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辽;杨代喜;古真
目的:观察CT引导下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其中男42例,女30例,年龄20~69岁。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36例。观察组CT引导下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对照组凭经验非CT引导注射胶原酶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疼痛评分情况,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穿刺一次成功31例(86.11%),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疗效优27例(75.00%),良6例(16.67%),尚可2例(5.56%),差1例(2.78%),优良率达33例(91.67%);对照组优良26例(72.22%),差异明显( 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 VAS )评分为(3.56±1.11)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4±1.16)分( P<0.05),且明显优于治疗前(7.98±1.35)分( P<0.05)。结论 CT引导下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较佳,缓解疼痛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侯军奎;杨长波;吝燕斌;齐晓飞;武志强;程志杰;张岩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比较国产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治疗艾滋病合并重症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平行试验设计,观察美罗培南(治疗组)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照组)治疗100例艾滋病合并重症肺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51例治疗有效率64.70%,细菌清除率73.19%,不良反应发生率7.84%;对照组49例治疗有效率63.26%,细菌清除率73.00%,不良反应发生率6.12%。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国产美罗培南治疗艾滋病合并重症肺炎具有良好的疗效,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夏勇;邓长刚;孔渝;严晓峰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优选仙方清咽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以加水倍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以浸膏得率及提取物中绿原酸含量为指标,优选仙方清咽颗粒提取工艺。结果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的水提取2次,每次煮沸后提取20 min。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且优选出的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许晓菲;彭晶蕊;张亮;黄良胜;韦家美;苏本伟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人工流产术后服用屈螺酮炔雌醇片(优思明)预防术后宫腔粘连(IU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8月间296例人工流产手术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55例)与对照组(141例),对照组术后予口服抗生素,观察组较加服优思明片,28 d为1个服药周期,连续服用6个周期。术后15 d对比两组IUA发生情况及程度,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月经复潮时间及月经变化,期间记录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术后15 d,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5.3±1.7)mm,明显大于对照组的(4.8±1.5)mm( u=2.688,P=0.008),观察组与对照组IUA发生率分别为3.23%和9.93%(χ2=5.523,P=0.019);术后3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月经复潮时间为(27.7±3.4)d和(31.2±5.2)d、月经量减少率为1.94%和6.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782,P<0.001;fisher P=0.049);观察组与对照组闭经发生率为0和2.13%,周期性腹痛发生率为1.29%和5.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人工流产术后口服屈螺酮炔雌醇片有利于术后女性子宫内膜与生殖功能的恢复,可预防宫腔粘连的发生。
作者:张敬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研究天麻提取物对东莨菪碱所致记忆获得障碍模型小鼠胆碱能系统的影响。方法复制东莨菪碱致小鼠记忆获得障碍模型,通过Morris水迷宫试验测定其学习记忆成绩及乙酰胆碱含量。结果天麻总提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均能明显缩短东莨菪碱所致记忆获得障碍模型小鼠的逃避潜伏期及搜索距离( P<0.05),显著增加原平台象限时间百分比和距离百分比( P<0.01),提高小鼠脑组织中的乙酰胆碱含量( P<0.01)。结论天麻提取物能明显改善模型小鼠的记忆获得能力,其作用与增强胆碱能神经系统功能有关。
作者:韩春妮;何芳雁;田野;段小花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间苯三酚在肠套叠患者空气灌肠复位前后使用的疗效及对复发率的影响。方法按就诊顺序编号将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04例符合空气灌肠指征的肠套叠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于空气灌肠前肌肉注射阿托品,复位后未使用解痉药物;观察组于空灌前15 min肌肉注射间苯三酚,空气灌肠复位成功后继续静脉滴注间苯三酚,比较两组患者的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复位后短期复发率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为90.38%,与观察组的复位成功率94.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复位成功后复发率为14.89%(7/47),明显高于观察组的2.04%(1/49)( 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 P<0.05)。结论肠套叠患者空气灌肠复位前后使用间苯三酚,可提高复位成功率,降低复位后短期复发率,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董秀波;朱信强;赵宏;赵莹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并评价头孢地尼分散片治疗小儿轻中度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儿随机均分成两组,治疗组应用头孢地尼分散片9~18 mg/(kg·d),分3次口服;对照组应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第1日按体重10 mg/kg顿服,第2~5日每日按体重5 mg/kg顿服。