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
第三代硝基苯咪唑类衍生物的代表之一是奥硝唑,其抗菌范围和使用与甲硝唑、替硝唑大致相同,但是比后两者产生耐药性和不良反应的几率小,特别是在治疗口腔感染上,较甲硝唑和替硝唑更有优势。目前,奥硝唑已经成为临床治疗口腔感染的首选药物。
作者:刘光峰;刘慧慧;王文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腔穿刺置入猪尾巴管并注入尿激酶在治疗结核性分隔样脓胸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9例结核性分隔样脓胸患者,超声下选取合适穿刺点定位,置入猪尾巴引流管引流脓液然后再注入尿激酶。结果:89例患者穿刺均成功,结核性分隔样脓胸患者从引流管内一次或者多次注入尿激酶并持续引流冲洗,分隔样脓腔范围明显缩小,增厚的胸膜也有不同程度减轻;并发症1例,在穿刺点形成胸壁结核。结论:超声引导胸腔穿刺置入猪尾巴管,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分隔样脓胸,可在穿刺过程中全程观察,避免盲穿而引起气胸,并发症少,采用多孔的猪尾巴引流管,使脓液引流更彻底,能够使大多数结核性分隔样脓胸患者避免外科手术。
作者:史成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深化急诊医学教学改革的方法,提高临床急诊教学成效。方法:结合近年急诊医学的发展状况及在教学中的经验,从理论学习和实习操作两方面入手,对教学内容及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结果:学生在临床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均明显提高,同时增强了相关的医疗法律、法规意识,并提高了在急诊工作中与患者沟通的技巧。结论:所使用的急诊医学教学改革的方法提高了临床急诊教学成效,值得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孙勉;李晓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SBP)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五年以来接收的56例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由于肝硬化并发SBP的临床特点多表现出复杂性、多样性以及非典型性,因此其致病菌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以起病不典型、腹水中至大量、有进行性增加、顽固性腹水等为表现,腹水细胞计数和细菌培养为自发性腹膜炎(SBP)的诊断依据。结论:肝硬化合并SBP临床颇为常见,认识其临床特点,采用适度结合抗生素治疗方法为辅的综合治疗可以降低此病死亡率。
作者:柴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饱胃孕妇在行急诊剖宫产麻醉时预防返流误吸的体会.方法:选取2011-01/2013-12我院收治的200例饱胃临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00例,均行硬膜外麻醉下急诊剖宫产手术.观察组在术前30 min适量静脉注射0.2 mg/kg甲氧氯普胺,而对照组在术前不与注射.记录手术过程中患者恶心呕吐、反流误吸的例数,对比两组恶心呕吐、反流误吸的发生率,并作出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有10例发生恶心呕吐、反流误吸,对照组95例发生恶心呕吐、反流误吸.对比两组恶心呕吐、反流误吸的发生率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前静脉注射甲氧氯普胺对饱胃孕妇在行急诊剖宫产麻醉中返流误吸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作者:张剑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和尿激酶经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04/2013-11接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59例,并随机分为两组.采用瑞替普酶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尿激酶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各组治疗前、后的症状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针对临床终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与讨论.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6.6%,两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药物反应、出血率等方面差异不明显,也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溶栓的起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结论:瑞替普酶和尿激酶均可使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表现得到极大改善,安全性和有效性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白银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局麻、全身麻醉及腰硬联合麻醉对高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的麻醉方法将111例高龄手术患者分为局麻组、全身麻醉组、腰硬联合麻醉组各37例.观察对比三组患者术前和术后MMSE分值,以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手术前MMSE分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 h、术后1 d、术后3 d时全身麻醉组MMSE分值显著低于局麻醉组及腰硬联合麻醉组(P<0.01或 P<0.05);全身麻醉组 POCD 的发生率为27.04%,显著高于局麻组的8.11%(P<0.05).结论:局麻、全身麻醉及腰硬联合麻醉均可发生 POCD,但全身麻醉后POCD的发生率更高,临床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以此保障患者的就医质量.
作者:赵毅;宋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施行鼻内镜手术,标本进行病理学研究,术后采用抗生素辅助治疗。结果:3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均治愈出院,鼻腔通气良好,症状消失,上颌窦口通畅。术后随诊回访6个月~1年,无1例复发,无并发症发生。病理学诊断感染真菌为:白色念珠菌5例,毛霉菌12例,曲霉菌13例。结论: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具有创伤小,治愈效果良好,缩短诊疗时间,是诊断和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理想方法。
作者:王小群;孙张生;汪静;周克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0引言脐尿管癌与膀胱癌的临床表现在超声诊断中有较多相似之处,鉴别起来有一定困难,脐尿管癌易侵犯或者与膀胱壁关系密切[1]。低频联合高频超声诊断增加对这两种疾病的了解,提高诊治水平。
作者:张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与脑分水岭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01/2014-01收治的60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非脑分水岭梗死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核磁共振MRI和头颅CT检查,并且用头颅多普勒(TCD)和颈动脉彩超检查判断颅内外大动脉有无狭窄或闭塞.结果:60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与颈内动脉狭窄和脑内动脉狭窄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其中大脑中动脉狭窄37例(61.67%)、大脑前动脉狭窄19例(31.67%)、大脑后动脉狭窄17例(28.33%)、颈内动脉狭窄40例(66.67%)、大脑基底动脉狭窄23例(38.33%),颈内动脉狭窄及大脑中动脉狭窄与其他类型的脑动脉狭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内动脉和脑内动脉狭窄与脑分水岭梗死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狭窄与之关系密切,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作者:张金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研究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AT)在急性肠系膜上动静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的18例经过手术以及临床证实的肠系膜上动静脉栓塞急诊CT平扫、CAT及三维重建资料,18例患者全部行全腹平扫及CTA检查,并对平扫以及 CTA 进行独立的分析.结果:18例患者经术前CTA均诊断明确为肠系膜栓塞,诊断的敏感度高达100%.平扫CT显示直接征象的能力低于CTA.而CT平扫SMVE直接征象敏感度强于SAME.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血管成像方法,有着其他影像学血管成像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在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诊断中已成为首选影像学方法.
