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正庆;孟竟玲
通过对道德健康概念的阐释,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分析了道德健康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意义:道德健康有助于个体获得积极情绪,道德健康有利于提升生命意义感,道德健康更有利于心理的健康发展。同样,心理健康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道德健康的形成,调查发现,在青少年道德问题形成的原因中,早前的心理问题是被忽视的因素,提出只有将心理健康作为道德培养的基础,才是实现道德健康目标的正确路径。
作者:李诗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消化内镜诊治技术发展中出现的伦理问题有:扩大内镜治疗指征,侵犯病人选择权;医疗费用增加,病人不能平等享受医疗;人员技术参差不齐,患者不能享受公平医疗;父权式医患关系盛行,忽视患者的自主权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患者选择权;规范医疗行为,提倡平等医疗;规范化训练,争取人人享受公平医疗;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尊重患者的自主权。
作者:万海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从发掘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家、佛家对生、死的基本态度入手,通过探寻、提炼中国传统文化中珍视生命、众生平等、仁爱精神等朴素的生命伦理思想的分析,总结该领域研究的现实意义:传统文化中蕴涵的生命伦理思想是中国生命伦理学发展创新的文化渊源,传统文化中的朴素生命伦理智慧可以为解决现实伦理问题提供思想启迪,对我国传统文化中生命伦理思想的梳理有利于中国生命伦理学的发展。
作者:张秋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与现代中西医之间的巨大差异不同,在人类发展初期,古希腊医学与中国古医学在各自的探索过程中有着惊人的一致。它们都代表了当时智慧的哲学思想并对一个医生所应具有的优良品质作了规范,又由此形成了影响后世的医学伦理观。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早的医典《黄帝内经》与代表了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医学高成就的《希波克拉底文集》之理论体系的类比可见一斑。但是自此之后,中西医实现了后的碰撞,并于公元二世纪左右彻底分道扬镳。从中国和古希腊这两种异质的土壤中寻找导源,研究那一时期医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为其差别寻找有益的启示。
作者:张建霞;苏振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其伦理学因素,为制定预防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12月全院所有医务人员发生的血源性职业暴露案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总结。结果共发生101名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其中以护士为主,占60.40%;多集中在30岁以下职工,占70.29%;职业暴露人员科室分布以外科居多(42.57%),其次为内科(36.63%);病房(60.40%)、手术室(15.84%)和治疗室(11.88%)是职业暴露常发生的场所;锐器伤发生的构成比为87.12%,居首位,其中以锐器处置(23.76%)、拔针(18.81%)、采血环节(15.84%)、手术缝合(14.85%)和输液注射(13.86%)为锐器伤职业暴露的多发环节;暴露源以乙型肝炎为主(61.38%)。结论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大,医院感染控制人员必须重视全员职业暴露教育,加强职业暴露的伦理化管理,降低职业暴露风险和伤害。
作者:王晓艳;平宝华;林永杰;关仙花;禄韶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CICARE沟通模式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CICARE沟通模式,建立急诊患者在急诊就诊、治疗、护理等每个环节的沟通服务程序,采用接触、介绍、沟通、询问、回答、离开6个步骤模式进行情景模拟或角色扮演的方式培训,分组练习、考核。结果护士的沟通能力得以提升,服务态度、业务水平、责任感、健康宣教水平、患者满意度都得到显著提升。结论 CICARE沟通模式作为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对于护士综合素质和服务质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李会玲;赵亚锋;宋晔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合理界定医生职业风险内涵,科学判断医生职业风险事实,寻求医生职业风险防范和化解的长效机制,维护医生的身心安全与合法权益。方法以医患关系的发生为研究背景,采取问卷调查法,分析医患关系与医生职业风险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以青年医务工作者为例,实证调研医生职业风险存在状况及现实原因。结果医患关系紧张带来的职业焦虑与不安,医生职业倦怠与危害,医疗环境复杂无法有效化解医生职业安全危机,制度安排与防控机制不合理诱发职业危机。结论政府应加强职业风险管理及防控的机构设立与制度设计,医院要加强职业风险管理与防控体系建设,医生应提升职业风险防控意识与医患沟通能力,社会要加强职业风险管理与防控的环境整治。
作者:袁和静;胡兵;赵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通过对某医学院校不同年级的本科生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归纳出了医学院校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并深入分析了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内因和外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医学院校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创新道德教育方法,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加强网络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发挥主渠道作用,增强网络道德教育的实效性;适应网络时代要求,建设新型政工队伍;强化阵地意识,建立网上德育平台;强化引导功能,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道德教育。
作者:赵晓英;王艳菊;丁云鹏;侯小宝;李汝德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医学人文学科教育、国民健康的主要威胁都对医学心理学科产生了需求。因此,医学心理学的服务方向亦表现为:医学心理学工作者应在基础教育方面发挥作用,在培养医学生及医务工作者人文情怀方面承担责任,并在居民生活方式改变方面积极探索。
作者:祁正庆;孟竟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分析了当前卫生行业人力资源面临的卫生行业人力资源配置失衡,基层医疗机构急需医学人才;部分卫生人员职业道德下滑,医德水平亟待提高的问题和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存在的不足:对医德教育重视度不足,认同感不强;医德教育内容滞后;医德教育形式陈旧;医德教育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指出应转变医德教育观念,增强医德文化认同感;立足卫生行业需求,拓宽医德教育内容;开发新型医德教育模式,完善医德评价体系及挖掘卫生行业需求,为医德教育提供新导向。
