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玉萍;周颖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门诊急性尿潴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门诊急性尿潴留患者90例,分为常规护理组(A组,47例)和循证护理组(B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排尿方式和置入尿管成功率.结果 B组经诱导排尿的比例显著高于A组(P=0.03),采用膀胱穿刺或造瘘方法排尿的比例低于A组(P=0.02);B组患者一次导尿术中反复插管的次数显著低于A组(P=0.007).结论 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门诊急性尿潴留患者治疗效果,减少治疗相关副损伤.
作者:王春华;何大勇;杨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紫杉醇联合化疗方案对晚期胃癌的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方法 将58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9例,研究组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对照组采用FOLFOX4联合顺铂化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平均生存期和病情进展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脱发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余不良反应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紫杉醇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毒副作用以脱发和骨骼抑制为主,但患者均可耐受,具有安全性.
作者:李湘波;余枭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手足口病病因、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探讨,提高临床认识及对重症病例早期识别,减少手足口病并发症,减少漏诊、误诊,预防大范围流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科住院的15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年龄小9个月,大7岁,临床表现均有乏力、发热(体温大于39℃)、咽峡部(斑丘疹、丘疹、小疱疹)、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肢体无力;年龄以0~3岁为主,较大年龄儿童1例;心肌酶、C-反应蛋白均明显升高;2/3病例EV71阳性,有合并症者2例,均临床治愈出院,3例患者出院时仍感双下肢无力,需搀扶行走,1月后均能独立行走.结论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重症病例多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手足臀等部位皮疹少,甚至没有,病情凶险,进展快,病死率高.掌握传染病发病特点及易感人群,详细询问病史,结和临床表现,具有早期诊断及治疗意义.经抗病毒、退黄、降颅压、丙球蛋白、激素等治疗效果可,提高对重症病例早期识别警惕,做到早期诊断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陈光武;陈新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精神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原因,实施有效地管理对策.方法 不断完善和健全各项护理操作流程和安全管理制度;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对全体精神科护理人员实施护理安全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专业技术和素质培养;落实各个环节安全管理措施.结果 从2006年5月~2010年5月我院由于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大限度地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结论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明显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作者:王玉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 总结我院自2011年9月~2012年3月共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63例的护理过程.结果 通过术前、术中、术后精心的护理,全部6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桡动脉穿刺进行冠状动脉治疗,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精心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孟丽娜;刘中刚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中药调剂是指根据医师处方将饮片或制剂调配成方剂供临床应用的操作过程.通常包括处方分析,计价,调配,复核,包装,发药等六个主要程序,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对其操作的要求比较严格.处方分析是中药调剂中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五个方面的分析,对其在中药调配中的关键作用进行探讨,以促进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中药.
作者:杨玉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直肠癌(carcinoma of rectum)是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直肠癌早期无症状,癌肿破溃形成溃疡或感染时才出现症状,主要有便意频繁,排便习惯改变,便前肛门有下坠感,里急后重和排便不尽感[2],粘液便,脓血便,晚期有下腹痛等.目前治疗为根治性切除辅以化疗、免疫治疗和放射治疗.
作者:芮爱菊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将同伴教育模式应用到实习护士提高临床护理技能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成都大学医护学院2009级本科护理2班60例护理专业实习同学作为研究对象,该组同学被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将同伴教育模式应用于实验组同学对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上.结果 实验组同学对PICC的知识和技能有明显提高.结论 同伴教育模式应用于实习护士对PICC知识技能的掌握具有一定作用,与传统教学相比,同伴教育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医学教育信息的公平与共享.
