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鲎试验法检测重组人干扰素α-1b成品中细菌内毒素含量

宋文光;吴美英;任韧;梁义鑫

关键词:重组人干扰素α-1b, 鲎试验法, 细菌内毒素
摘要:目的:探索重组人干扰素α-1b成品中细菌内毒素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利用鲎试剂和细菌内毒素的特异性反应产生不可逆的凝胶反应来检测干扰素中细菌内毒素的含量.结果:鲎试验法可以代替传统的家兔法检测重组人干扰毒α-1b成品中细菌内毒素含量.结论:鲎试验法灵敏性高、特异性和重复性好,可有效检测干扰素中细菌内毒素含量.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现状

    目的:综述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现状.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丹参具有扩张血管、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心肌、抗血栓、改善微循环、调节组织修复和再生、抗菌消炎、抗肿瘤、抗氧化以及中枢抑制等多种药理作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

    作者:杨勤;赵朝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山东省药监局对涉药单位实施信用分类管理

    作者:何蕴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蝙蝠葛酚性碱对动物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并比较蝙蝠葛酚性碱和吡拉西坦(脑复康)对大鼠和小鼠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以东莨菪碱和乙醇分别使动物发生学习记忆获得障碍和记忆再现障碍,采用迷津法和跳台法进行测试.结果:蝙蝠葛酚性碱和脑复康对东莨菪碱和乙醇所致的学习记忆障碍均有改善作用;与模型组比较,蝙蝠葛酚性碱组、脑复康组P均<0.05,蝙蝠葛酚性碱100 mg/k组比50 mg/b组效果好.结论:蝙蝠葛酚性碱对动物学习记忆障碍有改善作用.

    作者:苏富琴;王丽萍;杨宏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氟罗沙星注射液的稳定性考察

    目的:研究氟罗沙星注射液的稳定性,以延长其使用有效期.方法:对生产时间在两年以上的氟罗沙星注射液(2mL:0.2 g)按照部颁标准进行检验,考察其稳定性.结果:生产两年以上的氟罗沙星注射液的检测结果与出厂时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生产两年以上的氟罗沙星注射液(2 mL:0.2 g)性能稳定,可以延长其使用有效期.

    作者:梁元太;夏琴谱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制备工艺的改进

    目的:改进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的制备工艺,提高其稳定性,减少氧化变色反应.方法:通过对制备工艺改进前后的质量对比,找出影响质量的因素.结果:制备工艺改进后,氟罗沙星注射液的色泽明显改变;Fe3+污染、加热温度过高是导致溶液变色的主要因素.结论:改进后的制备工艺合理可行,生产的产品质量稳定.

    作者:张念森;王树诚;李玉兰;张海霞;王春检;尹守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卡马西平浓度

    目的:快速测定血清中卡马西平的浓度.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乙腈(40:45:15),流速为1.2 mL/min,检测波长为285 nm,内标物为硝西泮,柱温40℃.结果:回收率为99.7%~101.5%,日内和日间RSD均≤6.9%;标准曲线相关性良好(r=0.999 1).对65例患者作血清浓度监测,临床效果满意.结论:RP-HPLC法可作为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监测的常规方法.

    作者:曾明辉;吴正中;陈秋虹;童荣生;何林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青岛市药监局率先推出廉政工作名片

    作者:卢锡奂;李新慧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强骨胶囊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

    目的:探讨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酮ⅡA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C8色谱柱(5 μm,4.6 mm×150 mm),流动相为甲醇-水-0.2%磷酸(73:27:1),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结果:线性范围为0.10~0.71μg,相关系数为0.999 2,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9.2%,RSD为0.9%(n=5).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

    作者:潘红玲;梁欣颖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浅议药品监督管理依法行政的观念、意识和机制

    我国加入WTO以后,对加强药品监督管理的法制建设,提高各级药品监督管理机关的依法行政意识与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作者:黄守家;张景慧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358例眼科药源性疾病分析

    目的:了解眼科药源性疾病(DID)的分布情况.方法:对1960-2001年国内公开发表的200余种医学刊物上所报道的358例眼科药源性疾病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抗微生物药物、循环系统药物、抗结核药、激素类药物居前4位.其中乙胺丁醇引起多,占DID病例总数的9.5%.眼科DID居前5位的是视力障碍(68例)、视神经病变(49例)、眼睑病变(34例)、青光眼(34例)、视网膜病变(25例).结论:眼科药源性疾病较常见,涉及药物种类多,病变类型多样,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

