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向辉;张庆恩;张雪松;张艳蕊;孙健;戴士峰
目的:观察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APC)蛋白在二甲肼诱导大鼠大肠癌形成过程中的表达,为大肠癌的靶向治疗和早期诊断提供新思路。方法将雄性 SD 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应用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20例大肠癌组、20例大肠腺瘤组及20例正常对照组大鼠大肠黏膜组织中 APC 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APC 蛋白在正常对照组大鼠大肠黏膜组织中均呈强阳性表达,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组大鼠大肠组织中未见表达;免疫蛋白印迹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均表现为包含有1条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00×103的特异性条带,而大肠癌和大肠腺瘤黏膜组织却均不含有该条带。结论APC 蛋白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组织中呈不表达状态,而在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呈强表达状态,提示其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关系密切,可望成为大肠癌的肿瘤标志物。
作者:马晓强;王伟杰;李海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为临床药师参与感染性疾病治疗,发挥促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作用提供参考。方法总结医院近3年来临床药师参与神经外科感染性疾病会诊资料68例并进行分析。结果68例病例中,抗菌药物使用大于7 d 的有58例,药物敏感性为多重耐药或泛耐药菌41例,完全或部分采纳临床药师会诊意见的有60例。结论临床药师成为临床医护团队中的一员,在参与感染性疾病的疑难病例会诊中可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王燕;张秀红;李静;宋惠珠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头孢吡肟致抗生素脑病的一般规律和临床特点,为促进头孢吡肟在老年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分析1例老年女性患者使用头孢吡肟后出现精神异常等症状,检索1994年至2013年国内医药期刊公开报道的头孢吡肟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病例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血清尿素氮及肌酐均在正常范围内,而肌酐清除率下降,停药后逐渐缓解。头孢吡肟致神经毒性反应在老年人、肾功能不良患者中发生率较高。结论常规剂量的头孢吡肟可导致老年患者抗生素脑病,老年患者及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头孢吡肟应谨慎,以减少或控制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王莉;王娜;贾俐萍;马金秋;张伟东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对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首次发病后使用他汀类药物情况进行调查,探讨引起其临床应用不规范的主要因素。方法从医院2007年9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的670例脑梗死患者中筛选出复发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130例,调查其住院前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情况,分析他汀类药物使用不规范的原因。结果95例(73.08%)患者出院后他汀类药物使用不规范,其中19例(14.62%)虽坚持服用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未达标,56例(43.08%)间断服用他汀类药物;20例(15.38%)未服用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使用不规范的主要原因为,患者担心不良反应(如长期服用导致肝功异常);患者对脑梗死复发认识不足;患者或家属认为无效;患者未坚持内科门诊随访,未接受专科医生指导;门诊医生随访中忽略询问使用情况;患者嫌麻烦;患者因出现副作用而停药。结论相当多的脑梗死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不规范及未能坚持长期服用,调脂达标率较低。应对脑梗死患者加强脑卒中二级预防健康教育,以提高他汀类药物的用药依从性。
作者:龙秀英;宋春江;曾尚霞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建立生精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的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通过验证确认所采用的方法是否适合于该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细菌计数采用培养基稀释法,霉菌及酵母菌计数采用常规法,5种试验菌的回收率均高于70%。控制菌采用常规法检查可以检出,符合规定。结论该方法可用于生精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作者:公伟;杨玲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预防奥沙利铂致末梢神经毒性的疗效。方法将接受 FOLFOX6方案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神经节苷脂组、钙镁合剂组及单纯化疗组。利用奥沙利铂专用神经毒性分级标准观察其神经毒性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神经节苷脂组、钙镁合剂组及单纯化疗组急性神经毒性发生率分别为64.28%,66.67%,9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化疗4周期和8周期时3组慢性神经毒性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神经节苷脂组和钙镁合剂组Ⅰ~Ⅲ度神经毒性均低于单纯化疗组( P >0.05),神经节苷脂组和钙镁合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应用神经节苷脂可有效预防或减少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及损害程度。
作者:王南瑶;王琼;费燕华;袁明;吴丹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优化解表清热片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对挥发油的包合因素、水煎煮提取物中浸膏得率和葛根素含量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优化。葛根素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优选的挥发油提取工艺为加水10倍量,水蒸气蒸馏4 h;挥发油得率高为0.7%。优选的挥发油包合工艺为温度40℃,挥发油-β-环糊精(1:8),搅拌3 h 包合。优选的水煎煮工艺为加水10倍量,煎煮2次,第1次1.5 h,第2次1.0 h。结论优化工艺设计合理、可行。
