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功能雾化氧气吸入器与扶舒清在神经内科的应用体会

李清花;边笑梅;杨春林

关键词:多功能雾化氧气吸入器, 扶舒清, 神经内科
摘要:目的:探讨多功能雾化氧气吸入器与扶舒清在神经内科的应用体会。方法对使用多功能雾化氧气吸入器与扶舒清的96例患者进行氧疗和雾化吸入治疗及护理,观察患者使用情况及效果。结果多功能雾化氧气吸入器既能配合扶舒清进行吸氧,又能独立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可以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结论扶舒清一次性使用吸氧管的应用可增强湿化效果、减少湿化瓶及湿化液的污染、避免院内感染,值得在临床推广。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高等医学职业教育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预防医学是临床医学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分析当前高等医学职业院校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课程地位、教学方法、考核方式3个方面提出解决办法,为预防医学的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作者:张军;李艳;刘建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课前十分钟演讲”活动在德育课中的运用

    从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的要求入手,结合教师的教学实践探索,介绍将“课前十分钟演讲”活动运用于德育课教学中的具体做法,并概括总结开展这项活动所起的积极作用。

    作者:周艳秋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支架式教学法在大专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和体会

    目的:将支架式教学法应用在药理学教学中,并探讨支架式教学法的教学技巧。方法选取药理学中“肾上腺皮质激素”这一章内容,将两个相似班级分别设为实验班与对照班,探讨支架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班肾上腺皮质激素部分内容的小测试成绩和糖皮质激素关于药理学理论的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班(P<0.05);实验班绝大部分学生认可支架式教学法。结论在大专临床药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用支架式教学法教学效果良好,较传统教学法更具优势。

    作者:黄俊卿;王佳;刘建明;王芳;杨欣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目的:对儿科护理课程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改革,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将我校2012级高职护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考核成绩比较两组学习效果,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实验组在课程结束后及临床实习后对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实验组的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护生的综合能力明显提高。结论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能满足护理岗位工作需求,在儿科护理课程教学实践中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张小方;杨铁骊;赵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复张性肺水肿动物模型复制及发病机制探析

    目的:通过建立复张性肺水肿(RPE)动物模型,探析RPE的发病机制与诱发因素。方法将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两组,进行随机编号,经耳缘静脉注射戊巴比妥钠,麻醉后固定动物,待其清醒后向其胸腔内缓慢打气或注水,5天后迅速抽气或抽水,建立RPE动物模型。结果6只大白兔中成功建立RPE动物模型3只(3/6),未成功建立RPE动物模型3只(3/6)。在肺萎陷的时间和程度相同时,肺复张的速度越快发生RPE的概率越高。此外,还发现RPE的发生与单肺通气有关。结论诱发RPE的因素除肺萎陷的时间和程度、肺复张的速度、胸腔引流过程中使用负压吸引的强度有关外,还与单肺通气有关。

    作者:晏龙强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汉川市农村学龄儿童伤害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汉川市农村学龄儿童伤害教育干预效果。方法在湖北省汉川市某乡镇随机选取农村小学和中学各1所,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小学三、四、五年级和中学七、八年级的所有在校学生为干预组,以相同的方法选取另一乡镇对应年级的学生为对照组。干预组进行为期一年的教育干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比较两组的伤害发生情况及伤害知识、行为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后干预组伤害发生率分别为23.0%和7.2%,对照组为20.1%和13.9%,干预后干预组伤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也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干预组伤害知识平均得分(11.49±1.745)分,高于对照组的(10.37±2.682)分,也高于干预前的(9.96±1.9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伤害相关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教育干预措施能显著降低农村学龄儿童伤害发生率,应提高农村学龄儿童伤害认知水平,以降低我国农村学龄儿童伤害发生率。

    作者:刘顺利;罗菊;向兵;李佳秀;尹本亮;朱可;杜勇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循证医学思维结合病例讨论在儿科影像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儿科影像学是现代医学影像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社会对儿童医疗卫生事业的关注,提高儿科影像学的临床教学水平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从医学教育模式的角度,将循证医学思维贯穿于病例讨论教学中,培养高素质的儿科影像学人才。

    作者:温洋;刘玥;彭芸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我校临床护理专业课程设置调查及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兰州大学护士学校临床护理专业专业的课程设置的优势与不足,结合教师和临床从业人员对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学生基本素质及基本能力、课程结构、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评价,提出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的意见,为学校决策者开展课程体系改革提供参考。

