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移动元件ISEcp1介导blaCTX-M转座机制的分析研究

刘东;张倩;王倩薇;毛英格;王丽

关键词:ISEcp1, blaCTX-M, 转座单元, P1, 表达
摘要:目的 探索ISEcp1转座单元的类型及其转座机制.方法 采用BLAST比对分析GenBank库中ISEcp1及其下游blaCTX-M所处的基因环境.通过ResFinder预测耐药基因,BLASTN/BLASTP等对ORF和假基因进行核实与信息完善,并利用ISfinder对移动元件进行精细注释,后运用Inkscape 0.48.1绘图.结果 blaCTX-M常位于移动元件ISEcp1下游,二者可形成完整的转座单元,该转座单元主要可分为6类,即:I SEcp1-blaCTX-M-△orf477转座单元、ISEc1-blaCTX-M-IS90 3-△iroN转座单元、ISEcp 1-blaCTX-M转座单元、ISEcp1-blaCTX-M-or f3转座单元、ISEcp1-blaCTX-M-orfX转座单元和ISEcp 1-bla CTX-M-△IS26-o rf 222转座单元.ISEcp1中的P1为强启动子,调控下游blaCTX-M的表达.结论 ISEcp1可通过捕获不同的基因形成相应的转座单元,这些转座单元在blaCTX-M的传播和表达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皮肾镜取石术的临床麻醉相关问题研究进展

    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是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微创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手术技术在不断进步,但并发症,甚至严重并发症仍时有发生,麻醉管理具有特殊性,手术体位对手术、麻醉与患者有不同影响.全面提高对PCNL围术期相关问题的认识对保障患者安全十分必要.

    作者:倪娟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危重症患者ICU后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危重症患者发生ICU后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镇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入住ICU治疗的危重症患者,采集相关临床资料,如基本资料、临床治疗、护理记录及实验室检查.采用意识模糊评估法、住院焦虑抑郁量表和Barthel Index评分进行测评,通过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纳入218例符合条件的患者,54例(24.8%)发生ICU后综合征.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饮酒史(OR=20.867,95%CI 1.997~218.007,P<0.05)、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OR=1.604,95%CI1.215~2.118,P<0.01)、血氧饱和度(OR=0.632,95%CI 0.435~0.918,P<0.05)与C-反应蛋白(OR=1.073,95%CI 1.033~1.114,P<0.01)与危重患者ICU后综合征的发生独立相关.结论 危重症患者ICU后综合征的发生率较高,既往有饮酒史、APACHEⅡ评分高、低血氧饱和度和C-反应蛋白水平高是ICU后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朱小芳;乔瑶;王宜庭;邹圣强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尿激酶原与尼可地尔改善STEMI患者急诊PPCI术后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注射尿激酶原及尼可地尔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PCI)术后灌注及心肌功能保护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02例STEMI患者,将其分为尿激酶原组、尼可地尔组、联合用药组,3组患者均行PPCI术.比较3组患者PPCI术后病变血流灌注、心功能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病变血管血流、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2h心电图ST段回落率、心肌灌注分级、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明显改善(P<0.05);而联合用药组以上指标及LVEDD、LVEF(术后1、3个月)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尿激酶原组与尼可地尔组(P<0.05),且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尿激酶原组与尼可地尔组(P<0.05).结论 冠脉注射尿激酶原联合尼可地尔可明显改善STEMI患者冠脉病变的血流灌注,从而保护心肌功能,降低MACE发生率.

    作者:徐雷;安少波;杜晓静;都伟;胡喜田;吴志红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整合医学诊疗护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和认知功能康复的影响研究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约占所有脑血管病的60%,在临床上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等特征,从而给患者、家庭与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2].尽管急性脑梗死的诊疗技术得到不断提高,病死率有所下降,但高致残率并未得到根本改善.现代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可造成脑组织的破坏,导致患者精神异常、自我照顾能力下降、肢体活动障碍、吞咽功能异常等诸多问题,对于护理的要求也比较高[3-4].当前我国多数急性脑梗死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偏低,而多数疾病都没有明确的或惟一的病因,采用单一专科治疗与护理难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为此护理模式亟待改进和探索[5-5].

    作者:廖薇薇;陈日玉;张和妹;黄燕;罗丽芳;吴小丽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高原人群铁调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

    目的 了解铁调素基因(ham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中国高原人群中的分布频率,比较其在不同种族间分布的差异.方法 采用单碱基延伸的PCR技术和DNA测序法检测高原人群的hamp基因SNP,选取197例藏族和190例汉族高原人群(西藏)作为研究对象,并结合人类基因组计划公布的4个人群[欧洲人群、非洲人群、日本人群及平原人群(北京)和千人基因组计划公布的5个人群(东亚、欧洲、非洲、美国和南亚)]的SNP分型数据,比较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结果 在本研究中发现高原人群(西藏)存在8个SNP位点,均位于hamp基因内含子区,与平原人群(北京)在8个位点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其他人群相比,在rs8101606位点上与欧洲人群和非洲人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rs7251432上与日本人群和非洲人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rs2293689位点上与欧洲人群和日本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rs55863037A/G等位基因频率上仅与欧洲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高原人群(西藏)中存在hamp基因多态性,与其他种族人群比较有明显差异.

