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飞;程勇;文星;王永飞;王强;许喜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 )并发不同程度肾病患者尿足细胞标志蛋白(PCX)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及其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186例T2DM患者按照24 h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 T2DM 组(SDM 组,62例)、微量组(NA组,60例)、大量组(MA组,64例),另取24 h UAER正常者作对照(NC组,60例)。分别检测PCX、VEG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其他3组比较,MA组VEGF、PCX及MDA水平高(P<0.01),SOD和GSH‐px水平低(P<0.01,P<0.05)。VEGF、UAER、HbA1c是尿PCX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尿PCX 及血VEGF 与氧化应激相关,氧化应激与足细胞的损伤密切相关。
作者:董闪闪;张洁;刘璠;秘玉静;李欣盼;周慧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部动脉斑块的关系,并分析引起动脉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42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baPWV、颈部动脉超声检查、生化指标检测及相关危险因素的记录。分析baPWV与IM T的相关性。并根据baPWV结果分为正常组与异常组,对两组的IM T、颈部动脉斑块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危险因素中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动脉硬化危险因素个数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年龄、腹围、BMI、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部动脉超声斑块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斑块平均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常组明显多于正常组;IMT正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明显高于异常组。两组IMT值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常组较正常组明显增厚。对baP‐WV与IM 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M T与baPWV呈正相关关系(r=0.228,P<0.05)。结论动脉弹性降低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伴有颈IM T明显增厚、斑块数量明显增多。结合baPWV及颈部动脉超声检查可更好地进行颈动脉硬化的评估。
作者:王静;陈时芳;徐淑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和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PHC患者194例,普通肝病组74例,其他肿瘤组患者70例和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80例进行3项指标的定量检测和分析;AFP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用美国雅培ARCHITECT i2000SR全自动化学发光仪进行定量检测;GP73和GPC3采用ELISA法作定量检测。结果 PHC组血清GP73和GPC3水平均显著高于普通肝病组、其他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P73、GPC3、AFP单独及三者联合检测对诊断 PHC的敏感度分别为:78.35%、53.09%、58.76%、94.85%,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0.74、0.75、0.96。结论 GP73、GPC3和AFP联合检测能提高PHC诊断的敏感度和诊断价值。
作者:朱波;肖亚雄;彭宇生;王鹏;张文礼;樊建新;王开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比较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及达英35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5例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两组,A组33例,术后肌肉注射Gn‐RH‐a 3.75 mg ,共6个月;B组32例,术后使用6个月的GnRH‐a后,月经来潮继续使用达英35至术后2年。术后随访24个月,对比分析2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1年内1例复发(3.03%),B组1年内复发率为0,较A组低;A组2年累积复发率为18.1%(6/33),B组3.1%(1/32),B组累积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 P<0.05)。B组突破性出血,体质量增加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绝经期症状、肝功能异常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联合使用GnRH‐a及达英35,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复发率。
作者:陈观美;徐莉莉;杨武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据报道全世界有1亿4千万居民居于海拔2500 m的地区,有1千7百万人口居住于海拔3500 m以上的地区[1]。在高海拔地区缺氧可导致许多症状,如贫血和机体将氧运输到组织的能力降低。血红蛋白是运输氧的关键工具,它包含一个重要的微量元素‐铁。铁对于许多生物过程如氧的运输都是必不可少的,它的供给受到严格的调控。然而缺氧条件下的铁代谢机制并未完全清楚。较早的研究表明,在缺氧环境下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是调节许多铁调节蛋白如铜蓝蛋白、转铁蛋白(T f )和储存形式的铁蛋白转录的关键因子,而随后的研究表示 HIF‐2才是在铁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因子[2]。
