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轶;尹江燕;卢小刚;王子卫
目的:观察洛铂联合伊立替康与顺铂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小细胞肺癌(SCLC)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对56例SCLC患者,均为一线依托泊苷联合顺铂方案治疗失败且在3~6个月内出现进展的患者,分为洛铂组(洛铂联合伊立替康,n=30)和顺铂组(顺铂联合伊立替康,n=26)。洛铂组:洛铂3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伊立替康65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顺铂组: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第2、3、4天;伊立替康65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两组均21 d为1周期,化疗2周期以上者评价疗效,对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进行比较,并随访疾病进展时间(TTP)、生存期(OS)。结果洛铂组30例,总有效率(RR)36.7%,疾病控制率(DCR)66.7%;顺铂组26例,RR 34.6%,DCR 65.4%,两组 RR、DCR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洛铂组和顺铂组中位TTP分别为4.5个月、4.3个月,中位 OS分别为8.5个月、8.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洛铂组的主要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顺铂组为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洛铂组血小板减少Ⅲ~Ⅳ度较顺铂组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Ⅲ~Ⅳ度发生率顺铂组明显高于洛铂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洛铂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SCLC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可耐受;与顺铂联合伊立替康方案相比,疗效相似,值得进一步研究观察。
作者:汪晓洁;寿涛;李丽华;缪堃;陈庆;陈雪丹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对该院老年科住院老年人抑郁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随机选取符合条件的125例老年科住院老年患者,应用老年抑郁量表(GDS量表)和一般个人情况调查表调查。结果被调查的125例住院老年患者中,抑郁的住院老年患者41例,占32.8%。疾病、婚姻状况、住院时间、自理能力、医疗费用、业余爱好等是住院老年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科住院老年人抑郁患病率较高,应引起医院老年科的重视。
作者:傅朝晖;吴娟;杨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在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术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60例,ASA分级 I~Ⅱ级,年龄21~49岁,随机分为两组(n=30):TAP阻滞组(T组)和对照组(C组)。常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超声引导双侧TAP阻滞,T组注射0.375%罗哌卡因40 mL,C组注射生理盐水40 mL。两组术毕均给予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两组患者术中芬太尼用量,术后监护病房内第一次按压镇痛泵距离手术结束的时间。分别于术后2、4、6、24 h记录两组患者静息时及咳嗽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镇痛泵按压次数。观察术后穿刺并发症及镇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中T组所用芬太尼总量小于C组,术后第一次按压镇痛泵时间长于 C组(P<0.05)。术后各时点两组静息 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咳嗽 VAS评分C组各时点均明显高于T组(P<0.05)。各时点镇痛泵按压次数C组明显高于T组(P<0.05)。两组术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 TAP阻滞能显著缓解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术术后疼痛,降低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且安全有效。
作者:王国湘;朱建刚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儿科急诊分诊标准的实施效果,为护理分诊制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患者、急诊护士、分诊护士和急诊医师对分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儿科急诊分诊标准实施后,患者对分诊护理工作满意度、医师对分诊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对分诊护理满意度较实施前组均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儿科急诊分诊标准的实施,能有效识别危重患儿,使急危重症患儿得到及时救治,有利于提高分诊质量。
