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我效能、应对方式以及社会支持 对脑胶质瘤术后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研究

靖亚南;张小丽;邢凤梅;廖珩;魏君;毕丽杰

关键词:脑胶质瘤术后患者, 心理弹性, 自我效能, 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
摘要: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术后患者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对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心理弹性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医学应对问卷对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唐山市人民医院住院的脑胶质瘤术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是脑胶质瘤术后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其中自我效能、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面对应对、屈服应对与心理弹性有相关性(P<0.05).结论 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是脑胶质瘤术后患者心理弹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改善患者的心理弹性,提高其生活质量.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医疗设备应用技术专业 校企合作问题剖析与解决对策 ——以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校企合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疗设备应用技术专业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与措施,推进学校医疗设备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促进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为企业培养所需的技能型人才.

    作者:胡希俅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基于数字化实训基地建设 《义齿制作实训教程》校本教材的开发

    为推进我校口腔修复工艺数字化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口腔修复工艺数字化课程体系,并根据口腔修复工艺专业特点和定位,依据职业岗位能力、素质以及职业资格鉴定要求,进行《义齿制作实训教程》校本教材的开发建设,以期保障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教学顺利开展,满足当代中职教育发展的需要.介绍开发该校本教材的背景、具体措施以及该校本教材的开发在推进专业建设上取得的成效.

    作者:黄莉婷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内蒙古自治区2015—2017年医学类学生 对口升学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2015—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医学类学生对口升学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相关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对内蒙古自治区2015—2017年医学类对口升学招生院校、录取分数线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科第二批次分数线呈逐年上升趋势;高职高专批次近三年分数线呈逐年上升趋势,各院校之间分数线差距较大.本科第二批次招生院校招生名额增加明显,高职高专招生院校、招生名额均有增加.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医学类对口升学工作稳步推进,呈现量、质全面提升态势.

    作者:张静;刘金晔;胡哲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问题的若干思考

    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原因入手,梳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过程中教育理念、培养模式、交流与合作及发展趋势,提出走向国际化的对策.

    作者:赵静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技术对中职学生幸福感的影响

    目的 提高中职学生在学校、学业、友谊等方面的满意度及总体幸福感.方法 选择本校二年级的两个护理班,一个班采用常规的传统方式进行班级管理,为对照班;另一个班采用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技术进行班级管理,为实验班.实验前后用《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进行调查,调查结果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验后实验班学业满意度、友谊满意度、自由满意度、学校满意度维度得分和幸福感总分较对照班高(P<0.05或P<0.01).结论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技术可以增加学生对学校、学业、友谊及自由的满意度,提升总体幸福感.

    作者:刘伊玲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浅议目标管理在公立医院的应用

    目标管理概念是美国管理专家德鲁克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先提出的. 现如今,目标管理已被公认为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效的现代管理方法之一. 目标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以其重视成果的体现,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显著优点,对于提升业绩、培养人才、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极为有效, 在现代管理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将医院的任务和使命转化为战略目标,将目标管理融入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使医院的活动按具体目标进行,使每一名医务人员都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实现自身价值,从而保证医院总体目标的实现.

    作者:王惠新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实习护生共情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实习护生当前的共情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护理人员的护理教育和未来临床护士共情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中文版Jefferson共情能力量表对我校医学院的部分实习护生(包括五年制高职实习护生和三年制大专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实习护生共情能力总分为(102.64±11.83)分;影响实习护生共情能力的因素主要有性别、学制以及对护理专业的兴趣(P<0.05).结论 目前实习护生的共情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虽然比起近几年的研究得分要高一些,但是依旧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影响实习护生共情能力的因素较多,主要受学制、性别和对护理专业兴趣的影响.建议护理学校考虑实习护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给他们开设一些与护理共情能力培养相关的人文课程,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加强护生共情能力知识的培训,培养出共情能力更强的临床护士.

    作者:杨怀梅;杨希;饶洪宇;王发卓;赵鹏翔;蔡顺洁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老年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老年医学作为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操作性.从老年医学教学的实际出发,分析目前传统教学模式在老年医学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探讨在老年医学教学中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措施,为培养优秀的老年医学人才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王佳贺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超星学习通在高职健康评估翻转教学中 的应用研究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成为新时代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介绍如何应用超星学习通这一信息技术平台对健康评估课程进行翻转教学,同时阐述超星学习通在高职健康评估翻转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价值、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为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作者:施秋桃;何晓彬;谢炎明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同伴互助在卫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师 课堂教学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课堂教学诊断的有效提升途径,提高卫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方法 在同伴互助组的组织下,借助《有效教学理念册》、课堂教学诊断评价表及课堂教学诊断学习交流平台,开展同伴互助式的课堂教学诊断活动,实践时间为一个学年.比较研究实施前后(实施前定为对照组,实施后定为观察组)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及同事对教师课堂的评分、教师对课堂教学诊断的认识及实践能力,探索同伴互助提高课堂教学诊断力的有效性.结果 9门课程期末考试总成绩的班级平均值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学生对教师课堂评分、同事对教师课堂评分、教师参加课堂教学诊断能力的测试成绩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在卫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中实施同伴互助式的课堂教学诊断活动,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学生及同事对教师课堂的评价、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诊断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马建强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自我效能、应对方式以及社会支持 对脑胶质瘤术后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术后患者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对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心理弹性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医学应对问卷对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唐山市人民医院住院的脑胶质瘤术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是脑胶质瘤术后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其中自我效能、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面对应对、屈服应对与心理弹性有相关性(P<0.05).结论 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是脑胶质瘤术后患者心理弹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改善患者的心理弹性,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靖亚南;张小丽;邢凤梅;廖珩;魏君;毕丽杰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某高职院校学生评教结果的差异及分析

