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粉霞;党伟;蔺华利
目的 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鉴定云南产草果果实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草果果实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运用GC-MS法对其进行分析鉴定,归一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气相色谱用HP-5 MS毛细管柱(0.25 mm×0.25 μm,30m),进样口温度为250℃;柱温为40 ℃(保持2 min)至150℃(保持2 min),升温速度为10℃/min,150℃至250℃(保持5 min),升温速度为15℃/min;分流比为10:1;流速为1.0 mL/min.结果 鉴定了33个化合物,主要的成分有桉油精(14.58%),3,7-二甲基-2,6-辛二烯醛(6.66%),α,α,4-三甲基-3-环己烯1-甲醇(8.49%),α-蒎烯(5.65%),β-蒎烯(4.54%)等.结论 该方法分离效果良好,可用于草果药材的质量评价.
作者:朱缨;俞迪佳;吴健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比较地诺前列酮栓与缩宫素妊娠晚期促宫颈成熟临床效果,探讨地诺前列酮栓促宫颈成熟引产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妊娠晚期有引产指征孕妇17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85例.A组将地诺前列酮栓置入阴道后穹窿内,B组将缩宫素2.5U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内,根据宫缩情况调整滴速及浓度.结果 A组临产发动时间(5.78±2.24)h、分娩时间(9.02±3.02)h、总产程(8.12±3.14)h,均短于B组的(8.63±3.20)h、(11.78±3.42)h、(7.98±1.023)h(P<0.05);A组引产效果总有效为95.29%,也高于B组的83.35%(P<0.05);A组剖宫产率为8.23%,低于B组的22.35%(P<0.05);两组新生儿评分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A组发生7例一过性恶心,3例宫缩过度刺激,取出药物后立即好转.结论 地诺前列酮栓阴道放置用于足月妊娠引产,是有效、安全、使用简单方便的引产方法.
作者:唐蓓蓓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病情及对疼痛的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1年10月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注射液后出现不同程度静脉炎的心血管患者104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在静脉输注药物过程中,观察组患者采用50%硫酸镁湿敷,对照组未采取防治措施.分别观察两组的患者静脉输注过程中疼痛程度、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0~1级疼痛人数构成比为50.00%,高于对照组的7.69%(P<0.05).观察组患者2~4级疼痛人数构成比为46.15%,低于对照组的92.30%(P<0.05);对照组患者0级~Ⅰ级静脉炎分级构成比为3.85%,低于观察组的55.77%(P<0.05).对照组患者Ⅱ级~Ⅲ级静脉炎分级构成比为95.37%,高于观察组的44.23%.结论 应用50%硫酸镁能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减轻静脉炎的症状.
作者:陶世英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对乳腺癌手术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芬太尼组(F组),两组患者均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以维库溴铵行麻醉诱导,S组采用舒芬太尼、丙泊酚联合咪达唑仑维持麻醉,F组采用芬太尼,丙泊酚联合咪达唑仑维持麻醉.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疼痛以及不良反应并进行分析.结果 S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F组(P<0.05),术后疼痛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P<0.05).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用于乳腺癌手术苏醒迅速快,术后疼痛轻,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方礼妮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PAE)在临床的分布状况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各种标本分离的PAE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到435株PAE,其中从痰标本中分离出370株,占85.06%;高发病区是神经外科、ICU、呼吸科;其对头孢他啶的耐药性低,为15.64%,对头孢吡肟、阿米卡星、氨曲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分别为36.25%,36.96%,45.54%,47.89%,48.94%.结论 该院PAE的耐药率处于高位,必须加强耐药性监测,为临床提供新的耐药性资料,医生应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孙鑫晔;王栋;袁耀辉;王丽华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几丁糖用于剖宫产术后预防腹腔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2月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052例,随机分成两组,各526例.治疗组在手术结束缝合腹膜前涂抹几丁糖于腹腔内及手术创面表面,对照组常规关闭腹腔.结果 对照组有效率为67.05%,治疗组有效率为91.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几丁糖可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粘连的发生,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红霞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方法 选择120例因胆道感染而手术治疗患者的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 共培养出病原菌219株,草兰阴性菌155株(70.78%),排在前4位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低于35%,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低于35%,鲍曼不动杆菌除了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外,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50%.革兰阳性菌46株(21.00%),排在前3位分别是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敏感率均为100%.真菌18株(8.22%),均为白色念珠菌.结论 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以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多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作为首选药物,重症感染首选亚胺培南.革兰阳性菌的数量逐年上升,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可作为首选药物.临床上要根据胆汁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选择合理的抗生素.
作者:严世立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雷贝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三联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远期复发率.方法 将13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68例接受雷贝拉唑10 mg,阿莫西林1 g,克拉霉素0.5g,均每日2次口服;对照组68例将雷贝拉唑换为奥美拉唑20 mg,每日2次,口服.疗程均为7d.7d后,治疗组继续服用雷贝拉唑10 mg,对照组继续服用奥美拉唑20 mg,均每日1次,连用14 d.观察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不良反应,统计治疗结束后4周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及1年后溃疡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分别为70.59%和66.18%(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4.12%和80.88%,1年复发率分别为8.33%和17.78%(P<0.05).结论 采用雷贝拉唑三联法和奥美拉唑三联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均能快速缓解临床症状,但雷贝拉唑三联法疗效更显著,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溃疡治愈率更高,1年复发率更低.
