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习医生作为沟通助手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顾珊;常运立;杜萍;杨放

关键词:实习医生, 沟通助手, 医患关系, 和谐医患, 新医学模式, 医患沟通
摘要:加强医患沟通,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必然要求;设立沟通助手,是协助医患交流的全新设想.从适应新医学模式、培养新医学人才、填补教学空白等角度出发,探讨了实习医生担任沟通助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阐述了其在缓和医患矛盾、弥补护患沟通缺陷方面的价值,并提出了沟通助手的培养原则和措施:明确责任义务,杜绝利益挂钩;健全培养模式,完成自我提升;完善考评体系,关注后续医德建设.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山东省基层医务人员职业积极性影响因素的调查及分析

    目的 深入了解新医改方案实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中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现状,尤其是影响基层医务人员职业积极性发挥的因素.方法 选取山东省潍坊市和东营市共346名基层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筛选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结果 对当前基层医疗工作现状非常满意人数仅占9.82%,总满意率为39.02%.对职业工作环境满意率为32.66%,对单位的岗位绩效考核满意率为30.92%,对技术职称晋升公平合理、当前的工资福利待遇的满意率都为28.03%,而对当前医患关系现状的满意率仅为26.30%.结论 从山东省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现状满意度上来看,新医改实施后对工作的总体满意度仍然不高.依照此结论,提出了建设性对策: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保障基层医务人员的合理薪酬待遇;降低职业风险.

    作者:徐玉梅;秦浩;刘宪亮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本科护生人工辅助生殖技术认同度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 探讨本科护生对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认同度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本科护生思想中存在的伦理误区.方法 自行设计人工辅助生殖技术认同度调查问卷,包括学生的一般资料、一个典型案例及所附带的6个伦理问题,对372名本科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科护生对人工辅助生殖技术伦理问题持较为宽容的态度;70%的本科护生对“名人精子库”持否定态度;16.3%的本科护生对“名人精子库”诞生的孩子必然成为名人的说法持否定态度;54.1%的本科护生对告知由人工辅助技术出生的孩子其真实身世的态度上是否定的.不同性别本科护生在“名人精子库”、“单身母亲”、“代孕母亲”等问题的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家庭收入的本科护生在“单身母亲”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大部分本科护生对人工辅助生殖技术持有较为理性的态度,少数本科护生存在伦理误区,教学中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同时需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作者:马语莲;杨秀木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人文关怀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研究人文关怀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 比较人文关怀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人文关怀护理组的总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人文关怀护理组患者的SCL - 90(临床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结论 人文关怀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唐娜尊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关于医学人文学学科设置的思考与建议

    我国医学人文学学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医学人文学学科与医学学科门类其他一级学科的关系问题,医学人文学内部各学科群之间的关系问题,医学人文学学科设置的规范化问题,医学人文学学科发展理念问题.提出学科设置和发展的建议:在医学学科门类下、增设医学人文学一级学科,明确医学人文学培养目标,务实医学人文学学科建设基础.

    作者:宫福清;戴艳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医疗服务补救策略的展开方式及人文特征

    目的 考察医疗纠纷发生前期的精确处置与化解策略,焦点集中在对医疗服务补救策略的释义进行方法学及必然性和意义的探究上.方法 从医师角度将医疗服务补救策略实施方法加以分类,五种展开方式及人文特征:权责逻辑;利益与伤害伦理逻辑;经济与交易逻辑;技术权威;回避与机通展示.结果 展示方法在人文影响方面各具优劣,反应了责任、消费、效果、争议的各个视角,并以伦理公平加以讨论.结论 医疗实践过程需要与时代政治经济状况相适应的核心价值观念重塑.

    作者:薛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连续镇静与传统方法的伦理学比较

    对安乐死的争论由来已久,实施起来有一定阻力.而临终关怀在理论上虽然可行,但是限于人力、财力、物力以及治疗技术,现阶段难以广泛深入的开展.而近20多年来实施的终末期病人连续镇静技术,一方面可以使患者从极度痛苦中解脱,另一方面又避开了其在伦理学和法律上的缺陷,是一种在临床容易实施,易于被患者、家属以及社会接受的终末期治疗方法.

    作者:温新意;蒋碧华;崔宇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从价值理性对技术理性的导向探讨医学人文教育径路

    医学人文教育是凸显医学人文价值和实现医学宗旨的根本所在.从价值理性对技术理性的导向作用,探讨医学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提出强化主观向度研究是增强人文教育有效性的认知前提、凸显医学伦理学教育是医学人文教育的核心、建构人文教育资源库是人文教育常态化的软件保障、建立公共的人文实践基地是人文教育的硬件保障.

    作者:祝葆华;马俊领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新医改背景下卫生资源配置制度伦理研究——以效率与公平的平衡为视角

    面对中国民众日益增长的卫生需求,卫生资源的稀缺性更加重了日益突出的供需矛盾,在医疗改革进程中,效率和公平成为医疗资源分配领域争论的热点问题,就如何更好地开展卫生资源的配置工作,可以从制度层面加以引导,充分尊重社会共识文化价值观念,以公正的程序为保障,借以利益各方有效的制衡机制,来实现医疗系统效率和公平的平衡生态.

    作者:峗怡;贺加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一例心脏死亡供体无偿捐献供肝行原位肝移植的经验和体会

    目的 总结心脏死亡供体器官捐献具体流程和经验.方法 对1例潜在器官捐献者经脑死亡评估和供体器官功能评估后,纳入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程序,并严格按照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程序进行工作.结果 本例供体成功完成了肝脏捐献及获取流程,所获取供肝成功植入受体.结论 成功获取心脏死亡供体捐献的器官,为推广心脏死亡供体器官的捐献积累了经验.

