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村民视角的村级医患信任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

张溪婷;王晓燕;彭迎春;赵博;陈秉喆;孙德婧

关键词:村卫生室, 医患信任, 医患关系, 村民视角
摘要:目的:分析基于村民视角的村级医患信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H 区作为调研地点,对其所辖的14个乡镇下辖的80个行政村采取信任问卷的方式进行信息调查。结果在350名被调查的村民中有301名村民对村卫生室医患关系持肯定态度,共占86.00%;有44名村民对村卫生室医患关系持中立态度,占12.57%;仅有5名村民对村卫生室医患关系持否定态度,占总比例的3.43%。基于血缘亲缘的关系村民对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更为信任,但是技术水平与服务能力是影响医患信任的主要因素。结论乡村医生与村民处于相同的村落当中,具有共同的生活环境、人际关系、道德观念,彼此之间的人际信任较高。置身于诊疗活动当中,人际关系与诊疗关系共同作用形成现有的医患信任,实质上是人际信任掩盖了技术上的不信任。转型社会中,如何提高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实现村卫生室真正的医患互信是医改的重要内涵。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陕西省新农合参保人员健康结果公平性分析

    目的:研究新农合参保人员健康结果公平性程度,探讨影响参保人群健康结果公平性的关键因素,为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提供科学依据,为促进居民健康提供事实依据。方法采用经济分组法、收入五分法以及集中指数和集中曲线进行健康结果公平性分析,利用集中指数分解法测量与经济水平相关的健康结果的水平公平性。结果新农合参保人员两周患病率存在偏低收入者的健康结果不公平,经济水平较好的参保人员健康结果较差;慢性病患病率、自评健康不良率存在偏高收入者的健康结果不公平,经济水平较差的参保人员健康结果较差。结论经济水平是影响两周患病公平性的首要因素,年龄、文化程度,就业状况也是缓解健康结果不公平的因素。提高参保人群的经济水平、文化程度,改善就业状况对健康结果公平性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钱玉燕;高建民;闫菊娥;杨晓玮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与咨询服务的伦理建议

    针对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在临床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孕妇需求细致的咨询服务的这一现状。提出以下伦理建议:超声心动图医师要树立咨询服务的意识,耐心、通俗、细致地为患者答疑解惑;超声心动图医师要理解患者家庭的情绪反映并注重心理关怀;超声心动图患者检查和咨询服务的环境要求;鼓励多学科联合参与的咨询服务。

    作者:梁宇彤;周田;王臻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理解生命伦理学

    从规范性、理性、实用/应用性、证据/经验知情性、世俗性五个方面分析研究了生命伦理学学科的独特性,并结合生命伦理学的合适进路,去伦理学倾向以及“打文化牌”这三个角度分析探讨了如何理解生命伦理学这一问题。

    作者:邱仁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关于预先医疗指令书的相关问题探讨

    预先医疗指令书表达了患者在有自主能力时做出的对丧失自主能力后拒绝或接受治疗的决定,其包括生存意愿书和预指医疗代理两种形式。通过借鉴预先医疗指令书的提出依据和国际上存在的争议,针对我国目前医疗紧急状况时往往因为没有预先准备,医疗处理决定不能充分尊重患者意愿的普遍现象,分析了我国在采用预先医疗指令书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传统文化障碍和缺乏规范宣传等诸多问题,提出我国推广预先医疗指令书的必要性,同时提出在实际应用中应当注重引导和尊重传统文化习俗。

    作者:李京儒;睢素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对晚期肺癌患者实施临终关怀与姑息护理的伦理思考

    介绍了418例晚期肺癌患者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姑息护理中常见的伦理问题,并提出以下伦理建议:尊重患者心理需求,提供个性化护理;尊重患者和家属意见,进行科学的死亡观教育;鼓励家人陪伴和探视,减少患者对死亡的恐惧感;对家属进行心理抚慰和关怀。

    作者:李玉梅;侯黎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产前诊断手术护理实践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分析

    分析了产前诊断手术护理中的道德建设和护理特性,包括:严格性和复杂性、专业性和广泛性、协同性和独立性,从患者的术前评估、手术实施及术后效果评价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中,用护理伦理道德的理论指导和规范护理行为,正确处理各种伦理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建立以双方互动为前提的现代护患关系。

