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数字化音乐电胃肠起搏治疗仪治疗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的研究

刘世萍;陈玉华;刘万福

关键词:动力紊乱, 胃肠疾病, 胃肠起搏治疗仪
摘要:目的:探究数字化音乐电胃肠起搏治疗仪治疗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50)和对照组(n=150).对照组给予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加用数字化音乐电胃肠起搏治疗仪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后症状评分(7.23±2.01)较治疗前(22.85±2.34)下降;治疗组治疗后症状评分(4.34±1.32)较治疗前(23.13±2.27)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总有效率(94.7%)较对照组(76.7%)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体表数字化音乐电胃肠起搏治疗仪治疗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运用不同止血方式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采取不同方式止血对促进卵巢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12/2015-06收集的74例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病例,依照止血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7),对照组行单极电凝止血,观察组选择镜下缝合止血,针对两组手术前后的性激素水平进行比较和评估.结果:术前,两组的E2、FSH等指标值比较基本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的E2、P及T水平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LH与FSH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组间指标值比较,观察组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实施镜下缝合止血利于促进卵巢功能恢复,适合在临床上普及应用.

    作者:董萍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伢典法和车针法治疗乳牙龋齿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伢典凝胶去腐技术治疗乳牙龋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75例150颗中龋患牙作为研究对象.伢典组79颗患牙:应用伢典凝胶法去腐、充填.对照组71颗患牙:常规牙钻去腐、制备洞型、充填.结果:治疗过程中无疼痛率、患儿合作率,伢典组优于对照组(P<0.05).伢典组充填6个月及1年后充填成功率分别为96.2%、84.5%,继发龋发生率分别为0.00%、9.8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伢典凝胶去腐技术治疗乳牙龋病减少了牙钻和麻醉的使用,减轻了患儿的疼痛和不适感,提高了治疗成功率.

    作者:李丽洁;鄂丽华;郝玉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剖宫产同时剔除子宫肌瘤的护理对策探讨

    目的:探讨分析剖宫产同时剔除子宫肌瘤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3-05/2014-06收治的20例患者,通过对所有患者进行全面的手术评估、用心准备以及精心的护理后,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研究分析,总结并学习护理知识和经验.结果:通过我院治疗和细心的护理,20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治疗过程中无感染以及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手术评估以及细心专业的护理,显著提高了剖宫产同时行子宫剔除肌瘤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患者治愈率.

    作者:潘占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受血者输血前四项感染性疾病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对受血者输血前四项感染性疾病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选取需要输血治疗的患者1000例,在受血前进行四项感染性疾病指标检测,即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 1/2).对受血前感染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结果:6例为抗-HCV阳性,阳性率为0.6%;有12例为抗-TP阳性,阳性率为1.2%;79例为HBSAg阳性,阳性率为79%;2例为抗-HIV 1/2阳性,阳性率为0.2%;所有患者中,阳性为男性的有69例,阳性率为13.21%,阳性为女性的有30例,阳性率为6.27%;通过分析发现,男女感染性疾病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血前对受血者进行四项感染性疾病指标检测能够确定受血者是否在输血前就患有上述与输血相关的传染性疾病,能够及时避免一些因输血而出现感染疾病所导致的纠纷,也可及时发现潜在的感染源,从而进行预见性管理,对于降低感染率,保证患者健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乐峰;杨治理;赫天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

    目的:总结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04/2015-05收治的94例妇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47)和对照组(n=47).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为患者提供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待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不同方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显效29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74%(45例);对照组患者显效21例,有效1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5.11%(40例),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妇产科疾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贺培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利普刀手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患者术后的护理

    目的:通过对官颈上皮内瘤样变患者采取利普刀治疗,观察在围手术期通过护理干预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04/2011-04我院收治的实施利普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以及术后护理,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经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使得患者的满意度为100%,且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通过对宫颈上皮内瘤样变患者采取利普刀治疗,以及术后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舒适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高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舒适护理对减轻剖宫产术后疼痛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舒适护理对减轻剖宫产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2015年我院收治的200例剖官产术后疼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00)和对照组(n=10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妇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比较两组产妇术后生理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24h、48 h、72 h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妇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排气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24h睡眠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产妇的疼痛程度,对促进产妇术后生理功能的早期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彩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高血压病的病因干预及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方法:通过对比本社区中心2012 ~ 2015年来15 012人中患有高血压病患者的病因,探讨生活环境、饮食、生活习惯对高血压患者的发病、控制带来的影响,以及降压药物的合理使用和临床防护措施的实施疗效.结果:本研究中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稳定以及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许雪琴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急性心梗PCI术后DIC1例报道

    1 病例资料患者,男,52岁,因“突发胸痛2h”于2015-04-14入院,既往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史10余年.入院查体:血压76/40 mmHg,意识清,周身湿冷,双肺未闻及哕音,心率30次/min,律齐,偶闻及大炮音,未闻及杂音.腹部无异常.双下肢无浮肿.心电图: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Ⅱ、Ⅲ、AVF、V3R-5R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0.2-0.3 my,I、AVL导联ST段压低0.2-0.3 my.入院诊断: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立即行临时起搏器+急诊PCI术(抗栓等药物服用后).

    作者:张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的作用分析与改进策略

    目的:分析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的作用,并积极探讨相关改进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01/2013-01中药饮片调剂处方1000例为对照组,选取2013-01/2014-01中药饮片调剂处方100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未实施审方改进措施,观察组实施审方改进措施,对两组中药饮片调剂差错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中药饮片调剂处方差错率为1.20%,明显低于对照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药饮片调剂过程中,审方直接关系到中药饮片调剂质量、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临床应改善审方策略,大程度降低调剂出错率,确保中药饮片调剂质量,临床意义重大.

