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从案例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应用的现状论教师角色地位

田莉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医学教育, 教师角色
摘要:教师角色在医学教育案例教学中与传统教学差异较大,一堂匠心独具的案例分析课与教师角色的科学定位息息相关。教师不仅是医学教学案例的创造者、修改者和设计者,也是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掌控者、聆听者和引领者。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小组学习的PBL在现代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问题学习法(PBL)强调把学习置于问题中,让学生根据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综合分析和小组讨论,包括如何有效获取信息、如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交叉学科,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通过PBL这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以小组作为考核单位,并根据公平民主的原则让小组对每位成员进行测评,这样可以有效推动小组的学习。

    作者:杜冠魁;肖曼;蔡望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通过临床综合课程结业试卷分析不同教学单位教学效果的差异

    目的:通过分析“3+2”助理全科医师培训临床综合课程2014级结业考试试卷答题结果,寻找不同教学单位之间产生教学效果差异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通过比较6家教学单位学员对同一套试题的答题正确率,找出不同教学单位学员考试成绩的得分点,依据不足之处面向各教学单位及授课教师发出《教师教学问题整改建议书》。结果本次试卷50道客观试题中有20道试题各教学单位之间出现较大差异,其中2~3家教学单位有9道试题学员答题正确率较平均正确率低;3~4家教学单位有4道试题学员答题正确率较平均正确率低;4家教学单位有3道试题学员答题正确率较平均正确率低;1家教学单位有2道试题学员答题正确率较高;有2道试题所有教学单位学员答题正确率均较低。所有教学单位及授课教师均对《教师教学问题整改建议书》给予答复,并探讨出现问题的原因,包括:教师教学能力不足、教师对于教学大纲以及教学课件的理解能力缺乏、课程(疾病)临床少见、学员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等。结论为促进不同教学单位在相同教学课程之间的教学水平统一提高,采用试卷分析方式可以提供相对客观的依据,并可能发现重点问题。

    作者:张东海;马秀华;赵留庄;黄东明;刚君;刘双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论医患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在医疗工作中,医护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沟通的技巧,努力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静、安全的环境,对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要耐心解释,切忌大声呵斥、简单粗鲁、敷衍了事。医护人员如能和患者融洽沟通,不但可促进疾病的好转,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更重要的是还能及时化解医患之间的误解和矛盾,减少医患纠纷。

    作者:张玉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现场录像纠错式”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实验课中的应用

    目的:采用平行对照法,比较传统教学法和“现场录像纠错式”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实验课授课中的差别。方法在总结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尝试在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学生编戏(预习及编写操作过程)、拍戏(录制学生操作过程)、评戏(教师和学生一同观看现场拍摄的视频,并指导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收尾(教师归纳总结及学生小组练习)四步“现场录像纠错式”教学法,并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实验技能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班学生的3项技能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班(P<0.05)。结论“现场录像纠错式”教学方法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科学思维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等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作者:颜琴书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职业教育中的文化课教学

    目前,在中职学校各专业都开设一定数量的文化课,有许多内容使中职学生难以形成学习动力。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以不同行业的不同需要为依据,在文化课方面做出一定的努力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学校应开展主要行业对本门文化课需求特点的调查,把握学生所学专业对应职业群对本门文化课知识点、能力点的特殊要求。本文将对职业教育中的文化课教学做一些探讨,现介绍如下。

    作者:袁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基础课微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以药学专业基础化学课程为例

    微课程教学内容保持的相对独立性和内在耦合性特点有利于开展交互式教学。以医学职业院校药学专业的基础化学微课程教学为例,通过对比分析,探索构建适应于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基础课的微课程教学模式。

    作者:邹明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基于网络的叙事写作疗法对大学新生自我和谐的干预研究

    目的:探讨网络叙事写作疗法对大学新生自我和谐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名参加辅导的大学新生随机分成实验组(10人)与控制组(10人),对实验组实施6次网络叙事写作疗法,控制组不实施干预。干预前后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两组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实验组与控制组自我和谐得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得分、自我灵活性得分及总分比控制组及自身干预前低(P<0.05),控制组干预前后自我和谐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网络叙事写作疗法对大学新生自我和谐的干预有积极效果。

    作者:田秀菊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健康评估慕课课程联合翻转课堂在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健康评估慕课课程联合翻转课堂在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校114名2014级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57名)和对照组(57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慕课联合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方法。学期末比较两组考核成绩及对教学满意度的评价。结果实验组平时成绩、理论成绩、期末总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在自主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网络信息资源支持、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方面的教学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使用慕课联合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方法进行健康评估课程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互动性,还能促进教师成长和发展,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推进高校优质护理资源共享,优化护理生源。

    作者:赵梦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以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士)资格考试为切入点推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以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士)资格考试为切入点,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加强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建立试题库,强化实践教学。

    作者:雷呈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HMFG1-β-葡萄糖苷酶偶联物联合苦杏仁苷体外对膀胱癌EJ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

