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媚;邓晓聪;陈奕辉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人肝癌细胞株 HEPG2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比较小檗碱处理人肝癌细胞株 HEPG2前、后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共38个,16个蛋白表达上调,22个蛋白表达下调,质谱鉴定出10个蛋白点。结论小檗碱的抗肿瘤效应可能与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信号转导通路有关,PPARγ可能是小檗碱的作用靶点。
作者:陈华;谷容;赵晓东;刘雯;袁拥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调查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在吉林市某医院心理门诊就诊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干预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心理健康测查量表(PHI)对吉林市中心医院心理门诊1419名咨询首诊者进行测试,对1401份有效问卷用 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心理门诊就诊者逐年增加,女性多于男性,非学生群体多于学生;咨询者的7个临床分量表得分均显著高于常模(P<0.01);学生与非学生的躯体化、脱离现实、兴奋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与焦虑、病态人格、兴奋状态成显著相关(P<0.01);年龄与躯体化、抑郁、病态人格、脱离现实、兴奋状态成显著相关(P<0.01);教育程度与 PHI的各因子均呈显著相关(P<0.01);婚姻状况与躯体化、病态人格、脱离现实、兴奋状态成显著相关(P<0.01)。结论心理门诊就诊者逐年增多,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学生与非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就诊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具有显著相关。
作者:朱姝;方永;陈霞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逆行自体血预充(RAP)对儿童体外循环术后血液成分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体外循环手术患儿分为 RAP组(n=20)和常规预充组(CP组,n=20),分别记录两组患儿的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儿术前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3时,RAP组较CP组的 RBC计数明显升高(P<0.05);在 T3时,RAP组较 CP组的 WBC计数明显升高(P<0.05);在T2、T3时,RAP组较CP组的 Hb及血细胞比容(HCT)明显升高(P<0.05);与 CP组比较,RAP组围术期的用血量以及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减少(P<0.05);而两组的游离 Hb、纤维蛋白原(Fib)、PLT及D-二聚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4时,CP组较 RAP 组的 IL-6和 IL-8明显升高(P<0.05),T4的炎症反应强烈;在 T2、T3、T4时, RAP组较CP组的动态肺顺应性和氧合指数明显升高(P<0.05),而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明显降低(P<0.05)。结论 RAP用于常规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可减少预充量,降低血液稀释程度,减少临床血用量,同时可以减轻体外循环术后血液有形成分的破坏并能减轻对肺功能的损伤。
作者:李牧;石泉;王玮;王洋;刘国华;郑民 刊期: 2014年第18期
人类社会严肃的终极命题是生死问题。作为直接对人类种族生老病死负责的医生,除了应精通专业知识以外,对生命和死亡的认识必然会影响到其个人心理的发展、医术的发挥以及患者的存活率和幸福感。就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要求来看,在医生培养阶段,加强医学生的生命教育刻不容缓。同时,有数据证明,医学生中的确存在因为生死观不正确,导致医学生本人心理异常现象的出现。该研究也发现对医学生进行适当的生命教育能够有效消解医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危机[1]。因此,在医学生培养阶段有必要加强医学生的生命教育。
作者:彭侃夫;龙藜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在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术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60例,ASA分级 I~Ⅱ级,年龄21~49岁,随机分为两组(n=30):TAP阻滞组(T组)和对照组(C组)。常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超声引导双侧TAP阻滞,T组注射0.375%罗哌卡因40 mL,C组注射生理盐水40 mL。两组术毕均给予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两组患者术中芬太尼用量,术后监护病房内第一次按压镇痛泵距离手术结束的时间。分别于术后2、4、6、24 h记录两组患者静息时及咳嗽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镇痛泵按压次数。观察术后穿刺并发症及镇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中T组所用芬太尼总量小于C组,术后第一次按压镇痛泵时间长于 C组(P<0.05)。术后各时点两组静息 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咳嗽 VAS评分C组各时点均明显高于T组(P<0.05)。各时点镇痛泵按压次数C组明显高于T组(P<0.05)。两组术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 TAP阻滞能显著缓解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术术后疼痛,降低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且安全有效。
作者:王国湘;朱建刚 刊期: 2014年第18期
