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志芳
目的:研究川芎嗪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意义。方法选取Wistar大鼠30只,随机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 A组),其余20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诱发糖尿病后,均分为2组,川芎嗪治疗组( C组)给予川芎嗪100 mg/( kg·d),糖尿病对照组( B组)和A组每天用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每100 g体重1 mL,分别于第4,8,12,16周测定血糖和留取24 h尿液测定尿白蛋白定量。16周后处死大鼠,分离肾脏,测定组织醛糖还原酶活性,用免疫组化法观察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取部分肾皮质病理观察和电镜观察肾脏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结果 C组的Bcl-2蛋白表达较B组增多,而Bax蛋白表达减少;C组醛糖还原酶(AR)活性较B组显著下降( P=0.000),虽较A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B组血糖、醛糖还原酶活性均显著高于A组( P<0.01);C组电镜下凋亡形态学改变不明显,而B组呈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A组中未见凋亡性改变;B组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区域扩大,C组病变减轻;16周末,C组24 h尿白蛋白定量较B组显著下降( P=0.000)。结论川芎嗪能通过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调控凋亡相关基因Bcl-2及Bax的表达而抑制细胞凋亡,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肾脏结构和功能,并可减少尿蛋白,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高糖状态使醛糖还原酶过度激活促进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诱导肾小管、肾小球细胞凋亡而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谭明珠;刘长山;苏绍娟;马璐璐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提高门诊药房卫生环境整洁度。方法2013年3月至6月,以“提高门诊药房卫生环境整洁度”为主题,按品管圈活动的10个步骤实施活动,比较评价活动的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拟订了一系列对策。有形成果方面,拆零台和发药台不合格率从3.02降低到1.51,药架不合格率从1.51降低到0.22;无形成果方面,圈员在凝聚力、解决问题能力、品管手法等方面有较大提高。结论在门诊药房推行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科室人员参与自我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改善药房卫生环境整洁度。
作者:范艳;邢敏;杨晓媛;陈之德;徐文科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研究天麻提取物对东莨菪碱所致记忆获得障碍模型小鼠胆碱能系统的影响。方法复制东莨菪碱致小鼠记忆获得障碍模型,通过Morris水迷宫试验测定其学习记忆成绩及乙酰胆碱含量。结果天麻总提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均能明显缩短东莨菪碱所致记忆获得障碍模型小鼠的逃避潜伏期及搜索距离( P<0.05),显著增加原平台象限时间百分比和距离百分比( P<0.01),提高小鼠脑组织中的乙酰胆碱含量( P<0.01)。结论天麻提取物能明显改善模型小鼠的记忆获得能力,其作用与增强胆碱能神经系统功能有关。
作者:韩春妮;何芳雁;田野;段小花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应用厄贝沙坦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治疗的55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口服厄贝沙坦片150 mg、每日1次治疗,对照组口服缬沙坦胶囊80 mg、每日1次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尿蛋白和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尿蛋白控制率及血压控制率均优于对照组( 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应用厄贝沙坦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宋颖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呋辛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AEC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AECB患者107例,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均给予感染、吸氧、祛痰等对症治疗,抗生素选用头孢呋辛钠,每天1次静脉输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每天1次,疗程10 