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固尔苏联合鼻塞式持续呼吸道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02例

董秀波;高彩云;刘芳;戴淑芳;万玉娟;张卫军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固尔苏, 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摘要:目的:观察固尔苏联合鼻塞式持续呼吸道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 NRDS 102例,均给予固尔苏联合鼻塞式持续呼吸道通气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儿2~48 h 的肺功能指标和 X 线胸部摄片及胸肺动态顺应性的变化情况。结果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4%;治疗后2~48 h 的肺功能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差异( P <0.05);治疗前 X 线胸部摄片积分为(3.12±0.65)分,潮气量(VT)为(5.24±0.75)mL / kg,动态肺顺应性(Cdyn)为(2.79±0.37)mL / kPa·kg;治疗后 X 线胸部摄片积分为(1.89±0.78)分,潮气量(VT)为(6.54±0.98)mL / kg,动态肺顺应性(Cdyn)为(3.54±0.52)ml / kPa·k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固尔苏联合鼻塞式持续呼吸道通气治疗 NRDS 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米非司酮不同剂量治疗人工流产术后残留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不同剂量治疗人工流产术后残留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6例人工流产手术门诊患者,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3个观察组,每组14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头孢克肟,3个观察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连续服用3周米非司酮,但给予不同剂量,治疗前后检查患者的血β人绒毛膜促性膜激素(β- HCg)水平,并对比 B 超检测结果。结果3周后观察组1~3的血β- HCg 水平都有改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P <0.05);有2个观察组宫内残留物范围缩小,观察组1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P <0.05)。结论采用大剂量米非司酮清除人工流产术后残留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更有利于患者在短时间内迅速康复。

    作者:白继红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对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医院进行直接 PCI 治疗的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0例。试验组术前及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术前及术后给予普伐他汀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成功率和给药后炎症反应、ST 段回落、心功能改善情况以评价近期疗效,观察患者术后6个月时心室重构情况、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 事件)发生率以评价中期疗效,观察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和不良反应情况以评药物治疗的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类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患者心室重构和 mACE 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行直接 PCI 的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更佳,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毛剑辉;刘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高热惊厥56例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2例患儿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予镇静、抗感染等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结果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平均惊厥次数为(4.3±1.8)次,治疗5 min 后为(2.8±2.3)次( P <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平均惊厥次数为(4.2±2.0)次,治疗后5 min 后为(1.1±2.1)次( P <0.05),且治疗5 min 后平均惊厥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惊厥症状好转迅速,症状改善明显,患儿体温下降幅度超过1℃及住院治疗时间均明显缩短( P <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 P <0.05)。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未见明显差异( P >0.05)。结论联合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疗效确切、稳定、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华蓉;李长金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达格列净:2型糖尿病治疗的新希望

    达格列净(DAPA)是新发现的一类非胰岛素依赖的降血糖药物,可改善2型糖尿病成年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有效控制血糖。其降血糖机制是通过抑制 Na +-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阻止葡萄糖的再吸收,增加尿中葡萄糖的排泄。由于该降血糖过程不依赖于胰岛素,而依赖血浆葡萄糖水平以及肾小球滤过率(gFR),因此低血糖发生的风险较低。达格列净的发现是对糖尿病治疗领域的重要补充,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治疗选择。此外,它还具有减轻体重和控制血压的作用。

    作者:沈和荣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老年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 - IFN α-2a)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中青年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和老年 CHC 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3例成年 CHC 患者,分为中青年组18~50岁和老年组(60岁以上)。所有患者均给予 PEg - IFN α-2a 注射液180μg、每周1次,同时口服 RBV 片300~400 mg /次、3次/日,均用药48周。观察患者的病毒学应答、肝功能、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8周后,持续病毒性应答率(SV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CD3+,CD4+,CD8+,CD4+/ CD8+、自然杀伤细胞(NK)等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05)。但老年组患者在白细胞下降、抑郁或焦虑、腹胀、心电图异常等4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 P <0.05)。结论 PEg - IFN α-2a 和 RBV 联用治疗老年 CHC 有效,但必须重视不良反应。

