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霞;苏振兴
通过对道德健康概念的阐释,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分析了道德健康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意义:道德健康有助于个体获得积极情绪,道德健康有利于提升生命意义感,道德健康更有利于心理的健康发展。同样,心理健康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道德健康的形成,调查发现,在青少年道德问题形成的原因中,早前的心理问题是被忽视的因素,提出只有将心理健康作为道德培养的基础,才是实现道德健康目标的正确路径。
作者:李诗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从五个方面论述了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现状,具体阐述了我国临终关怀医疗服务的政策缺失的主要表现:相关政策呈现碎片化、操作性不强、缺乏财政支持、缺乏宣传力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临终关怀事业发展亟须的相关政策,包括:建立完整的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临终关怀服务机构分类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政府对临终关怀医疗服务的经费划拨机制。
作者:邓帅;李义庭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护士组织承诺与其职业认同感的现状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中国职工组织承诺量表和护士职业认同评价量表对400例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不同特征护士组织承诺和职业认同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讨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护士组织承诺和职业认同总分分别为(2.16±0.45)分和(3.49±0.84)分;不同文化程度、职称、工作年限和聘用方式护士的职业认同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称、工作年限和聘用方式护士的组织承诺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组织承诺各维度得分与职业认知评价、职业社交技巧、职业挫折应对、职业社会支持及职业认同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护士组织承诺与其职业认同呈显著正相关,且两者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作者:蒋莎莎;阮灵肖;金佳佳;洪美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阐述了医患纠纷中媒体介入的影响及媒体应对在医院医患纠纷处理中的重要性,讨论了目前医院媒体应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医院在医患纠纷中的媒体应对策略,主要有:迅速查明真相,积极配合媒体报道;发布权威消息,还原事件真相;监督媒体报道,严惩侵权行为;开通医院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
作者:梁时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从伦理学角度分析新时期医患矛盾的特点,明确医院党委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政治核心地位,提出发挥医院党委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伦理作用,后概述医院党委在重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具体伦理措施,包括:加强伦理道德教育,深入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医院伦理委员会,积极推进伦理查房制度;完善就医环境,调动各党支部的积极性;健全医患沟通机制,保护患者知情权和隐私权;整治医药商业贿赂,完善信访举报工作机制。
作者:张鑫怡;董淑彦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被精神病”侵犯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和拒绝医疗权,说明“被精神病”强制入院流程和精神病的司法鉴定还存在漏洞,对精神病的诊断和司法鉴定也存在违背伦理的现象。因此,有关部门应当完善各项法规,建立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申诉、上诉渠道,同时,鉴定医师要遵循正确理解、尊重患者权利,公正无私、恪守慎独的伦理原则,还应规范使用约束措施。
作者:赵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调查分析西安市体育教师对紫外线职业损伤KAP的基本情况,为制定有关体育教师日光紫外线职业损伤的防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3年3-7月选择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研究对象1200人,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西安市体育教师就紫外线职业损伤KAP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中有过晒伤史的占21.5%,做过专业皮肤检查的占5.1%;认为长期室外紫外线对皮肤危害性的占34.1%,采取一定防护措施的占58.9%,对紫外线能正确认识的占3.2%;采取防护措施的目的方面,43.9%的调查对象采取措施的目的是防止晒黑而不是防止晒伤。结论体育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室外工作群体,整体上紫外线职业损伤防护知识水平较低,防护目的有所偏差,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角度看,应本着健康伦理的原则,加强紫外线职业损伤防护知识的宣传,并积极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作者:宋建驷;宋健文;任平社;宋建玲;徐桂玲;孙云;庄希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感染性疾病由于本身的特殊性在防治中尤其应该重视伦理学教育及伦理意识培养。通过在感染病学临床教学中注重教师医学伦理素养水平的提升、发挥带教教师的模范作用、鼓励互动交流,消除实习生的恐惧与歧视心理,加强医学伦理意识与法律观念的有机结合,促进医学生的医学伦理意识养成。
作者:翟嵩;王媛;党双锁;刘拉羊;赵文学;贾晓黎;张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分析了产前诊断手术护理中的道德建设和护理特性,包括:严格性和复杂性、专业性和广泛性、协同性和独立性,从患者的术前评估、手术实施及术后效果评价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中,用护理伦理道德的理论指导和规范护理行为,正确处理各种伦理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建立以双方互动为前提的现代护患关系。
