水肿及末梢水肿等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剖宫产术前应用醋酸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可显著改善孕产妇能量物质代谢情况及新生儿血气、电解质状况,并可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
作者:周晓筠;黄军 刊期: 2014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