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可吸收防粘连膜防治股中间肌粘连的疗效

陈卫刚;钟朝林;马川;文军;苏沈章

关键词:骨折愈合, 股间肌
摘要:2001年10月至2003年6月,我科应用成都迪康中科生物医学材料有限公司提供的可吸收防粘连膜治疗股四头肌患者11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脾脏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7岁.入院前20 d 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及腰背部疼痛并持续加重向肩背部放射,无发热.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软,脾左肋缘下4 cm,质地较硬,可扪及结节.B超及CT示:巨脾,脾脏多发性、实质性占位,性质待定,外周血象基本正常.

    作者:王旭东;李智泉;刘昌培;施小庄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987例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结果分析

    重型颅脑损伤是外伤中严重的损伤,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临床救治困难.我科自1983年1月-2003年1月间共收治98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现将其救治结果作一分析和总结.

    作者:刘俊;刘卫东;周政;杨辉;安宁;刘海鹏;童志恒;张可成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BMP2在SVZa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BMP2在室管膜前下区(SVZa)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中的作用,提高SVZa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方法体外分离培养SVZa神经干细胞,以不同浓度的BMP2诱导SVZa神经干细胞,采用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SVZa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结果 BMP2浓度为1~10 ng/ml时SVZa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均高于0 ng/ml,10 ng/ml时达到高峰,20~100 ng/ml时SVZa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亦高于0 ng/ml,但呈下降趋势. 结论 BMP2可以促进SVZa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可以明显提高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

    作者:张治元;杨辉;刘仕勇;何家全;王彬;张可成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哮喘大鼠气道上皮CTGF表达及其与气道重构关系的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在哮喘大鼠肺内的表达变化,揭示CTGF在哮喘气道重构中的作用.方法以卵白蛋白(Ovalbumin,OVA)致敏并持续激发大鼠哮喘,天狼猩红染色法检测胶原分布及分类,酸水解法测定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CTGF在肺组织的表达.结果大鼠持续激发哮喘21 d后气道壁胶原增生,气道上皮细胞CTGF表达阳性,CTGF表达与肺羟脯氨酸含量密切相关(r=0.63,P<0.01).结论大鼠长期持续激发哮喘可导致气道上皮下纤维化及气道重构,其机制可能与CTGF表达上调有关.

    作者:刘国祥;张雷;黄英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鼻内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1例

    患者,男,15岁.于2003年4月26日骑自行车跌伤头部,在当地县医院CT检查示右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右顶骨骨折;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恢复好.术后第7天始出现右眼球突出、剧烈眼痛、结膜充血伴视力下降,于5月5日转入我院眼科治疗.

    作者:张学渊;朱瑾;袁伟;魏运军;钟诚;黄茂华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微创神经外科:现代神经外科的标志

    普通神经外科手术对病人创伤大,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害、致残率和死亡率,对脑深部及高风险部位手术受到限制.

    作者:杨辉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造瘘及活检在小儿松果体区肿瘤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造瘘及活检在小儿松果体肿瘤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去除松果体病变之前运用神经内镜第三脑室造瘘既可以达到永久解除梗阻性脑积水、治疗颅内压增高,同时在内镜下行活体组织检查以明确肿瘤的性质,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结果 9例梗阻性脑积水儿童运用此方法均进行了第三脑室造瘘,后经MRI证实成功,所有病人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神经内镜第三脑室造瘘并取活检是松果体区肿瘤确实而有效的微侵袭诊疗手段.

    作者:何家全;刘仕勇;阴金波;杨辉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大鼠脾脏产生Ⅷ因子的初步实验观察

    血友病A是凝血因子Ⅷ基因缺乏导致血浆中凝血因子Ⅷ功能缺陷或含量减少的一种出血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措施,主要是反复输入含Ⅷ因子的人血浆.这不仅价格昂贵,患者难于承受,而且有感染HIV,HBV等的危险,更由于抗Ⅷ因子抗体的产生,使治疗效果减弱[1].基因治疗尚在探索之中,临床应用有待时日.现有的研究显示,转基因载体也因为宿主抗体的产生,使基因表达Ⅷ因子逐渐减弱,后消失[3].异体脾脏移植治疗血友病A在国内已获成功[3,4],说明脾脏是产生Ⅷ因子的重要器官.目前对脾脏内产生Ⅷ因子的组织细胞尚不十分明确,本研究对此作了初步实验观察.

