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栓塞诊断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李岚(综述);罗天友(审校)

关键词:肺栓塞, 诊断, 影像学
摘要:肺栓塞是全身静脉血栓挣脱迁移到肺动脉,完全或部分阻断血流进入到肺实质所引起。急性肺栓塞可导致患者迅速死亡,是继心肌梗死和中风之后第3大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而未经治疗的慢性肺栓塞可导致肺动脉高压,缩短患者寿命。肺栓塞通常呈现非特异度胸痛及呼吸急促,症状与其他常见胸部疾病类似。为提高临床诊断肺栓塞的水平,各种临床检测手段被开发出来,其中,有价值的实验室检测是D-二聚体水平检查。然而,体内任何部位的血栓形成过程都将提升D-二聚体的水平,因此,D-二聚体并非是检测静脉血栓形成或者肺栓塞的特异度指标[1]。D-二聚体阴性能有效地排除肺栓塞,但结果异常并不能诊断肺栓塞。对于临床高度怀疑肺栓塞或D-二聚体阳性的病例,影像学检查已成为诊断肺栓塞为准确的方法。多种影像学技术可用于肺栓塞的诊断,本文就不同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浆脑钠肽水平和中心动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和中心动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心内科2011年3~6月住院的非心力衰竭冠心病患者150例,符合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且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呈阳性。根据血压情况将患者分成高血压组(n=90)和非高血压组(n=60)。冠状动脉造影前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浆BNP水平,冠状动脉造影后计算各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评分。所有病例在造影前后采用无创测量法测量中心动脉压,记录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平均值及中心动脉压脉压差(PP)。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PP与BNP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P<0.05)。冠状动脉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的SBP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PP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冠状动脉三支、双支和单支病变的血浆BNP水平都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P<0.05)。PP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P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病变评分、左心室射血分数、BNP关系密切;PP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病变评分和BNP复相关系数为0.91,其线性模型为PP=0.543病变支数+0.656病变评分+0.864 BNP。结论 PP是冠状动脉狭窄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BNP可以作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血浆标志物。

    作者:王爽;杨水祥;高军毅;王佐岩;紫晓;陈洁;刘玉磊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大蒜素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

    目的:研究大蒜素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被膜(BF)内真菌的抑制作用。方法用FITC-conA标记白假丝酵母菌BF的多糖成分,利用荧光显微镜从形态学上观察大蒜素对白假丝酵母菌BF形成过程的影响。将标本分为5组,分别是对照组(大蒜素浓度为0)、大蒜素0.25 mg/mL组、大蒜素0.5 mg/mL组,大蒜素1.0 mg/mL组、大蒜素2.0 mg/mL组。应用XT T减低法定量检测大蒜素对白假丝酵母菌BF中真菌的杀灭作用。结果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大蒜素2.0 mg/mL组大蒜素干预白假丝酵母菌BF后的荧光强度较大蒜素0.5 mg/mL组及对照组的荧光强度减弱。大蒜素0.5、1.0、2.0 mg/mL作用于白假丝酵母菌BF 5 h后,XT T减低法光密度(OD)450的值分别为1.87±0.31、1.64±0.25和1.30±0.29,分别与对照组的2.11±0.2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25 mg/mL的大蒜素作用白假丝酵母菌BF后,OD450值为1.93±0.3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蒜素能杀灭白假丝酵母菌BF内的真菌,对BF有抑制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大蒜素浓度的增加,其对BF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作者:吴玉华;武伟;张妍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分娩时间与母婴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单胎头位产妇的分娩时间与母婴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在该院产科分娩的所有孕周大于或等于28周的单胎头位自然临产或计划分娩的1629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分娩时间分为白班(>8:00~16:00),晚班(>16:00~24:00)和夜班(>24:00~8:00),将晚班及夜班产妇的母婴结局与白班进行比较。结果晚班分娩的产妇与白班相比巨大儿、急诊剖宫产特别是产科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增多(P<0.05)。夜班分娩的产妇与白班相比,高龄(年龄大于或等于35岁)产妇、经产妇、新生儿1 min Apgar≤7分较多。晚班和夜班与白班相比产后出血、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和5 min Apgar≤7分增多(P<0.05)。结论晚班及夜班分娩的产妇不良母婴结局增加。卫生保健部门应关注,进一步研究找出影响不同分娩时间母婴结局差异的潜在因素,减少母婴不良结局。