作者:苗歌;丁金花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曲马多联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子宫动脉栓塞(UAE)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该院行UAE术的患者5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给予曲马多联合舒芬太尼 PCIA镇痛,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镇痛,比较两组的镇痛、镇静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镇痛、镇静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马多联合舒芬太尼 PCIA用于 UAE术后镇痛,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玉洁;杨贵英;罗莉;杨天德 刊期: 2014年第18期
急性创伤性凝血病(acute traumatic coagulopathy,ATC)是由组织损伤和休克驱动的机体早期内源性凝血功能障碍过程,与多发伤患者的病死率增加和不良预后相关。损伤控制性复苏诊疗策略主要是针对创伤性出血患者相对较长的院前诊断治疗阶段。ATC的主要机制是严重创伤后内皮细胞活化产物蛋白C引起的快速抗凝和纤维蛋白溶解。持续失血、低体温、酸中毒和血液稀释可加重 ATC,并导致全身止血系统的紊乱。虽然目前血小板活化、纤溶酶原应用、内皮功能紊乱等与神经-激素路径之间的相互作用在 ATC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仍不确切,但上述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有可能为 ATC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传统凝血试验(standard coagulation tests, SCT)检测在严重创伤性出血的早期诊疗中意义不大。血栓弹力图分析仪(thrombelastography,TEG)、旋转式血栓弹力测定法(rotational thrombelastometry/-graphy,ROTEM)等,可以快速地评估全血中凝血动力学,在创伤性出血的诊疗中比 SCT更具有价值。
作者:刘海波(综述);周发春(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对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患儿麻醉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将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患儿58例,分为对照组(C组,n=22)、右美托咪定Ⅰ组(D1组,n=18)、右美托咪定Ⅱ组(D2组,n=18)。3组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案相同。D1、D2组患儿术中给予右美托咪定0.75mg/kg,C组患儿于相同时间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手术结束后,C组、D1组术后镇痛配方如下:舒芬太尼2μg/kg,曲马多5mg/kg,地塞米松0.5mg,恩丹西酮2mg。D2组术后镇痛配方中舒芬太尼减低为1μg/kg,其余不变。均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采用相同型号一次性镇痛泵给予,速率为2mL/h。于下述时刻观察并记录患儿血压和心率: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即刻(T1),气管插管后5、10、15、20min(T2~T5),手术结束时(T6);术毕停药后记录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解除监护时间;术后6h内每小时观察记录患儿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及镇静、镇痛评分。结果术中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解除监护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期内,3组患儿心率、呼吸频率及镇静、镇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对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患儿血流动力学无不良影响,不影响麻醉后苏醒质量,具有术后镇痛效果。
作者:邓微菲;王颖;张洲;王寿勇 刊期: 2014年第18期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中约70%继发于器质性心脏疾病,30%为独立性房颤。器质性心脏疾病,如二尖瓣膜疾病、冠心病、心包炎、充血性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退行性病变[1]等,均可引起心房压力升高和(或)心房扩张,从而诱发房颤。与正常人和阵发性房颤相比,永久性房颤患者左心房更大[2]。另有研究发现,肥胖、高血糖[3]等也可引起房颤。随着体质量的增加,以及高血糖状态的持续存在,心房的直径、电传导和炎性浸润、脂质沉积、促纤维化因子及纤维化程度都在增加。