d,用药7 d后对比两组动脉血气指标、C反应蛋白( CRP )含量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7 d后,两组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CRP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水平( P<0.05);观察组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消退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痊愈率(75.00%)、总有效率(96.15%)均高于对照组(52.73%,8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24,P=0.017)。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17.31%比10.9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08,P=0.341)。结论单中心研究表明,在对症支持基础上,采用头孢呋辛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AECB,能明显改善气道炎症与通气功能,较单用抗生素起效更快、疗效更佳,不良反应轻且耐受。
作者:徐冰 刊期: 2014年第21期
患者,女,48岁,因“反复咳嗽咳痰5+月,胸闷气紧10+天,加重3天”于2012年12月3日入院。5+月前诊断为“肺结核”,在外开始使用“吡嗪酰胺片750 mg qd,盐酸乙胺丁醇片750 mg qd,异烟肼片300 mg qd,利福平胶囊450 mg qd”治疗。20 d前出现背部及右侧腰区疼痛,活动时加重,不能缓解。3d前自感呼吸困难加重,并出现剑突下胀痛。于12月3日入我院急诊科,查尿常规示白细胞(+);胸部增强CT示双肺散在斑片影、结节影、纤维条索影及钙化灶,多系慢性感染灶,继发性肺结核可能。入院体格检查示体温36.1℃,脉搏82次/min,呼吸21次/min,血压153/86 mmHg;神志清楚,慢性病容,余无明显异常。入院诊断为肺部感染,肺结核(复治)、真菌感染及其他待查;腰3~4、腰4~5、腰~骶椎间膨出;甲状腺结节,性质待查;尿路感染待排除。入院后继续原方案抗结核治疗,并给予曲马多缓释片镇痛,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第一三共制药<北京>有限公司,批号为1209E91)0.5 g抗感染治疗。因抗感染疗效不佳,考虑真菌感染,于同月8日换用口服伏立康唑片200 mg、每日2次治疗。11日出现四肢麻木、无力,考虑可能为异烟肼致外周神经炎,加用维生素B6营养神经。12月12日幽门螺杆菌检查示阳性(++),考虑疼痛可能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有关,给予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5 g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同时因腰背部、臀部疼痛加剧,换用芬太尼透皮贴剂4.2 mg镇痛治疗。12月16日将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换成口服莫西沙星片(Bayer Schering Pharma AG,批号为BJ07430)400 mg、每日1次。19日诉疼痛加重,全身疼痛,腰部、臀部疼痛为著,表现为灼热感、刺痛、麻木,伴有上肢肌肉震颤、下肢行走无力,并有焦虑、抑郁,加用布桂嗪注射液镇痛、阿普唑仑抗焦虑。26日经多学科讨论后,考虑疼痛可能与抗结核药物及抗菌药物有关,不考虑胸膜炎、骨结核、骨髓瘤,且单纯骨量减少引起的骨质疏松不能解释临床症状,但也不排除脊髓炎等器质性病变造成的可能性。于27日停用吡嗪酰胺片、盐酸乙胺丁醇片、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莫西沙星片、伏立康唑片。28日患者要求自动出院,出院2周后电话随访,诉院外继续口服吡嗪酰胺片、盐酸乙胺丁醇片、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抗结核药物,但已停用莫西沙星片和伏立康唑片,疼痛、麻木、肌肉震颤等症状已缓解。
作者:龚巧燕;陈俞先;管玫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留置针在麻醉新药Ⅰ期临床药代动力学试验中采集成年健康受试者静脉血标本的可行性。方法对30例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10,20,30 mg/kg 3个剂量组,在单次静脉给药前后以留置针采集血样标本,法斯特秒表计时,根据采血量计算采血速率。结果按照试验设计,顺利完成30例健康受试者共660次血样采集。结论留置针采血,可以满足麻醉新药临床药代动力学试验定时定量大量血标本采集的要求。
作者:廖天治;刘帆;向璇;陈弟洪;张文胜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为临床药师有效参加并干预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促进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整理医院临床药师干预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起始于2010年2月至4月(384份)、2012年2月至4月份(487份)、2014年2月至4月份(654份)的病例,进行抗菌药物合理用药分析。结果经过临床药师的术前及术后干预,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从药物选择、给药剂量、使用时间等方面逐渐趋于合理;缩短术后预防用药时间后,并未增加术后感染例数,住院时间并未延长。结论制订规范的临床药师参与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措施,通过临床药师对术前及术后用药的干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