    作者:欧燕媚;韩瑾;麦炜碧;杨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伦理学视角下我国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及其化解路径分析

    论述了医患矛盾的概念及其内涵,并对医患矛盾产生的伦理学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视角探讨了化解医患矛盾的伦理路径,具体包括:宏观上,加快基本医疗卫生法进程,明确“公益性”回归路径,保障医疗正义;重视医学与健康投资,加大医学科普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对医学局限性的科学认知。微观上,加快公立医院现代化管理改革,提升医务人员职业伦理素质,保障患者人格尊严;重视医患矛盾预警机制与患者利益表达路径建设,保障患者的正当、合法权益。

    作者:胡金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医学院校生命教育实践探索

    论述了医学院校开展生命教育的特殊性和必要性,从课程设置和文化活动两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医学院校生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医学院校特点提出以下实践对策:通过相关课程开设,开展生命教育理论教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生命教育校园氛围;开展相关志愿服务,提升生命境界。

    作者:李翩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论医学院校临床专业医患沟通课程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目前一些医学院校临床沟通课程的现状及实践状况,强调了开展临床专业医患沟通课程的意义:有利于推进医学教育的改革,有利于塑造医学生人文精神,有利于提高临床教师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并针对临床交流课程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以下建议:扩展内容,整合相关课程,改革教学方式,加大交流课程的重视力度。

    作者:付洋;尹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论感染病学实习中医学生伦理意识的培养

    感染性疾病由于本身的特殊性在防治中尤其应该重视伦理学教育及伦理意识培养。通过在感染病学临床教学中注重教师医学伦理素养水平的提升、发挥带教教师的模范作用、鼓励互动交流,消除实习生的恐惧与歧视心理,加强医学伦理意识与法律观念的有机结合,促进医学生的医学伦理意识养成。

    作者:翟嵩;王媛;党双锁;刘拉羊;赵文学;贾晓黎;张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关于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调查及伦理对策探讨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其伦理学因素,为制定预防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12月全院所有医务人员发生的血源性职业暴露案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总结。结果共发生101名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其中以护士为主,占60.40%;多集中在30岁以下职工,占70.29%;职业暴露人员科室分布以外科居多(42.57%),其次为内科(36.63%);病房(60.40%)、手术室(15.84%)和治疗室(11.88%)是职业暴露常发生的场所;锐器伤发生的构成比为87.12%,居首位,其中以锐器处置(23.76%)、拔针(18.81%)、采血环节(15.84%)、手术缝合(14.85%)和输液注射(13.86%)为锐器伤职业暴露的多发环节;暴露源以乙型肝炎为主(61.38%)。结论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大,医院感染控制人员必须重视全员职业暴露教育,加强职业暴露的伦理化管理,降低职业暴露风险和伤害。

    作者:王晓艳;平宝华;林永杰;关仙花;禄韶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基于案例探讨临床研究中的伦理难题

    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数量的大幅提升,有关受试者保护的新问题不断挑战着研究者和伦理委员会的伦理智慧。基于既往伦理审查的经验,总结梳理几个典型的临床研究案例,涉及研究目的、知情同意、研究损害赔偿等实践伦理内容,分析其伦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供临床研究者、机构伦理委员会及决策部门参考。

    作者:梁立智;柴华旗;李红英;徐溢涛;眭文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医学生沟通能力评价及培养模式构建

    目的:评价医学生沟通能力,尝试构建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模式。方法运用量表和问卷调查临床医学生,运用雷达图评价医学生沟通能力,访谈相关人员并研读国内外相关文献,尝试构建沟通能力培养模式。结果医学生沟通能力水平一般,沟通知识匮乏;需要构建以医患沟通为基础的多元化培养模式。结论医学院校应该重视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尝试以医患沟通课程为基础,构建全面的医学生培养模式,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

    作者:王伟;尹文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新医改视域下山东省基层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及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