    作者:张勇群;雷鸣;施静;邓昭敏;何华;邬云红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肾移植术后多尿期大量补液对早期肾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多尿期进行大量补液对肾移植受体术后肾功能的恢复是否有利.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该院进行肾脏移植手术的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成年受体40例:高剂量补液组(24例)和低剂量补液组(16例).评估两组患者术后3d内的肾功能恢复情况,并对肾功能指标与总尿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患者术后3d内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胱抑素C、尿素氮、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及其变化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在术后3d内的变化率与总尿量无相关性(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3d内的电解质水平及血浆渗透压均无明显生理异常及组间差异(P>0.05).结论 肾移植术后多尿期大量补液对肾功能恢复无明显有利影响,通过大量补液以增加尿量也并不能加快肾功能恢复.

    作者:罗仕源;徐小松;张克勤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医务人员常见疾病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疾病分布情况、工作情况,提出改善其健康状况的合理建议与对策.方法 通过问卷对上海8家医院1 600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医务人员患肌肉骨骼疾病比例较其他疾病更高.不同年龄段医务人员自评患颈椎病、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贫血等疾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作年限的医务人员自评患颈椎病、腰肌劳损、上感、腰椎间盘突出症、脂肪肝、高血脂、神经衰弱、高血压等疾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周均工作时长的医务人员自评患颈椎病、上感、神经衰弱等疾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与年龄、工作年限呈正相关(P<0.05),与周均工作时间呈负相关(P<0.05).结论 应依托信息平台建立医务人员健康管理体系,加强工作防护,提高医务人员健康水平,从而提升服务质量.

    作者:陈佳雯;汪慧;董菡珺;王燕;陈蕊;王争;袁蕙芸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沉默HIF-1α基因逆转结肠癌MDR的研究

    目的 探讨沉默HIF-1α基因对结肠癌多药耐药(MDR)逆转的影响.方法 建立MDR1、HIF-1α的慢病毒和亲本HT-29细胞多细胞球的体系,低氧引导形成耐药的模型,分为Neg-miR感染组(A组)、亲本HT-29 MCS未处理(常氧)组(B组)、MDR1 miR感染组(C组)、亲本HT-29 MCS未处理(低氧)组(D组)、HIF-1α miR感染组(E组),检测耐药扭转情况和肿瘤细胞死亡情况.结果 MDR1与HIF-1α的两套miR的重组慢病毒的干扰体系可以跟随细胞进行传代,能够显著对靶基因蛋白表达产生抑制作用;各组细胞周期比较,D组、E组和C组、B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与B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E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敏感性和细胞凋亡率比较,D组(VCR、ADR、5-Fu)、C组(5-Fu)、E组(5-Fu)与B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VCR、ADR、5-Fu)、C组(ADR、VCR)与D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5-Fu)与E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沉默HIF-1α能够显著逆转HT-29MCS细胞对5-Fu、VCR和ADR的耐药性.

    作者:杨光磊;胡岩芳;张丛;许书清;彭林涛;葛国庆;胡延伟;王钊;张仕东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行为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行为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明确行为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2例,采取实验性研究设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6例,两组均给予心血管病常规治疗,试验组另外给予行为干预.在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采用双平面辛普森法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表(MLHFQ)比较患者的左心室每搏量(SV)、射血分数(EF)和生活质量得分.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5周后的SV值及EF值均高于护理前(P<0.05),生活质量得分低于护理前(P<0.05);试验组SV值及EF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行为干预能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作者:鄢晓丽;龙梦云;罗仕兰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移动元件ISEcp1介导blaCTX-M转座机制的分析研究