    作者:周昊;田展飞;樊和斌;严福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卡前列甲栓联合卡贝缩宫素用于产后大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观察卡前列甲酯栓联合卡贝缩宫素治疗产后大出血的止血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30例产后大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肌肉注射卡贝缩宫素,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卡前列甲酯栓,1个疗程为7 d,给药2个疗程后对比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 P <0.05);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止血时间及阴道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卡前列甲酯栓联合卡贝缩宫素治疗产后大出血,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维持子宫的收缩时间,止血效果良好,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高。

    作者:王静;刘金阁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胃苏颗粒辅助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46例临床评价

    目的:观察胃苏颗粒联合奥美拉唑、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医院消化内科2011年10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中医辩证为肝胃不和型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应用奥美拉唑胶囊和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观察组加用胃苏颗粒治疗,疗程1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行胃镜检查,疗程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发作的程度及频率评分,评估胃镜下疗效。结果治疗1疗程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证候积分为(7.9±1.1)分比(10.4±1.9)分、胃镜下疗效积分为(1.4±0.3)分比(1.6±0.4)分( t =7.723,P <0.001;t =2.712, P =0.008);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总体构成与胃镜下疗效总体构成均不同( 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3.48%比78.26%(χ2=4.389,P =0.036)、胃镜下疗效总体有效率为84.78%比69.57%;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药品不良反应。结论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应用胃苏颗粒联合奥美拉唑、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鑫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羧甲基纤维素钠中铁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羧甲基纤维素钠原料中微量铁的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方法检测波长为248.3 nm,灯电流为15 mA,狭缝宽度为0.2 nm。结果铁质量浓度在0.0~2.5μg / mL 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2.60%, RSD =2.23%( n =9)。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可用于羧甲基纤维素钠原料中微量铁的含量测定。

    作者:毛睿;杨颖;陈乃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花天胶囊对前列腺增生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的影响

    目的:观察花天胶囊对前列腺增生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药理作用。方法应用甲睾酮8 mg / kg 灌胃给药,构建前列腺增生模型,各组大鼠(对照组,模型组,前列康组,花天胶囊高、中、低剂量组)连续28 d 给予相应药物或0.9%氯化钠注射液。检测 SOD 活力和 mDA 含量。结果给药后花天胶囊高剂量组大鼠 SOD 活力为(110.58±31.87)U / mgprot,中剂量组大鼠 SOD 活力为(115.70±45.76)U / mgprot,均比模型组明显增加( P <0.05);且高剂量组的 mDA 含量为(112.22±32.75)nmoL / mg,明显减少( P <0.01)。结论花天胶囊可明显增加 SOD 活力、降低 mDA 含量,可能是其抗前列腺增生的作用机制之一,还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敖曼;熊怡;刘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静脉滴注致血管神经性水肿1例

    患者,男,41岁,因“反复腹痛、腹胀、乏力4年,再发加重伴解黑便2天”入院。体格检查示神志清楚,面色晦暗,口唇稍发绀,舌质稍干燥;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界无扩大,心率78次/分,律齐,无杂音;腹膨隆,腹壁静脉曲张,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触诊不满意,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次/分;双下肢膝关节以下凹陷性水肿。肝功能检查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2.0 U / L,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47.0 U / L,γ-谷氨酰转肽酶(γ- ggT)96.0 U / L,碱性磷酸酶(ALP)239.0 U / L,血清总蛋白(TP)53.0 g / L,白蛋白(ALB)23.8 g / L,白/球蛋白比值(A / g)0.82,总胆红素(TBIL)42.8μmol / L,直接胆红素(DBIL)33.1μmol / L。入院诊断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硬化失代偿期;失血性贫血(轻度)。入院后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批号为130220,规格为每支5 mL :232.5 mg)465 mg +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静脉滴注,每日1次;注射用生长抑素3000μg +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泵内注射,每日2次。次日上午,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465 mg +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组液体滴完,下午在泵入注射用生长抑素的过程中,患者诉右侧耳根部疼痛,查见右侧耳根部发红、约1 cm ×2 cm 肿胀,质软,压痛。自诉曾有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时发生耳根部肿胀、疼痛的情况。故考虑为再次发生“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引起的血管神经性水肿,立即予硫酸镁粉湿敷肿胀处,并于次日停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第3天右侧耳根部疼痛明显减轻,肿胀范围减小。第4天下午,右侧耳根部红肿疼痛已完全消失。住院7 d,转上级医院行“自体腹水浓缩回输”治疗。