作者:王牛民;尤海生;吕军;周家琛;魏友霞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观察补充维生素 AD 在预防与治疗截瘫患者合并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唐山市截瘫疗养院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截瘫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患者60例,分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30例和加用维生素 AD 口服治疗的观察组30例,观察组口服维生素 AD 3~6个月,均随访观察6个月,记录再次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结果观察组临床痊愈17例,显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7%(26/30);对照组临床痊愈12例,显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3%(22/3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再次上呼吸道感染次数明显减少,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适当给截瘫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补充维生素 AD,可缓解症状和体征、缩短疗程,且能减少上呼吸道感染发生次数,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永敬;王淑珍;薛新宏;么焕新;张丽苹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建立肛肠袋泡剂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了处方中主药黄柏内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盐酸小檗碱进样质量浓度在30.0~150.0μg / mL 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r =0.9996),平均回收率为97.40%,RSD 为1.27%( n =6)。结论该方法可有效控制肛肠袋泡剂的质量。
作者:程洪兵;韩石蕊;赵永旗;邵海荣 刊期: 2014年第23期
患者1,男,52岁,主诉为肾区、腹部剧痛,伴有恶心、呕吐、膀胱刺激征、血尿等入住医院泌尿外科。体格检查示体温36.4℃,脉搏80次/ min,血压130/70 mmHg。无既往病史,无药物过敏史。为明确诊断,于2013年3月20日8:48在 CT 室行全腹部 CT平扫+增强扫描。行 CT 增强检查时使用碘普罗胺注射液(商品名优维显370,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批号为966A2,规格为每瓶100 mL),2 min 后出现呕吐,立即报告医生,嘱患者呕吐时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呕吐物,以免误吸,给予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吸氧等对症处理。8:51患者仍诉头晕、全身乏力、冒冷汗,平车保暖,送往急诊科观察,上心电监护,测得血压79/49 mmHg,脉搏96次/ min,给予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 +多巴胺60 mg 静脉滴注、补充血容量等对症治疗。9:05患者自觉症状有所好转,测得血压107/50 mmHg,脉搏82次/ min,仍继续密切观察病情及其他变化,脱离危险后转入病房观察治疗。次日生命体征平稳,不适症状完全消失而出院。
作者:黄美蓉;庞素秋;宁俊凯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医院诊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年龄65~91岁,随机均分为 A(综合护理干预)组和 B(常规护理)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予口服厄贝沙坦片150 mg / d、每日1次,A 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B 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血压控制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降低( P <0.05),A 组降低更明显( P <0.05);治疗6个月后,A 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和 B 组明显提高( P <0.05)。结论在给予老年高血压患者厄贝沙坦降压的同时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可良好控制血压并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李冰雁;肖万舫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建立广东道地药材何首乌的指纹图谱,并对其主要成分进行指认。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何首乌药材的HPLC - DAD 指纹图谱,并采用 SPSS 软件对指纹图谱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确定11个色谱峰为共有峰,13批何首乌药材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良好,对7个主要成分进行了化学指认,SPSS 软件将样品聚为Ⅱ类。结论该指纹图谱的建立可对规范何首乌药用资源及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焦豪妍;王英;陈丽莉;汤庆发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固尔苏联合鼻塞式持续呼吸道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 NRDS 102例,均给予固尔苏联合鼻塞式持续呼吸道通气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儿2~48 h 的肺功能指标和 X 线胸部摄片及胸肺动态顺应性的变化情况。结果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4%;治疗后2~48 h 的肺功能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差异( P <0.05);治疗前 X 线胸部摄片积分为(3.12±0.65)分,潮气量(VT)为(5.24±0.75)mL / kg,动态肺顺应性(Cdyn)为(2.79±0.37)mL / kPa·kg;治疗后 X 线胸部摄片积分为(1.89±0.78)分,潮气量(VT)为(6.54±0.98)mL / kg,动态肺顺应性(Cdyn)为(3.54±0.52)ml / kPa·k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固尔苏联合鼻塞式持续呼吸道通气治疗 NRDS 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董秀波;高彩云;刘芳;戴淑芳;万玉娟;张卫军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观察金双歧辅助制霉菌素治疗小儿鹅口疮的临床效果及免疫学效果。方法选取口腔科收治的鹅口疮患儿102例,依照双盲法随机分成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所有患儿给予常规措施及制霉菌素联合碳酸氢钠的治疗方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以金双歧片口服。观察患儿症状消失情况、疗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率,通过测唾液 sIgA 水平变化进行免疫学观察。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在症状改善、疗效、复发率、治疗后免疫球蛋白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率上均存在明显差异,经卡方或 t 检验,P 值均小于0.05。结论金双歧辅助制霉菌素治疗小儿鹅口疮效果明显,能显著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率、提升患儿免疫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苑玉良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清中伏立康唑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临床该药的治疗药物浓度监测。方法采用乙腈沉淀处理血清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以硝西泮为内标,色谱柱为 Hypersil ODS 柱(20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25 mmol / L 磷酸二氢钾缓冲液-乙腈(32:68),流速为1.0 mL / min,柱温为35℃,波长为256 nm。结果伏立康唑质量浓度在0.3~12μg / mL 范围内与峰面积比线性关系良好( r =0.9993),低、中、高质量浓度回收率分别为(105.0±3.6)%,(101.9±3.3)%,(101.1±3.4)%;日内、日间精密度的 RSD 均小于5%,定量限为0.3μg / mL。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临床监测。
