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效果观察

王红民;孙荣青;张小红;孙培宗

关键词:哮喘/治疗, 呼吸, 人工
摘要:本文将20例重症哮喘的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本组男12例,女8例,年龄22~65(平均47.4)岁,有哮喘病史2~40 a,全部病例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均符合重症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1],本组均有呼吸急促,极度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口唇、甲床发绀.意识障碍14例,肺部满布哮鸣音13例,肺部仅闻及少量甚至无哮鸣音7例,呼吸频率30~45次/min,HR 110~150次/min.本组血气分析PaO2均<60 mm Hg,PaCO2在68~135 mm Hg之间.所有病例给予心电监护、吸氧、抗感染、应用糖皮质激素抗炎平喘、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的同时,予机械通气治疗.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大剂量善宁致持续低血压1例

    1 病例报告男,54岁.乙型肝炎肝硬化史9 a,12 d前因呕血800 ml在外院保守治疗出血止,大便转黄.入室查体:BP 110/70 mm Hg,P 66次/min,Hb 84 g/L,WBC 2.1×109/L,PLT 72×109/L.

    作者:李东方;李芹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颌面骨折1 246例回顾性分析

    颌面骨折是颌面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本文通过对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1983~2002年1 246例颌面骨折住院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拟得出颌面骨折的好发年龄、性别比例、病因和好发部位等特点,可为预防颌面骨折提供有力的依据.

    作者:周鑫才;李祖兵;李玉兰;计婷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静脉输注甘油果糖渗漏引起皮下组织坏死1例的护理干预

    静脉输注甘油果糖是脑血管患者脑水肿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因其浓度高,对血管皮肤刺激性大,一旦渗出,影响细胞代谢及其功能,易造成皮下组织坏死.我们对所遇静脉输注甘油果糖渗漏1例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尚晓霞;吴亚丽;李林艳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雾化吸入硝普钠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护理观察

    为观察硝普钠雾化吸入对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作用,对我院2002-09~2003-02门诊或住院继发性肺动脉高压20例进行临床观察及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庄芳;季淑玉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加强消毒供应室工作的质量管理

    医院消毒供应室,是承担全院无菌医疗器材、敷料的制备、消毒、保管、供应工作的重要科室.供应室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全院的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安危,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部位.因此,加强供应室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无菌物品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供应室工作的核心.

    作者:王兰杰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支原体感染致僵人综合征1例

    1 病例报告男,10岁.因咳嗽3周,颈背部僵直5 d,于3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痰多、无发热,在当地医院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3 d前自觉颈背部阵发僵直,多于受到大声刺激或他人碰触后发作,大汗淋漓,表情痛苦,持续数分钟后缓解,无头晕、头痛及意识障碍,无四肢震颤,无智力减退.否认外伤史.查体:步态徐缓,神志清楚,语言流利,双瞳孔等大等圆,无眼震,眼球运动正常,颅神经无异常,颈项强直,腹肌僵直,呈板状,触摸加重,四肢肌力正常,肌张力偏高,四肢腱反射活跃,双侧病理征未引出,深浅感觉正常.肝肾功能正常,血清电解质正常,肌酶正常,血清支原体抗体IgM 1∶160阳性.胸片示肺纹理明显增粗、有小片状影,脑电图正常.肌电图检查示:颈肌及腹直肌静息状态下呈连续性运动单位活动,运用安定后肌电图异常表现消失,无肌束震颤和肌纤维震颤,诊断为僵人综合征.给予大剂量安定治疗,同时给红霉素治疗支原体感染,1周后症状基本缓解,因自行停药症状再次出现,继续给予红霉素和安定治疗,症状完全缓解,复查肌电图正常,至今停药3个月未再发作.

    作者:胡玉蕾;李献珍;皇甫春荣;何山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老年人消化道疾病误诊为冠心病21例分析

    对我院2001-01~2004-12消化道疾病误诊为冠心病21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14例,女7例,年龄62~78(67.4±6.8)岁.其中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11例,胆总管结石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5例,食管憩室炎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例.误诊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5例,心绞痛16例.明确诊断后外科手术治疗11例,内科治疗10例;痊愈19例,死亡2例.

    作者:郭培英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ISO9001标准在医院传染病管理工作上的运用

    医院传染病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体现在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上.2004年我院通过在传染病管理工作中实施ISO9001(国际标准化组织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管理[1],以实现疫情报告管理的两性(科学性、有效性)、三化(标准化、程序化、法制化)为目标,使疫情管理工作得到了完善和提高.现将过程方法(PDCA法)介绍如下.

    作者:张林;邵兴兰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邹城市工矿企业健康教育现状调查

    2005-04我们对邹城市区域内工矿企业健康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邹城市区域内工矿企业63家,其中国家大型企业8家,邹城市属企业21家,乡镇和个体企业34家,包括:采矿、冶金、纺织、化工、建材等行业.

    作者:宋士祥;韩廷敏;刘永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离退休老人的患病心理及护理对策

    我们干部内科2000-12~2004-12共收治离退休老干部患者902例,其中男820例,女82例,年龄60~100岁.从日常护理工作中观察到他们的心理特点及时制订调整护理对策,从而收到了良好成效.总结如下.

    作者:王葳莉;王向芬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以神经损害为首发症状结外淋巴瘤误诊20例分析

    现将1995-06~2004-05我院收治的以神经损害为首发症状的结外淋巴瘤误诊20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均经病理证实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诊断标准参照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男12例,女8例;年龄12~80岁,中位年龄46岁.按Ann~Arbor会议分期标准:Ⅰ期5例,Ⅱ期8例,Ⅲ4例,Ⅳ期3例;高度恶性5例,中度恶性8例.低度恶性7例.免疫组化检查B细胞型淋巴瘤15例,T细胞型淋巴瘤5例.

