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PLC法测定苯巴比妥、苯妥英、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

叶云;黄毅岚;张昊

关键词:HPLC法, 苯妥英, 苯巴比妥, 卡马西平, 血药浓度
摘要:目的:用HPLC法测定抗癫痫药苯妥英(PHT)、苯巴比妥(PB)、卡马西平(CBZ)的血药浓度.方法:采用Phenomenex PRODIGY 5 μm 0DS(3)100 A(250 mm×4.6 mm)色谱柱,以甲醇-水(65:5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紫外光检测波长:254 nm.以上三药互为内标,用乙酸乙酯作为提取剂.结果:PHT,PB,CBZ的保留时间分别为8.20,5.40,9.47 min;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5,0.25,0.05μg/mL;线性范围分别为2.5~40,2.5~40,1.25~25μg/mL,此线性范围包含各药物的有效浓度范围;相对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29%,101.62%,102.17%;日内RSD(n=5)分别为3.04%,3.37%,3.26%;日间RSD(n=5)分别为5.01%,4.35%,4.47%.结论:HPLC法灵敏、准确,可用于PHT,PB,CBZ临床血药浓度的检测.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环孢素A滴眼液的制备及稳定性考察

    目的:建立环孢素A滴眼液的制备方法.方法:采用蓖麻油制备环孢素A滴眼液,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环孢素A的含量,并对制剂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本方法研制的环孢素A滴眼液制备工艺简单,质量稳定,含量测定快速、准确.结论:该制剂工艺可用于常规制备环孢素A滴眼液.

    作者:张斌;孙支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胸腺五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6例

    目的:探讨胸腺五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1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55例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56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腺五肽1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3月为一疗程.结果:疗程结束时,治疗组HBeAg和HBV-DNA的阴转率为51.9%和55.4%,而对照组为7.3%和10.9%,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胸腺五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宣宇;张晓莉;周肖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糊精对醋酸地塞米松等小剂量药物含量测定的影响

    目的:验证糊精对某些小剂量药物的吸附作用及其解决办法.方法:选用醋酸地塞米松为试验对象,在其处方中加和不加糊精,制成干颗粒后测定主药含量.结果:加入糊精的颗粒,其主药含量比理论含量明显偏低,若再加入糖粉,颗粒主药含量又与理论含量接近.结论:对于小剂量药物,糊精的吸附作用会严重干扰颗粒主药含量的测定,加入糖粉后可部分或全部抵消其吸附作用.

    作者:陆滨;阴凤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医院麻醉药品管理问题探讨

    目的:促进麻醉药品的管理.方法:调查了近两年来该省3家医院麻醉药品使用管理现状.结果:在麻醉药品的采购、药库管理、临床管理、处方管理、调配发药等诸多环节中,都存在一些问题.结论:应加强麻醉药品管理避免麻醉药品流失和滥用.

    作者:郭吉蓉;刘晓红;郑有碚;余敏灵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2003年中国药学发展奖推荐工作启动

    作者:吕国持;陈秀兰;马剑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感染患者口服氟罗沙星片的药代动力学

    目的:测定氟罗沙星在感染患者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方法:HPLC法测定9例患者单剂量口服氟罗沙星200mg后血清中药物浓度,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氟罗沙星血清药物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药物吸收有一较大滞后时间期,平均为(0.25±0.14)h,吸收相t1/2Ka平均(0.88±0.17)h,消除t1/2β平均(13.22±2.78)h,达峰时间(3.99±0.40)h,药时曲线下面积(13.56±3.98)mg·h/L,消除速率(0.75±0.40)L/h,尿中原型药物24 h排出率为8.00%~13.00%,平均为(10.16±1.46)%,并且集中在8 h以后排出.结论:氟罗沙星片具有长效作用.

