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护人员信息安全意识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郭琴;谢宁

关键词:信息安全意识, 信息系统, 医护人员
摘要:目的:调查医护人员信息安全意识状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11名医护人员使用电子设备时的习惯进行调查。结果111名医护人员共有888项次反馈,其中643项次反馈信息安全意识薄弱,占72.4%;职业、性别、年龄和学历是影响医护人员信息安全意识的相关因素。结论医护人员应提高信息安全意识,防止医疗数据信息泄漏。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参与式学习在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参与式学习、情景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纷纷走进语文课堂,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教学模式的改变不仅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养成了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还提高了其人文素养。

    作者:龚蕊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医学院校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调查及分析

    目的:调查医学院校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为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提供参考。方法从我院9个院(系)2010—2013级医学本科生中随机抽取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性别学生、不同年级学生及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大四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得分高,农村与城市户口学生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医学院校应加强人文教育和人文引导,培养学生人文关怀意识,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作者:徐敏纹;王琪;靳蕊;吴璞琦;姚蕾;刘洁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生学业倦怠、学业投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四年制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生学业倦怠、学业投入及影响因素。方法以信效度较好的中文版学业倦怠量表-学生版和学业投入量表为基础,结合临床药学本科生特点,设计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生学业倦怠和学业投入调查问卷。采用此问卷对某校一、二年级226名四年制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生进行随堂调查,并使用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学生学业倦怠和学业投入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被调查学生中,162名(71.7%)存在学业倦怠,143名(63.3%)存在学业投入不足。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就业前景、缺乏监督、高考结束放松期、情感问题是学业倦怠的影响因素(F=3.480,R2=0.375, P<0.05);学习动力、上网情况、家庭经济条件、情感问题、社团活动是学习投入不足的影响因素(F=3.531,R2=0.325,P<0.05)。结论低年级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生存在明显的学业倦怠和学业投入不足问题,需要进行合理引导和适度矫正。

    作者:楚婷;秧茂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服务于全科医生培养的基础医学课程改革与实践

    顺应新形势下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要求,探索服务于全科医生培养的基础医学课程改革与实践。充分调研,把握全科医生岗位对知识、素质和能力的需求,制定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基于临床过程的基础医学课程体系;以“两个服务、一个融合”原则修订课程标准;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努力实现“三提高”;建立并推进自主见习制度,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创新教材,服务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开展课证融合,改革考试制度;建设并及时更新基础医学课程网站,搭建学生学习及师生及时沟通的平台。通过以上措施,学生基础医学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马瑜红;郭遂成;刘荣志;李玲;胡清茹;夏西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基于四大基本鉴定方法的生药学实验考核机制改革

    围绕四大基本鉴定方法对传统生药学实验考核机制进行改革,全方位开展专业技能培养,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生药学的积极性,全面提升学生技能水平。改革后的实验考核模式,实现了考试的公平、公正,使学生掌握的技能更加全面,实现了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的目标。

    作者:董巍;郭丽娜;王晓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以小组为基础的研究性教学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评价

    目的:评价以小组为基础的研究性教学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级85名学生分为14个学习小组,分别采用模拟面试结合典型案例讨论和PPT汇报结合典型案例讨论两种教学形式,并对两组教学过程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学生更倾向于灵活多变的组合教学形式,认为“提炼问题”和“分析资料”较难,需要教师加强引导。结论多种形式组合的研究性教学更容易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者:廖月霞;刘恒旸;渠吉皊;陈曦;秦阳;袁媛;郝圆圆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多种教学方法在临床专业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药理学教学内容多、作用机制复杂、理论性强,仅以单一教学模式教学,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加授课内容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

    作者:曾富佳;丁丽娜;张珏;张彪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高职高专院校“合作-探究-反思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实证研究--以天然药物化学课程为例

    以相关理论为基础构建“合作—探究—反思式”教学模式,以天然药物化学课程为载体,进一步验证该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过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教学实践与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应用能力得到较大幅度提高。从课堂氛围、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来看,该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具优势。

    作者:刘颖新;刘利利;邱艳明;杨惠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高职院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工学结合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我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结合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总结出“3+2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不仅满足高职高专职业素质教育和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而且促进了“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作者:王富刚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毕业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依据中等职业教育特点和评价理论,采用文献回顾法、理论分析法与德尔菲法,构建适合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不断提升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该评价体系初步确立了一级指标2项、二级指标24项,可广泛用于学校、毕业生、用人单位和第三方评价。