    作者:黎莉华;曾道元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缩短尼群地平片崩解时间的工艺优化

    目的:解决尼群地平片的崩解问题.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进行工艺优选.结果:尼群地平片的崩解问题得到解决,达到了药典要求.结论:改进后的尼群地平片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朱文军;孙炜欣;赵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鲎试验法检测重组人干扰素α-1b成品中细菌内毒素含量

    目的:探索重组人干扰素α-1b成品中细菌内毒素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利用鲎试剂和细菌内毒素的特异性反应产生不可逆的凝胶反应来检测干扰素中细菌内毒素的含量.结果:鲎试验法可以代替传统的家兔法检测重组人干扰毒α-1b成品中细菌内毒素含量.结论:鲎试验法灵敏性高、特异性和重复性好,可有效检测干扰素中细菌内毒素含量.

    作者:宋文光;吴美英;任韧;梁义鑫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蚧片中淫羊藿苷的含量

    目的:探讨金蚧片中淫羊藿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色谱枉为C18柱,流动相为乙腈-水(30:70),检测波长为270 nm,流速为0.8 mL/min.结果:线性范围为40.8~244.8μg/mL,r=0.999 8,理论塔板数8 807.测定了大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金蚧片的淫羊藿苷含量.每片含淫羊藿苷2.67~3.04mg.结论:RP-HPLC法灵敏可靠,可以用于控制金蚧片的含量.

    作者:孔少仪;陈刚梅;周月兰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固肾生发丸糖衣包衣工艺改进

    目的:解决固肾生发丸(浓缩水蜜丸)采用常规工艺无法包糖衣的问题.方法:采用开风机向锅体吹冷风,单个电炉加热,控制锅体温度为(40±2)℃,对固肾生发丸进行隔离层和糖衣层包衣,考察其外观及稳定性.结果:固肾生发丸包衣过程中丸体未变形,包衣过程顺利,各项指标符合质量要求.结论:固肾生发丸包糖衣工艺是浓缩水蜜丸理想的包糖衣工艺.

    作者:何晓林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滥用皮质激素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皮质激素滥用情况日益严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与医生、患者以及其他因素密切相关.为了防止滥用皮质激素,应该从4个方面着手:开展继续教育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处方审核和管理工作;加强皮质激素的销售管理.

    作者:程黔荣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头孢氨苄片中头孢氨苄的含量

    目的:研究复方头孢氨苄片中头孢氨苄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HP C18(4.6 mm×150 mm,5 μm)为分析柱,以水-甲醇-3.86%醋酸钠溶液-4%醋酸溶液(742:240:15:3)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头孢氨苄浓度在50~2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4%,RSD=0.9%(n=5),日内误差(RSD)为0.3%(n=5).结论: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稳定性考察及成品质量控制.

    作者:赵明;孙炜欣;朱文军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硫乙醇酸盐培养基在外用药品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查中的应用

    检查外用药品控制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时,阳性对照菌往往被供试液中的抑菌成分所抑制,为了消除抑菌作用,使阳性对照菌生长,常须进一步选用一些更为烦琐的消除抑菌作用的方法.笔者采用硫乙醇酸盐培养基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查时的增菌培养基,既简便,又可消除部分外用药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这种培养基可替代肉汤培养基作为金黄色葡萄球的增菌培养基.

    作者:杜芸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何首乌药理作用研究近况

    综述了近5年来何首乌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何首乌具有抗衰老、降血脂、降低血小板与红细胞聚集、抗炎、镇痛等作用,以及对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作用.

    作者:李建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应重视研究药物临床不良反应中的操作因素

    以硝普钠的临床应用为例,通过总结临床使用硝普钠的操作注意事项及其对避免硝普钠使用中产生不良反应的作用,提出医院药学工作中应重视临床操作因素的研究,发挥医护人员在医院药学工作中的作用.

    作者:刁鹃;王世萍;邹凡文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济丸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

    目的:测定保济丸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并对两个生产厂家的样品进行含量比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C18柱,以乙腈-水-冰醋酸(60:40: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94 nm.结果:厚朴酚浓度在0.106 1~1.697 6 μg/mL和厚朴酚浓度在0.055 9~0.894 4 μg/mL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21%,98.83%.结论:HPLC法简便,测定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保济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柳;罗干明;霍永昌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