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英
随着影视技术的发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开始应用人体解剖学影视片.这些影片多为一个系统拍成一部片子,片长一般在30分钟以上,它适合于在教学中长时间不间断观看.但在解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和其他视频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是视频片段.这些片断不需要片头片尾,集中描述一个解剖学内容.它既能说明问题、看清结构,又不需要较长的时间,可随时调用,机动灵活.
作者:张珈东;吴国运;梁成青 刊期: 2011年第21期
针对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不重视朗读的现状,浅析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恰当运用朗读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作者:孙小爱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结合近年来CAI在我校的实际应用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办法.建议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增加师生互动,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韩爱国;宿长春;祝瑞红;王超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全麻术后1天、3天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和出院后1月、3月、6月、12月POCD发生率,了解和分析相关可能危险因素和独立危险因素,以及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5年11月至2007年11月在我院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312例.其中男148例,女164例;年龄65~89岁;ASA I-Ⅱ级;术前、术后1天、3天,由同一试验者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术后1月、3月、6月、12月通过信件和电话进行MMSE测验,评价手术前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变.结果 312例患者术后1天POCD发生率为29.2%,3天POCD发生率为26.6%,术后1月POCD发生率为13.8%,术后3月POCD发生率为10.3%,术后6月POCD发生率为7.7%,术后12月POCD发生率为9.0%.永久性POCD患者25例,其发生率为8.0%.对312例患者围手术期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术后POCD的可能危险因素(P<0.10),以是否发生POCD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 POC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OCD是老年患者全麻术后常见并发症,术后早期POCD发生率较高,12月有逐渐升高趋势.年龄,术前血糖,术中阿托品、麻黄碱、异氟醚用量,术后镇痛是全麻患者术后发生POCD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POCD患者住院时间长、费用高、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大,且大部分患者出院后再次进入医疗机构的风险增加.
作者:张继清;梁吉文 刊期: 2011年第21期
针对物理诊断学特点,结合实际工作,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考试方式等加强学生技能训练及临床思维培养,提高物理诊断学教学质量.
作者:李艳杰;王志荣;黄一虹;徐晤;李洪春 刊期: 2011年第21期
高职高专护理教育培养的是具有现代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的高级实用型护理人才,实践教学则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优化课前设计,加强教学过程和考核评价,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
作者:高占玲;朱春凤;林晓燕 刊期: 2011年第21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医学高等院校积极探究除教学活动外的多种途径以培养具备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医学生.校外的社会实践是医学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包括到医院见习、临床实习、到养老院、福利院、幼儿园、社区开展义工活动等.有国外研究学者研究证实,参加有教育目的的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对护生人文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有很重要的作用[1].2010年我系利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契机,组织医学系学生到养老院服务,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敏娟;肖春晓 刊期: 2011年第21期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一线的各类应用型人才为宗旨,以培养实际工作岗位需要的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1].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实用技能的培养.实验课是高职教育中培养实践能力的好课堂,在实验课上应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做好准备.微生物实验课程使理论课程的应用更具真实性和可行性,终服务于药品生产和检验工作.针对培养目标,探讨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现将实践与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齐贺;郑剑玲;张中林;王美慧;李岩 刊期: 2011年第21期
以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实践视角,探讨在网络环境下,如何教护生学说苏州话.通过信息技术与选修课的整合,解决了师生在教与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阐述了搭建平台,选修内容,循序渐进,看、听、说、写4方面的具体实施过程,通过应用考核,得出研究意义.
作者:孙晓燕;许苏飞;宋悦宁;胡小萍;徐莉霞;江春燕;黄文娟;徐冰 刊期: 2011年第21期
临床实习教学是医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医学生临床分析、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重要环节.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医学教育,可促进教师提升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出科合格率及学习成绩.
作者:张琴;鹿玲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嘉峪关市城乡妇女生殖道感染(RTI)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本院2009年6月至2010年10月4 000例妇科病普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 000例妇女生殖道感染率为55.60%,农村妇女生殖道感染率(66.10%)高于城市妇女生殖道感染率(45.10%),且生殖道感染与年龄、文化程度密切相关.结论 生殖道感染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要充分利用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全面开展妇女RTI的防治及健康教育,经常性地进行妇科病普查普治,建立妇女RTI防治的长效机制.
作者:李萍 刊期: 2011年第21期
体格检查是借助检查器具或通过感官对机体健康状况进行检查的基本方法,是临床工作的基本功.在体格检查实训教学中,通过调整实训内容,加强感官体验,培养职业心理素质、人文素质和综合分析能力等,使医学生更好地适应新医疗体制下基层医务工作岗位的要求.
作者:罗焯元;李春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心理困扰相关因素,为实施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设计,将患者基本资料调查表和癌症患者心理困扰管理调查问卷作为心理困扰程度及相关因素的评估工具,对98例胃癌患者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98例胃癌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视觉模拟尺度表平均分为(4.50±2.50)分,心理困扰程度为中、重度.胃癌患者性别、年龄、化疗次数对其心理困扰程度有显著影响.结论 大部分胃癌患者具有中、重度心理困扰,应根据患者心理困扰相关因素及原因进行个体化心理干预,以降低其心理困扰程度.
作者:张雪萍 刊期: 2011年第21期
为调动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校在2009级护理专业急救护理技术教学中探索开展以PBL为主要教学方法的课程改革.以培养护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邢世波;宫春梓;徐荣 刊期: 2011年第21期
随着多媒体技术进一步发展,PPT已在教学中占据一席之地.但由于人们对教学PPT缺乏系统而专业的理论学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使用效果.本文将按构思内容、设计版面和演示呈现3个步骤全面地对优质教学PPT的制作进行阐述.
作者:林艳 刊期: 2011年第21期
通过对兰州市区中等专业学校体育活动课程开展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分析制约体育活动课程开展的因素,并提出建议.
作者:魏振宇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缺氧常规的教学方法即利用血氧指标的变化讲述各种缺氧的类型及缺氧的原因.而如何讲述并且让学生很好理解常用的那几个血氧指标则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理解了血氧指标,缺氧的类型及缺氧的原因就迎刃而解了.提高中职生对缺氧这一病理生理过程的理解,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很重要.如在教学过程中把血液比喻为客车,血红蛋白比喻为座位,氧气比喻为乘客,血管比喻为道路,那么乘客坐在座位上就相当于氧合血红蛋白(HbO2),这样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生活化,就有利于学生理解与记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将阐述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内容.
作者:覃仕跃 刊期: 2011年第21期
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主要包括临床实践技能培养和科研实践技能培养2部分,是针灸推拿专业人才能力培养和教学工作的核心环节.本文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水平建设和实践教学计划环节3个方面探讨针灸推拿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措施,为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和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和借鉴.
作者:严兴科;秦晓光;赵中亭;方晓丽 刊期: 2011年第21期
仿真技术是近年逐渐兴起的一门新兴科学技术.近年来,EWB、Multisim等计算机仿真软件为师生进行电子类课程传统实验及自由实验提供了平台,为实验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笔者在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电子技术内容部分实验教学中引入Multisim仿真软件,取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现将开展仿真实验教学的一些具体做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崔娟 刊期: 2011年第21期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针对普通高校体育保健课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师资结构单一和教学医疗设施缺乏等问题进行文献资料查阅和分析研究,以教学资源整合和共享为视角,从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等方面构建体育保健课学校与医院联合式教学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学校与医院联合式教学模式能够解决这些困难,是现行体育保健课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作者:张潇 刊期: 2011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