    作者:林光勇;王增寿;朱光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小剂量肝素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病毒性肝炎胆汁淤积40例

    目的:探讨小剂量肝素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治疗病毒性肝炎胆汁淤积的疗效.方法:80例病毒性肝炎胆汁淤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小剂量肝素联合GSH,对照组加熊去氧胆酸.结果:在降低血清胆红素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无明显毒副反应.结论:小剂量肝素联合GSH治疗病毒性肝炎胆汁淤积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罗声香;戴迟兵;邹杰;胡优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HPLC法测定盐酸阿洛司琼的含量

    目的:探讨用HPLC法测定盐酸阿洛司琼原料的含量.方法:采用Hypersil CN柱,以0.01mol/L醋酸铵溶液-四氢呋喃(75:25,pH=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8 nm.结果:线性范围为12.224~764μg/mL,r=0.999 9(n=7),精密度RSD为0.51%(n=5).结论:HPLC法简便、灵敏、稳定,可用于盐酸阿洛司琼的含量测定.

    作者:赵劲松;周天杰;张弘;程小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努力开创医药质量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作者:张鹤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HPLC法测定苯巴比妥、苯妥英、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

    目的:用HPLC法测定抗癫痫药苯妥英(PHT)、苯巴比妥(PB)、卡马西平(CBZ)的血药浓度.方法:采用Phenomenex PRODIGY 5 μm 0DS(3)100 A(250 mm×4.6 mm)色谱柱,以甲醇-水(65:5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紫外光检测波长:254 nm.以上三药互为内标,用乙酸乙酯作为提取剂.结果:PHT,PB,CBZ的保留时间分别为8.20,5.40,9.47 min;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5,0.25,0.05μg/mL;线性范围分别为2.5~40,2.5~40,1.25~25μg/mL,此线性范围包含各药物的有效浓度范围;相对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29%,101.62%,102.17%;日内RSD(n=5)分别为3.04%,3.37%,3.26%;日间RSD(n=5)分别为5.01%,4.35%,4.47%.结论:HPLC法灵敏、准确,可用于PHT,PB,CBZ临床血药浓度的检测.

    作者:叶云;黄毅岚;张昊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处方中的中药名书写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医疗、医药经营、专业书籍及教科书的中药名书写上,仍存在着不规范和错误现象.表现为乱用同音字、随意删去首尾及中间字、乱用缩写或别名以及用错别字替代,传统沿袭或冠产地,甚至并开等.建议对中药名书写要以科学态度认真对待,加强技术培训,加强管理,必须按照<中国药典>所录中药名书写.

    作者:李敏;刘佩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穿琥宁静脉制剂的临床配伍研究概况

    总结了近年临床上穿琥宁静脉制剂与部分输液、抗生素及其它药物配伍的稳定性研究情况,列出了可配伍和配伍禁忌的药物,供临床参考.

    作者:解庆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对我国GSP认证现状的若干思考

    实施GSP认征是我国药品流通领域应对WTO挑战的一项行之有效的决策,但目前只有极少数的企业通过了认证.本文论述了<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对GSP认证做出的相应规定,并着重探讨了GSP认证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者:黎慧贞;马爱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关于药品监管行政处罚中几个问题的认识

    针对药品监管行政处罚案件审核过程中几个共性问题,现提出我们的意见,以与同仁共商榷.1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何时制作和送达为宜

    作者:赵爱共;王峰;迟元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青岛市华壹氏大药房有奖销售药品被查处

    作者:金易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HPLC法测定喘舒片中黄芩苷的含量

    目的:制定有效控制喘舒片中黄芩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黄芩苷含量,甲醇-水-磷酸(55:45:0.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7.77%,RSD为1.2%(n=5).结论:该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该产品的质控方法.

    作者:王家和;郭桂秋;李俊田;王玉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几种常见中药材的混淆掺假现象及鉴定方法

    简要介绍几种常用中药材的掺假、混淆现象及其简单鉴定方法,以防止中药使用中以假充真,保证药品质量和临床安全有效地用药.

    作者:王剑;吕国兴;吴静芬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与时俱进开拓医药市场整治工作新思路--访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戴庆骏副局长

    [本刊讯]2002年岁末,本刊就新的一年如何推进整治医药市场工作的问题,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戴庆骏副局长进行了专题采访.

    作者:邱汉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山豆根及其混淆品解析

    山豆根的混淆品涉及6个科20多种植物,其易混的主要原因是民间习用和性状相近.鉴别方法为: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简介三种方法的鉴别要点.

    作者:郑继明;朱婕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进展与展望

    概述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的必要性,介绍我国ADR监测工作的重要进展,并对下一阶段我国的ADR监测工作进行探讨.

    作者:王兰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