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药师参与神经外科感染性疾病会诊68例分析

王燕;张秀红;李静;宋惠珠

关键词:临床药师, 神经外科, 感染性疾病, 会诊
摘要:目的:为临床药师参与感染性疾病治疗,发挥促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作用提供参考。方法总结医院近3年来临床药师参与神经外科感染性疾病会诊资料68例并进行分析。结果68例病例中,抗菌药物使用大于7 d 的有58例,药物敏感性为多重耐药或泛耐药菌41例,完全或部分采纳临床药师会诊意见的有60例。结论临床药师成为临床医护团队中的一员,在参与感染性疾病的疑难病例会诊中可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秦皇岛地区医疗机构妇产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

    目的:考察秦皇岛地区医疗机构妇产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对秦皇岛地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妇产科近年来病历资料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秦皇岛地区三甲医院与二甲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结构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 P >0.05);妇科与产科之间抗菌药物使用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产科明显较妇科更规范;三级甲等医院使用抗菌药物时机、剂量、疗程和适应证选择更规范,与二级甲等医疗机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软件的医院管理更规范,相关项目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 P <0.01)。结论秦皇岛市三甲医院妇产科抗菌药物的使用较规范,部分二甲医院尚待改进;抗菌药物管理软件应尽快普及。

    作者:张瑞杰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胃苏颗粒辅助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46例临床评价

    目的:观察胃苏颗粒联合奥美拉唑、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医院消化内科2011年10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中医辩证为肝胃不和型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应用奥美拉唑胶囊和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观察组加用胃苏颗粒治疗,疗程1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行胃镜检查,疗程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发作的程度及频率评分,评估胃镜下疗效。结果治疗1疗程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证候积分为(7.9±1.1)分比(10.4±1.9)分、胃镜下疗效积分为(1.4±0.3)分比(1.6±0.4)分( t =7.723,P <0.001;t =2.712, P =0.008);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总体构成与胃镜下疗效总体构成均不同( 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3.48%比78.26%(χ2=4.389,P =0.036)、胃镜下疗效总体有效率为84.78%比69.57%;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药品不良反应。结论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应用胃苏颗粒联合奥美拉唑、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鑫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参麦注射液致不良反应1例

    患者,男,37岁,因“突发右侧胸部疼痛1小时”于2013年11月29日入院。入院体格检查示血压172/96 mmHg,脉搏96次/分,体温36.5℃,呼吸20次/分,神志清楚,急性病容,表情痛苦;胸廓对称无畸形,未触及胸膜摩擦感;右肺叩诊呈鼓音,右上肺呼吸明显减弱,左肺呼吸音正常,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腹及神经系统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胸部 SCT 提示“右肺炎症,右侧液气胸,左肺肺大疱”。入院诊断为“右侧自发性气胸;左上肺肺大疱”。按心胸外科护理、二级护理,予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商品名为明可欣,规格为每瓶0.75 g,意大利 Esseti Farmceutici S. R. L 公司,批号为525713)1.5 g /次、2次/日静脉滴注预防感染,18种氨基酸注射液(规格为每瓶250 mL :12.5 g,福建天泉药业有限公司,批号为1308171)12.5 g /次、1次/日静脉滴注营养支持治疗。12月4日予参麦注射液(河北神威药业有限公司,批号为1303073)1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静脉滴注时,突然出现胸闷、气促,上腹部及胸背部酸痛,考虑为该药引起的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输液,并予地塞米松注射液5 mL 静脉注射,约2 min 后患者症状好转。

    作者:叶智才;杨雪妹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肛肠袋泡剂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肛肠袋泡剂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了处方中主药黄柏内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盐酸小檗碱进样质量浓度在30.0~150.0μg / mL 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r =0.9996),平均回收率为97.40%,RSD 为1.27%( n =6)。结论该方法可有效控制肛肠袋泡剂的质量。

