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建华;徐继华
目的:分析医院1839例人血白蛋白的临床使用情况,评价使用合理性。方法对近年医院临床科室1839例人血白蛋白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39例人血白蛋白使用总用量是10913瓶,共计109130 g;共有17个临床科室使用,以肝胆疾病、肿瘤患者为主;个人使用量以10~40 g为主,占使用总人数的57.53%;使用人血白蛋白前,患者血清白蛋白分布主要集中在25~35 g/L范围内。结论医院人血白蛋白的使用较广泛,使用基本合理,但仍然存在一些误区,应本着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合理使用。
作者:曹辉;殷萍萍;燕丹;吴民祥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联合药物治疗缓解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混合痔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按住院号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加用心理护理联合药物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24 h痛觉评分和术后5 d内排便时平均痛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对控制疼痛教育的满意度、对控制疼痛方法的满意度、所有照料和家属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心理护理联合药物治疗能有效缓解混合痔患者的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
作者:李贵芹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并角膜上皮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3年8月入选的13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128只眼)与对照组(66例,116只眼),对照组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rhEGF滴眼液,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后,两组5 min泪液分泌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 P<0.05),观察组泪液分泌量为(9.64±1.74)mm,远高于对照组的(7.86±1.36)mm ( u=8.839, P<0.001)。两组角膜上皮损伤疗效构成不同( Z=2.063,P=0.039),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84%,高于对照组的79.31%(χ2=5.248,P=0.022)。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药品不良反应。结论 rhEGF滴眼液与玻璃酸钠滴眼液药理学作用各有侧重,治疗干眼症并角膜上皮损伤时功效互相协同、疗效显著。
作者:殷志武;丁艳红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根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药典科研课题任务书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控制和评价各厂家产品质量,对奋乃静片的溶出度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奋乃静片剂的溶出度测定方法。方法以0.1 mol/L盐酸900 mL为溶出介质,溶出45 min(薄膜衣片30 min),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54 nm波长处进行测定。结果奋乃静质量浓度线性范围是0.2~7.0μg/mL,回归方程为 A=0.0819 C+0025, r=1( n=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7%,RSD=1.34%( n=9)。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可作为奋乃静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周建玉;张玥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意义。方法选取Wistar大鼠30只,随机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 A组),其余20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诱发糖尿病后,均分为2组,川芎嗪治疗组( C组)给予川芎嗪100 mg/( kg·d),糖尿病对照组( B组)和A组每天用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每100 g体重1 mL,分别于第4,8,12,16周测定血糖和留取24 h尿液测定尿白蛋白定量。16周后处死大鼠,分离肾脏,测定组织醛糖还原酶活性,用免疫组化法观察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取部分肾皮质病理观察和电镜观察肾脏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结果 C组的Bcl-2蛋白表达较B组增多,而Bax蛋白表达减少;C组醛糖还原酶(AR)活性较B组显著下降( P=0.000),虽较A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B组血糖、醛糖还原酶活性均显著高于A组( P<0.01);C组电镜下凋亡形态学改变不明显,而B组呈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A组中未见凋亡性改变;B组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区域扩大,C组病变减轻;16周末,C组24 h尿白蛋白定量较B组显著下降( P=0.000)。结论川芎嗪能通过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调控凋亡相关基因Bcl-2及Bax的表达而抑制细胞凋亡,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肾脏结构和功能,并可减少尿蛋白,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高糖状态使醛糖还原酶过度激活促进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诱导肾小管、肾小球细胞凋亡而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谭明珠;刘长山;苏绍娟;马璐璐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奥曲肽联用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0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单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48%,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30%( P<0.05)。对照组的平均止血时间为(25.31±7.96)h,48 h再出血率为18.52%(10/54);观察组的平均止血时间为(16.12±7.85)h,48 h再出血率为5.56%(3/54)。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奥曲肽联用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瑞莲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银离子抗菌凝胶用于剖宫产术后伤口处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剖宫产术后21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9例。观察组皮肤创面用银离子抗菌凝胶涂抹后再用无菌纱布包扎伤口,对照组仅用无菌纱布包扎伤口。比较两组患者皮肤切口的愈合和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109例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无红肿、无分泌物,未培养出化脓菌,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银离子抗菌凝胶用于剖宫产手术伤口处理,可促进皮肤伤口愈合与预防伤口感染,效果比单用无菌纱布包扎好。