    目的:本实验将鼠源性免疫球蛋白G1(以下简称HMFG1)与β-葡萄糖苷酶连接,研究HMFG1-β-葡萄糖苷酶偶联物联合苦杏仁苷在体外特异性杀伤人膀胱癌细胞(以下简称EJ细胞)的作用,探讨HMFG1-β-葡萄糖苷酶偶联物联合苦杏仁苷用于膀胱癌治疗的前景。方法将不同浓度的苦杏仁苷加入HMFG1-β-葡萄糖苷酶偶联物、HMFG1单抗、HMFG1单抗加β-葡萄糖苷酶中,作用于EJ细胞,采用四氮噻唑蓝比色法(以下简称MTT法)与水溶性四唑盐比色法(以下简称WST-8法)进行实验。结果在不同方法下,不同苦杏仁苷浓度的HMFG1-β-葡萄糖苷酶偶联物对EJ细胞的杀伤活性吸光度值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不同方法下,各组对EJ细胞的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偶联物在250 mmol·l-1浓度下,MTT法IC50为2.12 mmol·l-1、WST-8法IC50为1.17 mmol·l-1。结论本实验证明HMFG1-β-葡萄糖苷酶偶联物联合苦杏仁苷具有明显特异性杀伤EJ细胞的作用,HMFG1-β-葡萄糖苷酶偶联物联合苦杏仁苷可能成为治疗膀胱癌的有效策略,可以进入动物实验进行进一步验证。

    作者:张冲;刘丽春;郭利君;王磊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妇产科护理学实验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改革

    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妇产科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适应临床需要的现代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重要过程与基本保证。注重实验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及综合技能有着重要作用。笔者结合自己的临床与教学工作经验,从以下几方面对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分析总结。

    作者:成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浅谈药物化学与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微视频的制作与应用

    微视频是相对较短、具有连续画面的视频片段,录制时长约为5~10分钟,方便下载传输,也便于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及时查看学习,画面直观生动,将文字、声像元素融为一体,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将复杂、抽象、枯燥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减少实验操作错误次数,在药物化学与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谭桂莲;武佳;吴桐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如何实施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

    新形势下高职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同高职教育整体发展不相适应,存在明显短板,这是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所面临的重要问题。阐述实施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分析职业道德与素质缺失的原因,探究如何更好地开展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提出创新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的途径。

    作者:徐亮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西医院校不同专业中医学课程教学内容调整的实践和思考

    传统的中医学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学生的需要,根据不同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以因材施教思想为指导,将课程特征和各专业学生的基本特点紧密结合,安排中医学课程的讲授时间,设计重点的教学内容,灵活改革现行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李逊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X线检查技术课程改革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各级医院影像检查技术及相关岗位,包括X线检查技师、CT检查技师、MRI检查技师、超声操作员、影像核医学检查技师等。 X线检查在影像检查中占很大比重,尤其在基层、社区医院,X线检查在影像检查中占重要位置。针对X线检查技师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改革原有学科体系,将X线影像仪器设备的成像原理、工作原理、设备管理和检查技术等知识和技能有机融合,构建X线检查技术新课程。校院合作,发挥各自优势,依据X线检查技术岗位工作任务和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按照岗位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为X线检查技术岗位培养“技术精炼,理论扎实,素质优良”的X线操作技师。

    作者:任津瑶;马敬研;陈丽霞;葛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比较教学法在穿脱隔离衣和手术衣项目操作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比较教学法在护理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一所医学类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15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比较教学法进行穿脱隔离衣和手术衣项目的操作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结果实验组中88%以上的护生认为比较教学法有助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分析问题能力和求同辨异的思维能力,其操作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比较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唐布敏;邹立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高职院校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以长沙卫生职业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形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学校教育的作用不可小觑。以长沙卫生职业学院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了解高职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进而从丰富教育内容、完善教育体系、改革教学手段3个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引导高职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以适应医疗卫生行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作者:肖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幽门螺杆菌阴性消化性溃疡与出血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阴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疾病与出血症状的关联,以指导出血症状的临床预防与治疗。方法对纳入研究的315例消化性溃疡(PU)患者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首先分析Hp阴性PU的临床特征,并以Hp阴性为危险因素,以出血和不出血为研究终点,进一步分析出血与Hp感染的关系,并推断其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结果 PU出血组Hp阴性率显著高于无出血组(P<0.05),Hp阴性PU患者出血组不同黏膜炎症程度的人数分布与无出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p阴性是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高危因素,可提高合并出血的发生率,且临床症状较重,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对于Hp阴性尚未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可进行积极的预防治疗,从而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而针对已感染Hp且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根据临床症状进行指导治疗,能够有效增强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娟;柏启洲;王小春;詹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限制性液体复苏与常规液体复苏治疗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骨盆骨折(PF)是临床常见的严重性外伤疾病,主要原因有直接暴力对骨盆造成撞击或挤压、高空坠落等,常见于交通、施工事故或塌方等[1]。骨盆骨折常合并多部位、多器官损伤,大量出血,休克发生率较高。有报道显示,创伤失血性休克是骨盆骨折患者常见并发症[2-3]。如休克早期不及时救治,常会因后期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而导致较高的病死率。

    作者:朱琳;王升旺;张浩;李雪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其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结合教学实践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并对其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任务呈现、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学习效果评价的具体运用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谢雨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