    作者:蒋登金;郭光金;张坤;王林;兰阳军;张天飞;左艳芳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大鼠离体海马脑片NO变化与LTP产生的关系

    目的观察离体脑片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LTP)中一氧化氮(NO)变化的特点.方法采用胞外记录方法检测LTP产生和维持.原位杂交技术检测NOS mRNA表达变化.生化反应方法检测NO含量和NO合酶(NOS)活性变化.结果条件刺激10 min 后,LTP产生,NO含量和NOS活性均显著升高.NOS mRNA表达也明显增加.条件刺激60 min 后,LTP稳定维持,但NO含量和NOS活性却恢复到条件刺激前水平.结论 NO的显著升高过程主要发生在LTP形成的早期阶段.

    作者:胡志安;罗峻;黎海蒂;阮怀珍;李希成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非病毒载体介导神经干细胞基因转染的效果观察

    目的寻找较佳的神经干细胞非病毒载体基因转染方法.方法采用磷酸钙、不同种类脂质体、Fugene 6和Nucleofector法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于神经干细胞,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结果.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转染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Nucleofector法、DMRIE-C介导、FuGene6介导、Lipofectamine和磷酸钙转染,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Nucleofector法和DMRIE-C脂质体介导是神经干细胞基因转染的较佳方法.

    作者:刘仕勇;杨辉;张治元;王彬;邱克军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ASA-602立体定向仪的计算方法

    目的寻找ASA-602立体定向仪的立体定位计算方法.方法先根据中心点与靶点的关系,计算出靶点的坐标值(X、Y、Z);然后根据立体定位框架上的固有数值,找出靶点测量值(X2、Y2、Z2)与靶点标值的关系.结果无论靶点与中心点的关系如何,都可直接将靶点测量值换算成靶点坐标值.即:X=X2, Y=Y2+40, Z=Z2+40.结论该方法简便、直观,适合进一步推广应用.立体定向神经外科就是利用立体定向仪上固定系统和导向系统将手术器械或特殊装置送入脑内预定靶点进行毁损、慢性电刺激、脑内神经细胞介质测定或进行脑组织移植等,使病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失调性症状改善,对脑功能或脑内某些疾病进行治疗和病因学研究[1~3].近来CT定向术已相当普及,广泛用于颅内疾病诊断和治疗[4].

    作者:刘海鹏;杨辉;周政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创面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为了及时了解创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作者对近年来收验的170例创面标本的细菌培养结果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及时治疗,控制感染,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作者:宋世平;解晓珍;席道友;张中奎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经颈部B超、TCD、DSA脑血管造影确诊的颈动脉狭窄患者48例,实施狭窄段置入自膨式支架(WALLSTENT或SMART),12例行后扩张,11例使用滤器装置,围手术期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变以及影像学的改变.结果 2例手术失败未能成功置入支架;术后并发脑出血1例,脑栓塞1例,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除1例脑出血死亡外,其余2例治疗后恢复;其余43例患者均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1~6个月的随访中,无1例出现复发.手术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率低,近期疗效满意.结论 CAS治疗颈动脉狭窄可行性好,近期疗效肯定,是临床上有推广潜力的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方法,但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陈锦华;杨辉;凌锋;周政;刘俊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伽玛刀加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松果体区肿瘤合并梗阻性脑积水