作者:王曲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脂溶性维生素(Ⅱ)致过敏性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其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8年至2013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万方数据库中有关“脂溶性维生素(Ⅱ)致过敏性反应”的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测到脂溶性维生素(Ⅱ)致过敏性反应文献15篇,个案病例50例。其临床表现以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及全身损害较为多见。结论临床表现应重视脂溶性维生素(Ⅱ)引起的过敏性反应,尤其是过敏性休克,加强用药过程中的监护,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陈秋红;陈尚瑜;陈萍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超声电导仪联合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治疗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60例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常规使用多磺酸黏多糖涂抹局部治疗,观察组30例将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涂于超声电导仪治疗发射头凹槽内,并贴于治疗部位的皮肤上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病情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 P<0.05),且观察组病情改善时间为(4.04±0.35) 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86±0.37) d ( P<0.05)。结论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联合超声电导仪治疗静脉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高林春;严春燕;蒋力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建立测定暖宫孕子丸浸膏中黄芩苷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以70%甲醇为溶剂,加热回流30 min提取。采用C18柱(150 mm ×4.6 mm,5μm )为分析柱,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50:50),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30℃。结果黄芩苷的进样量在0.057147~0.57147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57%,RSD为1.21%( n=6)。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靠,重现性好,结果稳定,可用于暖宫孕子丸浸膏中黄芩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田静;许亚玲;任汝仙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提高门诊药房卫生环境整洁度。方法2013年3月至6月,以“提高门诊药房卫生环境整洁度”为主题,按品管圈活动的10个步骤实施活动,比较评价活动的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拟订了一系列对策。有形成果方面,拆零台和发药台不合格率从3.02降低到1.51,药架不合格率从1.51降低到0.22;无形成果方面,圈员在凝聚力、解决问题能力、品管手法等方面有较大提高。结论在门诊药房推行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科室人员参与自我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改善药房卫生环境整洁度。
作者:范艳;邢敏;杨晓媛;陈之德;徐文科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线粒体控制着细胞凋亡的激活系统。肿瘤细胞的多种特征,包括无限的增殖能力、对抑制生长信号的不敏感、受损的细胞凋亡机制等都与线粒体的机能丧失有关。研究发现,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均存在线粒体功能的紊乱,并且多种疾病的发生与线粒体DNA的变异有关。因此,为了防止或修复线粒体功能的损伤,寻找靶向线粒体的递药系统越来越重要。针对线粒体的结构特征,该文综述了国内外不同线粒体靶向策略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焕春;宋彦峰;赵先;白娟;廖悠悠;封小娜;文爱东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段服用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就诊顺序编号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2例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于晨起时服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于傍晚服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异常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动态24 h收缩压与舒张压以及夜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诊室收缩压与舒张压、动态24 h收缩压与舒张压以及夜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 P<0.05);观察组夜间血压治疗后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夜间收缩压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改善率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收缩压昼夜差值百分比均高于治疗前,但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于晨起或傍晚服用左旋氨氯地平均可降低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晨峰血压和白昼血压,但傍晚服用左旋氨氯地平纠正夜间高血压和异常血压昼夜节律的效果更好。
