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朱兵
军医道德评价具有医学和军事双重伦理维度,这种双重伦理维度致使军医道德评价面临着个体医疗质量与群体生命数量的冲突,军事功利主义与医学人道主义的矛盾,道德理想与残酷现实的对抗等多种现实争议;化解争议应本着社会公正、军事效益、生命价值的评价原则.
作者:吕丽娜;常运立;杨放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神经肿瘤,特别是脑胶质瘤的综合治疗有其复杂性、特殊性,使得神经肿瘤医师常需面对专业知识和职业精神的双重考验.加强职业精神持续培养、增加医患有效沟通、重视专业知识的更新提高、采取有效措施、体现对患者关爱等措施,有助于提升神经肿瘤专科医师的职业精神.
作者:李刚;梁红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通过充分挖掘药理学中的医学人文教育资源,如揭示医学哲学思想、宣讲医学伦理学原则、融入医学心理学的知识、阐述卫生法学的规程、解读卫生经济学的价值等,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提高教师的人文教育水平和增强教师的人文教育意识,以保证药理学教学中医学人文教育的有效实施.
作者:秦红兵 刊期: 2013年第02期
调查了某医学院校新生素质教育现状,发现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明确,能够明确自身发展目标;但有少部分学生存在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动机不正确、对医学职业认同度低等问题.需要根据新时期经济社会和卫生事业发展对医学人才素质的要求,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切实搞好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培育医学生职业精神,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结构,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建立良好的育人环境,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作用,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医学人才.
作者:魏洁;许世华;何兰燕;农乐颁;尧国靖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跟踪调查新一轮医改三年多来在试点地区的实施效果,了解其具体成效和不足之处.方法 查文献、访谈、问卷调查和比较分析等方法相结合.结果 基层医疗机构的改革缓解了百姓的看病负担,方便了群众就医,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医患关系.结论 改革尚有许多不足,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以促进医患和谐,提高患者的就医满意度和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作者:刘俊香;陈鸿君;喻国军;田琦巍;王策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医学生作为未来医患关系的主体之一,其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对于构建未来和谐医患关系有着重要影响,而当前医患关系的社会舆情对医学生又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尝试采用传播学模型的方法分析当前医患关系舆情对医学生产生的影响,并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部分数据的积累.具体包含:提出模型;通过具体案例阐释模型;提出利用模型环节阻滞的方法及减少不利影响、增加有利影响的一些具体措施.
作者:赵华翔;沈宇辰;杜文治;范娅琦;吕强;张瑞;梁蓓蕾;孔祥秦 刊期: 2013年第02期
通过对电子健康信息交换中可能带来的医学伦理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期对正确行使和把握好患者知情同意权的问题有所启迪和帮助.在指出电子健康信息交换可能带来诸如侵犯患者隐私权、提供信息的患者得不到任何报酬等医学伦理方面问题的同时,也分析了由于不考虑电子健康信息交换目的和意义的特殊性而过分强调患者知情同意权所带来的不利后果.结果表明,在电子健康信息交换中行使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应有别于介入性研究活动和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与使用所带来的公共利益相比,信息提供者的利益损失较小.从个体权利与公共利益平衡的角度看,应该采取合理措施保护患者的隐私权,这样在使用患者的健康信息才有可能更符合医疗伦理道德.
作者:陈玲;张凌;张向阳;刘延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李恩昌:尊敬的张院士,您好.虽然我第一次认识您,但是您在大陆久负盛名.我校闫剑群副校长、颜虹院长等领导多次在相关会议上介绍了您的学术成就及对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的支持.您现在还担任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暨医学院名誉院长等职务,这对我校科研、教学都是很重要的促进.昨天晚上听了您《良医之培育》的报告,我计划采访中的大部分问题都有了初步的答案,今天再采访您几个问题.如何做一个快乐而成功的医生,这是所有医务人员都感兴趣的问题,您上次讲了不少.这次想请您再介绍一些细节.
作者:吉鹏程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适应当前医院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探索建立本土化的医院志愿服务体系.方法 以某医院为个案,在实践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医院建立的志愿者招募体系、培训体系、管理体系、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医院志愿服务体系.结果 医院志愿者招募体系严格规范了志愿者队伍建设;医院志愿者培训体系是志愿者服务质量的有力保证;医院志愿者管理体系是高效有序的运行机制;医院志愿者评估体系促使志愿者队伍持续不断的进行质量改进;志愿者激励机制是志愿者队伍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结论 自医院建立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志愿服务体系以来,拓展了医院服务领域,营造和谐医患关系;重塑医生职业精神与行业新风;带动全国医疗领域志愿服务工作的快速发展;提升全社会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作者:关婷;郝徐杰;陈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泰安市社区糖尿病患者授权能力的现状.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糖尿病授权简化量表对泰安市125例糖尿病病人进行调查.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授权能力尚可,但在行为改变方面能力仍较差.结论 对糖尿病群体的授权教育应该关注伦理要求,寻找有效的解决对策,如建立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提高患者的参与性;发挥社区医务人员的积极指导作用;注重患者的人文伦理关怀;引导形成医院-社区-社会联动的互动模式.
