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力
目的 探讨改良Angoff法在临床医学OSCE考试中运用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抽取2011级临床医学七年制1班45名学生在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的OSCE考试成绩作为数据样本,选取18名经验丰富的内科学专家组成考核小组,由其设定改良Angoff法的合格线,对比运用边界法(Borderline Group,BG)、边界回归法(Borderline Regression Group,BRG)和改良Angoff法的合格线和考试通过率.结果 通过改良Angoff法得出的合格分数线要低于BG法和BRG法(P<0.01).结论 研究表明,使用改良Angoff法确定临床医学七年制OSCE考试合格分数线是可行的,运用这种方法确定的合格线较为科学、准确.
作者:金世柱;刘冰熔;刘自帅;张菲菲;张春伟;阮梦婷 刊期: 2016年第20期
随着校企深度合作,中药调剂岗位需求不断增加和细化,为培养更符合中药调剂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评价方法3个方面入手对中药调剂技术课程进行改革创新与实践.
作者:樊青玲;王虹;任旻琼;陈靖;张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以CNP为导向的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4级护理专业三年制高职护理1~6班学生420人设为实验组,7~12班425人设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以CNP为导向的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实践操作成绩,并对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的效果对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组实践操作成绩高于对照组(t=4.28,P<0.0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对本组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护理实践教学采用以CNP为导向的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能够使学生掌握疾病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护理实践能力、临床护理能力等多种核心职业能力.
作者:莫江萍;韦桂姬;王健;周宇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科进行治疗的120例外伤性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同时给予常规护理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比较两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投诉率和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可以较好地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平均住院天数及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患者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陶贵彦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外科学总论教学在医学教育中至关重要,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将腹腔镜手术视频应用在外科学总论的教学中,包括医学生的外科学兴趣培养、外科学基本技能培养以及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纠正与提高.
作者:晏益核 刊期: 2016年第20期
药理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程,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药理学内容覆盖面广、抽象性强,学习难度较大.课时设置少与教学内容多且繁杂是药理学教学中的突出矛盾.基于世界大学城平台的药理学网络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在不增加课时的条件下,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就如何依托世界大学城平台,建设药理学网络教学空间进行讨论.
作者:刘玉玲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分析构建医药院校本科生导师制评价体系的必要性,提出基于评价主体、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的多元化的本科生导师制评价体系,以期为完善本科生导师制提供依据.
作者:杜倩;徐红岩;汤道权;白云娜;高军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运动医学课程是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从该课程培养目标制订、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运动医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和体会.
作者:税晓平;李秀坤;罗萌;王晓梅;代明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早交班是夜班医务人员与白班医务人员传递病房信息的重要途径,在临床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大专实习学生在参加早交班时,能否全部理解早交班内容、参加早交班的效果如何是值得临床带教教师关注的问题,现将相关调查介绍如下.
作者:金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医学整合课程教学从20世纪中叶的北美医学教育兴起,在医学教育改革和医学生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校课程整合后,将原有的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教学调整为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整合课程教学,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增设和调整整合课程的内容,改革了教学方法与手段,明确了学习目标、学习资源,符合学生发展的要求.在不影响教学质量的情况下,避免课程内及课程间的内容重复,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协作和创新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原有PBL整合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课程整合的力度和范围,积极探索教学内容相似而且内在联系紧密的学科,开展课程内容的横向整合. 课程整合改革先试点后推广,通过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开展循证评价,保证整合课程改革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现介绍如下.
作者:颜南;全景梁;李姝;孙大宇;沈慧;龙茜;孙慧哲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建立合理的预防医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是培养高级公共卫生人才、进行预防医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调查中国医科大学预防医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及过去10年毕业生对课程调整的需求,结果显示,预防医学专业中的主干课程学期安排和课时数需要做出适当调整;应开设更多专业相关选修课,并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为适应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形势,调整和优化预防医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势在必行.
作者:邓宇;宋维军;关鹏;徐苑苑;席淑华;皮静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临床生化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建立起教师、学生互动交流的教学模式.
作者:汤冬玲;李栋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医专学生的情商现状以及性别、年级、专业、是否为学生干部这些因素对情商的影响.方法 采用国际标准情商测试题对医专不同专业的部分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93.2%的医专学生情商水平一般和较低;医专学生的情商得分在不同性别、是否为学生干部、不同专业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医专学生的情商水平不容乐观,应该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医专学生的情商教育.
作者:曾小云;刘立亚 刊期: 2016年第20期
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育层次偏低,如何培养好学生的岗位能力特别是核心能力,一直是中职卫生教育必须面对的难题.实践表明,以实践性教学为指引,加强实验实训教学,课内课外和校内校外反复操练专业技能,多种形式训练非专业能力,能把中职学生培养成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作者:任大成;张琳;肖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从中职护理解剖学基础教学中情境创设现状出发,探讨情境设计、情感激发、情境推演和反思感悟4个优化策略,以增强中职护理解剖学基础课堂教学的实效.
作者:朱业标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启发式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药理学的学习方法,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大有裨益.
作者:肖凌;李新才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调查某三级医院病案科工作人员利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的具体情况.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病案科工作人员开展调查研究.结果 25.0%的人对回顾性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较好,并利用该方法开展过科研;66.7%的人对回顾性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较差,也未参与过科研.100.0%的病案科工作人员都有与临床医生合作开展科研的意愿,但与临床科室合作存在缺乏沟通、缺乏资金以及没有时间开展科研等困难.结论 病案科工作人员以病案为载体,利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开展科研的情况总体较差,必须提高病案科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科研技能培养.
作者:聂立华;蔡纳新;王秋芳;付映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针对高职药事管理课程教学现状,结合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职业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三年制高职药剂专业药事管理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探讨药事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路.
作者:陆春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高职高专院校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培养学生临床合理用药及处方调剂等职业能力的关键课程,与本专业药理学、临床医学概论等后续课程紧密衔接.人体解剖生理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强、概念繁多的课程,如何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突出职业性、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从教学实践出发,结合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对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聂利华;廖鹏;黄晓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通过系统开发人体解剖学多媒体素材和多媒体课件,初步建成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原则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他们对人体解剖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效果认可.
作者:凌微;陈华;缪建荣;黄建敏;郑金秀;郭尧煊 刊期: 201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