    作者:程洪兵;韩石蕊;赵永旗;邵海荣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及安全性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将150例 CHF 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和美托洛尔组,各75例。在常规基础治疗基础上,卡维地洛组患者给予卡维地洛片3.125 mg,1日2次,1周后增加为6.25 mg,之后每2周剂量增加1倍,直至25 mg。美托洛尔组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6.25 mg,1日2次,每2周剂量增加1倍,直至100 mg,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卡维地洛组总有效率为88.00%,显著高于美托洛尔组的74.67%。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细胞介素1(IL -1β)、白细胞介素6(IL -6)水平均显著降低,卡维地洛组降低更明显( P <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LVESd 显著升高,卡维地洛组升高更明显( P <0.05)。结论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都能明显改善CHF 的临床症状,卡维地洛的疗效优于美托洛尔。

    作者:张斌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高热惊厥56例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2例患儿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予镇静、抗感染等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结果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平均惊厥次数为(4.3±1.8)次,治疗5 min 后为(2.8±2.3)次( P <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平均惊厥次数为(4.2±2.0)次,治疗后5 min 后为(1.1±2.1)次( P <0.05),且治疗5 min 后平均惊厥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惊厥症状好转迅速,症状改善明显,患儿体温下降幅度超过1℃及住院治疗时间均明显缩短( P <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 P <0.05)。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未见明显差异( P >0.05)。结论联合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疗效确切、稳定、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华蓉;李长金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基层医院抗菌药物处方点评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如何开展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工作,为加强抗菌药物的科学管理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医院抗菌药物处方点评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开展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医院抗菌药物处方合格率由点评前的75.54%提高到点评后的98.52%;不合理问题由点评前的303例次下降为点评后的18例次,其中用法用量不合理由点评前的280例次下降为点评后的14例次;点评后各科室处方合格率显著提高,其中口腔科、外科的处方合格率分别由点评前的63.10%和72.92%提高到点评后的98.00%和98.52%;临床医师提高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药师的药学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抗菌药物使用日趋合理。结论医疗机构应开展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工作,药师应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加强与临床医师的沟通,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张艳华;王雪云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48例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评价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氯吡格雷治疗。结果治疗14 d 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 P <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无明显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方法简便,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文波;燕子安;刘文阁;刘希云;韩春娥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他汀类药物用药依从性情况调查

    目的:对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首次发病后使用他汀类药物情况进行调查,探讨引起其临床应用不规范的主要因素。方法从医院2007年9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的670例脑梗死患者中筛选出复发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130例,调查其住院前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情况,分析他汀类药物使用不规范的原因。结果95例(73.08%)患者出院后他汀类药物使用不规范,其中19例(14.62%)虽坚持服用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未达标,56例(43.08%)间断服用他汀类药物;20例(15.38%)未服用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使用不规范的主要原因为,患者担心不良反应(如长期服用导致肝功异常);患者对脑梗死复发认识不足;患者或家属认为无效;患者未坚持内科门诊随访,未接受专科医生指导;门诊医生随访中忽略询问使用情况;患者嫌麻烦;患者因出现副作用而停药。结论相当多的脑梗死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不规范及未能坚持长期服用,调脂达标率较低。应对脑梗死患者加强脑卒中二级预防健康教育,以提高他汀类药物的用药依从性。

    作者:龙秀英;宋春江;曾尚霞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与3种输液配伍的高分子杂质研究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与3种常用输液配伍后高分子杂质的稳定性。方法建立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在3种输液的配伍稳定性中的高分子杂质测定方法,分析混合液6 h 内高分子杂质的稳定性。用葡聚糖凝胶 g -10为填料,以 pH =7.0的0.1 mol / L 磷酸盐缓冲液为流动相 A,以水为流动相 B,流速为每分钟0.6 mL,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在室温30℃条件下,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在3种配伍液中2 h 内基本稳定,且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时高分子杂质在6 h 内基本稳定。结论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好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使用。

    作者:高红;黄小琴;吕白桦;王莉萍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丹参素冰片酯中有机溶剂残留