以上变化均在诱导房颤发生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陈丰运(综述);肖骅(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建立检测人AnnexinⅡmRNA水平的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用其测定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 MCF-7中AnnexinⅡmRNA水平。方法根据人AnnexinⅡ mRNA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提取人乳腺癌细胞总 RNA,并逆转录为cDNA,胶回收纯化PCR产物,并与pGM-T载体连接构建质粒标准品,进一步通过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人乳腺癌细胞中 Annexin ⅡmRNA水平。结果该方法标准曲线的r2为0.997,融解曲线分析显示单个峰,pGM-T AnnexinⅡ质粒标准品高、低拷贝数的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6.2%、7.8%(高拷贝)和9.1%、12.3%(低拷贝)。进一步研究表明人乳腺癌细胞 MDA-MB-231中 AnnexinⅡmRNA水平显著高于 MCF-7细胞(P<0.01)。结论建立的检测人 AnnexinⅡmRNA水平的 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性、重复性好,可用于人乳腺癌细胞中 AnnexinⅡ mRNA的定量检测。
作者:郭变琴;黄学梅;吴立翔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骨内输液在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应用。方法1例重度窒息新生儿为该院儿科重症监护室2013年9月收治的病例。分析其出生史、临床表现和治疗转归并结合目前国内外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出生后 Apgar评分2-4-7-8,无羊水,在抢救中予以骨内输液30 mL后患儿心率恢复,面色渐渐好转,在重症监护室继续高级生命支持治疗8 d撤离气管插管,继续治疗10 d后好转出院。病程中第3天头颅B超提示明显脑水肿,脑功能监测提示不完全睡眠周期,安静睡眠期振幅2~19 uV,活动睡眠期和清醒期振幅4~17 uV;偶见尖波;恢复期头颅B超显示水肿逐渐吸收,脑功能监测为完全睡眠周期,安静睡眠期振幅3~25 uV,活动睡眠期和清醒期振幅5~22 uV;未见异常波。出院时头部磁共振未见出血和软化等异常信号。结论积极有效的骨内输液复苏是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的有效方案,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楠;史源;李霞;伍莉;唐仕芳;赵锦宁;陈龙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调查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在吉林市某医院心理门诊就诊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干预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心理健康测查量表(PHI)对吉林市中心医院心理门诊1419名咨询首诊者进行测试,对1401份有效问卷用 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心理门诊就诊者逐年增加,女性多于男性,非学生群体多于学生;咨询者的7个临床分量表得分均显著高于常模(P<0.01);学生与非学生的躯体化、脱离现实、兴奋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与焦虑、病态人格、兴奋状态成显著相关(P<0.01);年龄与躯体化、抑郁、病态人格、脱离现实、兴奋状态成显著相关(P<0.01);教育程度与 PHI的各因子均呈显著相关(P<0.01);婚姻状况与躯体化、病态人格、脱离现实、兴奋状态成显著相关(P<0.01)。结论心理门诊就诊者逐年增多,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学生与非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就诊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具有显著相关。
作者:朱姝;方永;陈霞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低温在治疗癫痫发生过程中的细胞学机制。方法使用单-双-膜片钳技术,对4-氨基吡啶诱导的癫痫小鼠模型的海马和皮层神经元细胞进行穿孔,分别记录不同温度下细胞的电生理变化。结果持续低温能阻断4-氨基吡啶诱导的海马神经元的持续性放电并增加输入电阻。通过双-膜片钳记录显示相距较远的 CA1和 CA3区域的锥体神经元有显著的同步性,但锥体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间的同步性较弱。在CA1和CA3神经元中,低温可以阻断节律性动作电位的放电行为,并能破坏其同步性;但在中间神经元中低温阻断节律性放电时并不会破坏动作电位。结论低温对γ-氨基丁酸传导和分泌影响程度不同,干扰了神经网络的同步放电,从而阻断癫痫样放电。另外,γ-氨基丁酸释放导致的中间神经元动作电位持续放电,也增强了低温的抗癫痫作用。
