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化学法在药物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与前景

许莉莉

关键词:电化学法, 药物分析, 应用, 展望
摘要:电化学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应用范围广等特点,目前已成为分析化学领域中发展较快的分析方法之一,不仅可以用于药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而且还可用于药物杂质的控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电化学法在药物分析领域中的应用,并对这一分析方法在药物分析领域的发展做了展望。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征订启事

    《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是由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主管、人民军医出版社主办、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承办、人民军医电子出版社出版的一份正式发行的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专业杂志,荣邀国内近80位知名专家组成编辑委员会。本刊采用光盘和纸版导读相结合的载体方式,重点宣传国内外功能和分子影像学基础与临床研究成果,推广和普及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方面的新经验、新技术,促进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的快速发展。主要栏目有:专家论坛、专家讲座(视频)、研究论著、读片窗、新技术交流(幻灯)、病例报告、综述等。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思连康佐治新生儿黄疸6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60例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思连康佐治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妇产科收治的患有黄疸的新生儿中随机抽取120例,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试验组的患儿在进行光照治疗的同时服用茵栀黄口服液和思连康,而对照组仅进行光照治疗。在进行两周左右的治疗后,治疗前后用经皮测胆红素仪大致测定总胆红素的含量,初步评估黄疸的改善情况,同时观察症状的改善情况。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疗效。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儿的症状均有改善,但试验组患儿治疗后经皮测胆红素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思连康对新生儿黄疸有很好的辅佐治疗效果。

    作者:闫利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不同麻醉方案对高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

    目的:探讨局麻、全身麻醉及腰硬联合麻醉对高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的麻醉方法将111例高龄手术患者分为局麻组、全身麻醉组、腰硬联合麻醉组各37例.观察对比三组患者术前和术后MMSE分值,以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手术前MMSE分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 h、术后1 d、术后3 d时全身麻醉组MMSE分值显著低于局麻醉组及腰硬联合麻醉组(P<0.01或 P<0.05);全身麻醉组 POCD 的发生率为27.04%,显著高于局麻组的8.11%(P<0.05).结论:局麻、全身麻醉及腰硬联合麻醉均可发生 POCD,但全身麻醉后POCD的发生率更高,临床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以此保障患者的就医质量.

    作者:赵毅;宋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征订启事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主管,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主办,唐都医院承办的以光盘(CD-ROM)附纸质导读形式公开发行的医学电子专业学术期刊(双月刊)。图文声像并茂,报道信息容量大,具有很强的互动性。以全国各级医疗机构临床医护工作者、医教科研人员及医药卫生管理者为主要读者对象,开展学术交流,服务军队和地方医学事业发展。设置的栏目有专家视野(述评)、基础与转化医学、预防与转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临床与转化医学、短篇报告、医学教育、综述、转化医学动态与咨讯、转化医学多媒体课件等。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浅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西医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中医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更高,实验组患儿的疾病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更短,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对小儿支原体肺炎进行治疗,相比单用西医进行治疗更为优越,疗效明显,值得普及和应用.

    作者:李慧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抗病毒药物及抗病毒策略研究进展

    病毒性疾病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元凶之一,然而目前能够有效治疗病毒感染的药物却十分有限。因此,寻找拥有新的作用靶点和抗病毒策略的抗病毒药物是极为必要的。本文重点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或应用的抗病毒药物,分析其抗病毒机制和所采用的抗病毒策略,介绍抗病毒药物的发展趋势。

    作者:刘强;周园红;杨占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深化急诊医学教学改革提高临床急诊教学成效

    目的:探讨深化急诊医学教学改革的方法,提高临床急诊教学成效。方法:结合近年急诊医学的发展状况及在教学中的经验,从理论学习和实习操作两方面入手,对教学内容及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结果:学生在临床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均明显提高,同时增强了相关的医疗法律、法规意识,并提高了在急诊工作中与患者沟通的技巧。结论:所使用的急诊医学教学改革的方法提高了临床急诊教学成效,值得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孙勉;李晓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低频联合高频超声诊断脐尿管癌与浸润性膀胱癌的价值优势

    0引言脐尿管癌与膀胱癌的临床表现在超声诊断中有较多相似之处,鉴别起来有一定困难,脐尿管癌易侵犯或者与膀胱壁关系密切[1]。低频联合高频超声诊断增加对这两种疾病的了解,提高诊治水平。

    作者:张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PACS的影像教学系统在影像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PACS的影像教学系统在影像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PACS的影像教学系统中,由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审核图文后,将特殊病例、典型病例和追踪证实病例,用文字注解的功能,把相关的图像做标释后,按影像征象项目分类储存进教学数据库里,管理时使用模块化分类管理方式.结果:PACS的影像教学系统设计用户界面实用、方便、美观,且功能强大,影像教学模块资料和文本文件库信息能安全、无损的存储,稳定性好,操作互动性好.结论:自PACS系统建立和运用后,由于具有了高效率高质量影像学图像处理功能,从而解决了许多传统教学弊端,医学影像教学工作得到了极大方便,彻底改革了传统教学手段,使教师授课更加形象、生动、丰富、方便.在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学生可获得比传统教学方式更多、更丰富的知识信息,实现了共享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PACS的教学系统在医学影像学相关教学工作中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它也将成为临床专业、影像专业的影像实践和教学的重要手段.进一步加强硬件设备的完善,强化训练计算机知识,优化医学教学模式,发展远程网络医学影像教学,是今后教学改革的方向.