疗程5~7 d。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3.75%比63.75%,P<0.05),但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96.88%比90.62%,P>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50%比31.88%,P>0.05)。结论头孢地尼治疗小儿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疗效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袁承军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提高门诊药房卫生环境整洁度。方法2013年3月至6月,以“提高门诊药房卫生环境整洁度”为主题,按品管圈活动的10个步骤实施活动,比较评价活动的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拟订了一系列对策。有形成果方面,拆零台和发药台不合格率从3.02降低到1.51,药架不合格率从1.51降低到0.22;无形成果方面,圈员在凝聚力、解决问题能力、品管手法等方面有较大提高。结论在门诊药房推行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科室人员参与自我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改善药房卫生环境整洁度。
作者:范艳;邢敏;杨晓媛;陈之德;徐文科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建立心得宁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人参、丹参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心得宁口服液中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法斑点清晰,分离度好;丹酚酸B进样量在0.121~1.93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30%,RSD为1.15%( n=6)。结论所建质量标准可用于心得宁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弘;张玲昂;王俊杰;赵京生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并角膜上皮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3年8月入选的13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128只眼)与对照组(66例,116只眼),对照组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rhEGF滴眼液,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后,两组5 min泪液分泌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 P<0.05),观察组泪液分泌量为(9.64±1.74)mm,远高于对照组的(7.86±1.36)mm ( u=8.839, P<0.001)。两组角膜上皮损伤疗效构成不同( Z=2.063,P=0.039),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84%,高于对照组的79.31%(χ2=5.248,P=0.022)。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药品不良反应。结论 rhEGF滴眼液与玻璃酸钠滴眼液药理学作用各有侧重,治疗干眼症并角膜上皮损伤时功效互相协同、疗效显著。
作者:殷志武;丁艳红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调查医院住院患者退药现象,分析退药的主要原因,提出相应改进措施。方法利用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和Excel软件进行退药数据处理,采用帕累托图法,按分类项目统计频数,计算累计频率,找出医院住院患者退药的主要、次要及一般原因。结果造成住院患者退药现象的前3位原因为医师更换医嘱、患者出院或转科、药品不良反应;次要原因为医嘱开错或录入错误、患者拒用;一般原因为患者死亡、药房缺药、检查或手术停做、药品质量问题等。结论应针对造成退药现象的主要原因,加强退药制度建设、规范退药程序、加强医师与药师的专业技能培训、建立处方点评机制,促进合理用药,把影响退药现象的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限制在可控范围内。
作者:杨自豪;王倩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应用改良注射法注射低分子肝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2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且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注射组及改良注射组两组,各110例。分别给予低分子肝素常规注射法治疗和改良注射法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改良注射组注射皮下瘀斑及皮下硬结发生率分别为86.36%和31.81%,明显低于常规注射组的95.45%和59.09%(χ2=5.5000,P=0.0190;χ2=16.5000,P=0.0000);改良注射组注射疼痛程度为(3.16±1.11)分,常规注射组为(4.27±1.35)分,改良注射组明显优于常规注射组( t=-6.6610,P=0.0000);同时改良注射组发生皮下瘀斑及皮下硬结患者皮下瘀斑及皮下硬结面积为(1.35±0.67)cm2及(1.21±0.63)cm2,均明显低于常规组( t=9.4125,P=0.0000;t=10.8503,P=0.0000)。此外两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活性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改良注射法可明显改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注射效果,且不影响患者的凝血四项。
作者:张宏;石桂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防治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12月行剖宫产的105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51例),对照组胎儿娩出后静脉使用缩宫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直肠置入米索前列醇片,对比两组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后2 h及24 h出血量分别为(204.7±47.5)mL和(242.4±56.2)mL,(279.3±68.2)mL和(352.5±62.7)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u1=3.702,P<0.001;u2=5.729,P<0.001);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85%和11.76%(fisher,P=0.048);两组以个体为单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78%和17.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27,P=0.217)。结论对高危产妇联合应用米索前列醇与缩宫素,能显著减少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临床可靠安全,适用于基层医院。