作者:高轩;黄金伟;刘舒;李永秋;李洪亮;李莉萍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了解在校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及需求的现状,为促进女大学生群体生殖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各年级在校女大学生960名进行调查,并对结果作统计分析。结果低年级和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正确率比高年级和来自城市的女大学生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婚前性行为接受率为62.5%;婚前性行为发生率为12.6%,每次性行为均采取避孕措施为71.2%;意外妊娠发生率为3.6%。希望从学校、医务人员、家庭获取生殖健康知识途径比实际情况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生殖健康教育占92.7%,关注率50.0%以上的内容依次是生殖与避孕(76.4%)、性自我保护(74.5%)、安全性行为(73.2%)、性健康(70.8%)、性生理(61.2%)、性病预防(53.4%)。结论在校女大学生的生殖健康知识不全面,性态度宽容,性行为发生率较高,对生殖健康教育有迫切需求,高校应加强女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重视性观念和性行为的引导。
作者:瞿丽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人肝癌细胞株 HEPG2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比较小檗碱处理人肝癌细胞株 HEPG2前、后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共38个,16个蛋白表达上调,22个蛋白表达下调,质谱鉴定出10个蛋白点。结论小檗碱的抗肿瘤效应可能与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信号转导通路有关,PPARγ可能是小檗碱的作用靶点。
作者:陈华;谷容;赵晓东;刘雯;袁拥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偏头痛在儿童中发生的年龄一般在5~15岁,患病后会严重影响儿童正常生活和学习质量,并且终还可能导致残疾;成人偏头痛大多数发生在青壮年时期。儿童偏头痛与老年偏头痛的不同之处在于:儿童偏头痛是以头痛为主要表现,头痛持续时间较短,并且大部分为双侧性疼痛[1];然而,老年偏头痛患者先出现的症状是视觉与感觉的异常,一般头痛症状往往发生在入睡前[2]。常用的预防治疗偏头痛的选择性用药有抗抑郁剂(代表药为阿米替林)、β-受体阻断剂(代表药为普萘洛尔)、钙离子拮抗剂(代表药物为氟桂利嗪)、5-羟色胺(5-HT)受体激动剂(代表药为苯噻啶)、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这些药物均有一定疗效,但其中某些药物所带来的不良反应也很明显[3-5]。况且,赛庚啶、阿米替林等药物在预防偏头痛发作方面还没有十分可靠充足的疗效证据,尼莫地平和可乐定针对预防偏头痛发作已有研究证实无效[3]。近年来,随着大脑皮层高敏感性机制和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盐失衡机制在偏头痛发病学说中的提出,使得托吡酯逐渐成为儿童及成年人偏头痛防治的一线用药。托吡酯预防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可能包括以下几方面:(1)阻断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2)使 GABA作用增强并使 GABA受体大量激活;(3)可以阻断钙离子通道,减少谷氨酸等神经递质释放;(4)可以调节三叉神经血管的信号传导,降低神经元兴奋性[6]。另外,还可以抑制皮层扩散性抑制(CSD)的产生和扩展[7]。
作者:秦冬梅;邹撰;周超然;母发亮(综述);欧阳颖(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儿童期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急性期的确诊方式、显微外科治疗时机与急性期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003~2013年收治的72例儿童(≤16岁)AVM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确诊率为48.6%(35/72),MRI确诊率78.3%(47/60)。对条件允许的56例患者行早期全脑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率为98.2%(55/56)。72例患者均在出血急性期行显微镜下血肿清除及针对性病灶切除术,70例患者术后围术期复查 DSA/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病灶切除率为91.4%,部分切除率为8.6%。围术期死亡2例,70例存活患者中60例(85.7%)患者获得随访6个月至6年,按照 GOS评定:5分55例,4分2例,3 分2例,2分1例。结论 DSA是儿童 AVM出血早期诊断主要的检查手段;急性期显微手术可降低出血病死率和改善预后。
作者:文远超;余云湖;冉启山;朱涛;张川;杨开华;王飞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以下简称CSSD)集中处理硬式内镜器械的效果,为临床提高医疗质量,为确保患者医疗安全提供保障。方法加强CSSD人员培训;规范硬式内镜器械的交接、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等管理;对急诊或接台硬式内镜器械实行绿色通道服务。结果 CSSD集中处理硬式内镜器械后,硬式内镜器械清洗质量不合格率从15.23%降到0.13%;因水分过多导致灭菌失败的灭菌失败率从9.67%降到1.34%;CSSD应急处理硬式内镜器械所需平均时间从187 min降到128 min。结论CSSD对硬式内镜器械进行规范、高效的集中处理,可为患者得到安全及时的诊疗提供物质保障,进一步深化了CSSD的优质护理内涵。