作者:孙朝君(综述);耿惠(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利多卡因为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弥散广、穿透力强、生效快、时间长,是临床应用广泛的局部麻醉药物之一,通常很少发生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很多医院使用利多卡因作为局部麻醉行浅表小手术,如常见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本科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均采用利多卡因(湖北天圣康迪制药有限公司)进行局部麻醉,效果满意,但也出现了2例患者因应用利多卡因致精神症状,现报道如下。
作者:向常清;周敬群;蔡金丹;杨维华;张波;张清芬;田琴琴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外加电场对体外培养的内皮祖细胞(EPCs)迁移行为及形态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3~4代EPCs分别用场强为0 mV/mm(Ⅰ组)、100 mV/mm(Ⅱ组)、200 mV/mm(Ⅲ组)和300 mV/mm(Ⅳ组)的直流电场加以持续刺激3 h ,活细胞工作站实时记录细胞迁移轨迹及形态变化,分析外加电场对EPCs迁移行为及形态的影响。结果Ⅳ、Ⅲ、Ⅱ组细胞向阳极定向迁移,Ⅰ组细胞显示随机运动。电刺激3 h时,细胞轨迹迁移速率(Vt)、位移速率(Vd)、电场方向迁移速率(Vx)分别为:Ⅳ组[(98.86±6.00)、(63.78±2.81)、(63.15±2.88)μm/h]、Ⅲ组[(88.06±8.83)、(35.90±1.22)、(34.20±1.57)μm/h]和Ⅱ组[(42.28±2.25)、(13.29±0.37)、(12.39±0.51)μm/h],均显著高于Ⅰ组的[(37.39±2.42)、(6.99±0.31)、(4.62±0.40)μm/h],均 P<0.01,且Ⅲ组细胞Vt、Vd、Vx均显著高于Ⅱ组、Ⅰ组(均 P<0.01)。EPCs在电场刺激下发生明显的形态变化,细胞外观变得狭长,逐渐与电场方向平行排列。结论外加直流电场可诱导EPCs向阳极迁移并加快其迁移速率,且对EPCs的形态有明显影响。
作者:胡雪飞;程勇;文星;王永飞;王强;许喜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仪(LDF)在建立的急性犬脊髓损伤模型中的评价作用。方法将15只比格犬分为A、B、C组。通过改良的脊髓损伤数控装置,采用不同的撞击和压迫时间,建立不同的急性脊髓损伤犬模型。A组为1.2m/s+5 mm+5 mm+15 mns ,B组为1.2 m/s+5 mm+5 mm+10 mns ,C组为对照组。应用LDF分别测量3组脊髓损伤模型的脊髓血流(SCBF)图,通过脊髓坏死面积测量评估两组模型犬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LDF测量3组脊髓损伤模型的SCBF图结果显示, A组模型SCBF量降低明显,A组损伤程度明显重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诱发电位显示,SCBF的下降程度与预后及运动功能密切相关。结论通过LDF可有效判断急性脊髓损伤的程度和SCBF的情况,在动物实验和临床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武玉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关系。方法选取7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实验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 T ),明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并在发病72 h内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7水平,同时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检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试验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试验组内大梗死组血清炎症因子高于中、小梗死组(P<0.05),中梗死组高于小梗死组(P<0.05);试验组的易损斑块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P<0.05),稳定斑块组高于无斑块组(P<0.05)。结论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检测能及时提示急性脑梗死的病灶大小和颈动脉硬化斑块性质,可利用炎性生物分子标志物协助对缺血性卒中进行早期诊断、治疗,判断预后。
作者:张作念;王志晔;顾伟;章慧;潘振华;魏杰;倪梦园;徐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技能性很强的课程,而临床实习又是医学生成长为合格临床医师的重要过渡阶段,为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由医学生到医生角色的转变,本校每年在医学生临床实习前对学生进行各项临床技能强化训练,急救护理模拟(e‐mergency care simulator ,ECS)教学是技能强化训练内容之一, ECS是由美国医学教育科技公司(METI)设计并制造的具有心跳、呼吸、血压、脉搏等基本生命体征的高级生理驱动模拟系统,能够逼真的模拟人体符合临床逻辑的生理病理特征及临床实践中经常遇到的各种急诊危重病例[1]。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 based learning ,CBL )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 )是将典型病例作为问题的基础,通过对典型病例的深入分析进行教学[2]。在ECS教学过程中,本院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临床综合技能,使医学生更快、更好地进行角色转换,从而为后期的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银侠;袁小燕;李彦树;瞿秋红;许建红;万远太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奇魅植物酵素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连续灌服酒精的方法建立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将60只雄性昆明小鼠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模型组基础上分别加5、25、50mL/kg奇魅植物酵素)。连续灌胃9周后,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活性。测定各组小鼠肝组织中丙二醛(MDA)、三酰甘油(TG)、还原性谷胱甘肽(GSH)、乙醇脱氢酶(ADH)及乙醛脱氢酶(ALDH)的活性,以及肝指数的变化及肝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成功建立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组的奇魅植物酵素均可有效地降低血清中AST、ALT及肝组织中TG水平,提高ADH、ALDH、GSH水平。此外,病理学观察结果与酶学变化相一致。