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秀琴
目的 为推进我国合同研究组织(CRO)行业的质量认证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相关法规、文献和报道,对我国CRO行业质量认证现状进行梳理,介绍现行的质量认证体系标准,思考并总结认证有效性的问题.结论 与结果在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密切合作、共同努力下,符合我国CRO行业特点的质量认证体系将会出台,为确保认证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我国CRO行业升级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者:卞芸;邱家学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β-环糊精(β-CD)辅助提取沙棘总黄酮(TFH)的新工艺.方法 以β-CD为辅助材料,提取沙棘中沙棘总黄酮,同时测定沙棘总黄酮的提取量、提取率以及浸膏中沙棘总黄酮含量等指标,并与传统醇提、水提工艺进行比较.结果 β-CD辅助提取新工艺的沙棘总黄酮提取量、提取率以及浸膏中沙棘总黄酮含量等指标,与醇提工艺接近,但明显优于水提工艺(P<0.05).结论 β-CD辅助提取新工艺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无污染等特点,具有应用前景.
作者:吴春芝;谷福根;师帅;孟根达来;王毅;张爱武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选取医院2010年9月至2011年7月门诊药物咨询窗口药物咨询记录31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 药学专业问题咨询多的是药物用法用量(21.54%),其次是药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12.22%)、药物相互作用(8.68%);按咨询药物类别归类分析,居前3位的分别是抗微生物药物(22.51%),循环系统药物(18.01%)及消化系统药物(16.08%).结论 开展药物咨询是药学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药学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对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均有一定作用.
作者:肖溢;王仲书;李伟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并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将95例高血压患者分为有房颤组和无房颤组,根据是否应用厄贝沙坦分为用药组及未用药组,分别测定用药前及用药1年后的P波离散度及心率变异性,并与37例健康体检者的指标作比较.结果 高血压患者P波离散度高于对照组,心率变异性低于对照组.有房颤组P波离散度高于无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P波离散度低于未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房颤组的房颤复发次数减少,用药后用药组心率变异性明显升高.结论 应用厄贝沙坦可降低P波离散度,改善心率变异性及自主神经功能.
作者:贺涛;唐艺佳;陈旸;李刚;陶剑虹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规范医师处方书写和处方调剂审核,建立合理用药制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处方点评的实例.结果 与结论处方点评制度的实施和执行,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发挥药师的专业水平,改善处方的书写及用药情况,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作者:魏毅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解决非处方药品营销过程中制药企业、中间商、零售终端存在的问题.方法 分析当前我国制药企业采用的两种非处方药品营销模式(代理式和厂家自销)的优缺点,结合非处方药品营销模式中各成员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结果 与结论 选择适合的非处方营销模式,解决营销过程中各成员存在的问题,可以促进产品更快、更有效地进入目标市场.
作者:樊希;熊季霞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 对我国用药现状、临床路径的定义和优势,以及如何利用临床路径制订合理的用药方案进行分析.结果 与结论为避免医疗资源浪费,提高药品使用的合理性,医院应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组织各科室为患者服务,制订优化的用药方案.
作者:李沉纹;李卓恒;管海燕;于彩平;罗明和;刘洋;卢来春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自动化药房系统的启用对医院门诊药房调剂工作的影响.方法 结合自动化快速发药系统、智能调配系统的工作流程及运行情况,对现有工作模式与传统模式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与结论自动化药房系统的应用提高了配方准确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作环境,提高了服务质量.
作者:叶玲梅;蔡咏梅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培养在职专科临床药师的模式.方法 临床药师在全面了解药学知识的基础上,加强临床医疗实践工作,在实践中提升开展药学服务的能力.结果 突出,临床实践这一培养方式,是目前条件下较为可行的一种模式.结论 药师坚持长期深入临床、参与药物治疗,更有利于发挥专业技术特长.
作者:赵文艳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建立检测缬沙坦胶囊对映异构体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 采用α-酸性糖蛋白柱(AGP,100mm×4.0mm,5μm),以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钠2.51 g与磷酸二氢钾1.91 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 000 mL,用1 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0)-异丙醇(98: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7nm,流速为0.8 mL/min,柱温为30℃.结果 缬沙坦对映异构体在0.009 44~0.188 8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约为1.510 4ng,定量限约为3.3984 ng.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专属性强,适用于缬沙坦胶囊中缬沙坦对映异构体的检测.