    作者:张晨洋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替米沙坦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脑利钠肽和高敏C反应蛋白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前后血浆脑利钠肽(BNP)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了解替米沙坦抑制心室重构的作用机理。方法将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17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88人)和对照组(88人),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6个月的血浆BNP、hsCRP水平和进行心功能测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的血浆BNP和hsCRP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或P<0.01)。治疗6个月,治疗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1)。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可以抑制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血浆BNP和hsCRP的分泌、减少炎性反应、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作者:王银娣;张钊;张玉峰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双向即时教学反馈法在高职预防医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目的:探讨双向即时教学反馈法在高职预防医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1级高职护理专业6、8班为实验组,9、12班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反馈法,实验组在传统教学反馈法的基础上实施双向即时教学反馈法,比较两组的期末闭卷平均成绩、对教师的满意度及对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结果两组学生期末闭卷平均成绩及对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医学教学中应用双向即时教学反馈法,对于增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及时发现、解决课程的重点与难点,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增强教学效果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秦华;李慧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对口升学与就业意愿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对口升学、就业意愿的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我校2013级、2014级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136名学生希望对口升本科,占72.3%;有28名学生希望对口升专科,占14.9%。有170名学生希望在“三甲”医院就业,占90.4%。结论调整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方案,实现学生对口升学意愿,提高就业竞争力。

    作者:胡哲;张静;解廷墨;许继艳;高燕;宋启慧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产教融合、校院(企)合作在医学职业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

    步入21世纪,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大特点是产教融合、校院(企)合作,医学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医学职业教育体系是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急需解决的问题。

    作者:刘其礼;保泽庆;张学思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TBL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TBL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级中专护理专业学生在护理学基础课程的运送病人法教学中采用以护生为主体、以行动为导向、以团队为基础(Team-Based Learning,TBL)的教学模式,课后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护生对该教学模式的认同情况。结果绝大部分护生认为TBL教学法可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结论 TBL教学法有利于护生体验病人在接受护理、治疗时的身心感受,并对护士角色产生认同感,适用于护理学基础运送病人法的教学。

    作者:向晓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医学院校教学检查的探索与实践

    教学检查是了解教学运行的主要途径,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我校通过科学设计检查内容及方式,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评定检查结果,并将检查结果合理运用,进一步加强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管理与监控,为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保障。

    作者:刘红敏;徐纪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专业设置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1]。专业设置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办学能否适应市场的需要、广泛吸引生源、保持专业的稳定;专业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办学能否坚持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关系着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海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模型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效果差异的研究

    目的:以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为例,研究模型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效果的差异。方法对照组理论和实验教学均应用多媒体示教;实验组理论教学使用多媒体示教,实验教学使用教学模型,让学生仔细观摩,并进行实验验证。在同一时间用同一试卷对两组学生进行测试,应用SPSS软件对测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学生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考试及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过程中,使用教学模型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效果明显优于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效果。

    作者:崔玉发;郑焜文;屈丰;龙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天水麦积山地质公园野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思考

    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阵地。分析当前形势下地质专业实践教学所面临的困难,提出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思路、做法和一些设想。

    作者:战扬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三年制护理专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目的:了解在校三年制护理专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现状。方法对在校2013级和2014级护理专业学生采用护理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进行测评。结果三年制护理专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在90分以上,2013级为(94.09±9.04)分,2014级为(92.66±9.37)分;其中得分高的条目为学习合作能力分量表中的“乐于和班上其他学生共同完成某项小组作业”;得分低的为信息能力分量表中的“熟悉国内主要护理期刊”。结论三年制护理专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应有针对性地制订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路径。

    作者:冯晓敏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医学研究生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以研一学生为例

    自主学习是研究生阶段主要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影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方面。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某医学院研一学生自主学习现状进行调查,发现研究生的自主学习水平总体不高,在学习的计划性、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几方面的情况不容乐观。针对存在的问题,学生自身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师要注重加强对研究生的学习指导;学校要努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作者:董娜;付玉荣;伊正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提高消化内科临床实习学生教学质量的思考

    为提高消化内科的教学质量,上海市同济医院消化内科实施多种途径的临床教学方法,更新和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消化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并明确学生在整个临床实践活动中的角色和任务。

    作者:张东伟;杨长青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