结论奇魅植物酵素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秦松;王君;高志鹏;柳长柏;邹黎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药芪参益气滴丸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老年心肌梗死患者126例依据正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是否行介入手术分为内科治疗组、内科观察组、介入治疗组、介入观察组,治疗组加用芪参益气滴丸,检查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C反应蛋白(CRP)、脑钠肽(BNP),超声心动图测量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介入组内与内科组内2组比较,治疗组BNP、CRP均较观察组显著下降(P<0.05),介入治疗组、内科治疗组的LVESV、LVEDV均较对应的观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组,内科治疗LVEF均高于对应的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介入治疗组与内科治疗组相比,前者LVEDd、LVEDV均低于后者(P<0.01),前者LVEF高于后者(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芪参益气滴丸可以显著地提高左室功能,抑制心肌重构,减少心肌梗死后心衰的发生,而且,这些作用在血运重建后仍有良好的表现。
作者:赵云;陈晓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肾病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1月84例早期糖尿病合并慢性肾病患者,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4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使用依帕司他联合吡格列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血肌酐、尿素氮、尿清蛋白排泄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1,P=0.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CRP与IL‐6相比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0.45±0.05)mg/L]与 IL‐6[(0.72±0.11)μg/L]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1.05±0.14)mg/L、(1.25±0.2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尿素氮、尿清蛋白排泄率、TNF‐α、内生肌酐清除率相比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尿素氮、尿清蛋白排泄率、TNF‐α、内生肌酐清除率分别为(6.41±1.12)mmol/L、(41.12±4.46)μg/min、75.54±6.64)ng/L、(92.94±8.24)%,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7.39±1.05)mmol/L、(91.48±7.31)mmol/L、(111.42±7.69)ng/L、(81.55±9.54)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18%,对照组为1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疗效好,利于改善尿清蛋白排泄及炎症水平,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金洁娜;孙慧艳;徐赵钕;林昭宇;陶凯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不同穴位电针刺激复合七氟烷麻醉对断尾大鼠急性应激反应调控作用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体质量280~320 g ,分为正常组(Ⅰ组)、模型组(Ⅱ组)、七氟烷吸入组(Ⅲ组)、七氟烷吸入加体针组(Ⅳ组)和七氟烷吸入加耳针组(Ⅴ组),每组10只。Ⅰ组不作处理置于氧流量30%的混合气体玻璃箱中(流量2 L/min),Ⅱ组断尾后置于氧流量30%的混合气体玻璃箱中(流量2 L/min),Ⅲ、Ⅳ、Ⅴ组断尾后置于含体积分数为2%的七氟烷麻醉箱中(流量2 L/min),Ⅳ组持续刺激双侧“足三里”穴30 min (刺激参数3 V ,3 Hz ,2 ms),共4次,每次间隔30 min ,Ⅴ组刺激双侧“耳尖”穴,刺激参数及时间同Ⅳ组。各组治疗方法结束后,处死各组大鼠,取断颈血采用ELISA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 H )和外周血皮质酮(CORT )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下丘脑组织c‐fos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Ⅰ组相比,Ⅱ组血清ACT H、CORT水平、下丘脑c‐fos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Ⅱ组相比,Ⅲ、Ⅳ、Ⅴ组大鼠外周血ACTH、CORT 水平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与Ⅳ组的ACTH和COR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Ⅴ组的ACTH水平与Ⅲ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Ⅴ组CORT水平与Ⅳ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Ⅲ、Ⅳ、Ⅴ组c‐fos表达与Ⅱ组相比均降低(P<0.05),Ⅲ、Ⅳ、Ⅴ组3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复合电刺激“耳尖”穴治疗时,对应激的作用优于单纯的七氟烷治疗和七氟烷复合电刺激“足三里”穴。电针复合吸入全身麻醉对应激的调控机制可能与下丘脑调节室旁核c‐fos蛋白分泌并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 PA )轴有关。