    作者:周志刚;李超;李立;蒋文虎;杨丽华;程传贤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宽严相济医德尺度的再思考

    医德尺度宽严相济的原则是参战与救灾医疗救援中的特殊道德要求.在这种特殊的医疗救援中,要对救命为上、效益为重、有利为先、特殊止救等理念指导下的救治行为给予道德宽恕,以保证大限度的提高救治效率.

    作者:郑金;张京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综合、分化与集群——中国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发展研究之二

    我国的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短暂综合发展之后,便进入了分化发展阶段,形成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学科群,进入集群发展的新阶段.就目前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的发展而言,应进一步培育学科发展方向,凝聚人才队伍,发展学科基地和营造学术氛围.

    作者:李恩昌;杨同卫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不同层次实习护生医疗风险认知的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不同层次实习护生对医疗风险的认知现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为护理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提高实习护生对医疗风险的认知.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447名不同教育层次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对法律知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理相关规章制度及自我防护知识的认知情况调查.结果 本科、专科和中专护生在医疗风险认知方面存在差异(P<0.05).本科护生对医疗风险的认知较高,特别在法律知识、护理相关规章制度、自我防护知识三个方面,中专护生认知低.结论 医疗风险认知教育是护理教育的重要责任,注重学校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特医疗风险教育贯穿于学习的各个环节,从多角度、全方位提高实习护生对医疗风险的认知,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何开莲;何剑;李莉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药物临床试验中受试者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从我国临床试验行政许可、伦理委员会建设和研究者应承担的责任等角度出发,分析临床试验中受试者保护措施现状及在受试者权益保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不胜任的机构仍在开展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委员会的独立性和能力建设存在问题,知情同意流于形式或在知情同意过程中研究者行为失范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改善措施:完善不良反应处理机制和受试者补偿机制,加强伦理审查委员会的能力建设,加强GCP的伦理培训,规范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与复核管理,建立健全行政监督机制.

    作者:张弛;刘利军;翟晓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从历史到逻辑不断走向统一的中国医学伦理学

    对中国医学伦理学30年的发展进行历史性回顾,将其置于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视域中反思和总结,发现学科通过自身在逻辑结构、研究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完善,逐步构成了相对成熟的学科形态.但同时,中国医学伦理学的未来发展还面临着三方面问题和四种能力不足的挑战.通过对学科发展过程的审视,看到成就,认清不足,加快学科更快发展.

    作者:边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医患关系中红包现象的医学伦理学再探讨

    医患关系中的红包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在宏观层面有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背离公益性,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社会诚信的缺失加剧了医患不信任的程度,媒体的不当炒作放大了医患不信任的影响;在微观层面有部分医生执业理念和价值观念退化以及患者认知的偏差和心理的误区.提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强化医疗服务管理、加强大众教育等宏观对策,以及医师职业精神回归、加强医患沟通、增加患者信任感的微观对策.

    作者:洪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新医改实施中调动基层医务人员职业积极性的对策研究

    通过对山东省潍坊市和东营市的部分基层医疗机构中医务人员的工作现状、职业积极性状况等问题进行调研,分析新医改实施过程中影响医务人员职业积极性发挥的因素,由此提出调动基层医务人员职业积极性的相关对策:职业认同——基层医务人员职业积极性发挥的源动力;改善待遇——基层医务人员职业积极性发挥的物质基础;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基层医务人员职业积极性的制度保证;社会宽容——基层医务人员职业积极性的社会环境支持.

    作者:杨萍;徐玉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公共卫生专业伦理教育现状与完善研究

    从教育内容、教育主体两个主要方面阐述目前我国公共卫生专业伦理教育现状,在此基础上从社会环境、理论研究、主体认知方面深入分析了当前公共卫生专业伦理教育现状,后从教育内容、教育力量两个方面探讨公共卫生伦理教育的完善,首先围绕公共健康领域的伦理主题:个人权利与公共的善之间的冲突,从公共卫生伦理教育利他与服务、责任、效用三个维度体系化探讨公共卫生专业伦理教育理论体系,再从教学、思政、实践资源三方面探索教育合力形成的实施路径.

    作者:陈开亮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医疗供方道德风险防范研究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中医疗供方道德风险的存在对其稳定发展存在潜在威胁.通过分析影响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医疗供方道德风险的医生、医院、患者等因素,提出防范医疗供方道德风险的策略,即:重视医院文化建设,推崇高尚的职业道德;提高医生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建立医生职业风险分担机制;改革医院价值取向,寻找市场经营性与社会公益性的均衡;建立严格监督机制,制定有效激励措施;加快医疗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公开透明机制;加强医学生医学伦理学教育.

    作者:于微微;李华业;胡西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浅析形体练习对女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通过对女大学生开展16周的普拉提(Pilates)运动形态训练,分析形体练习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身体机能等指标的影响,提出形体练习对高校女大学生的影响体现在有益于增强体魄和形体美,提升女大学生的气质以及调节心理健康等三个方面.形体练习促使大学生能够正确的认知美,塑造美,提高整体的综合素质,深化健康的理念,进而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

    作者:李秀东;李永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把握新医改的卫生服务特点,推进医学生医德教育

    新医改方案伦理元素的增加,对医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学院校应把握新医改的卫生服务特点,推进医学生的医德教育.把握新医改回归公益性的特点,推进医学生强化社会效益第一、患者至上的医德原则;把握新医改重视公平性的特点,推进医学生学会践行卫生服务基本的伦理目标;把握新医改维护人民健康权益的基本原则,推进医学生增强健康责任意识;把握新医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特点,推进医学生坚持治疗的经济和效果的优化.

    作者:尹记远;李秋心;和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