    作者:彭学荣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解表清热片的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优化解表清热片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对挥发油的包合因素、水煎煮提取物中浸膏得率和葛根素含量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优化。葛根素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优选的挥发油提取工艺为加水10倍量,水蒸气蒸馏4 h;挥发油得率高为0.7%。优选的挥发油包合工艺为温度40℃,挥发油-β-环糊精(1:8),搅拌3 h 包合。优选的水煎煮工艺为加水10倍量,煎煮2次,第1次1.5 h,第2次1.0 h。结论优化工艺设计合理、可行。

    作者:王牛民;尤海生;吕军;周家琛;魏友霞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2010年至2013年医院麻醉药品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麻醉药品应用情况及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至2013年麻醉药品使用数据,分析比较各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医院麻醉药品用量和金额逐年上升,使用频率高的依次为盐酸吗啡缓释片、盐酸布桂嗪片和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用量逐年下降。结论该院麻醉药品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需加强用药教育以保证患者的用药需求。

    作者:邱勤;李耘胜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高龄H型高血压患者脑梗死的复发相关因素及药物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高龄 H 型高血压患者脑梗死的复发相关因素及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高龄 H型高血压患者164例,按就诊顺序编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2例。对照组采用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使用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脑梗死复发率、血压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按复发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于急性发病3 d 内测定患者的 Hcy 水平。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 Hcy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 Hcy 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治疗后 Hcy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对照组脑梗死复发29例(35.37%),明显多于观察组的13例(15.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复发组共42例,非复发组共122例,其中复发组具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35例(83.33%),非复发组具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80例(65.5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复发组 Hcy 水平为(22.40±9.54)μmol / L,明显高于非复发组的(16.95±9.80)μmol / L( P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高龄、H型高血压、Hcy 及高密度脂蛋白是导致高龄 H 型高血压患者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 H 型高血压患者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有高龄、H 型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及低高密度脂蛋白。采用依那普利叶酸片进行治疗可降低患者的脑梗死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严志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及亚叶酸钙治疗转移性大肠癌120例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三联疗法治疗转移性大肠癌的临床效果、毒性反应以及患者依从性。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8月就诊的转移性大肠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 A 组 B 组,各60例。A 组采用改良的 FOLFOX7方案,第1天予奥沙利铂(L - OHP)130 mg / m2+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4 h;后静脉滴注亚叶酸钙(CF)200 mg +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2 h 内滴完;再持续静脉滴注2600 mg / m2氟尿嘧啶(5- FU)46 h;重复给药不超过12次。B 组第1天予 L - OHP 200 mg +5%葡萄糖注射液2500 mL,静脉滴注2 h;同时静脉滴注2 h CF 200 mg / m2+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待上述2种药物同时结束后,再连续静脉滴注6 h 5- FU 300 mg / m2+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结果 A 组患者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20例,总有效率为46.67%(28/60),高于 B 组的26.67%(χ2=5.17,P <0.05)。2组均未发现Ⅳ级严重毒性反应,B 组严重毒性反应发生率高于 A 组,但无统计学差异( P >0.05)。化学治疗药物毒性主要表现为脱发,2组均为95.00%;其次是神经毒性和恶心/呕吐,A、B 两组的发生率分别为60.00%比65.00%和58.33%比6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A 组完全依从,没有脱落病例,B 组有3例患者中途退出研究,脱落率为5.00%,高于 A 组,但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转移性大肠癌的疗效确切,特别是经改良后的 FOLFOX7方案更提高了临床疗效,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药物毒性反应常见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洁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与3种输液配伍的高分子杂质研究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与3种常用输液配伍后高分子杂质的稳定性。方法建立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在3种输液的配伍稳定性中的高分子杂质测定方法,分析混合液6 h 内高分子杂质的稳定性。用葡聚糖凝胶 g -10为填料,以 pH =7.0的0.1 mol / L 磷酸盐缓冲液为流动相 A,以水为流动相 B,流速为每分钟0.6 mL,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在室温30℃条件下,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在3种配伍液中2 h 内基本稳定,且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时高分子杂质在6 h 内基本稳定。结论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好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使用。