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该社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并支付。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我部上述声明。
作者:《重庆医学》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儿童期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急性期的确诊方式、显微外科治疗时机与急性期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003~2013年收治的72例儿童(≤16岁)AVM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确诊率为48.6%(35/72),MRI确诊率78.3%(47/60)。对条件允许的56例患者行早期全脑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率为98.2%(55/56)。72例患者均在出血急性期行显微镜下血肿清除及针对性病灶切除术,70例患者术后围术期复查 DSA/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病灶切除率为91.4%,部分切除率为8.6%。围术期死亡2例,70例存活患者中60例(85.7%)患者获得随访6个月至6年,按照 GOS评定:5分55例,4分2例,3 分2例,2分1例。结论 DSA是儿童 AVM出血早期诊断主要的检查手段;急性期显微手术可降低出血病死率和改善预后。
作者:文远超;余云湖;冉启山;朱涛;张川;杨开华;王飞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洛铂联合伊立替康与顺铂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小细胞肺癌(SCLC)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对56例SCLC患者,均为一线依托泊苷联合顺铂方案治疗失败且在3~6个月内出现进展的患者,分为洛铂组(洛铂联合伊立替康,n=30)和顺铂组(顺铂联合伊立替康,n=26)。洛铂组:洛铂3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伊立替康65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顺铂组: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第2、3、4天;伊立替康65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两组均21 d为1周期,化疗2周期以上者评价疗效,对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进行比较,并随访疾病进展时间(TTP)、生存期(OS)。结果洛铂组30例,总有效率(RR)36.7%,疾病控制率(DCR)66.7%;顺铂组26例,RR 34.6%,DCR 65.4%,两组 RR、DCR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洛铂组和顺铂组中位TTP分别为4.5个月、4.3个月,中位 OS分别为8.5个月、8.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洛铂组的主要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顺铂组为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洛铂组血小板减少Ⅲ~Ⅳ度较顺铂组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Ⅲ~Ⅳ度发生率顺铂组明显高于洛铂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洛铂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SCLC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可耐受;与顺铂联合伊立替康方案相比,疗效相似,值得进一步研究观察。
作者:汪晓洁;寿涛;李丽华;缪堃;陈庆;陈雪丹 刊期: 2014年第18期
专科妇幼保健专业是随着我国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而逐渐诞生的一个新兴专业[1],起步较晚,内涵建设相对薄弱,缺乏专业特色,特别是内涵建设的核心--课程建设,仍然处于不断地探索之中,目前的课程设置基本是沿用本科学科系统模式[2],即为“本科压缩饼干”,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的现象突出[3],社区问题涉及较少,尤其是与基层社区开展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4]的服务模式不相适应。为此,本课题组以学校示范院校建设为契机,通过调查基层社区妇幼保健人员的工作任务,深入分析妇幼保健岗位的能力需求,重构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妇幼保健方向)课程体系。
作者:赵万英;孙萍;向燕卿;肖智勇;何建平;骆世琼;陶倩;刘江芹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针灸按摩康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流涎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该院住院的小儿脑瘫流涎患儿76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中药穴位贴敷和口舌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按摩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教师流涎分级法(TDS)为Ⅰ、Ⅱ级的比例明显高于治疗后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管搏动指数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可自行进食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语言、社会适应、个人社交发育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按摩康复治疗的疗效明显,可控制流涎症,提高脑瘫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江崛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骨髓坏死(BMN)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特点及预后。方法对10例BMN患者的原发病诊断、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0例患者中4例为非霍杰金淋巴瘤,2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为骨髓增殖性疾病,3例为骨髓转移癌。骨痛、发热、血细胞减少、乳酸脱氢酶(LPH)和碱性磷酸酶(ALP)增高,BMN样改变为常见临床及实验室特点;10例患者中,9例死亡,1例原发病缓解后存活。结论 BMN主要见于恶性肿瘤,预后差,原发病治疗是关键因素。