    作者:徐静;陈娟;王轶群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健康教育对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影响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对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在该院住院的98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通过健康教育宣传以及发放健康宣教调查问卷表,了解患者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心理状态以及治疗依从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心理状态以及治疗依从性有了较大改善(P<0.01)。结论健康教育能使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对艾滋病的诊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明显改善其心理状态,增强其康复的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

    作者:白艳;黄敏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4种神经内镜手术方法治疗脑积水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4种神经内镜手术方式在脑积水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根据不同患者的适应证,采用第3脑室造瘘术、透明隔造瘘术、脑室囊肿造瘘术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这4种神经内镜手术方法,对58例脑积水患者进行治疗,分析治疗效果并对应用价值进行评估。结果58例脑积水患者采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后50例明显好转,手术有效率达86.21%,2例出现并发症,4种手术方式均能较好地治疗脑积水患者。结论神经内镜对临床上脑积水的治疗效果理想,并且手术具有创伤轻微、并发症较少的特点,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的手术方法。

    作者:王玉玉;李刚;李毅;吴海涛;陈小忠;赵洪新;任光阳;王培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成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合并抑郁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成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伴发抑郁状况及特点,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 )对187例成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进行抑郁评定,使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从性别、年龄、病程、经济状况等方面分析发生抑郁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成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合并抑郁的发生率为42.8%,且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病程和不同经济状况之间的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合并抑郁的发生率较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血液科医师应加强对患者合并抑郁情绪的识别和干预。

    作者:尚淑玲;尚静雅;宋金萍;李迥;刘云平;于心洋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肺栓塞诊断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肺栓塞是全身静脉血栓挣脱迁移到肺动脉,完全或部分阻断血流进入到肺实质所引起。急性肺栓塞可导致患者迅速死亡,是继心肌梗死和中风之后第3大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而未经治疗的慢性肺栓塞可导致肺动脉高压,缩短患者寿命。肺栓塞通常呈现非特异度胸痛及呼吸急促,症状与其他常见胸部疾病类似。为提高临床诊断肺栓塞的水平,各种临床检测手段被开发出来,其中,有价值的实验室检测是D-二聚体水平检查。然而,体内任何部位的血栓形成过程都将提升D-二聚体的水平,因此,D-二聚体并非是检测静脉血栓形成或者肺栓塞的特异度指标[1]。D-二聚体阴性能有效地排除肺栓塞,但结果异常并不能诊断肺栓塞。对于临床高度怀疑肺栓塞或D-二聚体阳性的病例,影像学检查已成为诊断肺栓塞为准确的方法。多种影像学技术可用于肺栓塞的诊断,本文就不同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李岚(综述);罗天友(审校)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辛伐他汀抑制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氧化应激的实验研究

    目的:建立大鼠心肌梗死的模型,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抑制心肌梗死后氧化应激的作用,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改善大鼠心室重塑和心功能的潜在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形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给予不同剂量辛伐他汀(20、40、60 mg · kg -1· d-1)干预。4周后,测定心脏心室重塑的各项指标,检测不同分组的大鼠心肌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血液H2 O2水平,并与假手术组比较。结果心肌梗死组大鼠心室重塑明显,左室心脏重量指数(LVWI)升高,心率增快,血流动力学紊乱(P<0.05)。心肌中SOD、CuZn-SOD和血液中 H2O2水平升高(P<0.05)。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干预组均较心肌梗死组LVWI下降(P<0.05),心肌中SOD、CuZn-SOD和血液中 H2 O2水平下降,心率减慢,血流动力学改善(P<0.05),尤其以高剂量他汀干预组(60 mg · kg -1· d-1)更明显。结论辛伐他汀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后氧化应激表达,可能是改善心室重塑和心功能的机制之一,并与剂量有一定的正相关性。

    作者:廖蓉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联合监测V EG F-c、Flt-4、PIG F表达与小儿脉管瘤的关系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4(Flt-4)、胎盘生长因子(PIGF)表达与小儿脉管瘤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运用 RT-PCR方法检测30例脉管瘤组织及20例正常组织中VEGF-c、Flt-4、PIGF的表达情况。结果 VEGF-c、Flt-4、PIGF mRNA 在脉管瘤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组织显著增高,正常组织中分别为(0.246±0.064)、(0.269±0.085)、(0.238±0.057),脉管瘤组织中分别为(0.957±0.187)、(0.862±0.138)、(0.934±0.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关分析显示VEGF-c表达与血管瘤相关(P <0.05);但与患者性别、年龄及发生部位不相关(P>0.05)。Flt-4、PIGF表达与淋巴管瘤相关(P<0.05);但与患者性别、年龄及发生部位不相关(P>0.05)。VEGF-c、Flt-4和 PIGF三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VEGF-c、Flt-4、PIGF可能参与了脉管瘤组织的起病和发展。