    作者:陈武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阴道镜检查宫颈病变的观察

    目的:通过对患者官颈病变的检查,以达到确诊的目的.方法:将168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82)及观察组(n=86),对照组采用普遍活检的方法:用0.9%生理盐水清洁阴道、官颈.肉眼看到有病变的部位取组织.观察组则用0.9%生理盐水清洁外阴、阴道、官颈,用干棉球操作擦拭阴道壁及官颈多余分泌物及水分,再用5%冰醋酸染色或有醋白反应.2~3 min再用lugol碘液染色,2~3 min观察其变化.结果:由于在阴道镜检查的过程中,首先向患者解释官颈细胞异常的危害及筛查的意义,操作过程中比较安全.患者在银屏上看到自己的宫颈情况,这样患者就很配合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活检诊率明显高于普通活检.结论:通过阴道镜对宫颈进行清洁、染色、拍照、准确定位提高了活检的诊断率.

    作者:徐群辉;江霞;叶琼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肺脏超声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的应用进展综述

    由于超声波对充满气体的肺脏无法穿透,导致无法显示胸膜下肺实质的正常影像学资料,因此肺部被看作超声检查的禁区;而受损的肺脏肺泡与间质充气改变产生的影像和伪影对肺脏超声检查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深入探讨.所以,本研究重点分析肺脏超声应用于重症加强治疗病房的进展情况,并对肺脏超声的工作原理、基本原则及重症加强治疗病房中肺脏超声能够鉴别的病理性状态作一综述,旨在为日后的临床疾病治疗提供科学指导,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整体生活质量.

    作者:肖辉;虞晓红;艾平;程志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3-04/2014-05收治的80例肺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病情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为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研究组则全部属于单纯性肺心病患者.观察并对比两组老年患者的基本资料以及临床症状.结果:通过对比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心绞痛、心率失常、糖尿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中,应结合其生活习惯以及过往病史,将误诊率降到低.

    作者:陈秀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氨溴索药理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现状分析

    0 引言氨溴索属于溴已新在人体中活性代谢的产物,1980年初德国首次生产,开始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祛痰.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药物的药理作用也有进一步的研究,不断挖掘出氨溴索药物的其他作用,也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与此同时,氨溴索药物所具有的不良反应等也都浮出水面.本研究就氨溴索药物的药理机制、临床应用状况,以及不良反应等进行了分析.

    作者:宋华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经阴道彩超对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诊断分析

    目的:探索及分析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在输卵管间质部妊娠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旨在为该疾病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2012-08/2015-06我院接诊的经术后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的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患者40例进行临床研究,对所有患者均行阴道彩超检查分析,以探索阴道彩超在该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研究40例患者中,经阴道彩超检查显示共有35例患者确诊,诊断确诊率为87.50%;剩余5例患者为误诊,其中3例误诊为宫角部妊娠,1例误诊为残角子宫,1例误诊为双子宫一侧妊娠.结论:经阴道彩超在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王鹤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EICU救治危重症孕产妇16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危重症孕产妇入住急诊重症监护室的原因,总结治疗经验与教训,探讨成功救治危重症孕产妇的策略.方法:选取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EICU 2008-08/2010-12收治的16例危重症孕产妇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每位孕产妇的一般情况、既往孕产史、妊娠期合并症、并发症及预后.结果:16例危重症孕产妇中抢救成功12例,死亡4例.入住EICU的原因中妊娠期并发症占68.75%,妊娠期合并症占31.25%,其中产科出血占25.00%,为入住EICU的主要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是导致危重症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占50.00%.结论:孕产妇机体因特殊生理变化导致妊娠期间易出现严重的合并症和并发症,通过EICU的监护治疗可有效抢救危重症孕产妇并改善预后.

    作者:柯贤飞;邵丹丹;梁显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患者在髋关节置换术前和术后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05/2014-06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所有患者均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研究组30例患者在术前及术后给予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30例患者在术前术后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后出现深静脉血栓1例(3.33%),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患者术后假体脱落2例(6.67%),深静脉血栓3例(10.00%),术后感染2例(6.67%).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髋关节置换治疗前后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作者:邓明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发挥工会参与职能 推进附院建设文化

    工会在附属医院建设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参与职能,以先进的理念引导人,以制度的规范促进人,以民主的参与团结人,激励广大职工群众,从思想精神、制度规范以及行为文化着手,围绕附属医院的建设目标,全力推进,取得成效.本研究通过工会组织引导职工主动参与民主管理,开展系列实践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附院建设文化.

    作者:荣凤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针灸在面瘫治疗中的运用分析

    目的:分析应用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应用针灸治疗面瘫的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35例患者痊愈,10例患者好转.结论:针灸治疗面瘫有着相当长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多方面的记载.一直以来,对面瘫的发病因素与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病位归经及其取穴与配穴均有一定的论述与记载.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人们对生活质量以及自身的健康状态尤为重视,同时由于针灸治疗面瘫见效较快、无不良反应且操作方便已受到进一步推崇.由此可见,针灸治疗神经损伤以及肌肉瘫痪等疾病具有较大的优势.

    作者:刘青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数字化音乐电胃肠起搏治疗仪治疗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的研究

    目的:探究数字化音乐电胃肠起搏治疗仪治疗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50)和对照组(n=150).对照组给予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加用数字化音乐电胃肠起搏治疗仪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后症状评分(7.23±2.01)较治疗前(22.85±2.34)下降;治疗组治疗后症状评分(4.34±1.32)较治疗前(23.13±2.27)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总有效率(94.7%)较对照组(76.7%)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体表数字化音乐电胃肠起搏治疗仪治疗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刘世萍;陈玉华;刘万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主管: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政治工作局

主办: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