    作者:梁素美;王静;宋健;鲍颖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HIV阳性急诊手术1例的安全防护

    我院2004-11-19收治1例诊断为急性阑尾炎伴腹膜炎的男性患者,36岁,术中探查发现盆腔有脓液,阑尾炎症,行阑尾切除术+腹腔引流术.术后行HIV临床检查(金标法)为阳性.给予ELISA法检查2次,确认为HIV感染.1、3、6个月后所有参与手术人员和工友进行有关血清学检查均未发现感染.现就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叶晓英;林娟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无痛人工流产术前加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

    我们采用无痛人工流产前直肠放置米索前列醇,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004-01~2005-04接诊孕6~10周需终止妊娠并要求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孕妇151例,均无严重内科并发症.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年龄16~43(平均25.8)岁,其中未产妇41例占53.1%.对照组75例,年龄17~44(平均25.6)岁,其中未产妇39例,占52%,两组年龄,孕次,孕龄无统计学差异.

    作者:余孟君;王颖;杨萍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双子宫双宫颈单阴道分娩胎儿护理1例

    1 病例报告女,26岁.因停经36周、规律性下腹阵痛6 h于2005-02-02入院.患者平时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4-05-03,预产期为2005-02-10.停经40 d余,有恶心、间断晨起呕吐等早孕反应,持续5个月,停经4.5个月时自觉胎动至分娩.此时宫高高于单胎,腹围也较单胎宽,孕中期无腹痛、阴道流血、头昏、眼花等症状,双下肢无水肿,因产程发动请当地卫生员接生.

    作者:程雅玲;李雅杰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右半结肠癌误诊为阑尾炎1例

    1 病例报告男,62岁.因右下腹疼痛伴发热2 d入院.疼痛逐渐加重,全身乏力,无黄疸及黑便.查体:t 39.4 ℃,P 118次/min,R 22次/min,BP 113/75 mm Hg.面色苍白,表情痛苦,腹平,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以右下腹明显,移动浊音阴性,肠鸣音明显减弱.WBC 22.5×109/L,N 0.875.右下腹穿刺抽出脓性液体.超声:腹腔未发现包块声像,腹腔内少量积液.立位腹部X线片:膈下未见游离气体,肠管未见明显液气平面.拟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穿孔,行剖腹探查阑尾切除术,术中见阑尾明显水肿,表面有脓苔,根部有穿孔,升结肠近肝曲处可扪及包块,质硬,已穿透肠壁,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行右半结肠切除,肠造口术,Ⅱ期行肠吻合术.术后病理:蜂窝织炎性阑尾炎,升结肠低分化腺癌.

    作者:谭志刚;郭奕彤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输液卡在输液室综合管理中的应用

    我院自1998年开始使用自行设计的输液卡,对输液室实施持续性质量控制与综合管理,收到良好效果,总结如下.1 输液卡的设计内容如图1、2所示,规格长12 cm,宽8 cm,上方中间有一直径1 cm的圆孔,以便同液体一起挂于输液架上.

    作者:林志先;任秀英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连续性肢端皮炎误诊脓疱疮1例

    1 病例报告女,13岁.因双手指反复起红斑、脓疱伴疼痛4 a余入院.患者于2001-01不慎被削笔刀割伤右手大拇指外侧表皮,当时无明显出血及疼痛,未予重视.不久,伤处起黄豆粒大小水疱,伴有瘙痒,搔抓后渗液,很快出现小脓包,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无四肢乏力等不适症状,未予诊治.

    作者:梁晓红;彭才智;鲁英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大肠癌误诊15例分析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上较易误诊.近来我们手术治疗50例中误诊15例,其误诊率达35%.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7例,年龄40~70岁.病程在3个月以上11例,其中超过0.5 a 4例.本组中有脓血便21例,大便变形5例,腹泻4例,腹痛腹泻8例.本组中误诊疾病有慢性菌痢5例,胃肠炎3例,痔疮5例,肠粘连2例.误诊后的5 a生存率很低,死亡率高.

    作者:吴全印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河南省人民医院职工年度考核工作的改革探索

    年度考核是医院人事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长期的改革和实践中,它是人事部门掌握职工的工作情况、评价职工的工作绩效的有效途径.在职称晋升、干部选拔、评优评先、工资晋档等工作中,年度考核的结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1].但由于种种原因,近些年来年度考核在实际工作中逐渐流于形式,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何改进年度考核的方法,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使之真正成为客观、公正评价职工工作绩效的有效途径,是摆在医院人事部门面前的紧迫任务[2].

    作者:张龙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高白细胞综合征患者化疗水化及利尿的护理

    高白细胞血症是指外周血白细胞增多至≥100×109/L的急慢性白血病,属高危性白血病.此类患者由于白细胞数量过多,可造成小血管血流淤滞及血管壁浸润,易发生局部血栓形成及出血,尤其损害肺、脑,致急性呼吸衰竭或脑出血,常迅速致死.临床上常采用白细胞单采术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化疗祛除过高的白细胞,但化疗导致的白细胞大量崩解坏死,易引起肿瘤溶解综合征及其他相关并发症,因此高白细胞血症患者化疗期间的水化及利尿过程显的格外重要,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杨向亚;朱艳萍;杨静丽 刊期: 2005年第16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