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1例

林勇;黄彩玲;朱彩红

关键词:黄芪注射液, 充血性心力衰竭, 血流动力学
摘要: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予西药常规强心、利尿、扩管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14 d.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7.42%,对照组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但治疗组的显效率(41.94%)明显高于对照组(13.33%).治疗组左室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左室收缩未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血流输出早期流速与心房收缩期流速比(E/A)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肯定,与西医常规治疗具有协同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更昔洛韦葡萄糖注射液的含量

    目的 建立更昔洛韦葡萄糖注射液中更昔洛韦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更昔洛韦的含量.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水-甲醇(95:5),检测波长为254 nm,流速1.0 mL/min.结果 更昔洛韦进样量在0.598 6~1.596 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86%,RSD=0.27%(n=9).结论 该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更昔洛韦葡萄糖注射液中更昔洛韦的含量.

    作者:郭新社;杨珂;李遂一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中药材品种混乱的原因及治理对策

    该文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阐述了中药材品种混乱的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治理对策.

    作者:孟家安;陈绍成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医院住院药房拆零口服药品的管理及建议

    目的 规范拆零口服药品的管理和调配发放.方法 根据工作实践,分析住院药房拆零口服药品的管理和使用现状.结果与结论 住院药房拆零口服药品使用存在一些隐患,建议通过制订相关措施,加大管理力度,使管理更加规范,从而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张刘慧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宁泌泰胶囊治疗伴慢性前列腺炎的不育患者58例

    目的 观察宁泌泰胶囊改善伴慢性前列腺炎的不育患者精液质量的效果.方法 58例伴慢性前列腺炎不育患者,口服宁泌泰胶囊4粒/次,3次/d,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精液量、精子密度、活力的变化.结果 58例患者治疗前后精液量(2.15±3.22)mL和(2.88±4.15)mL;精子密度分别为(30.26±16.24)×106个/mL和(45.58±19.12)×106个/mL;精子活力a级分别为(9.58±4.10)%和(20.75±5.27)%,a+b级分别为(28.75±15.32)%和(50.15±9.87)%.结论 宁泌泰胶囊可显著改善伴慢性前列腺炎的不育患者的精液质量.

    作者:陈淑敏;于忠建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促进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工作的开展.方法 对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2007年收集到的227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涉及的药物94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多(108例);以头孢菌素类较高(29例);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多(201例);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消化系统和皮肤及其属器官.结论 临床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以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杨作英;周国民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不同产地天冬中多糖的含量比较

    目的 比较不同产地天冬中多糖的含量差异.方法 以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硫酸-蒽酮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 天冬中多糖含量较高,不同产地的含量差异较大.含量测定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100.04%,RSD=0.88%(n=6).结论 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回收率高.

    作者:张庆红;马梅芳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褪黑激素研究进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综合阐述了褪黑激素的理化性质、合成、含量测定方法、临床应用及剂型开发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伍彬;张娇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丁卡因滴眼液中两组分含量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盐酸丁卡因滴眼液中盐酸丁卡因和羟苯乙酯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三乙胺-冰醋酸(65:35:0.5:0.2),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 两组分完全分离,盐酸丁卡因和羟苯乙酯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是4.16~104.00 μg/mL(r=0.999 9)和0.119 6~2.990 0 μg/mL(r=0..999 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89%和101.61%,RSD分别为0.58%和0.90%(n=9).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盐酸丁卡因滴眼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罗亚虹;陈莹;乔艳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慢性咽炎诊治初探

    咽炎是西医病名,以咽部红肿疼痛、吞咽不利、异物感为主要症状,属于中医喉痹范畴,临床较常见.若不识病状,不循病机,则较难治愈.因此,该文尝试以中医理论辨证治疗,并期待临床进一步验证,以提高疗效.

    作者:王官鑫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药用氯化丁基橡胶塞对不同pH注射剂不溶性微粒的影响

    目的 考察药用氯化丁基橡胶塞对不同pH注射剂不溶性微粒的影响.方法 以光阻法测定样品的不溶性微粒.结果 pH大于10的注射剂与药用氯化丁基橡胶塞接触后,每1 mL样品中≥10 μm和≥25 μm的不溶性微粒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与覆膜药用氯化丁基橡胶塞接触后,pH大于10的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无显著增加(P>0.05).结论 为避免氯化丁基橡胶塞对不溶性微粒的影响,应使用覆膜药用氯化丁基橡胶塞.