    作者:赵欣;郭炜;马瑞;颜林枫;贺延莉;崔光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Th17细胞在URSA中的作用

    临床上能确认的妊娠中约15%发生自然流产,与同一性伴侣连续发生2次及2次以上的自然流产,称为复发性流产(RSA),其中约50%找不到明确病因的RSA 称为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URSA )[1]。目前有关U RSA患者体内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报道逐渐增多,Th17细胞在U RSA 中的作用逐渐被重视。

    作者:殷文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探讨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影像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0例经手术证实的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病例的影像表现.结果:行X线平片检查30例,显示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18例(60.0%);行椎管造影25例,显示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20例(80.0%);行CT平扫30例,显示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28例(93.3%);行CTM检查22例,显示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22例(100%).结论:X线平片不能作为判断是否有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依据,CT平扫可较为准确判断腰椎椎体后缘离断征状,CTM能更准确地显示椎管管腔内的情况.

    作者:李毓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饱胃孕妇在行急诊剖宫产麻醉中预防返流误吸的处理体会

    目的:探讨饱胃孕妇在行急诊剖宫产麻醉时预防返流误吸的体会.方法:选取2011-01/2013-12我院收治的200例饱胃临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00例,均行硬膜外麻醉下急诊剖宫产手术.观察组在术前30 min适量静脉注射0.2 mg/kg甲氧氯普胺,而对照组在术前不与注射.记录手术过程中患者恶心呕吐、反流误吸的例数,对比两组恶心呕吐、反流误吸的发生率,并作出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有10例发生恶心呕吐、反流误吸,对照组95例发生恶心呕吐、反流误吸.对比两组恶心呕吐、反流误吸的发生率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前静脉注射甲氧氯普胺对饱胃孕妇在行急诊剖宫产麻醉中返流误吸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作者:张剑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颈内动脉狭窄与脑分水岭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与脑分水岭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01/2014-01收治的60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非脑分水岭梗死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核磁共振MRI和头颅CT检查,并且用头颅多普勒(TCD)和颈动脉彩超检查判断颅内外大动脉有无狭窄或闭塞.结果:60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与颈内动脉狭窄和脑内动脉狭窄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其中大脑中动脉狭窄37例(61.67%)、大脑前动脉狭窄19例(31.67%)、大脑后动脉狭窄17例(28.33%)、颈内动脉狭窄40例(66.67%)、大脑基底动脉狭窄23例(38.33%),颈内动脉狭窄及大脑中动脉狭窄与其他类型的脑动脉狭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内动脉和脑内动脉狭窄与脑分水岭梗死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狭窄与之关系密切,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作者:张金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腹膜炎3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32例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临床治疗、转归情况。方法:对我院感染科2010-01/2013-12住院的32例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腹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本组32例患者中治愈13例,好转9例,死亡10例,主要死亡原因是肝肾综合征。结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腹膜炎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早诊断、早治疗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同时积极治疗原发性肝病及并发症,降低重症肝病及晚期肝病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作者:陈庆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气管切开患者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方法:实验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湿化液湿化气道;对照组采用超声雾化器定时、间断气管切开口处雾化吸入法。结果:实验组发生刺激性咳嗽、呼吸道黏膜损伤出血、痰痂形成、肺部感染的概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湿化液湿化气道效果好,可保证气道湿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杨秀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64排螺旋CT在头颈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头颈血管疾病中成像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01/2013-04收治的40例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采取CTA检查,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颈内动脉狭窄患者9例,颈总动脉狭窄患者5例,颈内动脉瘤患者4例,椎动脉狭窄6例,动静脉血管畸形患者4例,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6例,起源异常患者6例。结论:采取64排CT对头颈血管病变进行诊断确切性高,可作为依据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可作为临床头颈部血管疾病的筛选方案,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吴海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剖宫产术中子宫捆绑术的应用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中子宫捆绑术对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行剖宫产术发生产后出血46例,其中16例施行子宫捆绑术,观察其止血效果。结果:该方法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止血效果,并且保留了患者子宫。结论:将子宫进行捆绑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具有简单、安全、有效的特点。

    作者:尤春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

    目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实验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更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患者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微创性好,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宝音达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股骨颈骨折的术后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了解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2010-01/2012-12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2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112例及B组(全髋关节置换术组)108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对术后第1、3、5年的临床疗效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两组相比,A组中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评定髋部骨折的标准,本组患者术后随访显示,术后第1年两组术后临床优良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在术后的第3、5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优良率,B组明显比A组优,差异相比较,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这两种术式在治疗股骨颈骨折上具有各自的优势,术后近期临床效果一致,对于术后的远期临床效果看,全髋关节的置换术明显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临床上应该依据个体的差异来选择合理术式.

    作者:李文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生眼科见习教学方案改革与实践

    招收八年制医学生是国家培养高水平医学人才的一种新的培养方式,见习教学是极为重要的培养环节。通过实践探索发现,教学内容实践化、教学方法多样化、课外活动科研化是提高眼科见习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作者:邓志宏;曹燕娜;陈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主管: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政治工作局

主办: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