作者:严志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单次肌肉注射天花粉蛋白预防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行腹腔镜保守性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1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保守性治疗,对照组术中于病灶局部注射甲氨蝶呤20 mg,观察组于术后单次肌肉注射天花粉蛋白1.2 mg。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为5.56%,略高于对照组的2.78%,但无显著性差异(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孕酮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观察组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两项指标恢复正常的时间也少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盆腔包块消失时间平均为(32.51±8.4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1.07±11.72)d(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94%( P<0.05),但严重程度远低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保守性异位妊娠患者术后单次肌肉注射天花粉蛋白,可降低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快速降低血β-HCG和孕酮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虽高但均较轻微。
作者:曹崇玲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为临床药师有效参加并干预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促进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整理医院临床药师干预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起始于2010年2月至4月(384份)、2012年2月至4月份(487份)、2014年2月至4月份(654份)的病例,进行抗菌药物合理用药分析。结果经过临床药师的术前及术后干预,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从药物选择、给药剂量、使用时间等方面逐渐趋于合理;缩短术后预防用药时间后,并未增加术后感染例数,住院时间并未延长。结论制订规范的临床药师参与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措施,通过临床药师对术前及术后用药的干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
作者:佟晓娜;陈伟;李灿霞;陈莉;白丽萍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二羟丙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止咳、化痰、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二羟丙茶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好于对照组的46.66%( P<0.05)。结论二羟丙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安全、有效,且临床应用范围广、不良反应少,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刘太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建立检测羟丙甲纤维素中甲酸、乙酸的离子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Dionex Ionpac AG11柱(50 mm ×4 mm,5μm)+AS11柱(250 mm ×4 mm,5μm),以在线EG发生罐产生的KOH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电导检测,柱温30℃。结果甲酸质量浓度线性范围是0.1~20μg/mL( r=0.9992),检测限为0.005μg/mL,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5%;乙酸质量浓度线性范围是0.1~20μg/mL( r=0.9996),检测限为0.006μg/mL,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06%。结论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羟丙甲纤维素中甲酸、乙酸的检测。
作者:王亮;张潇予;王超;王子龙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研究天麻提取物对东莨菪碱所致记忆获得障碍模型小鼠胆碱能系统的影响。方法复制东莨菪碱致小鼠记忆获得障碍模型,通过Morris水迷宫试验测定其学习记忆成绩及乙酰胆碱含量。结果天麻总提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均能明显缩短东莨菪碱所致记忆获得障碍模型小鼠的逃避潜伏期及搜索距离( P<0.05),显著增加原平台象限时间百分比和距离百分比( P<0.01),提高小鼠脑组织中的乙酰胆碱含量( P<0.01)。结论天麻提取物能明显改善模型小鼠的记忆获得能力,其作用与增强胆碱能神经系统功能有关。
作者:韩春妮;何芳雁;田野;段小花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间苯三酚在肠套叠患者空气灌肠复位前后使用的疗效及对复发率的影响。方法按就诊顺序编号将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04例符合空气灌肠指征的肠套叠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于空气灌肠前肌肉注射阿托品,复位后未使用解痉药物;观察组于空灌前15 min肌肉注射间苯三酚,空气灌肠复位成功后继续静脉滴注间苯三酚,比较两组患者的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复位后短期复发率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为90.38%,与观察组的复位成功率94.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复位成功后复发率为14.89%(7/47),明显高于观察组的2.04%(1/49)( 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 P<0.05)。结论肠套叠患者空气灌肠复位前后使用间苯三酚,可提高复位成功率,降低复位后短期复发率,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董秀波;朱信强;赵宏;赵莹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聚维酮碘稀释液结膜囊冲洗联合左氧氟沙量滴眼预防白内障手术术后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903例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患者并按照入院日期单双号分为A组(464例、882只眼)、B组(439例、855只眼),患者术前予左氧氟沙星滴眼3 d,A组术中予0.05%聚维酮碘稀释液行结膜囊滴入并无菌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B组予庆大霉素稀释液冲结膜囊滴入并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术后问卷调查眼部不适症状,并对比两组眼内炎发生率。结果两组眼部不适症状构成差异显著( Z=3.070, P=0.022),A组发生率(47.84%比38.04%)高于B组(χ2=8.842,P=0.003);A、B两组术后眼内炎分别发生1例(0.11%)、7例(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2.121,P=0.034);A组1例、B组6例眼内炎患者病情有效控制,视力恢复至0.4~0.7,B组1例行玻璃体切除术,术后感光0.3。结论聚维酮碘稀释液结膜囊冲洗联合左氧氟沙量滴眼可有效减少白内障手术术后感染几率,也需警惕前者引发的角膜上皮损伤。
作者:李荣新 刊期: 2014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