作者:胡越;刘莉;熊威威;谭毅;黄志华;李爱国;杨华;蒋奕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U266对人破骨样细胞(OLC)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用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激治蛋白配体(RANKL)+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的方法诱导培养OLC ;实验分3组,NSE组:将6孔培养板中培养14 d的OLC ,分别加入100 ng/mL重组人NSE培养24、48、72 h;共培养组:将6孔Transwell小室下室中培养14 d的OLC ,各上室分别加入1×105/孔U266细胞进行共培养24、48、72 h;对照组:单独培养的OLC。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比较NSE和U266细胞株对OLC的RANKL、扩胃蛋白(OPG)、IL‐6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 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共培养组、NSE组和对照组RANKL、OPG、IL‐6 mRNA在OLC均不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共培养组、NSE组的TRAP mRNA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RAP mRNA表达水平的升高尤其以48 h和72 h明显。结论本试验中OLC表达TRAP ,NSE是促进骨髓瘤骨病中OLC分化和成熟的因素,提示NSE能增强OLC的活性。
作者:袁忠涛;卿晨;李晓进;张学美;史明霞;黄颖;李惠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教学法是1969年美国Barrows教授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医学院首创的一种教学模式,指围绕由教师精心准备的临床病案,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寻求答案,通过自学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学习相关知识[1]。临床病案讨论是《生殖药理学》从理论学习到临床用药的重要转变形式,有利于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学习内容。为了探讨临床病案PBL教学法在《生殖药理学》中的教学效果,本课题组在《生殖药理学》以传统讲授法(lecture‐based learning ,LBL )的基础上引入了临床病案PBL教学法,并与单一的LBL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乐;罗世英;付晖;鲁澄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某后团65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兵团第四师65岁以上共2030名老年人,分布在6个社区。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个社区334名65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及肾损伤指标和相关因素的检测。结果在资料完整的329例居民中,经年龄校正后,清蛋白尿的患病率为22.2%,血尿的患病率为14.2%,肾功能下降的患病率为4.9%。该人群CKD的患病率为32.8%,以早期CKD 1~3期为主,知晓率为1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与CKD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有性别、高血压。结论该兵团65岁以上老年人CKD患病率较高,相关因素为性别、高血压。
作者:宋雪;吴文礼;程江;葛敏;鹿新红;邓朝晖;梁梦洁;宋颖博;张烨;易卫东;梁学立;刘爽;王磊;李艳;张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初步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后是否会导致盆腔黏连。方法收集明确诊断的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患者1672例,根据是否进行 HIFU手术,将其分为非 HIFU组(1560例)、HIFU组(112例)。根据盆腔黏连评分细则,对患者盆腔黏连情况进行分度评分,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盆腔黏连情况及盆腔黏连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可能引起黏连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既往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手术史、盆腔炎病史、病灶大小、痛经史对盆腔黏连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多因素相关性分析中,HIFU组各因素均被排除(P>0.05),非 HIFU组中,手术史及盆腔炎病史与盆腔黏连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HIFU治疗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不会引起盆腔黏连。
作者:牟燕;刘晓芳;何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形成性评价是指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作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作出的发展性评价[1]。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并培养合作精神。我国自1999年教育部正式实施开放教育模式以来,形成性评价得到了各高等学历教育机构和中小学教育机构的纷纷效仿,且以计算机、英语、远程教育课程等研究居多,近年来逐渐在体育类、医学类课程中开展研究[2‐5],但在统计学类课程的研究少见报道。
作者:田冶;赵婵娟;王小丹;李巧;莫景富;吴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广州地区基层医院正在使用的迈瑞BS‐820全自动生化仪进行性能评价,验证其性能是否满足临床需要。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EP5‐A2、EP6‐A、EP7‐A2、EP‐17A文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执业标准》YY/T0654‐2008文件,采用16个常规生化项目对迈瑞公司BS‐82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系统的精密度、线性范围、抗干扰能力、灵敏度及携带污染率进行性能评价。结果 BS‐820系统所进行的评价分析结果显示,所有项目的精密度实验结果均为合格。15个生化项目在测试范围内都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 r≥0.9979。16个生化项目中,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尿素(UREA)、钙(Ca)8个项目的抗胆红素、TG和血红蛋白干扰能力符合或高于厂家宣称的抗干扰能力,其余的8个项目有1~3种抗干扰能力低于厂家宣称。16个生化项目的空白限(LOB)均小于厂家宣称的LOB。谷氨酸(Glu)的携带污染率为0.02%,低于0.50%。结论该仪器有良好的精密度、灵敏度,携带污染率低,线性范围理想,抗干扰能力基本能满足临床需求。适合中小规模检验科使用。
作者:张雯佳;张静静;邓桂花;梁少聪;袁小澎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