作者:顾欣;刘冰花;余翔;郭林;黎加强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肺心病缓解期采用扶正固本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来我院救治的70例肺心病缓解期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45例,患者可以分为肾阳虚以及阴阳两虚两种类型,对肾阳虚的患者给予温补肾阳(温补命门),以益气养血活血作为佐剂,对阴阳两虚的患者给予双补气阴,以益气养血作为佐剂;对照组有25例,不采用固本法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对其体征、症状、急性发作次数、感冒次数、体力恢复情况以及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痰量、喘息、咳声、气短以及心悸等症状均有明显的变化.观察组患者相较对照组患者的急性发作次数、感冒次数以及体力恢复情况均有所改善,(P<0.05)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00%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28.00%),(P<0.05)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肺心病缓解期采用扶正固本法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既安全又可靠,将中医中的“治病必求与本”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梁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外阴癌患者行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 2010年10月~2012年12月我院对12例外阴癌患者施行腹腔镜下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配合总结.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手术时间平均115min(80~135min).术中出血平均75mL(30~95mL).其中3例术中腹股沟淋巴结冰冻病理结果阳性转移同时在腹腔镜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3例患者因外阴部癌区包块大切除范围广,术中施行外阴部皮瓣转移缝合切口,术后转移皮瓣都存活良好.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腹股沟区皮瓣坏死和切口感染.结论 外阴癌患者施行腹腔镜下腹股沟和(或)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能有效避免开放手术后常见的腹股沟区皮肤坏死,切口长期愈合不良的问题,是微创治疗外阴癌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术中优秀的护理配合对手术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祝孟英;白廷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综合分析脑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认为原发疾病的存在、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患者及家属相关医学健康知识缺乏、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等因素是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为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及康复提供依据,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策,防止脑卒中的复发.
作者:杨红霞;金宇;陈磊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调查问卷及个别交谈法,详细了解我院护理人员产生职业倦怠的因素,寻求缓解工作压力的有效干预方法,以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各科室护理人员140名,采用工作倦怠正式调查问卷、焦虑和抑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及个别交谈,分析引起职业倦怠因素,指导干预措施. 结果 140名护理人员存在多种工作压力源,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低下,极易产生职业倦怠.结论 管理者应采取相应措施,缓解护士工作压力,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护士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汪敏;邬国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结核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结核病的低发现率一直被认为是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难点,进行结核病健康教育对于结核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结核病的治愈率等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探索结核病健康教育在应用中的主要相关影响因素,为今后制定更合理、科学的健康教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柳以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大黄,临床多用于肠道积滞,大便秘结,热迫血行,热毒疮疡以及癖血等症.笔者近年来,根据大黄之特点,以大黄为主治疗一些常见的皮肤病,收到满意的疗效.略举各类皮肤病治验病案,以推及它.
作者:郑大维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对于脑瘫患儿脑功能受损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3例脑瘫患儿AEEG和BAEP检查结果进行总结.结果 53例患儿中AEEG异常42例(79%),BAEP异常37例(70%),两者结合异常48例(90.5%).结论 AEEG和BAEP均能敏感的反映脑瘫患儿脑功能受损,二者结合能更完善的评估脑功能状态,比单项检查临床价值更高.
作者:冯寿琴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三棱针穴位点刺放血治疗急喉痹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3年2月我科收治的急喉痹患者42例,给予少商穴、商阳穴三棱针点刺放血治疗,1次/d,3d一疗程.结果 治疗3d后,42例患者痊愈18例,占42.86%;好转20例,占47.62%;未愈4例,占9.52%,总有效率为90.48%.结论 三棱针穴位点刺放血治疗急喉痹疗效确切,见效快.
作者:陆贺青 刊期: 2013年第08期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是指发病1w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逐渐进展或呈阶梯式加重的缺血性卒中.目前认为它是多种原因、多种机制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其发病率为26%~43%,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1],给患者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熟悉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特点,对于其早期诊断、防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近年来的有关研究文献,就进展性脑梗死的可能的危险因素、发生机制、临床特点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合性介绍.
作者:郝攀;刘宁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2年10月份,在我科确诊为小儿疱疹咽峡炎的14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喜炎平注射液0.2ml~0.4ml/kg/d静脉滴注;对照组应用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mg/kg/d静脉滴注.其余治疗相同,5d为1疗程,两组均给予常规液体疗法及对症治疗.结果 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均为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加综合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周惠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 ml.80%产生在产后2h之内.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1].发生率占产妇总数的2%~3%.防治产后出血是降低孕产妇病死率的关键.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收住产妇2268例,产后2h内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ml共有35例.通过时产后出血的产妇资料进行调查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对于产后出血的护理及预防产后出血的一些体会.
作者:朱贞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给予急性胃出血患者的急诊治疗措施与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26例于2008年3月~2013年3月来自本院的急性胃出血患者,对其进行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治疗措施,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采取急诊治疗措施,有22例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所占比例为84.60%.有10例患者行手术治疗,8例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改善,1例患者在手术后1年复发,1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由于失血过多而导致患者死亡,总有效率为80%;有16例患者给予保守治疗,14例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所占比例为87.5%.结论 在临床治疗中,我们应根据急性胃出血患者的病变情况,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才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唐照亮 刊期: 201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