作者:程延飞;朱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对目前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手术所面临的几个临床伦理问题进行了具体地分析,认为该手术方式符合不伤害原则和有利原则,尊重了患者的知情同意和自主选择的权利,且患者的收益远大于风险。因此,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手术是符合医学伦理学原则的。
作者:费阳;田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从五个方面论述了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现状,具体阐述了我国临终关怀医疗服务的政策缺失的主要表现:相关政策呈现碎片化、操作性不强、缺乏财政支持、缺乏宣传力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临终关怀事业发展亟须的相关政策,包括:建立完整的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临终关怀服务机构分类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政府对临终关怀医疗服务的经费划拨机制。
作者:邓帅;李义庭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广州市综合医院非精神科医生对精神卫生工作转移态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改善服务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2年12月~2013年4月,采用现况调查,对广州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1363名非精神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对精神卫生工作转移的态度上,941人(69.6%)持赞成态度。影响调查对象对精神卫生工作转移态度的因素包括:工作时间8~10小时/天(β=0.404, P =0.006);对综合医院开展精神卫生工作大的影响因素为医务人员的执业资格(β=-1.345, P =0.016);认为患有躯体疾病合并心理精神问题的患者所占比例小于10%(β=-0.452, P =0.014);预计未来综合医院开展精神卫生工作大的制约因素为实施费用/时间(β=-0.596, P =0.021);对目前工作中处理心理精神障碍准备好了(β=1.436, P <0.001)和稍有准备(β=0.694, P <0.001)。在对精神卫生工作转移态度上,持赞成态度的可能性高(71.0%),其次是中立(25.5%),后是反对(3.5%)。结论加强综合医院非精神科医生对开展精神卫生工作的支持以及对精神心理障碍的诊疗,完善相关政策法制以及开展针对性教育培训是当务之急。
作者:符蓉;朱春燕;陈砺;耿庆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癌症患者签订授权委托书有时可以实现对一部分患者实施保护性医疗的目的,有时也可以满足个别患者家属向患者隐瞒病情的需要,但也可能产生过度医疗及一些其他不利影响。这其中有医疗法规的原因,也有医务人员晋升考核的因素以及恐癌症思想和扭曲的医学法律意识的因素。建议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增加透明度,建立知情同意界定、审核平台,强调被授权人履行好沟通义务,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医学伦理教育,以保障患者权益、促进医疗资源合理有效利用。
作者:邓侃;朱心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通过对当下医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现状的分析研究,探讨了目前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必要性:和谐社会的发展需要,卓越医师的培养需要,自我实现的成长需要。并指出在文化自觉视角下医学生提升人文素质的途径:准确定位“自我提升”的行动主体,树立“仁心仁术”的提升目标,整合国内外优质的学习资源,运用新媒体网络学习平台,实践“知行合一”的提升方法。
作者:徐金虎;陈双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分析了产前诊断手术护理中的道德建设和护理特性,包括:严格性和复杂性、专业性和广泛性、协同性和独立性,从患者的术前评估、手术实施及术后效果评价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中,用护理伦理道德的理论指导和规范护理行为,正确处理各种伦理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建立以双方互动为前提的现代护患关系。
作者:欧燕媚;韩瑾;麦炜碧;杨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针对目前医院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在竞聘、绩效考核、薪酬、个人发展、健康管理、科室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一些伦理问题,分析了其原因:医院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伦理理念的认识误区,医院专业技术人才主体伦理价值地位不明确,医院专业技术人才管理者的伦理水平不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加强以履行社会职责为主导的伦理监督管理,建立符合公平、公正伦理原则的科室主任竞聘制度,开展以兼顾效率与公平伦理理念的绩效和薪酬职级管理活动,实现以个体全面发展为伦理目的的人才职业生涯管理,加强管理者的管理伦理教育。
作者:万骁骑;张京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新农合参保人员健康结果公平性程度,探讨影响参保人群健康结果公平性的关键因素,为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提供科学依据,为促进居民健康提供事实依据。方法采用经济分组法、收入五分法以及集中指数和集中曲线进行健康结果公平性分析,利用集中指数分解法测量与经济水平相关的健康结果的水平公平性。结果新农合参保人员两周患病率存在偏低收入者的健康结果不公平,经济水平较好的参保人员健康结果较差;慢性病患病率、自评健康不良率存在偏高收入者的健康结果不公平,经济水平较差的参保人员健康结果较差。结论经济水平是影响两周患病公平性的首要因素,年龄、文化程度,就业状况也是缓解健康结果不公平的因素。提高参保人群的经济水平、文化程度,改善就业状况对健康结果公平性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钱玉燕;高建民;闫菊娥;杨晓玮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调查分析西安市体育教师对紫外线职业损伤KAP的基本情况,为制定有关体育教师日光紫外线职业损伤的防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3年3-7月选择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研究对象1200人,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西安市体育教师就紫外线职业损伤KAP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中有过晒伤史的占21.5%,做过专业皮肤检查的占5.1%;认为长期室外紫外线对皮肤危害性的占34.1%,采取一定防护措施的占58.9%,对紫外线能正确认识的占3.2%;采取防护措施的目的方面,43.9%的调查对象采取措施的目的是防止晒黑而不是防止晒伤。结论体育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室外工作群体,整体上紫外线职业损伤防护知识水平较低,防护目的有所偏差,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角度看,应本着健康伦理的原则,加强紫外线职业损伤防护知识的宣传,并积极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作者:宋建驷;宋健文;任平社;宋建玲;徐桂玲;孙云;庄希琛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