作者:王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生化检验又称为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目前临床医生已将生化检验结果看作疾病诊断的重要标准,通过检验报告的信息临床医生可以判断疾病的种类,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而进行相应的临床治疗,故检验科必须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然而,在生化检验过程中存在很多影响检查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多年从事检验科工作积累的经验,详细探讨影响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如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样本采集因素、仪器设备及实验室环境因素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作者:张素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PACS的影像教学系统在影像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PACS的影像教学系统中,由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审核图文后,将特殊病例、典型病例和追踪证实病例,用文字注解的功能,把相关的图像做标释后,按影像征象项目分类储存进教学数据库里,管理时使用模块化分类管理方式.结果:PACS的影像教学系统设计用户界面实用、方便、美观,且功能强大,影像教学模块资料和文本文件库信息能安全、无损的存储,稳定性好,操作互动性好.结论:自PACS系统建立和运用后,由于具有了高效率高质量影像学图像处理功能,从而解决了许多传统教学弊端,医学影像教学工作得到了极大方便,彻底改革了传统教学手段,使教师授课更加形象、生动、丰富、方便.在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学生可获得比传统教学方式更多、更丰富的知识信息,实现了共享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PACS的教学系统在医学影像学相关教学工作中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它也将成为临床专业、影像专业的影像实践和教学的重要手段.进一步加强硬件设备的完善,强化训练计算机知识,优化医学教学模式,发展远程网络医学影像教学,是今后教学改革的方向.
作者:赵欣;郭炜;马瑞;颜林枫;贺延莉;崔光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转化医学网是由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转化医学电子杂志》编辑部创建的专业性学科网站,是《转化医学电子杂志》重要的征稿途径及网络宣传平台。网站的创建为不同研究领域的医护专业人员及从业人员提供了一个转化医学交流互动的全新方式,打造了一个个性化的学习平台与研究成果共享中心,让国内的研究者、开发者、临床应用者零距离地共同讨论,共同分享,行业上的界限在这里模糊和消失,这是一个真正没有围墙的加速医学转化的“孵化器”。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探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诊断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重型颅脑损伤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患者经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和抗感染,手术介入等综合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治愈23例(65.7%),有效缓解11例,感染死亡1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存在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有利于改善预后,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黄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 TST 与 PPH 治疗痔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02/2013-02本院肛肠科收治的78例痔病患者病例资料,依据治疗方法随机将病例资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采用 PPH 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TST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例资料显示,观察组患者在肛门功能(肛门疼痛,术后肛门失禁、肛门狭窄发生率)恢复情况、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但两组在术中出血及脱垂等并发症方面对比分析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TST治疗痔病后在肛门功能恢复、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优于PPH治疗方法,而且TST手术方法安全、有效,并符合肛门直肠生理的特点,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崔凤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儿科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机制,为治疗过程中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2-10/2013-10在我院儿科就诊的26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60份标本中分离出393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84株,占46.82%.结论:革兰阴性杆菌对链霉素耐药率高,对衣替米星和地贝卡星耐药率低.
作者:徐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药师对围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实施药学干预的效果,旨在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干预模式,以提高我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水平.方法:回顾我院在2012-01/2013-10收治的120例行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每组60例,回顾并对比分析临床药师对外科手术抗菌药物的使用实施干预前后的情况.结果:在临床药师干预对外科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后,干预组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的86.7%(52/60)下降至38.3%(23/60),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干预组抗菌药物用药的选取、时间、剂量和地点均趋于合理,用药时间也大幅度减少,预防用药的指征亦把握得当.结论:临床药师对围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实施药学干预,可以提高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的意识,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
作者:马珂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自体睫毛脱落后若侵入泪小点内、睑板腺开口及球结膜下,成为异物存留,会引起异物感、刺痒感等不适。本文将2007年以来我院眼科门诊收治的35例外眼侵入性睫毛异物患者病例总结汇报如下。
作者:逄作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盐酸坦洛新联合托特罗定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03/2014-01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坦洛新治疗,观察组给予盐酸坦洛新加托特罗定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两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 )、生活质量评分(QOL)、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Qave)、尿急症状评分及膀胱残余尿量.结果:治疗后,两组IPSS、QOL、Qmax及Qave均显著改善(P<0.01),残余尿量均变化不明显(P>0.05),对照组尿急症状无明显改善;观察组QOL及尿急症状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坦洛新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托特罗定能有效缓解下尿路梗阻,特别是能有效改善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峰;张鹏;刘孝德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