作者:周旭;李响;李郑;刘瑜;糜公仆;王劲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健身舞对老年人免疫、呼吸及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0名健身舞老年人作为锻炼组,100名不参与锻炼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分别于运动前、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2 h,测定Ca2+浓度、Bcl-2基因蛋白表达、细胞凋亡率以及相关免疫参数。同时测定锻炼前、后老年人每搏输出血量、每分输出血量、射血分数、心率等心脏泵血功能指标,流入时间和波幅等阻抗血流图指标,肺活量、每分大通气量等肺通气功能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锻炼组安静状态下Ca2+浓度显著降低,Bcl-2基因蛋白表达有所升高,淋巴细胞凋亡率降低。在锻炼组,与运动前比较,运动后即刻CD3+、CD4+、CD4+/CD8+比值均有所升高,CD8+和CD16+56+降低;运动后2 h血液中的CD3+、CD4+、CD4+/CD8+继续升高,CD8+从低转高,CD16+56+持续下降;锻炼后,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较锻炼前显著增加,心率减慢,而流入时间明显缩短且波幅增大,肺活量及每分大通气显著增加。结论适度的老年健身舞运动可以有效增强老年人机体免疫应答过程,维持Ca2+浓度稳定状态,确保细胞生存状态有序化、稳定化、正常化,并且明显改善老年人呼吸和心脑血液的循环功能,对促进老年人身体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陈洪魁;居会祥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低温在治疗癫痫发生过程中的细胞学机制。方法使用单-双-膜片钳技术,对4-氨基吡啶诱导的癫痫小鼠模型的海马和皮层神经元细胞进行穿孔,分别记录不同温度下细胞的电生理变化。结果持续低温能阻断4-氨基吡啶诱导的海马神经元的持续性放电并增加输入电阻。通过双-膜片钳记录显示相距较远的 CA1和 CA3区域的锥体神经元有显著的同步性,但锥体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间的同步性较弱。在CA1和CA3神经元中,低温可以阻断节律性动作电位的放电行为,并能破坏其同步性;但在中间神经元中低温阻断节律性放电时并不会破坏动作电位。结论低温对γ-氨基丁酸传导和分泌影响程度不同,干扰了神经网络的同步放电,从而阻断癫痫样放电。另外,γ-氨基丁酸释放导致的中间神经元动作电位持续放电,也增强了低温的抗癫痫作用。
作者:高轩;黄金伟;刘舒;李永秋;李洪亮;李莉萍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通过原核细胞表达和纯化9R-GFP-PHD重组蛋白,并利用纯化后的9R-GFP-PHD蛋白来检测与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PIP2)和 IP3的结合能力以及细胞膜上 PIP2的动态变化。方法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将磷脂酶 C-δ1的普列克同源域(PHD)、荧光蛋白 GFP及细胞穿膜多肽9R融合以构建相应蛋白表达载体。利用原核表达体系 BL21大肠埃希菌和镍柱进行重组蛋白的表达和纯化,其中 GFP和9R-GFP为9R-GFP-PHD的对照蛋白。获取重组蛋白后,通过同位素实验和液体闪烁计数器,分别检测和比较 GFP、9R-GFP和9R-GFP-PHD与[3H]标记的 PIP2和 IP3的结合能力以及之间的竞争性抑制。另外,利用MDCK细胞检测和比较孵育的 GFP、9R-GFP和9R-GFP-PHD后,3种重组蛋白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通过图片相减处理和荧光实时定量分析 MDCK细胞膜上的9R-GFP-PHD在 ATP刺激后分布的动态变化,从而间接反映细胞膜上 PIP2的水解变化。结果通过原核表达和镍柱纯化体系顺利获得了GFP、9R-GFP和9R-GFP-PHD重组蛋白。体外结合实验证实9R-GFP-PHD与PIP2和IP3均有很强的结合能力,而且IP3能竞争性抑制9R-GFP-PHD与PIP2的结合。在孵育了3种荧光融合蛋白后,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9R-GFP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而9R-GFP-PHD特异性分布于细胞膜上。荧光实时定量分析显示,ATP刺激通过P2y受体激活磷脂酶C以水解 PIP2,从而使 MDCK细胞膜上的9R-GFP-PHD减少20%左右。结论本研究中构建的9R-GFP-PHD利用了细胞穿膜多肽、PHD与 PIP2和 IP3结合特性及 GFP 的荧光可视和定量分析特性,有效地检测细胞膜上PIP2的动态变化,将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细胞内钙动员提供新的工具蛋白。
作者:韩小建;万玉英;危永芳;杨章坚;张剑锋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骨内输液在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应用。方法1例重度窒息新生儿为该院儿科重症监护室2013年9月收治的病例。分析其出生史、临床表现和治疗转归并结合目前国内外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出生后 Apgar评分2-4-7-8,无羊水,在抢救中予以骨内输液30 mL后患儿心率恢复,面色渐渐好转,在重症监护室继续高级生命支持治疗8 d撤离气管插管,继续治疗10 d后好转出院。病程中第3天头颅B超提示明显脑水肿,脑功能监测提示不完全睡眠周期,安静睡眠期振幅2~19 uV,活动睡眠期和清醒期振幅4~17 uV;偶见尖波;恢复期头颅B超显示水肿逐渐吸收,脑功能监测为完全睡眠周期,安静睡眠期振幅3~25 uV,活动睡眠期和清醒期振幅5~22 uV;未见异常波。出院时头部磁共振未见出血和软化等异常信号。