    目的:建立测定丹参素冰片酯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方法采用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N,N -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DB - WAX 毛细管柱(30.0 m ×0.25 mm ×0.25μm),氮气为载气,FID 检测器。结果乙醚、丙酮、四氢呋喃、乙酸乙酯、甲醇和乙醇6种有机溶剂均达到了完全分离,在考察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低检测限分别为6.48,5.33,4.79,7.43,12.87,4.81 ng,高、中、低3种质量浓度的回收率均大于98%。结论该方法灵敏度、准确度均达到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检测要求,可用于丹参素冰片酯中6种残留溶剂的检测和分析。

    作者:李霞;李继;赵新锋;戴涌;刘海静;郑晓晖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3种给药方案治疗小儿肺炎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目的:探讨3种给药方案治疗小儿肺炎所产生的经济成本。方法将182例小儿肺炎患者分为3组,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 A 组(头孢呋辛针+喜炎平针)、B 组(氨苄西林舒巴坦针+热毒宁针)、C 组(阿奇霉素针+痰热清针)治疗方案进行评价。结果3种治疗方案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95.16%,96.67%( P >0.5),所需治疗成本分别是1356.20元、1482.50元、1464.60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4.53,15.58,15.15。结论头孢呋辛针+喜炎平针是治疗小儿肺炎的佳药物。

    作者:陈瑶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维生素 AD 防治截瘫患者合并上呼吸道感染30例

    目的:观察补充维生素 AD 在预防与治疗截瘫患者合并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唐山市截瘫疗养院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截瘫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患者60例,分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30例和加用维生素 AD 口服治疗的观察组30例,观察组口服维生素 AD 3~6个月,均随访观察6个月,记录再次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结果观察组临床痊愈17例,显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7%(26/30);对照组临床痊愈12例,显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3%(22/3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再次上呼吸道感染次数明显减少,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适当给截瘫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补充维生素 AD,可缓解症状和体征、缩短疗程,且能减少上呼吸道感染发生次数,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永敬;王淑珍;薛新宏;么焕新;张丽苹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解表清热片的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优化解表清热片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对挥发油的包合因素、水煎煮提取物中浸膏得率和葛根素含量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优化。葛根素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优选的挥发油提取工艺为加水10倍量,水蒸气蒸馏4 h;挥发油得率高为0.7%。优选的挥发油包合工艺为温度40℃,挥发油-β-环糊精(1:8),搅拌3 h 包合。优选的水煎煮工艺为加水10倍量,煎煮2次,第1次1.5 h,第2次1.0 h。结论优化工艺设计合理、可行。

    作者:王牛民;尤海生;吕军;周家琛;魏友霞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氟康唑与制霉菌素联合碳酸氢钠治疗小儿鹅口疮34例

    目的:观察氟康唑与制霉菌素联合碳酸氢钠治疗小儿鹅口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68例鹅口疮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氟康唑与制霉菌素联合碳酸氢钠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氟康唑进行治疗,观察治疗第5天后的临床效果以及1,3,5,7 d“患儿乳凝块”消失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乳凝块消失时间分布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乳凝块平均消失时间治疗组为(4.471±1.4)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5.529±1.7)d( P <0.05)。疗效分布情况方面,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氟康唑与制霉菌素联合碳酸氢钠治疗治疗小儿鹅口疮虽不能提高总有效率,但可显著缩短患儿乳凝块消失时间,提高治愈率。

    作者:王兢兢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东宝肝泰片联合易善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65例

    目的:研究东宝肝泰片联合易善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收治的12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给予易善复2粒/次,3次/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东宝肝泰片3片/次,3次/日。90 d 后检测患者的肝功能和血脂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均有明显下降( P <0.05),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其中 TC 和 Tg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体征、肝功能和血脂的复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停药后均可自行缓解。结论东宝肝泰片联合易善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和血脂,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李萍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依那西普用于强直性脊柱炎前期治疗66例及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