作者:张燕青;林雪玉;朱金平;费燕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观察生长抑制素治疗肝炎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并分析护理策略。方法随机选择医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肝炎肝硬化消化道出血102例,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48 mL +生长抑制素3 mg /24 h 微泵注射维持。观察患者止血时间满意度、治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 h 后心率、治疗前和停药12 h 内胃肠道结果及生活质量。结果患者48 h 内再出血率为13.73%(14/102),护理满意率为95.10%(97/102);治疗12 h 后心率45~65次/ min 为94.12%(96/102),高于治疗前的16.67%(17/1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12 h 后心率≥65次/ min 为6.86%(7/102),低于治疗前的83.33%(85/1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停药12 h 后腹泻率为96.08%(98/102),高于治疗前的5.88%(6/1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停药12 h 后平均腹泻次数为(3.19±4.61)次/日,高于治疗前的(0.94±0.32)次/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生长抑制素能有效治疗肝炎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在治疗12 h 后出现心率降低,停药12 h 内出现腹泻症状。应加强患者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张小春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观察活性银离子抗菌凝胶(银尔舒)治疗会阴侧切口处阴道肉芽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观察组每晚临睡前以1/5000高锰酸钾液冲洗阴道后给予1支活性银离子抗菌凝胶推入阴道;对照组采用组织钳钳夹肉芽肿基部并摘除,以1/5000高锰酸钾液冲洗阴道,每日1次。两组均6 d 为1个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18%( P <0.05);治疗组疼痛缓解时间为(3.44±0.5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34±1.37) d( P <0.05);治疗组总疗程为(10.65±1.2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4.37±2.10)d( P <0.05)。结论活性银离子抗菌凝胶用于会阴侧切口处阴道肉芽肿,可促进肉芽肿脱落、促进伤口愈合、减轻痛苦,值得推广。
作者:台秀丽;金洁琼;孙志红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观察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及沙利度胺联合柳氮磺吡啶在后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医院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强制性脊柱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 A,B,C 3组。3组患者均给予依那西普治疗3个月;A 组后续治疗采用沙利度胺,B 组后续治疗采用柳氮磺吡啶治疗,C 组后续治疗采用沙利度胺联合柳氮磺吡啶,均后续治疗3个月。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强直性脊柱炎症评分(BASDAI)、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血沉(ESR)和 C 反应蛋白(CRP)变化情况,并采用 AS 评定工作组(ASAS)推荐的反应标准评价患者的临床反应,统计治疗后达 ASAS 20的患者比例。结果3组患者治疗3个月时 BASDAI, BASFI,ESR,CRP 均较治疗前降低( P <0.05),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5,6个月时 C 组 BASDAI,BASFI, ESR,CRP 明显低于 A,B 组( P <0.05)。3组患者依那西普治疗3个月时,临床反应评价达 ASAS 20的患者比例均为100%,但采用不同后续治疗3个月后,A,B 组患者临床反应评价达 ASAS 20的患者比例明显降低,C 组 ASAS 20患者比例明显高于 A,B 组( P <0.05)。结论依那西普短期应用治疗 AS 患者效果较好,能迅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价格昂贵限制了其长期使用;后续治疗中采用沙利度胺、柳氮磺吡啶联合治疗能有效控制患者症状,效果明显优于单用沙利度胺或柳氮磺吡啶,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胡海锦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医院内分泌科接受诊治的糖尿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研究组实施早期实施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并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胰岛素静脉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各监控时间点血糖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研究组早餐后2 h 血糖为[(7.52±0.73)mmol / L]、午餐后2 h 为[(7.61±0.88)mmol / L]、晚餐后2 h 血糖为[(7.18±0.89)mmol / L],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患者相应血糖水平比较明显下降( t =4.87,4.02,5.62,P <0.05)。但在空腹、睡前以及凌晨相比,研究组的血糖水平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则无明显差异( t =0.43,0.23,0.32,P >0.05)。结论胰岛素泵使用可更加有效控制血糖,但在实施治疗的同时,医护人员应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改良护理,通过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携泵护理、饮食护理、运动及出院指导,使其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从而有效降低使用泵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保证患者的治疗质量。
作者:颜秀娟;谢倩;孙艳;刘晓星;刘香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癌痛患者麻醉止痛药物应用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88例癌症疼痛患者为对象,入院评估后实施综合干预措施,15 d 后对患者进行自拟问卷调查和生活质量评价,并与入院时进行比较。结果综合干预后,癌痛患者对麻醉止痛药物的认知和依从性得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提高,与入院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综合干预可提高癌痛患者对麻醉止痛药物的认知程度和依从性,不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律师 刊期: 2014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