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国小型生物技术公司新药研发的商业风险

金泉源;黄泰康

关键词:创新药物, 小型生物技术公司, 商业风险
摘要:通过比较研究,揭示我国小型生物技术公司新药研发项目的商业风险,并提出应对建议,指出应该从公司、政府及市场等多个层面努力,来规避新药研发项目的商业风险.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重庆市人民政府对食品药品安全守土尽责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我中心皮肤科门诊2004—2005年抗组胺药用药分析

    目的 了解皮肤科门诊抗组胺药的使用情况及发展趋势,并进行临床利用评价,为临床合理、有效、经济地选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金额排序和频度分析方法,对江苏省连云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肤科门诊2004-2005年的抗组胺药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05年间抗组胺药的用药频度第1代呈下降趋势,第2代稳步上升,西替利嗪的用药频率和用药金额一直保持领先.结论 安全、高效、价格低廉且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小的第2代抗组胺药将成为抗过敏治疗的主导药物.

    作者:陈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开展全方位药学服务的探索和实践

    提出了全方位药学服务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以及只有临床药师,医师,护师,技师组成和谐团队,才能真正为患者提供好的药学服务的观点.

    作者:游枫慧;张进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激素滥用之忧调查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临床滥用激素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一些基层医疗单位,如社区医院、乡村医疗诊所,还有一些私人诊所等,很多医生对激素的药理作用、适应症、常用制剂、剂量、疗程、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配伍等掌握得很差,没有适应症即给患者使用激素、给患者过量使用激素或激素使用中骤停、骤减的情况较多.

    作者:刘媛;高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漏芦及其混淆品的简要鉴别

    目的 简要介绍漏芦及其混淆品,以便去伪存真.方法从来源及性状(部分)等方面分别论述.结果 与结论漏芦的混淆品涉及7个科20多种植物,各地习用混用较多,应掌握鉴别要点,防止误用.

    作者:朱婕妤;郑继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全面促进中药资源保护的思考

    建议中药资源保护着重加强宏观政策调控和依靠科技进步,如通过制订国家标准、建立自然保护区、发展合成工业和生物技术等措施,以保护中药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作者:王丽;郑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曲匹布通片的含量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法)测定曲匹布通片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TM)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pH=3.3的乙腈-0.01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60:40),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35 nm,柱温为35℃.结果 曲匹布通质量浓度在4~2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50%,RSD为0.40%(n=6).结论 HPLC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曲匹布通片的含量测定.

    作者:李锐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重新构造制药企业营销渠道的创新思维

    众所周知,市场营销组合包括四个基本的要素,产品、价格、促销和渠道.而当前我国医药企业产品营销的渠道管理现状不容乐观,企业自身的渠道建设和管理的疏漏造成了混乱低效的市场销售现状.因此,目前医药产品营销渠道的重新构造和创新已成为了医药企业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王高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酶法测定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溶出度的考察

    目的 建立有效的体外溶出度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在溶出介质中加酶与不加酶两种方法分别测定不同厂家的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的溶出度,并将两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与结论对用药典法测定的溶出度不合格的盐酸氟桂利嗪胶囊,两法的测定结果有显著性差异.

    作者:彭彩萍;邓茂芝;龙玉琼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牛黄解毒片质量标准中含量测定项应予改进

    目的 对牛黄解毒片含量测定项下高效液相色谱图进行分析.方法取牛黄解毒片,用70%乙醇超声提取后,以黄芩苷为对照,在相同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下测定并记录色谱图.结果 不同厂家生产的牛黄解毒片高效液相色谱图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在牛黄解毒片的质量标准中,建议增加以牛黄解毒片标准浸膏为对照的液相色谱鉴别,规定样品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图中应有与对照浸膏相同的色谱共有峰.

    作者:吴琼莲;何继祥;陈忠琴;许庆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对完善药监行政执法监督制约机制的思考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担负着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重要职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创新执法理念,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履行好食品药品监管职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笔者认为,开展行政执法监督,目的是保证药品管理法律法规得以实现,防止和纠正药监行政违法行为,为此,要从源头抓起,坚持标本兼治,严格责任追究,建立和完善药监行政执法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促进药监部门依法行政.