作者:佟晓娜;陈伟;李灿霞;陈莉;白丽萍 刊期: 2014年第21期
患者,男,58岁,因“视物模糊”于2014年1月6日来医院眼科门诊就诊。既往有轻微的痛风病史和风湿病史,无家族药品不良反应史及过敏史。根据病史及检查,初步诊断为白内障。给予复明胶囊(商品名仙河,山东仙河药业有限公司,批号为131002,规格为每粒0.4 g)口服,4粒/次,每日3次。患者回家后按照医嘱用法用量服药,服用1次后即发生轻微的手部肿痛现象。继续服用此药,手部肿痛症状加重,并出现无法弯曲现象。服药4d后,自行停用此药,情况逐渐好转。停药后1周,手部肿痛及无法弯曲症状完全消失。
作者:胡兰兰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肥胖产妇剖宫产的效果。方法选取98例剖宫产肥胖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试验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麻醉优良率(93.88%)显著高于对照组(79.59%),且运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试验组恶心、呕吐发生率(10.20%)略高于对照组(8.1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235,P>0.05)。结论与单纯硬膜外麻醉相比,腰硬联合麻醉具有麻醉效果好、麻醉起效时间短、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李岩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了解医院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对医院2009年至2011年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的年度消耗量、年度用药金额、用药频度( DDDs )及限定日费用( DDDc )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内分泌治疗药物的年度用药金额总量缓慢增长,促皮质素类与抗孕激素类基本持平,孕激素类小幅下降;年度总DDDs也缓慢增长,其中芳香酶抑制剂类药物增幅大,阿那曲唑的年度增长率达20%以上,其他药物呈不同幅度下降。DDDs排序由高到低前3位的是他莫昔芬、阿那曲唑、来曲唑。结论使用多的药物仍是他莫昔芬,第3代芳香酶抑制剂类药物越来越受欢迎,阿那曲唑更是为临床医师所青睐。
作者:单文治;裴保香;木阿龙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建立医院门诊处方“三级质控点评制度”和辅助的干预措施。方法一级质控由门诊药房的药剂师从处方规范性及用药适宜性等方面进行即时干预;二级质控由药剂科临床药师完成,按照“处方质控点评标准”对处方进行评价,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事后干预;三级质控由质控委员会专家小组完成,将每月考评结果与医师绩效考核挂钩,充分利用行政手段与经济杠杆的调节与引导作用,建立有效的考评机制。结果与结论通过“三级质控点评制度”的实施,可使所有药师都参与到处方点评中来,提高全员药师的审方水平,促进临床药物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李连新;王秋良;付艳霞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人工流产术后服用屈螺酮炔雌醇片(优思明)预防术后宫腔粘连(IU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8月间296例人工流产手术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55例)与对照组(141例),对照组术后予口服抗生素,观察组较加服优思明片,28 d为1个服药周期,连续服用6个周期。术后15 d对比两组IUA发生情况及程度,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月经复潮时间及月经变化,期间记录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术后15 d,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5.3±1.7)mm,明显大于对照组的(4.8±1.5)mm( u=2.688,P=0.008),观察组与对照组IUA发生率分别为3.23%和9.93%(χ2=5.523,P=0.019);术后3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月经复潮时间为(27.7±3.4)d和(31.2±5.2)d、月经量减少率为1.94%和6.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782,P<0.001;fisher P=0.049);观察组与对照组闭经发生率为0和2.13%,周期性腹痛发生率为1.29%和5.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人工流产术后口服屈螺酮炔雌醇片有利于术后女性子宫内膜与生殖功能的恢复,可预防宫腔粘连的发生。
作者:张敬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调查医院住院患者退药现象,分析退药的主要原因,提出相应改进措施。方法利用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和Excel软件进行退药数据处理,采用帕累托图法,按分类项目统计频数,计算累计频率,找出医院住院患者退药的主要、次要及一般原因。结果造成住院患者退药现象的前3位原因为医师更换医嘱、患者出院或转科、药品不良反应;次要原因为医嘱开错或录入错误、患者拒用;一般原因为患者死亡、药房缺药、检查或手术停做、药品质量问题等。结论应针对造成退药现象的主要原因,加强退药制度建设、规范退药程序、加强医师与药师的专业技能培训、建立处方点评机制,促进合理用药,把影响退药现象的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限制在可控范围内。