    作者:高红;黄小琴;吕白桦;王莉萍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苯磺酸氨氯地平的含量

    目的:建立药物中苯磺酸氨氯地平的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 WondaSil C18柱(1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3 mol / L 乙酸铵溶液(70:30),流速为0.8 mL / min,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为237 nm。结果苯磺酸氨氯地平质量浓度在2~1000μg / mL 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r =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9%,RSD 为1.35%( n =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线性范围宽,重复性好,可作为药物中苯磺酸氨氯地平含量测定的方法。

    作者:汤韶坛;谢佳琪;苟帮润;陈小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他汀类药物用药依从性情况调查

    目的:对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首次发病后使用他汀类药物情况进行调查,探讨引起其临床应用不规范的主要因素。方法从医院2007年9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的670例脑梗死患者中筛选出复发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130例,调查其住院前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情况,分析他汀类药物使用不规范的原因。结果95例(73.08%)患者出院后他汀类药物使用不规范,其中19例(14.62%)虽坚持服用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未达标,56例(43.08%)间断服用他汀类药物;20例(15.38%)未服用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使用不规范的主要原因为,患者担心不良反应(如长期服用导致肝功异常);患者对脑梗死复发认识不足;患者或家属认为无效;患者未坚持内科门诊随访,未接受专科医生指导;门诊医生随访中忽略询问使用情况;患者嫌麻烦;患者因出现副作用而停药。结论相当多的脑梗死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不规范及未能坚持长期服用,调脂达标率较低。应对脑梗死患者加强脑卒中二级预防健康教育,以提高他汀类药物的用药依从性。

    作者:龙秀英;宋春江;曾尚霞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蛋白在二甲肼诱导大鼠大肠癌过程中的表达

    目的:观察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APC)蛋白在二甲肼诱导大鼠大肠癌形成过程中的表达,为大肠癌的靶向治疗和早期诊断提供新思路。方法将雄性 SD 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应用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20例大肠癌组、20例大肠腺瘤组及20例正常对照组大鼠大肠黏膜组织中 APC 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APC 蛋白在正常对照组大鼠大肠黏膜组织中均呈强阳性表达,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组大鼠大肠组织中未见表达;免疫蛋白印迹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均表现为包含有1条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00×103的特异性条带,而大肠癌和大肠腺瘤黏膜组织却均不含有该条带。结论APC 蛋白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组织中呈不表达状态,而在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呈强表达状态,提示其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关系密切,可望成为大肠癌的肿瘤标志物。

    作者:马晓强;王伟杰;李海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广东道地药材何首乌 HPLC 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建立广东道地药材何首乌的指纹图谱,并对其主要成分进行指认。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何首乌药材的HPLC - DAD 指纹图谱,并采用 SPSS 软件对指纹图谱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确定11个色谱峰为共有峰,13批何首乌药材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良好,对7个主要成分进行了化学指认,SPSS 软件将样品聚为Ⅱ类。结论该指纹图谱的建立可对规范何首乌药用资源及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焦豪妍;王英;陈丽莉;汤庆发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金双歧辅助制霉菌素治疗小儿鹅口疮52例

    目的:观察金双歧辅助制霉菌素治疗小儿鹅口疮的临床效果及免疫学效果。方法选取口腔科收治的鹅口疮患儿102例,依照双盲法随机分成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所有患儿给予常规措施及制霉菌素联合碳酸氢钠的治疗方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以金双歧片口服。观察患儿症状消失情况、疗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率,通过测唾液 sIgA 水平变化进行免疫学观察。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在症状改善、疗效、复发率、治疗后免疫球蛋白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率上均存在明显差异,经卡方或 t 检验,P 值均小于0.05。结论金双歧辅助制霉菌素治疗小儿鹅口疮效果明显,能显著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率、提升患儿免疫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苑玉良 刊期: 2014年第23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