作者:官龙建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肠系膜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Ca )的电流变化,阐明糖尿病对肠系膜动脉的损伤及其细胞电生理机制。方法将患者分为血糖正常的对照组(n=19)和糖尿病组(n=11),利用单通道膜片钳及全细胞穿孔膜片钳技术记录两组患者肠系膜动脉 VSMCs BKCa电流的变化,并比较增加浴液中钙离子浓度[(Ca2+)i]至10-7 mol/L时两组BKCa单通道电流的变化。结果在全细胞穿孔膜片钳下,测试电压范围内,膜电位分别为+50 mV和+60 mV时,对照组的电流密度明显高于糖尿病组(P<0.05),前者为(20.85±2.66)pA/pF(Vm=+50 mV,n=10)和(27.49±2.71)pA/pF(Vm=+60 mV,n=10),后者为(12.38±1.58)pA/pF(Vm=+50 mV,n=6)和14.87±1.63 pA/pF(Vm=+60 mV,n=6)。在内面向外式膜片下(Vm=+40 mV,[Ca2+]free=0),对照组 BKCa单通道活性明显强于糖尿病组(P<0.05),对照组 Tc=(622.6±173.8)ms,NPo=0.021±0.006(n=8),糖尿病组 Tc=(1912.8±346.6)ms,NPo=0.005±0.001(n=8)。增加浴液中[Ca2+]i至10-7 mol/L时,对照组BKCa通道活性明显增强(P<0.05),Tc=(194.1±40.1)ms,NPo=0.058±0.014(n=7)。但糖尿病组BKCa单通道电流幅度,通道开放时间,关闭时间和通道平均开放概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糖尿病患者人 VSMCs BKCa单通道开放概率减少和电流密度降低,且对Ca2+反应性降低,这可能是糖尿病肠系膜动脉功能损伤的原因。
作者:文静;程俊;李鹏云;李畅;杨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生姜醇提物对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纤维化进程中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将 SD雄性大鼠24只分为对照组(CON组,n=8)、肝纤维化模型组(HF组,n=8)及生姜醇提物干预组(ZGB组,n=8)。HF组及 ZGB组大鼠背部皮下注射50% CCL4橄榄油溶液3 mL/kg,每周2次,共8周,首次剂量加倍。同时 ZGB 组大鼠给予生姜醇提物溶液灌胃(300 mg/kg),CON组、HF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8周后处死动物,采集血清,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留取肝组织样本,测定羟脯氨酸(Hyp)水平;免疫印迹检测α-SMA蛋白的表达量;实时定量 PCR检测TNFα、IL-1及 IL-6的表达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与 HF组比较,ZGB组血清 ALT、AST水平明显下降(P<0.05);肝组织 Hyp水平降低(P<0.05)。免疫印迹结果显示,ZGB组α-SMA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低于 HF组(P<0.05);实时定量PCR的结果显示,ZGB组肝组织TNFα、IL-1b及IL-6的表达水平较 HF组下降(P<0.05)。光镜下ZGB组肝细胞变性和坏死程度较 HF组明显减轻。结论生姜醇提物具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保护肝细胞的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是生姜醇提物能减少促炎因子TNFα、IL-1 b及 IL-6的释放,从而延缓或阻碍了肝纤维化进程。
作者:秦燕;刘仁贵;苏娟;余树青;冯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Dynesys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采用经椎弓根Dynesys 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腰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为(6.01±0.98)分,腿痛 VAS为(5.47±0.63)分,功能障碍指数(ODI)为(64.47±2.06)%,固定节段头侧椎间隙高度为(12.01±1.08)mm ,固定节段椎间隙高度为(11.47±1.13)mm,固定节段尾侧椎间隙高度为(11.95±1.06)mm ;固定节段头侧节段椎间活动度(ROM)为(8.11±1.21)°,固定节段 ROM为(8.47±1.63)°,固定节段尾侧节段 ROM为(7.86±1.36)°。27例39个椎间隙采用减压结合 Dynesys固定,7例单间隙行单纯Dynesys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平稳渡过围术期,未出现伤口感染、脑脊液漏、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并获得25~45个月随访,平均31.2个月,末次随访时腰痛 VAS为(1.85±1.03)分,腿痛 VAS为(1.54±0.18)分,ODI为(11.42±1.51)%,固定节段头侧椎间隙高度为(11.85±0.93)mm,固定节段椎间隙高度为(11.34±1.02)mm,固定节段尾侧椎间隙高度为(11.62±0.97)mm;固定节段头侧节段 ROM为(8.85±1.33)°,固定节段 ROM为(4.54±1.78)°,固定节段尾侧节段 ROM为(7.62±1.21)°。结论经椎弓根Dynesys 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能够限制保留固定节段活动度、缓解腰腿痛、改善腰腿功能,对相邻节段无明显影响,短期疗效满意,其长期疗效需长时间、大宗病例的临床观察。
作者:郑佳状;张亨闰;蒋电明;张智;蔡奇霖;陈宇;刘丹 刊期: 2014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