作者:韩扬扬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为了使医学教育培养出来的各层次医学人才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们的医疗健康需求,某医学院近年来以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积极探索,构建了“一二五”工作模式.确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工作理念,狠抓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两项教育内容,培养医学生的人文执业、临床实践、就业创业、科技创新、自我管理五项能力.通过革新理念,开拓思路,改进工作方法,使学生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全面提升医学生素质.
作者:许婷婷;程乐森;宋心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从患者及家属、医院、社会等方面分别对癌症病人不合理医疗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伦理学角度对其危害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控制癌症病人非合理医疗的对策:加强多方位、多途径的知识宣传;充分发挥政府的协调引导作用;设立科学的医务人员考核制度;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伦理道德培养.
作者:赵广秀;唐国慧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从博弈论的视角出发,以维护患者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目标,提出了保证按病种付费顺利有效实施的具体措施:医疗保险机构应以患者为中心,完善按病种付费实施方案;医疗机构应以患者为中心,积极配合按病种付费推行;加强宣传,营造按病种付费的良好氛围.
作者:应可满;罗琪;翁海晨 刊期: 2013年第02期
辅助生殖技术应用范围和原则一直是人们思考的重点,尤其是其能否应用于死刑犯这一话题存在较大争议.从尊重、有利和保护后代、公正合法与审慎等原则的视角出发,对辅助生殖技术能否应用于死刑犯展开思考和论述,认为在当前的背景和条件下,必须制定相关法规、政策,来约束和限制死刑犯利用辅助生殖技术实现自己的生育权.
作者:李飞成;董玉整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同种异体器官移植中面临的问题包括:供体的身心损害如何保障;精神病人和未成年人在器官捐献上存在道德难题;死亡的判定问题;人工流产死胎器官捐赠的问题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包括:改变传统观念,树立新的生死观;加强伦理审查力度,切实保护捐献者利益;建立器官供体合理补偿机制;完善器官捐献管理制度,加强公众宣传.
作者:武贝博;吴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前在临床上,医疗决策过程绝大多数采取的是家长模式和告知模式,在这两种模式中,患者不能充分参与医疗决策过程.共同决策模式允许医患双方都能积极参与医疗决策过程,医护告知患者可选的治疗方案,而患者表达自己对各治疗方案的偏好和态度,医患分享信息,终达成共识,从而提高了治疗的效果和满意度.共同决策在骨科中的应用也有积极效果.虽然共同决策大有裨益,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
作者:吴军;朱兵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加强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是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需要;是深入了解患者病情、实现正确诊断的需要;是提高研究生临床技能的需要.分析目前临床医学研究生医患共同能力培养的困境,提出提高研究生医惠沟通能力的对策:加强综合能力培训,拓宽研究生视野;重视医德教育,建立正确的医德观念;注重人文精神培养,树立人性化服务理念;提倡换位思考,提高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
作者:李春艳;段志军;王莺燕;孟华;卢书明;刘丽娜;王英德;杜建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医患关系管理有效途径的缺失容易使医护工作陷入道德困境,导致部分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价值取向扭曲,从而影响社会和谐.新形势下产生的医患关系第三方管理模式是我国医患纠纷调解工作的一个新举措,其在合法合理维护医患权益、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同时,体现了公平正义的原则,彰显了以人为本的伦理思理,凸显了和谐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蕴含着深厚的伦理学意义.
作者:陈治;刘丹;傅翔 刊期: 2013年第02期
通过分析护生责任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即传统教育方式、理念的片面性,社会不良风气对年轻一代的影响,家庭环境及自身素养等,从以人为本、不伤害、同理心等方面归纳了护生责任意识对于未来护理工作的意义.提出如下建议:转变教育理念,实施教育模式改革;加强专业渗透,将责任感教育贯穿于护理教学中;减少外部消极因素的影响;提升教师素养,发挥教师表率作用;加强入学教育,及时树立护生职业责任心;加强校园氛围建设,为社会责任感培养奠定基础.由此全面提升护生责任心意识,促进护理学的健康发展,进而达到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目的.
作者:陈菊芳;王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使用舒利迭准纳器吸入的常见错误,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 记录不同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的COPD患者吸入舒利迭后发生的错误,并给予相应护理干预.结果 62例COPD患者首次吸入发生错误达216.1%,错误发生率跟年龄、文化程度相关,与性别无关.结论 COPD患者吸入舒利迭时错误率较高,护士应从人文关怀、健康教育、老年人护理、不伤害和同理心等角度进行相关护理干预,通过多次讲解、指导、示范,使病人能更好的掌握吸入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如萍;张春意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