作者:欧燕媚;韩瑾;麦炜碧;杨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在对国内外信任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比较农村居民对乡村和城市医生信任机制的异同。方法对北京市H区相关人员进行实地观察和二次深入访谈。结果农村居民对乡村和城市医生的信任机制具有明显的区别,对乡村医生的信任以社会相似型信任为主,对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和城市大医院的医患信任存在着声誉型信任、制度型信任和关系运作型信任,但本质有所不同。结论城乡迥异的环境和文化,城乡医疗机构的性质、农村居民与城乡医生关系的疏密程度、城乡医疗机构的声誉、城乡医疗卫生制度的区别等是造成城乡医患信任机制不同的主要原因。
作者:杨佳;王晓燕;彭迎春;刘扬;董屹;周慧姊;刘一;马晓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广州市综合医院非精神科医生对精神卫生工作转移态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改善服务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2年12月~2013年4月,采用现况调查,对广州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1363名非精神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对精神卫生工作转移的态度上,941人(69.6%)持赞成态度。影响调查对象对精神卫生工作转移态度的因素包括:工作时间8~10小时/天(β=0.404, P =0.006);对综合医院开展精神卫生工作大的影响因素为医务人员的执业资格(β=-1.345, P =0.016);认为患有躯体疾病合并心理精神问题的患者所占比例小于10%(β=-0.452, P =0.014);预计未来综合医院开展精神卫生工作大的制约因素为实施费用/时间(β=-0.596, P =0.021);对目前工作中处理心理精神障碍准备好了(β=1.436, P <0.001)和稍有准备(β=0.694, P <0.001)。在对精神卫生工作转移态度上,持赞成态度的可能性高(71.0%),其次是中立(25.5%),后是反对(3.5%)。结论加强综合医院非精神科医生对开展精神卫生工作的支持以及对精神心理障碍的诊疗,完善相关政策法制以及开展针对性教育培训是当务之急。
作者:符蓉;朱春燕;陈砺;耿庆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针对目前医院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在竞聘、绩效考核、薪酬、个人发展、健康管理、科室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一些伦理问题,分析了其原因:医院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伦理理念的认识误区,医院专业技术人才主体伦理价值地位不明确,医院专业技术人才管理者的伦理水平不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加强以履行社会职责为主导的伦理监督管理,建立符合公平、公正伦理原则的科室主任竞聘制度,开展以兼顾效率与公平伦理理念的绩效和薪酬职级管理活动,实现以个体全面发展为伦理目的的人才职业生涯管理,加强管理者的管理伦理教育。
作者:万骁骑;张京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介绍了418例晚期肺癌患者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姑息护理中常见的伦理问题,并提出以下伦理建议:尊重患者心理需求,提供个性化护理;尊重患者和家属意见,进行科学的死亡观教育;鼓励家人陪伴和探视,减少患者对死亡的恐惧感;对家属进行心理抚慰和关怀。
作者:李玉梅;侯黎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企业承担经济责任,能够促进物质文化建设,承担法律责任,能够促进制度文化建设,承担伦理责任,能够促进行为文化建设,承担慈善责任,能够促进精神文化建设。中国企业必须依靠企业文化的力量,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和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到文化建设中去。充分认识和利用两者之间必然联系,基于企业社会责任,全面、高效发展企业文化,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作者:刘婵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论述了医学院校开展生命教育的特殊性和必要性,从课程设置和文化活动两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医学院校生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医学院校特点提出以下实践对策:通过相关课程开设,开展生命教育理论教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生命教育校园氛围;开展相关志愿服务,提升生命境界。
作者:李翩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与现代中西医之间的巨大差异不同,在人类发展初期,古希腊医学与中国古医学在各自的探索过程中有着惊人的一致。它们都代表了当时智慧的哲学思想并对一个医生所应具有的优良品质作了规范,又由此形成了影响后世的医学伦理观。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早的医典《黄帝内经》与代表了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医学高成就的《希波克拉底文集》之理论体系的类比可见一斑。但是自此之后,中西医实现了后的碰撞,并于公元二世纪左右彻底分道扬镳。从中国和古希腊这两种异质的土壤中寻找导源,研究那一时期医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为其差别寻找有益的启示。
作者:张建霞;苏振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彭瑞骢书记离开时,没能去送行,一直是一个遗憾。
作者:丛亚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分析了当前卫生行业人力资源面临的卫生行业人力资源配置失衡,基层医疗机构急需医学人才;部分卫生人员职业道德下滑,医德水平亟待提高的问题和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存在的不足:对医德教育重视度不足,认同感不强;医德教育内容滞后;医德教育形式陈旧;医德教育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指出应转变医德教育观念,增强医德文化认同感;立足卫生行业需求,拓宽医德教育内容;开发新型医德教育模式,完善医德评价体系及挖掘卫生行业需求,为医德教育提供新导向。
作者:程延飞;朱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针对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在临床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孕妇需求细致的咨询服务的这一现状。提出以下伦理建议:超声心动图医师要树立咨询服务的意识,耐心、通俗、细致地为患者答疑解惑;超声心动图医师要理解患者家庭的情绪反映并注重心理关怀;超声心动图患者检查和咨询服务的环境要求;鼓励多学科联合参与的咨询服务。
作者:梁宇彤;周田;王臻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通过分析目前一些医学院校临床沟通课程的现状及实践状况,强调了开展临床专业医患沟通课程的意义:有利于推进医学教育的改革,有利于塑造医学生人文精神,有利于提高临床教师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并针对临床交流课程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以下建议:扩展内容,整合相关课程,改革教学方式,加大交流课程的重视力度。
作者:付洋;尹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