    目的:观察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及沙利度胺联合柳氮磺吡啶在后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医院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强制性脊柱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 A,B,C 3组。3组患者均给予依那西普治疗3个月;A 组后续治疗采用沙利度胺,B 组后续治疗采用柳氮磺吡啶治疗,C 组后续治疗采用沙利度胺联合柳氮磺吡啶,均后续治疗3个月。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强直性脊柱炎症评分(BASDAI)、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血沉(ESR)和 C 反应蛋白(CRP)变化情况,并采用 AS 评定工作组(ASAS)推荐的反应标准评价患者的临床反应,统计治疗后达 ASAS 20的患者比例。结果3组患者治疗3个月时 BASDAI, BASFI,ESR,CRP 均较治疗前降低( P <0.05),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5,6个月时 C 组 BASDAI,BASFI, ESR,CRP 明显低于 A,B 组( P <0.05)。3组患者依那西普治疗3个月时,临床反应评价达 ASAS 20的患者比例均为100%,但采用不同后续治疗3个月后,A,B 组患者临床反应评价达 ASAS 20的患者比例明显降低,C 组 ASAS 20患者比例明显高于 A,B 组( P <0.05)。结论依那西普短期应用治疗 AS 患者效果较好,能迅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价格昂贵限制了其长期使用;后续治疗中采用沙利度胺、柳氮磺吡啶联合治疗能有效控制患者症状,效果明显优于单用沙利度胺或柳氮磺吡啶,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胡海锦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枸地氯雷他定片联合盐酸赛庚啶片治疗慢性荨麻疹58例

    目的:观察慢性荨麻疹患者给予枸地氯雷他定片联合盐酸赛庚啶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医院慢性荨麻疹患者116例按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赛庚啶片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7 d 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68%( P <0.05)。治疗组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为(1.8±1.0)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0.8)分( P <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枸地氯雷他定片联合盐酸赛庚啶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可减少并发症,安全性较高。

    作者:孔庆山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静脉滴注致血管神经性水肿1例

    患者,男,41岁,因“反复腹痛、腹胀、乏力4年,再发加重伴解黑便2天”入院。体格检查示神志清楚,面色晦暗,口唇稍发绀,舌质稍干燥;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界无扩大,心率78次/分,律齐,无杂音;腹膨隆,腹壁静脉曲张,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触诊不满意,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次/分;双下肢膝关节以下凹陷性水肿。肝功能检查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2.0 U / L,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47.0 U / L,γ-谷氨酰转肽酶(γ- ggT)96.0 U / L,碱性磷酸酶(ALP)239.0 U / L,血清总蛋白(TP)53.0 g / L,白蛋白(ALB)23.8 g / L,白/球蛋白比值(A / g)0.82,总胆红素(TBIL)42.8μmol / L,直接胆红素(DBIL)33.1μmol / L。入院诊断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硬化失代偿期;失血性贫血(轻度)。入院后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批号为130220,规格为每支5 mL :232.5 mg)465 mg +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静脉滴注,每日1次;注射用生长抑素3000μg +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泵内注射,每日2次。次日上午,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465 mg +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组液体滴完,下午在泵入注射用生长抑素的过程中,患者诉右侧耳根部疼痛,查见右侧耳根部发红、约1 cm ×2 cm 肿胀,质软,压痛。自诉曾有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时发生耳根部肿胀、疼痛的情况。故考虑为再次发生“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引起的血管神经性水肿,立即予硫酸镁粉湿敷肿胀处,并于次日停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第3天右侧耳根部疼痛明显减轻,肿胀范围减小。第4天下午,右侧耳根部红肿疼痛已完全消失。住院7 d,转上级医院行“自体腹水浓缩回输”治疗。

    作者:彭学荣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米非司酮不同剂量治疗人工流产术后残留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不同剂量治疗人工流产术后残留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6例人工流产手术门诊患者,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3个观察组,每组14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头孢克肟,3个观察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连续服用3周米非司酮,但给予不同剂量,治疗前后检查患者的血β人绒毛膜促性膜激素(β- HCg)水平,并对比 B 超检测结果。结果3周后观察组1~3的血β- HCg 水平都有改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P <0.05);有2个观察组宫内残留物范围缩小,观察组1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P <0.05)。结论采用大剂量米非司酮清除人工流产术后残留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更有利于患者在短时间内迅速康复。

    作者:白继红 刊期: 2014年第23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