    我科自1998年7月至2002年4月,收治松果体区肿瘤合并梗阻性脑积水病人12例,均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加伽玛刀治疗,疗效较佳,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椿;沈光建;许民辉;陈广鑫;邹咏文;杨东虹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颞叶癫癎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对难治性颞叶癫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72例难治性颞叶癫癎的手术效果.结果随访1~11年,癫癎发作停止37例(51.4%),发作频率减少75%以上19例(26.4%),发作频率减少50%~75%者8例(11.1%),效差或无效8例(11.1%),总有效率为88.9%,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结论外科手术治疗对药物难治性颞叶癫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致癎灶的精确定位和彻底处理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安宁;杨辉;张可成;周政;刘仕勇;杨梅华;黄婷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脑动静脉畸形综合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方法选择及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根据病灶的部位、大小及供血动脉的情况选择治疗方法.89例中血管内栓塞治疗72例;单纯手术病灶切除5例;单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2例;其中血管内栓塞治疗后手术切除8例,血管内栓塞治疗后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22例.结果血管内栓塞治疗的72例病例中(Ⅰ~Ⅴ级)100%闭塞20例,70%~90%闭塞34例,50%~60%闭塞11例,30%~40%闭塞的7例.手术切除全部病灶的13例(Ⅰ~Ⅱ级).结论血管内栓塞、显微手术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都是脑动静脉畸形治疗的有效手段.血管内栓塞治疗能减少畸形血管团,降低血流量,更好地保证手术的安全和放射治疗的效果.

    作者:周政;刘俊;杨辉;安宁;刘海鹏;黄其林;张可成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神经内镜和影像导航辅助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技术和影像导航技术结合应用于垂体瘤切除的效果.方法在神经内镜和影像导航辅助下经鼻蝶入路切除31例垂体瘤,其中泌乳素腺瘤13例,生长激素腺瘤5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7例,无功能腺瘤6例.结果内镜和影像导航辅助下全切肿瘤25例,近全切5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31例内分泌化验恢复正常,14例视力好转,2例病人出现一过性脑脊液漏.27例病人随访3~14个月,未发现复发,无鼻中隔穿孔、萎缩性鼻炎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具有深部照明好,鼻腔结构损伤小优点,而影像导航在判断术者位置、确定鞍底位置、切除肿瘤范围等方面具有其优势,二者结合能提高手术全切率,减少创伤,是垂体瘤手术治疗的较佳手段.

    作者:杨辉;刘仕勇;刘海鹏;何家全;安宁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腭咽部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

    目的了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病人的腭咽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方法通过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20例施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患者手术切除的腭咽组织的形态学改变.结果光镜下OSAHS患者腭咽组织学改变主要包括:鳞状上皮肿胀,过度角化,基底层细胞液化性变性;粘膜下层血管扩张,管壁增厚,平滑肌细胞退变;粘液腺增生,腺管扩张,内有分泌物积聚;在透射电镜下横纹肌纤维肿胀,肌丝排列紊乱,Z线疏松,浅染,线粒体肿胀,空化.结论 OSAHS组腭咽组织学改变明显,这可能是神经源性炎症的结果.

    作者:孟祥贵;李红;邓安春;杨桦;镡旭民;李明红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显微手术疗效分析

    目的总结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临床诊断及显微手术疗效,以提高对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3月至2003年3月间经显微手术治疗的21例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治疗效果.结果出院时双下肢肌力恢复到Ⅲ~Ⅳ级13例,恢复到Ⅴ级5例,未恢复3例.结论对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患者要争取早期诊断,尽早及时手术治疗,可有效恢复脊髓功能,减少后遗症.

    作者:刘俊;周政;何家全;杨辉 刊期: 2003年第20期

  • 74例颅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和介入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的微侵袭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74例颅内动脉瘤分别采用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并用格拉斯哥结果量表(GO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48例血管内治疗和26例显微手术患者中,术后早期恢复良好者分别为43和18例,轻度残疾2和2例,重度残疾2和3例,死亡1和3例.术后6~12个月有24例得以随访,恢复良好21例,重度残疾3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根据动脉瘤的大小、部位以及手术者的经验采取两种不同的微侵袭治疗方法,对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均能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周政;刘俊;杨辉;安宁;刘海鹏;张可成 刊期: 2003年第20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第三军医大学

主办:第三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