作者:姜国英;李莉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调查医院儿科输液药品浪费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从医院计算机数据库中抽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处方共32637张,其中儿科处方9791张,统计儿科输液的品种、数量、金额、用量、用药天数等,并分析浪费情况.结果 儿科输液使用量大、浪费严重的是头孢菌素类.结论 应重视儿童用药,生产更多适合儿童应用的剂型和品种,减少药品浪费,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周根芝;沈才宏;刘佩云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及其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疗效.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43例,在常规治疗(包括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戒烟等)基础上给予依那普利治疗,连续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改善情况,检测尿微量白蛋白(u-ALB)和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并与3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对照组).结果 依那普利治疗4周时,EH组患者血压明显下降(P<0.05,P<0.01),治疗8周后血压显著下降,甚至已基本接近正常水平(P<0.01);治疗后EH组患者u-ALB和β2-MG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那普利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降压作用明显、确切,患者耐受性好,且能降低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含量,对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陶晓剑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管理系统对提高医疗质量的作用.方法 介绍通过设计和实施临床路径系统,对单病种进行有效管理的方法.结果 规范了医疗行为,提高了医疗质量,减轻了患者负担,增加了服务满意度.结论 临床路径是一种既能保证医疗质量,又能降低医疗成本的新型的病种管理模式,应尽量完善系统的建设,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叶俊;刘松林;黄长进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评价泮托拉唑、兰索拉唑和雷贝拉唑3种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成本-效果.方法 选择RE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3组.A组予以泮托拉唑肠溶片20 mg,B组予以兰索拉唑片30 mg,C组予以雷贝拉唑片10 mg,均每日1次,3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 A组、B组、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66%,93.55%,93.33%(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90%,6.45%和3.33%(P>0.05).A组的治疗方案成本和成本-效果比明显低于B组和C组.结论 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分析,A组即泮托拉唑疗法为治疗RE的佳方案.
作者:张岳凤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苦碟子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2004年至2011年报道的苦碟子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个案,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苦碟子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严重不良反应可致休克.结论 临床应重视苦碟子注射液引发的不良反应加强用药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吕明;王正军;李德福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参芪扶正注射液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发生类型以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9年2月1日至2011年1月31日使用参芪扶正注射液的住院患者442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参芪扶正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1.35%,发生类型有全身性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呼吸系统损害、循环系统损害等.除药品说明书上常见不良反应以外,另有静脉炎、多汗、眼干等新的不良反应发生.发生时间多集中在用药几天以后,为迟发型不良反应.结论 应加强参芪扶正注射液不良反应监测,完善药品说明书内容,规范临床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防止其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胡颖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建立测定西帕依固龈液中没食子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VP-ODS柱(250 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25%磷酸溶液(4:96),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柱温为25℃,进样量为10 μL,分析方法为外标法.结果 没食子酸质量浓度在10.6~106.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方法精密度的RSD为0.42%(n=5),平均回收率为99.12%,RSD为1.34%(n=6).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测得结果稳定,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司马义江·阿布都热西提;阿依努尔·阿木提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奥曲肽治疗肠梗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肠梗阻患者100例,其中男61例,女39例,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给予静脉滴注奥曲肽,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有42例3d内症状出现缓解(84.00%),对照组为11例(22.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为(3.1±1.2)d,而对照组为(6.8±1.7)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奥曲肽治疗肠梗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永军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儿均给予调整饮食、静脉补液、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及对症治疗.对照组单用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均连用5d.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发热、大便外观、呕吐、腹痛及大便常规等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5d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6.57,P<0.05).治疗期间无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肯定,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安全性较好.
作者:金鸿杰;金婉玲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地佐辛在腹部手术术后镇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4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2例.术后镇痛治疗观察组采用地佐辛,对照组使用舒芬太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早期康复治疗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2,4,8,12,24,48 h疼痛评分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道排气时间为(36.4±5.5)h、术后下床时间为(47.5±7.8)h,对照组分别为(40.2±5.7)h和(52.9±9.2)h,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20,6.047,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早期康复锻炼依从良好率分别为96.08%和84.3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34.667,P<0.05).结论 地佐辛可完全满足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要求,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周志水;姚建芬 刊期: 2012年第21期
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智能纳米载体在药物和基因靶向治疗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研究进展.智能纳米载体被化学信号、温度、pH等“触发器”激发后,能在特定部位响应性地释放药物或基因.该文从智能纳米载体的定义,不同类型靶向释放的智能纳米载体在药物和基因中的研究进展,靶向释放的智能纳米载体的不足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顾君彤;徐维平;陆杨;徐婷娟;黄向华;张勇强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 建立测定加巴喷丁片剂溶出度的方法.方法 以茚三酮光度法测定加巴喷丁片剂含量,测定波长为570 nm;采用转篮法,以900 mL水为溶出介质,转速为100 r/min,温度(37±0.5)℃,对5批加巴喷丁片剂在8,10,12,15,30 min内进行溶出度均一性和批间重现性试验.结果与结论 样品溶出均一性良好,溶出度均大于90%,茚三酮光度法可用于测定该产品的溶出度.
作者:李彩文;陈宝泉;卢学磊;麻静;王瑞 刊期: 2012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