作者:曲建文;周艳;李树波;胡蓉;刘佳佳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影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实施效果的难点和问题,为其顺利实施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国家现有的法律、法规以及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现状和基本国情,分析影响<办法>施行效果的原因.结果 <办法>存在个别条文不够规范、逻辑不够严密、概念欠清晰、用词欠严谨、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还有目录制定、品规用量限定等技术内容缺陷问题.结论 建议依据国家<规章制定程序条例>,进行适当修订,相应内容逻辑严密,用语准确,条文概念内容规范,具有可操作性,以利<办法>的实施和执行.
作者:庞家莲;蒙光义 刊期: 2012年第14期
慢性胰腺炎的病理特征是胰腺纤维化,其主要的效应分子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可促进细胞增殖和纤维化的形成.通过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在胰腺星状细胞、ECM、TGF-β1中的作用,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受体拮抗剂可减轻胰腺纤维化程度,奠定了血管紧张素Ⅱ转化酶抑制剂在胰腺纤维化防治上的基础.
作者:张林洁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为临床更合理地应用黄柏胶囊和其药物效应动力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综述近年来有关黄柏胶囊临床应用的文献报道.结果 与结论黄柏胶囊在治疗痤疮、湿疹和荨麻疹等疾病有明显疗效,但其药物效应动力学和不良反应更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石磊;姬志强;李永丽;康文艺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建立彝族药材岩陀Rodgersia pinnata Franch.的质量标准体系.方法 采用显微和薄层色谱鉴别的方法进行质量标准研究.结果 显微鉴别有很强的专属性,薄层色谱鉴别图谱中与岩白菜素对照品相对应的斑点显色一致,各产地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两种方法对控制药材质量都具有专属性和可控性.
作者:马春云;沈嘉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药品不良反应主要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 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因药品不良反应导致患者严重损害的,应由相关主体对受害人进行赔偿.但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法律责任规定缺位,因此应尽快建立和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的救济机制.
作者:刘敏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医院血栓通冻干粉所致药品不良反应情况,探讨其发生的可能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7年至2010年收集的48例与血栓通冻干粉相关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大于60岁的老年人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56.25%),用药1~7 d后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的比例较高(43.75%).药品不良反应常以皮疹、瘙痒为主的过敏反应,其次为发热、寒颤、多汗的全身性损害及消化道反应.结论 医务人员应正确使用药品,密切关注患者用药过程中的情况;制药企业应加强研发,生产合格有效产品,并重视上市后的安全性再评价工作,以保证用药安全.
作者:郑水莲;俞佳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水火法对女性顽固性外阴瘙痒的治疗效果.方法 先将方药煎两煎,第1煎约200 mL备用,第2煎约400 mL,先用第2煎药液坐浴熏洗,洗毕再用第1煎药液分2~3次吸入阴道冲洗器中,反复灌洗阴道,灌洗毕卧床20min;后用制好的熏阴散做成艾柱状,放置于移动座便器内并远离患部进行烟熏约20 min.每日1次,以7次为1个疗程.结果 76例患者中,痊愈71例(93.42%),显效3例(3.95%).无效2例(2.63%),总有效率为97.34%.结论 水火疗法对治疗女性外阴瘙瘁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品英;刘建魁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从我国湛江红树林采集的海泥样品中分离纯化微生物菌株并进行筛选及抗肿瘤活性测定.方法 采用形态学方法鉴定放线菌菌株;采用四氮唑盐(MTT)法测定筛选出的72株放线菌发酵液对肺癌细胞A549与人类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K562两种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经鉴定分离得到了72株放线菌,其中18%的放线菌发酵液具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活性.N2010-37和N2010-68两株放线菌发酵液对上述两种肿瘤细胞株作用较显著.结论 该研究结果为从湛江红树林放线菌中寻找抗肿瘤活性成分奠定了基础.
作者:周中流;徐立军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过敏性休克发生的特点,以利临床合理应用.方法 检索2000年至2011年7月国内医药学术期刊有关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过敏性体克的报道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该药所致过敏性休克以老年和青壮年人群发生率较高;用药30 min内为发生高峰期,但部分病例有迟发性;62例中死亡10例.结论 应规范该药的使用条件和方法,加强用药安全监测,预防过敏性休克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王美芳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8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9例予西医常规保守治疗,治疗组49例在西医常规保守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并配合针刺.根据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作者:刘庆友;邵宏君 刊期: 2012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