    目的 探索ISEcp1转座单元的类型及其转座机制.方法 采用BLAST比对分析GenBank库中ISEcp1及其下游blaCTX-M所处的基因环境.通过ResFinder预测耐药基因,BLASTN/BLASTP等对ORF和假基因进行核实与信息完善,并利用ISfinder对移动元件进行精细注释,后运用Inkscape 0.48.1绘图.结果 blaCTX-M常位于移动元件ISEcp1下游,二者可形成完整的转座单元,该转座单元主要可分为6类,即:I SEcp1-blaCTX-M-△orf477转座单元、ISEc1-blaCTX-M-IS90 3-△iroN转座单元、ISEcp 1-blaCTX-M转座单元、ISEcp1-blaCTX-M-or f3转座单元、ISEcp1-blaCTX-M-orfX转座单元和ISEcp 1-bla CTX-M-△IS26-o rf 222转座单元.ISEcp1中的P1为强启动子,调控下游blaCTX-M的表达.结论 ISEcp1可通过捕获不同的基因形成相应的转座单元,这些转座单元在blaCTX-M的传播和表达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刘东;张倩;王倩薇;毛英格;王丽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IL-10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人群糖尿病肾病易感性的关系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10-1082G/A、-819T/C和-592A/C的遗传变异性与中国北方人群糖尿病肾病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该院2012年6月到2015年12月确诊为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患者224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常规健康检查的健康人350名作为对照组.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对IL-10-1082G/A、-819T/C和-592A/C基因多态性进行分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IL-10-1082G/A中GG、GA和AA的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729,P=0.02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10-1082G/A的AA基因型相比于野生型基因显著增加了糖尿病肾病的易感性(OR=2.147,95%CI=1.225~3.762).此外,与G等位基因相比,A等位基因增加了罹患糖尿病肾病的风险(OR=1.404,95%CI=1.095~1.800).IL-10-819T/C和-592A/C基因多态性未增加罹患糖尿病肾病的风险.结论 IL-10-1082G/A的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马东红;刘云;石岩;许清玉;郭明好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后腹腔镜二次肾脏手术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二次肾脏手术经后腹膜途径腹腔镜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5月至2017年3月8例有同侧腰部开放或后腹腔镜手术史的行二次后腹腔镜肾脏手术的患者,其中,1例为结核肾切除,4例为肾萎缩无功能肾切除;1例为萎缩性脓肾切除,1例为肾囊肿复发行肾囊肿去顶减压,1例为肾部分切除肿瘤复发行肾癌根治性切除.两次手术间隔0.25~9.00年,中位数2.25年.结果 手术时间35~260min,平均125 min;术中出血量20~420mL,平均136.88mL;术后住院5~14 d,平均7d,术中中转开放肾切除1例.平均随访15个月(3~72个月),所有患者恢复良好,无手术相关并发症,肾囊肿及肿瘤无复发.结论 在合适的病例选择和熟练的后腹腔镜技术前提下,二次后腹腔镜肾脏手术仍然是安全及有效的.

    作者:张桃桃;李云飞;张少峰;甘伟;张正龙;季辉华;陈胜;王天宝;刘云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乙型副伤寒沙门菌性脓肿1例报道

    副伤寒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是我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其临床表现除肠道病变以外,还有可能导致其他器官或全身感染.近年来由于抗生素、退热药物及激素滥用,临床表现越来越不典型.副伤寒沙门菌分为甲型、乙型和丙型,乙型副伤寒沙门菌临床表现可有:持续高热;食欲不振,腹胀;相对缓脉;表情淡漠,肝脾大;玫瑰疹,而皮肤及皮下组织局部化脓性感染国内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报道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乙型副伤寒沙门菌性脓肿.

    作者:尤聪;谢春;叶小英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NLRP3炎性小体对冠心病患者血浆IL-1β、IL-18、TGF-β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NLRP3)炎性小体对冠心痛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IL)-1β、IL-18、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的影响.方法 入选健康对照组30例及冠心痛组60例,采用RT-qPCR、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NLRP3、凋亡相关微粒蛋白(ASC)、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血浆中IL-1β、IL-18、TGF-β水平.结果 ASC mRNA、NLRP3、ASC、caspase-1表达水平及血浆IL-1β、IL-18、TGF-β水平在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患者NLRP3 mRNA和caspase-1 mRNA均与IL-18呈正相关(r=0.327、0.274,P=0.011、0.031),ASC与年龄、IL-1β、IL-18呈正相关(r=0.370、0.467、0.403,P=0.024、0.009、0.027);caspase-1与吸烟、IL-18呈正相关(r=0.613、0.414,P<0.01,P=0.023),IL-1p与TGF-p呈负相关(r=-0.287,P=0.026).结论 以NLRP3炎性小体为中心的NLRP3-ASC-caspase-1-IL-1β/IL-18信号通路可能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该通路并未促进冠心痛患者抗炎因子TGF-β的表达.