    目的 分析学生评教结果的差异性,为提升教师职业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教务科统一制订的学生评教量表,对某高职院校护理系2017年下学期在校78个班级的3727名学生进行学生评教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学生评教总均分为(92.81±11.444)分,其中学生自评维度得分低,为(17.92±2.836)分;护理系教师评教得分高于其他系部教师(P<0.05),护理系专职教师得分高于兼职教师(P<0.05).结论 学生评教结果受到学生、教师及评教过程管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要灵活运用学生评教结果指导教学管理及提升教学能力.

    作者:龙林子;岳晓艳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提升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与效果评价 ——以病理学课程为例

    目的 研究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病理学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必要性以及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融入策略.方法设计核心素养问卷,对200名高职护理学生在教学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共5个维度:关爱帮助、沟通合作、独立思考、恪尽职责、自主学习.结果教学干预后,5个维度的核心素养得分均较干预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结论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应关注高职医学院校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等全面发展.

    作者:毛旭娟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结合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医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在大学医学物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在网络技术平台的支持下对部分班级的大学医学物理教学展开结合微课资源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探索,收到一定的效果,为进一步在教学中应用此项教学模式提供借鉴.

    作者:彭永进;王昌军;赵晓艳;田秀娜;刘玉玲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做好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物品准备的几点体会

    实验课在整个微生物学教学中地位重要,是学生对微生物产生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在于做好实验教学物品的准备工作.从无菌操作、实验理论准备、菌种活化、物品统筹安排、预实验准备等方面,总结完善优化微生物学实验物品准备工作的几点体会,为从事微生物实验准备的实验技术人员及青年教师提供借鉴.

    作者:褚一凡;陈登宇;刘从森;郑庆委;管俊昌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高职口腔医学专业 临床实习规范化管理模式探索

    为保证临床实习工作有序开展,必须采取规范化管理模式.探索临床实习教学目标规范化、临床实习过程管理规范化、临床实习考核评价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以期提高高职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谢宏新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基于网络的智慧教育应用于生物化学 的实践研究

    目的 探索基于网络的智慧教育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齐齐哈尔医学院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二年级42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1班到4班206名学生为实验组,采用基于网络的智慧教育;13班到15班221名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课程结束后,通过统计学生调查问卷和比较理论考试成绩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在基于网络的智慧教育的12个方面,70%以上的学生认为效果非常好;实验组学生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应用基于网络的智慧教育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师岩;张春晶;宁小美;徐晶;李淑艳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联合网络微信平台的教学模式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探索

    目的 建立网络微信平台,探讨其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级护理本科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实验组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结合网络微信平台学习,收集数据并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和考试成绩.结果 实验组整体教学效果的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期末考试总分及临床病例分析成绩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联合网络微信平台的教学模式可有效改善病理生理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完善并推广.

    作者:李涛;曾茂森;吕伟清;胡晓枚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医学生心理素质与人文素养的调查研究

    目的 探讨医学生心理素质与人文素养的现状和差异.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运用心理弹性量表、自尊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医学生人文素养问卷,对某中医学院311名中医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医学生的心理素质均高于中等水平(P<0.001);(2)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总均分和4个因子分均显著高于中等水平(P<0.001),且各因子发展不均衡,特别是人文知识相对缺乏;(3)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人文素养的总均分和各因子分在性别、家庭所在地和年级方面存在群体差异(P<0.05).结论(1)医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整体较高,也存在显著的群体差异,需要通过心理课等方式进行培养.(2)医学生的人文素养中,人文知识相对缺乏,需要开展人文素养教育课程,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作者:代景华 刊期: 2018年第18期

  • 安阳市养老从业人员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目的 探讨分析安阳市养老机构的现状,对安阳市养老从业人员进行全面调研,规范养老服务队伍,为进一步发展养老事业提供对策.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安阳市养老机构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养老服务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以下岗失业人员为主,数量严重不足、队伍不稳定、不专业,专业素质偏低.结论 政府应该提高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老年服务工作者的培训力度.大力发展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学历教育,建立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

    作者:王春玲 刊期: 2018年第18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