    作者:贺楠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不同辅料对SN-中药颗粒剂吸湿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辅料对中药颗粒剂吸湿性的影响.方法在温度为40℃、相对湿度为75%的条件下,以不同辅料(淀粉、微晶纤维素等)与SN-中药浸膏制成颗粒剂后进行吸湿百分率比较;在温度为25℃、不同相对湿度的条件下,以不同辅料与浸膏配伍制成颗粒后进行临界相对湿度的测定.结果 以微晶纤维素为辅料制得的颗粒佳,其临界相对湿度约为68%.结论 试验测得的佳配方的临界相对湿度,为控制车间的生产条件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崔红华;李习文;王会弟;高海鹰;陈咏梅;李路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硫酸罗通定注射液中有关物质

    目的 建立硫酸罗通定注射液中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方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磷酸盐缓冲液(pH=6.8)-三乙胺(60∶40∶1,用30%磷酸溶液调节pH值至6.8±0.0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 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 罗通定进样量在5~30μL范围内,质量浓度在12~36μg/μ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中有关物质,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作者:崔凤云;李大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关于药品标准若干问题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的颁布与实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大力完善和提高我国的药品质量标准,如取消各省及自治区的地方标准等措施,对药品质量标准的提高,使药品质量标准更规范、更严谨、更科学,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笔者在基层药检所工作,现就多年来在执行药品标准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谈看法.

    作者:李爱玲;赵建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

    对中药注射剂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处理方法.中药注射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主要表现在注射用水的质量控制、原料的选择和使用、中间体的质量控制、活性炭的合理使用、不溶性微粒与可见异物的控制、灭茵温度与时间控制等方面,只有这几个方面的工作都做好了,才能保证产品质量及用药安全.

    作者:李奉勤;李晓瑞;马静;薛彦朝;扈彩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学术推广是处方药销售模式更新的重要选择

    论述学术推广是新形势下处方药销售的重要模式,学术推广外包则是医药企业的可行选择,指出学术推广外包对医药企业是风险与机遇并存,并提出规避风险的建议.

    作者:陈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小儿化痰止咳颗粒喷雾制粒工艺研究

    目的 探讨小儿化痰颗粒喷雾制粒工艺的佳生产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以黏合剂浓度、黏合剂用量、喷雾速度、制粒温度为可变因素,以合格颗粒收得率为指标,对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佳生产条件为黏合剂明胶浓度为8.0%,用量为1.5%,喷雾速度为0.4 kg/min,制粒温度为65℃.结论 该生产工艺可操作性强,产品收得率高,质量稳定,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作者:张日武;王方升;沈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浅析单病种限价与医院药学的发展

    实施单病种限价,有利于加强药物经济学的研究和评价,促进药学人员素质的提高,促进临床药学工作的发展.

    作者:顾丽娟;刘跃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基层药监行政执法质量评估体系数学模型研究

    探讨如何从数理经济学的角度,采用多元线性方程矩阵,对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行政执法质量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使考核结果更加科学、规范、公正、合理,有利于提高药监部门的行政执法效率.

    作者:陈绍成;王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硝苯地平缓释片释放度研究

    目的 建立硝苯地平缓释片的释放度试验方法,对5个厂家生产的硝苯地平缓释片的含量和释放度进行测定.方法以0.5%吐温-80水溶液(900mL)作为溶出介质,采用桨法测定溶出度,转速为100 r/min,温度为(37.0±0.5)℃;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测定波长为333 nm.结果 用建立的方法可以准确地测定各厂家硝苯地平缓释片的释放度,不同厂家生产的硝苯地平缓释片释放速度差别较大.结论 对不同厂家生产的硝苯地平缓释片释放度进行检查,有助于控制产品质量.

    作者:王志强;吴继禹;黄学荪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