    作者:胡龙江;周音频;曹运兰;吕湛;蓝运竞;宁琳;向立权;肖鹏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岩白菜素对肝癌的抑制作用

    目的 评价岩白菜素对肝癌HepG2细胞和大鼠肝癌模型的抑制作用.方法 使用一定浓度梯度的岩白菜素(0、0.1、0.2、0.4、0.6、0.8 mmol/L)与肝癌HepG2细胞共孵育,评价岩白菜素对HepG2细胞增殖、平板克隆、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同时利用二乙基亚硝胺(DEN)连续喂饲的方法构建大鼠肝癌模型,在离建模成功的2周开始,实验组予以10 mg/kg岩白菜素连续灌胃2周,对照组只喂饲等量岩白菜素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观察岩白菜素对大鼠肝癌大小、大鼠存活时间的影响.结果 岩白菜素能显著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P=0.029 9)、克隆形成(P<0.01)、迁移和侵袭能力(P=0.009 8和P=0.006 9),并呈剂量依赖性.岩白菜素亦能抑制大鼠肝癌的生长,使肝癌体积减少(P<0.01),大鼠存活时间延长(P<0.05).结论 岩白菜素对肝癌有抑制作用.

    作者:陈业文;张灏;甘亚平;张伟;吴吉;谌启敏;张静;王娱;刘复兴;宁志丰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双侧永存寰前节间动脉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永存寰前节间动脉(PIA)与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报道1例双侧PIA致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PIA临床上未予特殊处理.针对患者TIA发作,临床上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加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口服,每日1次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后患者未再出现发作性右眼视物模糊症状,联合用药3周后改为单用阿司匹林100 mg口服,每日1次继续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随访12个月患者病情无复发.结论 PIA通常与脑血管病的发生、临床表现及治疗密切相关,在对有PIA患者的临床决策时需注意对PIA的影响.

    作者:彭忠勇;巫玉娟;刘远亮;孙萍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失神经化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目的 通过切断臂丛神经构建废用性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探讨周围神经损伤对局部骨质影响,为失神经化骨质疏松研究提供实验载体.方法 取大白兔左下颌骨经颈向下至胸大肌中部连线切口,镜下分离左全臂丛至神经根孔处剪断,构建臂丛神经根性损伤模型.于术后第4、8、12周3个时间点检测双侧肱骨密度及干重,三点折弯试验检测骨力学性能,HE及Masson染色观察骨组织形态.结果 与对照侧相比,各组实验侧骨密度及骨干重进行性减少,各组实验侧的骨力学强度指标明显小于对照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实验侧骨小梁数量、小梁间吻合、孔隙大小及破骨细胞数目与对照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son染色表明随失神经化肢体废用时间延长,新生骨胶原数量显著减少(P<0.05).结论 臂丛神经切断术建立失神经化废用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有效可行,骨的质量及结构均随着失神经化时间的延长而发生不同程度病理改变.

    作者:黄昌钊;王锐英;胡译文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检测CEA与CA15-3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联合检测癌胚抗原(CEA)与血清糖链抗原(CA15-3)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80例乳腺病患者依据检测结果分为乳腺癌组(78例)和乳腺良性肿瘤组(102例),将该院同期体检的100例健康妇女设为对照组;3组均进行UE检测,血清CEA与CA15-3水平检测;对比分析UE成像效果及UE、血清CEA、血清CA153 3种方法单一检测与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UE检测乳腺癌特异度与敏感度高于常规超声,乳腺癌病灶超声弹性评分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病灶(P<0.05);乳腺癌组CEA与CA15-3水平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与对照组(P<0.05);3种方法联合检测乳腺癌准确性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 UE联合检测CEA与CA15-3能够提高乳腺癌诊断准确性.

    作者:冯岚;景香香;陶阳;邢秀红;袁汝亮;方丽妮;郑福雄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6例射频消融选择性减胎术围术期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选择性减胎术围术期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射频消融选择性减胎术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围术期护理经验.结果 6例孕妇均一次性进针成功,经减胎术后被减胎儿的心脏停止跳动,保留胎儿胎心正常,且未受任何影响,手术成功率100%.术后给予保胎、抗感染治疗及护理,无手术和护理并发症发生,取得良好妊娠结局.结论 射频消融是选择性减胎术的有效选择之一,为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减胎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作者:胡金菊;窦姗姗;白桦;李根霞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肺癌首次铂类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现状及心理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肺癌患者铂类化疗所致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分析影响因素及化疗前后患者心理状况变化.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对2016年5-11月在该院首次行铂类化疗的肺癌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记录化疗期间患者急性、延迟性恶心呕吐发生情况,评估患者化疗前后焦虑抑郁情况及心理痛苦水平,调查结果采用描述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化疗前后患者的焦虑抑郁和心理痛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13、0.001).化疗期间79例(42.7%)患者发生急性恶心呕吐,消化道症状评分(8.06±7.76)分;114例(61.6%)发生延迟性恶心呕吐,消化道症状评分(10.24±7.07)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对化疗所致急性和延迟性恶心呕吐有影响(β=-13.043、-7.199,P<0.01).结论 在临床实践中需进一步加强对铂类高致吐风险化疗的关注,尤其需要针对女性化疗患者制定专业化的止吐及心理干预方案,以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牟倩倩;刘珊珊;汪秀云;李俊英 刊期: 2018年第26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