    目的:深入了解新医改实施中基层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现状,并与2011年的调研作对比,进一步分析影响其工作满意度提高的主要因素。方法选取山东省潍坊市、东营市、烟台市等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的326名在职职工进行调研,并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统一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对当前基层医疗工作岗位,很满意人数仅占5.2%,总体满意率为38.04%。对薪酬待遇的总体满意率为31.3%,对医患关系的总体满意率为36.19%,对医院管理制度、绩效考核的总体满意率分别为44.17%、40.79%。结论相比较于2011年的调研结果,基层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整体提升,但是总体满意度仍然不高。应逐步加强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人才建设;继续落实稳定的倾斜政策,加大基层政策倾斜力度;强化医学人文精神教育;改善职业环境、维护医师权益。

    作者:徐玉梅;于芳;杨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关于农村居民对乡村医生和城市医生信任机制的比较研究--基于北京市H区的实地观察研究

    目的:在对国内外信任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比较农村居民对乡村和城市医生信任机制的异同。方法对北京市H区相关人员进行实地观察和二次深入访谈。结果农村居民对乡村和城市医生的信任机制具有明显的区别,对乡村医生的信任以社会相似型信任为主,对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和城市大医院的医患信任存在着声誉型信任、制度型信任和关系运作型信任,但本质有所不同。结论城乡迥异的环境和文化,城乡医疗机构的性质、农村居民与城乡医生关系的疏密程度、城乡医疗机构的声誉、城乡医疗卫生制度的区别等是造成城乡医患信任机制不同的主要原因。

    作者:杨佳;王晓燕;彭迎春;刘扬;董屹;周慧姊;刘一;马晓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缺席的送别,如水的怀念--追忆彭瑞骢书记

    彭瑞骢书记离开时,没能去送行,一直是一个遗憾。

    作者:丛亚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科技与人文结合视角下关于独立设置医学院校通识教育的思考

    在科技与人文相结合的视角下,提出了独立设置医学院校通识教育的几点思考:树立“医学是人学”的医学教育观;医学通识教育既要借鉴传统又要吸收世界经验;医学通识教育内容和方法要实现科技与人文的结合;借鉴国内外经验,构建医学与人文通识教育综合性课程来加强科技与人文的结合,进一步促进医学院校通识教育的完善。

    作者:何兰萍;亓曙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基于村民视角的村级医患信任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

    目的:分析基于村民视角的村级医患信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H 区作为调研地点,对其所辖的14个乡镇下辖的80个行政村采取信任问卷的方式进行信息调查。结果在350名被调查的村民中有301名村民对村卫生室医患关系持肯定态度,共占86.00%;有44名村民对村卫生室医患关系持中立态度,占12.57%;仅有5名村民对村卫生室医患关系持否定态度,占总比例的3.43%。基于血缘亲缘的关系村民对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更为信任,但是技术水平与服务能力是影响医患信任的主要因素。结论乡村医生与村民处于相同的村落当中,具有共同的生活环境、人际关系、道德观念,彼此之间的人际信任较高。置身于诊疗活动当中,人际关系与诊疗关系共同作用形成现有的医患信任,实质上是人际信任掩盖了技术上的不信任。转型社会中,如何提高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实现村卫生室真正的医患互信是医改的重要内涵。

    作者:张溪婷;王晓燕;彭迎春;赵博;陈秉喆;孙德婧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论医学心理学的服务方向

    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医学人文学科教育、国民健康的主要威胁都对医学心理学科产生了需求。因此,医学心理学的服务方向亦表现为:医学心理学工作者应在基础教育方面发挥作用,在培养医学生及医务工作者人文情怀方面承担责任,并在居民生活方式改变方面积极探索。

    作者:祁正庆;孟竟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从卫生行业人力资源面临的问题看医德教育改革

    分析了当前卫生行业人力资源面临的卫生行业人力资源配置失衡,基层医疗机构急需医学人才;部分卫生人员职业道德下滑,医德水平亟待提高的问题和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存在的不足:对医德教育重视度不足,认同感不强;医德教育内容滞后;医德教育形式陈旧;医德教育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指出应转变医德教育观念,增强医德文化认同感;立足卫生行业需求,拓宽医德教育内容;开发新型医德教育模式,完善医德评价体系及挖掘卫生行业需求,为医德教育提供新导向。

    作者:程延飞;朱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