    作者:高晓芸;李立帜;贺晓伟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地佐辛用于小儿唇腭裂修复术围拔管期的镇痛效果

    目的:观察地佐辛用于小儿全身麻醉下唇腭裂修复术围拔管期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于2013年1月1日至8月1日,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麻醉科全身麻醉下择期行唇腭裂修复术患儿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 )Ⅰ~Ⅱ级,分为 D、F、N组,每组20例。所有患儿均实施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术毕前15 min D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10 mg/kg ;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00μg/kg ;N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插管前、拔管时、拔管后5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术毕至拔管时间;苏醒期Riker镇静躁动评分;拔管后30 min儿童行为量表疼痛程度(FIACC )评分及拔管后30 min内各种不良反应(呼吸、循环抑制、恶心、呕吐、嗜睡、头痛、锥体外系反应)的发生率。结果3组患儿全部顺利完成手术,3组患儿年龄、体质量、手术时间、七氟醚吸入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儿拔管时及拔管后5 min的MAP、HR均显著低于N组、F组(P<0.05),而D组、F组拔管时、拔管后5 min的MA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术毕至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儿苏醒期Riker镇静躁动评分及拔管后30 min FLACC评分明显低于N组、F组(P<0.01);3组患儿拔管后30 min均未见呼吸、循环抑制、恶心、呕吐、嗜睡、头痛、锥体外系反应等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地佐辛用于小儿全身麻醉唇腭裂修复术围拔管期镇痛,安全有效。

    作者:魏会霞;王玉佩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2014年本刊投稿须知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妇科门诊妇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现状及基因亚型分布

    目的:了解妇科门诊妇女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现状及基因亚型分布。方法采用PCR体外扩增和DNA反向点杂交相结合的DNA芯片技术检测HPV感染的基因亚型。结果共检测5052份妇科门诊患者宫颈脱落细胞样本,HPV感染总阳性率为17.52%。各年龄组 H PV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其中20~25岁组的阳性率分别高于26~30岁组和31~35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P<0.05);36~40岁组的阳性率高于26~3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高危亚型 HPV基因的阳性检出率(18.1%)高于低危亚型(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危亚型中以HPV52亚型多,占15.03%,其次是HPV16和 HPV58亚型;低危亚型以 HPV81亚型居多,占7.98%。结论妇科门诊妇女HPV感染阳性率较高,且以高危亚型居多;建议针对不同年龄群开展HPV基因亚型的常规检测。

    作者:黄江渝;唐建;杨淑哲;刘成桂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黄芪甲苷对镉致大鼠睾丸支持细胞相关蛋白表达及p38MAPK磷酸化的拮抗作用

    目的:探讨镉对培养大鼠睾丸支持细胞相关蛋白表达、p38M A PK磷酸化及超微结构的影响和黄芪甲苷的保护效应。方法对照组、镉(50 mol/L )处理组、镉(50 mol/L )加黄芪甲苷(10 mg/L )组的培养支持细胞用于超微结构观察、波形蛋白、E-钙粘连蛋白/-环连蛋白免疫组织化学及磷酸化p38M A PK检测。结果镉处理组支持细胞线粒体内室肿胀,脂滴堆积,内质网扩张和(或)空泡化,髓样结构形成,少许支持细胞出现凋亡,镉加黄芪甲苷组支持细胞超微结构改变较镉处理组轻;免疫组织化学显示镉处理组波形蛋白、E-钙粘连蛋白及-环连蛋白阳性产物较对照组明显减弱(P<0.05),镉加黄芪甲苷组阳性产物虽较对照组减少但明显高于镉处理组(P<0.05);镉处理组支持细胞内磷酸化P38MAPK阳性产物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强,且有向细胞核移位趋势,镉加黄芪甲苷组阳性产物表达量明显少于镉处理组(P<0.05)。结论镉致大鼠睾丸支持细胞超微结构损伤、细胞骨架蛋白及粘连蛋白破坏并增强 P38MAPK磷酸化;黄芪甲苷可拮抗镉的毒性,其保护效应可能与减少 P38MAPK的磷酸化等有关。