作者:赵玉红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利托君治疗先兆早产患者的疗效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7月就诊的先兆早产患者182例,依据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91例。治疗组予以利托君及针对性护理对策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硫酸镁联合硫酸舒喘灵及常规护理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用药后显效时间为(3.82±1.63)h、总用药时长为(7.93±3.15)d、产后出血量为(249.06±47.62)mL、新生儿疾病3例(3.30%)及新生儿死亡0例,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的用药后显效时间(4.76±2.01)h、总用药时长(9.12±3.98)d、产后出血量(285.7±51.31)mL、新生儿疾病10例(10.99%)及新生儿死亡4例(4.40%);治疗组延长孕期、心率、产前胎儿双顶径(BPD)、新生儿体重、1分钟Apgar评分及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给予先兆早产患者利托君及针对性护理操作,可明显提高保胎成功率,改善新生儿健康水平,但对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需进行相应处理。
作者:马飞娥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脂溶性维生素(Ⅱ)致过敏性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其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8年至2013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万方数据库中有关“脂溶性维生素(Ⅱ)致过敏性反应”的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测到脂溶性维生素(Ⅱ)致过敏性反应文献15篇,个案病例50例。其临床表现以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及全身损害较为多见。结论临床表现应重视脂溶性维生素(Ⅱ)引起的过敏性反应,尤其是过敏性休克,加强用药过程中的监护,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陈秋红;陈尚瑜;陈萍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儿童化脓性关节炎的佳药物治疗方案,以低成本获佳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分析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诊断为化脓性关节炎的65例儿童,根据给药方案分成A组(头孢硫脒)、B组(头孢替唑钠)、C组(头孢曲松钠)、D组(头孢孟多酯钠)4组,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4种治疗方案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 P>0.05),B组所用治疗方案成本小,成本-效果比值低。结论头孢替唑钠给药方案是治疗儿童化脓性关节炎的佳方案。
作者:丁翔宇;张古英;冯卿;李瑞宏;支丽娟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为临床药师有效参加并干预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促进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整理医院临床药师干预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起始于2010年2月至4月(384份)、2012年2月至4月份(487份)、2014年2月至4月份(654份)的病例,进行抗菌药物合理用药分析。结果经过临床药师的术前及术后干预,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从药物选择、给药剂量、使用时间等方面逐渐趋于合理;缩短术后预防用药时间后,并未增加术后感染例数,住院时间并未延长。结论制订规范的临床药师参与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措施,通过临床药师对术前及术后用药的干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
作者:佟晓娜;陈伟;李灿霞;陈莉;白丽萍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联合药物治疗缓解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混合痔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按住院号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加用心理护理联合药物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24 h痛觉评分和术后5 d内排便时平均痛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对控制疼痛教育的满意度、对控制疼痛方法的满意度、所有照料和家属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心理护理联合药物治疗能有效缓解混合痔患者的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
作者:李贵芹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段服用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就诊顺序编号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2例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于晨起时服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于傍晚服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异常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动态24 h收缩压与舒张压以及夜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诊室收缩压与舒张压、动态24 h收缩压与舒张压以及夜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 P<0.05);观察组夜间血压治疗后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夜间收缩压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改善率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收缩压昼夜差值百分比均高于治疗前,但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于晨起或傍晚服用左旋氨氯地平均可降低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晨峰血压和白昼血压,但傍晚服用左旋氨氯地平纠正夜间高血压和异常血压昼夜节律的效果更好。
作者:严志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可待因作为低成瘾性麻醉药品,被临床广泛应用于镇咳、镇痛。近年来,有关其不良反应的报道日益增多。该文综述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可待因所致不良反应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供临床参考。
作者:赵凡 刊期: 2014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