作者:杨自豪;王倩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辅助抗结核治疗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将96例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患者按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均采用3HREZ/15HRE方案进行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母牛分支杆菌菌苗肌肉注射。结果观察组治愈32例(68.09%),有效13例(27.66%),无效2例(4.26%);对照组治愈20例(40.82%),有效20例(40.82%),无效9例(18.36%)。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传统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传统抗结核药物治疗。
作者:刘洪兰;王勇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银离子抗菌凝胶用于剖宫产术后伤口处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剖宫产术后21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9例。观察组皮肤创面用银离子抗菌凝胶涂抹后再用无菌纱布包扎伤口,对照组仅用无菌纱布包扎伤口。比较两组患者皮肤切口的愈合和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109例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无红肿、无分泌物,未培养出化脓菌,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银离子抗菌凝胶用于剖宫产手术伤口处理,可促进皮肤伤口愈合与预防伤口感染,效果比单用无菌纱布包扎好。
作者:王曲 刊期: 2014年第21期
患儿,男,7岁,因“多处烫伤、哭闹不适4小时”入院。体格检查示体温37.8℃,脉搏108次/分,呼吸20次/分,体重19 kg;烫伤占总体表面积(TBSA)约18%,创面主要分布于胸腹部、背部、臀部、会阴部及双大腿局部。急查血常规示白细胞(WBC)19.66×109/L,红细胞(RBC)5.54×1012/L,血红蛋白(Hb)146 g/L,红细胞压积(Hct)46.7%,血小板计数(PLT)173×109/L。入院后采取清洗创面、肌肉注射精致破伤风抗毒素、平衡盐注射液补液抗休克、静脉滴注头孢硫脒注射液预防感染、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支持营养治疗。因患儿住院时间较长,食欲不佳,蛋白质摄入量不足,于2013年7月6日静脉滴注小儿氨基酸注射液19AA-Ⅰ(规格为每瓶100 mL,批号为 C13013002,山东齐都药业有限公司)100 mL,滴至约20 mL时患者出现寒战、高热、牙关紧咬,持续3 min。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 后寒战消失,持续高热38.9℃,静脉注射异丙嗪注射液5 mg、小儿退热栓0.125 g纳肛降温处理后恢复正常。次日再用小儿氨基酸注射液19AA-Ⅰ时,又出现寒战现象,立即停药并对症处理。
作者:郭海平;张国姣;陈光贵 刊期: 2014年第21期
卟啉类化合物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及性能,对肿瘤组织的特殊亲和力以及能在肿瘤组织汇总集聚和滞留,近年来已成为医药界抗肿瘤药物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该文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卟啉类化合物在医药相关领域的新研究与应用进展。
作者:李全文;张玲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明确肿瘤患者的用药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善门诊药学服务。方法收集和整理医院2013年上半年用药咨询病例,从患者人群,药物类型,咨询内容等方面分析比较。结果用药咨询病例关注的内容主要为新药和药品不良反应。结论今后咨询工作应以新药和药品不良反应为重点,加强该方面的知识储备,明确肿瘤临床药学服务方向。同时,建议改善门诊药房的药学服务,建立针对肿瘤药学咨询的服务模式。
作者:陈伟;王宇;费小非;李国辉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优选仙方清咽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以加水倍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以浸膏得率及提取物中绿原酸含量为指标,优选仙方清咽颗粒提取工艺。结果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的水提取2次,每次煮沸后提取20 min。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且优选出的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许晓菲;彭晶蕊;张亮;黄良胜;韦家美;苏本伟 刊期: 2014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