    作者:杨龙;滕雪萍;黄勇;班克杰;孙忠亮;王章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智能手机在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的实践与探索

    药用植物学是药学和中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智能手机日渐强大的功能和在高校学生中的普及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定冲击。为将智能手机有效合理地应用于药用植物学教学,从实验教学、实践教学效果以及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作一介绍。

    作者:朱芸;王翔飞;李鹏;王琪;唐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不规则抗体筛查在基层医院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探讨

    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在基层医院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用微柱凝胶法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593例住院患者术前备血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93例标本中检出阳性6例,阳性率1.01%,其中男性两例,阳性率0.70%,女性4例,阳性率1.30%,男性阳性率低于女性。6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标本中有妊娠史3例,输血史2例,冷抗体1例。因此,在输血患者中发现妊娠期妇女应予以高度重视,保证输血安全。593例中,汉族561例,阳性率0.89%;藏族32例,阳性率3.13%。结论基层医院临床输血时应将不规则抗体筛查作为常规检测项目,以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有效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

    作者:张会玲;马强虎;王新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药学专业综合实训项目实践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及解决思路

    我校药学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已在4届药学专业学生中开展,在综合实训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实训效果。本文将通过对综合实训项目实施过程的分析,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综合实训效果。

    作者:邢志霞;崔燕兵;王丹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总结我校十年来本科护理教育办学经验,找出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改革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我校办学定位,结合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护理专业特点和当今社会对护理人才的要求,构建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具有中医护理特色的应用型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龙苏兰;刘霞;左婷婷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网络版交互式急救系统在护生心肺复苏技能训练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网络版交互式急救系统对护生心肺复苏技能训练的作用。方法从我校护理专业2013级大专班中随机抽取9个班共111名护生,采用普通模拟人和网络版交互式急救系统训练,分别进行考核评价。结果从操作的评估、呼救与记录时间、按压位置、上臂伸直、上臂与病人胸壁垂直、按压频率、按压深度、开放气道、人工呼吸频率、吹气量和总成绩来看,护生采用网络版交互式急救系统练习比普通模拟人得分高,且差异有显著性。从性别角度来看,采用普通模拟人练习,女生上臂伸直、人工呼吸频率、吹气量得分低于男生,且差异有显著性;采用网络版交互式急救系统,男生按压频率、人工呼吸频率、吹气量得分高于女生,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采用网络版交互式急救系统能纠正护生的错误操作,提高护生心肺复苏技能。

    作者:王尉;王为民;战明侨;贾世磊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以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网络课程建设及探索

    针对当前医学教育状况,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为核心,设计多种教学模块,优化学科资源,构建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思维、增加学生专业信息量、促进师生互动的重要平台。

    作者:麻微微;周催;苑林宏;余焕玲;李鹏高;席元第;吕晨艳;肖荣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标准化病人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创新临床护理考核方法,提高护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与评判性思维能力。方法实习护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设定的情景下对高仿真无线模拟人实施整体护理,并填写问卷,由带教教师评价护生操作的正确性及规范性。结果通过该项考核,护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提升了评判性思维能力。结论标准化病人联合高仿真模拟人应用于临床护理考核得到护生认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作者:罗艺;曹小萍;孙孝君;韩艳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翻转课堂在健康史采集教学中的实施与思考

    通过课前完成学习任务、课中情景模拟、课后综合训练,在健康史采集教学中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及实际效果。

    作者:曾贵峰;寇桂香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基于时代要求的高校卫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随着经济的发展,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卫生管理领域凸显诸多问题。国家、社会、民众对卫生服务要求渐高,对卫生服务管理者的素质、知识、技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承载卫生管理人才培养任务的高校,应根据时代发展改革卫生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从适应时代发展出发,提出卫生管理人才培育路径,为完善培养模式提供建议。

    作者:张鹏程;涂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应对能力干预对肝癌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应对能力干预对提高肝癌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等组实验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肝胆外科住院的138例肝癌患者设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应对能力干预。3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和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应对能力得分明显提高,可理解性、易控制性、有意义性3个维度得分和SOC-13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也显著提高,自我管理行为、自我管理认知和自我管理环境3个维度得分与自我管理能力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对能力干预可提高肝癌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能力,促使其养成良好生活方式,提高抗病能力,保护和增进自身健康。

    作者:何影;李欢;曾喜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