    作者:郭丙炎;黄宇;彭清;邱蓓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我院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方法 对医院2007年1月至12月收集的101例ADR分别从患者年龄及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1例ADR中,抗微生物药物所致85例,静脉给药是主要给药途径,主要临床表现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 医院相关人员应加强ADR的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吴连平;周明;史红军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抗肿瘤温热疗法的作用机制及用药方法

    目的 介绍临床上抗肿瘤有效的温热疗法.方法 阐述温热疗法的作用机制、加温装置及原理.以及抗肿瘤药物的选用和注意事项.结果 温热疗法与少量抗肿瘤药物联合,可诱发肿瘤细胞凋亡且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使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结论 温热疗法与抗肿瘤药物起协同作用,可使肿瘤细胞凋亡.

    作者:邱澜;何文胜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盐酸依匹斯汀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制与应用

    目的 探讨盐酸依匹斯汀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制方法 及其在含量测定中的应用.方法 电极以盐酸依匹斯汀-四苯硼钠为载体、磷酸三丁酯(TBP)为增塑荆.结果 线性范围为1.0×10-2~5.0×10-6mol/L,检测下限为3.0×10-6mol/L,回收率为98.8%~101.3%.结论 电极法含量测定结果 与高效液相色谱法一致,该电极可用于盐酸依匹斯汀片刑的含量测定.

    作者:曲中堂;兰作平;谢庆娟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安神养血口服液中钩藤碱含量

    目的 研究安神养血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2%三乙胺(70:3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 钩藤碱质量浓度在5.0~50.0μg/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8%,RSD=1.15%(n=6).结论 RP-HPLC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作为安神养血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李德潮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我院2008年上半年住院处方书写质量分析

    目的 探讨改进处方书写质量的措施,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方法 依据<处方管理办法>随机抽查医院2008年上半年住院部纸质普通处方,对问题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及分析.结果 共抽查5 016张住院处方,其中不合格处方1 332张,不合格率为26.56%.结论 应进一步贯彻和执行<处方管理办法>,规范处方书写,建立处方书写质量监管体系和培训、学习、考核制度,以提高医院处方书写质量.

    作者:毛振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重组人干扰素α-2b脂质体凝胶的皮肤刺激性及抗病毒作用研究

    目的 考察干扰素α-2b脂质体凝胶外用对皮肤的刺激性及抗病毒作用.方法 用健康家兔进行皮肤刺激性试验,用皮肤感染单纯疱疹病毒的豚鼠进行抗病毒试验.结果 干扰素α-2b脂质体凝胶对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均无刺激性,对疱疹病毒的皮肤感染具有缩短病程、促进结痂及痊愈的效果.结论 干扰素α-2b脂质体凝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用抗疱疹病毒药物.

    作者:刘霞;朱健平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蕲蛇与其伪充品的鉴别

    目的 探讨蕲蛇与其伪充品的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外观性状鉴定法与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热浸法)进行鉴别.结果 蕲蛇与其伪充品在外形上有明显的区别,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也明显不同.结论 性状鉴定法快捷、简便、不受设备条件限制,适用于经营采购人员就地使用.浸出物测定法(热浸法)适用的药材面广,可供质量检验专业人员使用,是对性状鉴定法的验证和补充.

    作者:吴国美;宣新中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速克感冒胶囊中马来酸氯苯那敏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速克感冒胶囊中马来酸氯苯那敏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Hypersil C18柱(250mm×4.6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5%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磷酸(60:40:0.2),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 马来酸氯苯那敏质量浓度在1.960~98.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n=9),平均回收率为98.69%,RSD=2.45%(n=9).结论 HPLC法专属性好、简捷、快速、准确,可用于测定速克感冒胶囊中马来酸氟苯那敏含量.

    作者:陈碧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黄注射液中绿原酸、黄芩苷和黄芩素含量

    目的 建立银黄注射液中绿原酸、黄芩苷和黄芩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柱(250mm×4.6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18 nm,流速为1.00mL/min,柱温为25℃.结果 绿原酸、黄芩苷和黄芩素进样量分别在0.203~3.248μg,2.166~34.656μg,8.008×10-1~160.16×10-3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6.98%,97.74%,96.64%.结论 HPLC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银黄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庞兴寿;周颖;黎晓萍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长春花生物碱的提取、分离、鉴定、制剂研究概述

    综述从天然植物长春花中提取、纯化抗肿瘤药长春生物碱的方法 ,同时介绍相关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 与制剂概况,以为工业生产及科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作者:于兆海;陈刚 刊期: 2009年第14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