    作者:毛胜艳;廖晓岗;宁巍;姚志勇;王毅;范京川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颅内外动脉迂曲在缺血性卒中中的作用

    急性脑血管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成为导致中老年人死亡的3大疾病,急性脑血管病更是导致成年人残疾的第1位疾病。急性脑血管病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使得急性脑血管病的防治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1]。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包括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动脉狭窄和迂曲是急性脑血管病的重要病理基础,是颅内外动脉常见的两大病理性结构异常。研究颅内外动脉迂曲,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2]。颅内外动脉斑块与狭窄是目前国际上研究脑血管疾病的热点和前沿问题[3]。但是,对颅内外动脉迂曲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关于颅内外动脉迂曲的发生原因、分布特征、治疗方法及与临床缺血脑性卒中之间的关系研究更是缺乏的。

    作者:周华东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1例华法林抗凝治疗致国际标准化比值异常病例分析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而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是心血管急症,其病死率仅次于恶性肿瘤和心肌梗死。研究表明,40%~60% PE与肢体静脉血栓形成有关,其主要原因为肢体或盆腔静脉血栓形成后脱落所致[1]。抗凝治疗是PE标准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指南使用华法林抗凝,由于诸多因素影响,使得华法林剂量存在明显个体化差异,导致华法林剂量不易掌握。本院遇1例华法林抗凝治疗致国际标准化比值异常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小东;刘丛海;彭绍贤;冯靖雄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腹腔镜下行改良Soave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改良Soave术借助腹腔镜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3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68例先天性巨结肠新生儿,分为两组,试验组(34例)住院后经系统检查后行腹腔镜下改良Soave手术治疗,对照组(34例)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术后疗效。结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比较,试验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禁食时间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改良Soave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周丽霞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视频引导式张口训练操在鼻咽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1]。文献报道[2],鼻咽癌放疗后5年生存率为60%~70%,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已达到80%以上。但放射性张口困难是鼻咽癌患者明显的并发症之一[3]。这种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肿瘤的位置、重建的类型、总辐射剂量等[4]。此并发症治疗效果差,张口功能锻炼是有效和安全的预防方法之一[5-7]。2009年本科将张口训练操应用到鼻咽癌放疗住院患者中,主要是每日定时召集鼻咽癌放疗患者由护理人员示范,引导患者进行张口训练操的训练,对于住院患者放射性张口困难的预防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运行中发现,由于护理人员领悟能力及表达能力的差别,在张口训练操的示范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而且由于受训场地有限及患者过多时,对观看模仿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为了使张口训练操的示范整齐划一,让患者更直观有效的进行模仿训练,本科选择3名护理人员将整套张口训练操录制成音乐视频进行放映。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晓宇;汪志美;王秋临;汪春雨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医疗不良事件影响因素及其防范策略

    患者住院期间的医疗不良事件包括院内感染、用药错误、意外伤害等,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既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满意度,又容易引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对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造成严重负面影响[1]。国内外调查发现[2-3],医疗不良事件可以通过制订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显著降低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本研究通过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180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医疗不良事件的构成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朱俊青;卢艳娥;郭芳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脊索瘤样脑膜瘤1例并文献复习

    脊索瘤样脑膜瘤(chordoid meningioma)临床上罕见,为提高对脊索瘤样脑膜瘤的认识,现分析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例脊索瘤样脑膜瘤患者,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

    作者:肖海;卢绍辉 刊期: 2014年第27期

  • hs-CRP和IL-6动态变化与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IL-6的动态变化与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行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患者65例,观察其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hs-CRP和IL-6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血管再狭窄的相关性。结果(1)脑动脉狭窄程度与患者血清hs-CRP和IL-6水平呈正相关(P<0.05)。(2)术后各时间点患者hs-CRP和IL-6水平明显升高,并于术后12 h达到高值后逐渐下降,而且再狭窄患者手术7 d后hs-CRP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无再狭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无再狭窄患者血清hs-CRP和IL-6水平下降明显,但再狭窄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再狭窄患者之间△hs-CRP和△IL-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和IL-6可能在支架成形术后脑动脉再狭窄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监测血清hs-CRP和IL-6的动态变化对评估血管再狭窄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温昌明;王新凯;张保朝 刊期: 2014年第27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