结论积极有效的骨内输液复苏是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的有效方案,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楠;史源;李霞;伍莉;唐仕芳;赵锦宁;陈龙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索影响经过系统化治疗后出院的社区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问卷形式调查社区高血压患者经系统化治疗后相关控制病情的方法及病史、生活习惯、饮食、运动等因素,采用 Logist回归分析社区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结果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时将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低情况作为应变量,各种调查表中的相关信息作为自变量,用 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生活质量高低情况的20多个变量因素,其中分为二分类和连续性变量。发现调查人群中与生活质量情况有统计学关联的因素有10个,其中年龄、血压、血糖、冠心病、吸烟、三酰甘油、不规律服药为危险因素(P<0.01);规律服药、社区护理、运动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经系统化治疗后的高血压患者在社区生活中危险因素较多,应该给予严格的控制。
作者:周敬荣;田永仙;陈诚;周志红 刊期: 2014年第18期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又称“实证护理”,是伴随“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1]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临床护理方法学,是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运用新、好的科学证据指导护理实践,并根据护理人员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愿望和实际情况,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出个性化的护理方案[2],准确地实施,从而使患者获得佳的护理。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是指插管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拔除,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3],其国外发生率为3.0%~16.0%[4];国内发生率为5.4%~15.5%[5]。UEX的发生率是反映重症医学科(ICU)医疗护理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6]。国内外文献报道,循证护理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引人注目,已经广泛应用于护理各个领域并取得了较好效果[7-9]。本院 ICU在2013年1~6月期间将循证护理的方法学应用于UEX的预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传来;刘锐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构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慢病毒载体,建立PDGF-B稳定过表达的 SGC7901胃癌细胞株并观察PDGF-B对 SGC7901胃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四质粒系统构建 PDGF-B慢病毒载体,转染293T细胞包装获得高滴度病毒颗粒;以病毒颗粒转染SGC7901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果,并用免疫印迹法检测PDGF-B的蛋白表达;用Tr-answell试验观察 SGC7901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通过PCR及酶切鉴定成功构建 PDGF-B载体;包装并得到高滴度的病毒颗粒;成功转染 SGC7901细胞后,免疫印迹法检测到 PDGF-B蛋白表达明显升高;Transwell试验证明 PDGF-B过表达增强SGC7901细胞侵袭能力。结论成功构建并包装获得PDGF-B慢病毒颗粒,建立 PDGF-B稳定过表达 SGC7901胃癌细胞株,证明PDGF-B过表达可增强胃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
作者:郭轶;尹江燕;卢小刚;王子卫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儿科急诊分诊标准的实施效果,为护理分诊制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患者、急诊护士、分诊护士和急诊医师对分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儿科急诊分诊标准实施后,患者对分诊护理工作满意度、医师对分诊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对分诊护理满意度较实施前组均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儿科急诊分诊标准的实施,能有效识别危重患儿,使急危重症患儿得到及时救治,有利于提高分诊质量。
作者:苗歌;丁金花 刊期: 2014年第18期
古汉语中,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已经比较固定,各类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了比较明确的分工。但是,有些实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词性、功能、意义,充当其他词类才能充当的句子成分,这就是实词的活用[1]。1922年陈承泽在其《国文法草创》中首次对“词类活用”进行了系统的论述:“盖凡字一义只有一质而可有数用,从其本来之质而用之者,谓之本用;……若明其本用,则活用自得类推。”该学说如今已经成为古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2]。医学古籍中,实词的活用非常普遍,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和使动、意动用法。由于年代久远,许多词在语义、语法、功用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了解这些变化和用法,对我们读通、读懂医学古文,正确地理解医学典籍,提高运用中医药古籍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晓琴 刊期: 2014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